顾准日记-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的效果。这一点,既与分配有关,又与我几年来关怀的粮价问题有关
了……假日生活假日生活,紧张有逾劳动日。这一天,计:洗衣服五件,枕巾、袜子、
手帕四件。
洗65年秀床上揭下来的垫被套一件。这件垫被套上还有血迹加粪迹,大概还是渤
海区旧物,二十年来未洗过的了。
借张纯音布票二尺,买维尼伦混纺布30尺,做被里二个,准备把旧被套腾出来做
垫被套,又把65年汪阿姨缝在丝棉被一起的棉胎单独缝成一条薄被。后者缺少被面,
明年发了布票再买。
这二条被里缩校
改组箱子的内容,把随时准备动用的衣服集中在大箱子里,把随时准备应用的什物
集中在小木箱里,把鞋子等东西集中在旅行包里,腾出挎包,准备运输外出时携带。
洗头、洗脚。这二件事,平时都难做到。平时,若晴天,可以利用中午休息的一小
时。晚上,既黑又冷,又总有活动,大体上是干不成什么事情的。
这些“家务活动”,过去是写信给秀的资料,现在则“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
说”?旬日,梦寐中曾痛哭失声,醒来强自抑制,犹留呜咽……然而生机蓬勃。被服如
此补充,逐渐可以成套,用的是大量素白维尼伦混纺布,枕套被里都是。我国服丧从白,
这次整理起来小的被服,大体上可以用到我长辞人世之日,服丧从白,从古礼也……皮
板箱盖已和箱身脱离关系。明年探亲假去京,准备买皮箱两个,铁行军床一个。再活二
十年,要有一套东西。也想从新建立起一个鳏夫的家。66年春予秀信,说到“鳏、并
右”,66年在大韩继子六弟信,曾说到周口店的刮胡子刀盒被马蹄踩碎,云为镜破之
谶。经委大楼张老汉谈到一个离婚复婚的例子,道破当时我的心事。不幸此种想望竟成
泡影,谶语竟不幸而中,言之心碎……搭工棚并其他十二月二十日今天是“星期九”,
这一旬过得比较平实。劳动是搭工棚,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是动员继续清查“五一六”。
九日之间,劳动时间算得最足也不过六天半。本地区情况的了解没有增加。“五一六”
问题,赵钟声副指导员的报告中,指出了这个组织的发展,是成本禹通过多条线索搞的,
这一点似乎还引起了一些震动。张曙光因姐夫故世请假返家,本周才到,十三日曾同车
运砂。“五一六”动员后的翌日,赵钟声副指导员来通知,北京要核实情况,一小时后
由宣传队一位工人师傅陪同去京。除此而外,并无重大事件。
基建进展迟缓,搭工棚搞得也很慢。正规工程尚未开始,一因,第一基建区地点未
定,而且工程方案尚在讨论。今天下午,石工程师向经济所全体和在这里的文学所少数
人作了报告,排里进行了讨论。这样,连屋基的土方工程也还来不及进行。所以,这一
旬的劳动是松弛的。
生活倒已经确实安定下来。明天准备把一条丝棉被整理一番——把渤海区的、65
年从秀床上揭下来的垫被壳子缝成丝棉胎壳子,把新缝成的被里子缝上去。本来想把那
条带红紫色的被面换下来,现在想少一些事,就这样缝上去拉倒。早饭后和午饭后的空
闲时间可以做一些事,假日就不会太忙迫。明天洗衣缝被,大概时间尽够用了。
从此以后,也许要过一个漫长时间的平静的劳动生活的日子……交出了一篇社会宣
传队进驻一周年的思想汇报,以后写这样汇报的需要大概也会减少的……一九七零年迎
接七十年代元旦过去的十天,并不平淡,也并不平静。不平淡,是因为其间听了一次总
理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军工会议上的报告,又除夕听了元旦社论。不平静,是因为发生了
这样一件事:三里河所址房屋要交出,江明去京收拾,托他照料书籍、手槁和卡片。又
正在这天的前一夜,深夜不寐,检讨了那种过平淡生活的想法,觉得还应该积极有所作
为。而这种积极态度,又因总理报告和元旦社论的启示而更加肯定下来。这就是我迎接
1970年,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的想法。
今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迎接一个decade(十年)。50年在上海,60
年在商城,推而至于40年在上海,对于一个新的decade(十年)是没有什么敏
锐的感应的。其间,那个时候报章上,党内也较少成十年的设想。有这样的设想,始自
70年,我自己显然是受报章的感应。
但是我的70年代确实也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年代。60年代,除62—64的短
短三年外,我过的是单独生活,不过那时至少还有一个实在或意想中的家——窝巢、后
方,或所谓lastrefugee(最后的流亡者),丧失它,实际上始自60年代
中期,连意想中也彻底丧失,则自70年代始。所以,我虽然决心要继续革命,而不免
有过平淡生活的想法,这是前十天的事情。
25或26夜,深夜不寐,想了这件事。——不,这是记忆错误。深刻地想,这件
事在29,即请江明帮我收拾书籍卡片手稿开始的。三里河房子要交,我这个不稳固的
后方有连根拔掉的危险的消息,给我的最初反应是懊丧和可惜之念,其间也不免杂有不
久回京继续搞研究这种幻想的破灭的成分。细细想来,这不是继续革命的态度。要继续
革命,就要在任何环境下继续观察思考和研究。自暴自弃,何以对死者?——秀永离尘
世之际,究竟是怨恨我还是对我有所希望,也许我永远不能知道的了。然而秀实实在在
为我而死,我若不能有所作为,我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
就在29夜,听了总理11/28军工会议报告的传达。总理对于革命与外交,备
战与建设,作了精辟的说明:盖备战,为不作城下之盟计,备战亦为建设计,即柳宗元
所谓世人但知敌之害而不知敌之利之意也。68年秀永离尘世之际的dose(一次)
为内敌,69的dose(一次)为外敌,内敌则改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后者之效力
当然十分信于前者,于是不但派性消除,而建设亦获得前所未有的动力。既如此,七十
年代当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十年。总理又说,Apollo(阿波罗)登月壮举,我将
俟之二十一世纪,于此可见,现在的方向是解决尘世的问题。二十年已经过去,当然应
该急起直追。未来十年中,可望增长率大大超过50—60年代的日本……元旦社论更
十分强调“搞好斗批改”。确实,如果局限目光于经济,循首钢倡议前进也大致可以过
去了。然而经济与教改和文化不可分,循是以观,70年代第一年的任务确实十分艰巨,
盖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与夫全部意识形态领域,大破之后,就有待于大立。70年
代的第一年如此,七十年代的整个十年,在这个方面更是任重道远,波谲云诡。我既决
定要继续革命,我又胡可以妄自鄙薄?
