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z藏山雷学(全本文字) >

第3部分

z藏山雷学(全本文字)-第3部分

小说: z藏山雷学(全本文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卦有点类似物理学中的量子结构——它有内部结构,但又不可再分割,若再分割就不能形成单独的逻辑元素——“卦”,故易学绝不可能有所谓的“五爻卦、二爻卦”等逻辑元素,它们没有与之对应的物理现象。


'二'


我们将洛书、八卦、太极图看成一种互变同称映射系统,事实上并没有为我们带来新的认识,而“二、八”〔即震巽、阴阳鱼眼〕易位则不同——这是一个“对称性自发破缺”现象,其破缺点是“震卦”。

于是,洛书可由奇点即震卦的“搅动”而形成两种不同对称形式的洛书,即局域对称性洛书和整体对称性洛书。

'图,两种洛书图——不同的对称性'

这两种洛书图意味着什么呢?

洛书作为八卦系统的数理结构,本来是根据严格的对称性手法而生成的逻辑系统,如今却从中发现了“对称性的自发破缺”,这个现象深刻性一定非同一般。而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还必须从对宇宙的认识论着手。

从逻辑上讲,我们对于宇宙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的时空观来观察测量,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就是“定域性时空观”和“全域性时空观”。所谓定域性时空观是从局域性的“点”的角度来观察宇宙时空,而全域性时空观则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观察宇宙时空。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双边逻辑实在”在宇宙时空观中的反映,它们不存在谁对谁错,只存在逻辑取用的优先权。

所谓双边逻辑物理实在是指两种操作范畴下的物理世界图象。

比如,物理学对于能量的定义及理解是从质量与速度等概念来表达的,可是如果再认真分析这类概念所依赖的感知基础就会发现问题:

现假定我们面前有两个球体。大小一模一样,颜色却是一黑一白;欲分辫此二球体的能量大小,这时可以有两种分辨方法:1、可用双手去抱一抱两个球体,从你用力多少的感觉来分辨二球体的能量大小,如果其中有一个使你感觉“重”,你就会去寻求恢复这“重”的原因,如密度或加速度等等,我们可称此感觉为“作用感知”,这时你就可能根据其作用关系来建立一套物理学;2、还可以去区分球体的颜色〔或大小、或左右、或上下等等〕来判断能量大小,显然,这里的能量大小的区分方式是一种所谓的“情景感知”,在此我们认为黑颜色的“重”,如果有人想从此种感知去建立一套物理学,那么他的第一作工作就是去寻求能量与各种情景感知的联系。

这两种感知都有可能建立起某种实用的系统。在东方,使用“情景感知”,在西方却使用“作用感知”。这两类对立的感知方式就是不同时空观的由来。至于逻辑不过是这两类感知的符号的外化而已。我们可用表35表示这种平行关系。

'图,两种逻辑的互变同构映射关系'

此表就是双边逻辑物理实在的象征