所以我决心在五七干校一面劳动,一面继续观察思考和研究。北京藏书,大体上已
经利用过:通过这些书籍,我眼界开阔到上下古今,今后有赖于这些书籍的,不过是引
证史实,引证百家,不致有文词上的错误而已,大体上theirmeaningha
dbeencaughtalready(意思已经领略了),即使这些书全部丧失,
我也写得出东西来了。手稿,比之要写的东西,幼稚肤浅,可以采用者少。卡片不外抄
摘与感想,有,当然好,丧失了,与丧失书籍手稿结果一样。一个人,用全生命写出来
的东西,并非无聊文人的无病呻吟,那应该是铭刻在脑袋中,溶化在血液里的东西。我
所要写的,没有书籍、卡片也可写,丧失它们,又何所惧。
这里现在并不是可以写作的环境。但是这种状况不会长此下去。一年以后,有四人
一间的宿舍,有灯,冬夜可以取暖,其情状与大韩继后期相类。我要在那种环境下分篇
写出一些东西来,作为日后在良好环境下补充、扩大、延长、完满的基矗这就是我的打
算。
以前也曾经有过许多不寐的长夜,想过一些想入非非的东西。下面把其中与来此后
见闻有关的东西写下来。
千里淮上、治淮、治黄与中国大平原的农业十二月二十日自江口以北,伏牛、桐柏、
太行以东,泰沂以西,渤海东海海滨起,燕山之南的大平原为中国大平原,除皖北我到
得少些而外,冀、鲁、豫、苏到过不少地方。这个大平原是季候风区域,苦于黄淮之不
治,历来把它贬到低于宁沪杭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川西盆地与洞庭都阳滨湖地区。其
实如果黄淮治理得好,又能懂得因地制宜以蓄水排水的道理,这里应是最主要的中国农
业基地。这里本是中国文化发源之地,从历史观点说,它也应该起这样的作用。
除广泛兴建山谷水库(例如海河上游各县,每个县应该有一个机械化的水库建筑队
伍,仿意大利亚平宁水区治理办法,由下及上以及于坡顶)而外,黄河应该修建成一个
合理坡度的分水岭上的河流;二侧,尤其是郑州以下的冀鲁豫金堤地区,应利用机械和
引黄灌溉的沉淀,修成宽阔的岗地,应该南水北调,引黄灌溉,又有绵密的入海排水河
流。曾经见过一篇文章,说黄河河身年年淤高,还应考虑黄河分流入淮云云,这是荒唐
的主张。中国工业化了之后,理当运用浩大的动力彻底解决古文化发源地的黄河流域。
北方苦旱,南水北调犹恐不足,何能引黄入淮?
淮河,除山谷水库而外,应结合方田修成网状水库,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应用强
力掘凿机于农田水利,仅持人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力应该发挥作用,可以发挥作用
之处是岁修——挖河泥作肥料这一工作也应以机械为助。
黄淮平原苦于三料俱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供应燃料,而供应燃料的关键则
在于修建减低运费的铁路网。东起海州,西迄信阳、驻马店、深河、新乡、安阳、邢台
各点,应修筑五六条简易铁路,于是燃料可以运入农村,畜产品、农产品可以运出,这
块大平原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片的精耕高产农业区。至于化肥、农电、机井等等,当
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仅有这些东西,还搞不成一个农牧兼营的高产农区,至多把它变
成一个供应军粮的、还达不到繁荣农业水平的中产农区,而这两者则显然有极大差别的。
经营这个大平原农业的经济效果,远胜于山区的治山治水。大寨型的农村是可贵的,
然而这块大平原的农产量却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大寨是三线农业,黄淮平原密进海边,
《十大关系》所说的工业的方针,其实是合于农业的。
粮价问题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惟有一个富裕的农村才能提供最大可能的积累,
见于《论联合政府》。
问题的最后重点当然不在农业,而在于富裕的农村保证充足的粮食,hence
(从此),无限的就业扩大,hence(从此),把中国建成一个最大的工业国。竭
泽而渔,苏联可为借鉴。
通货政策,应该提高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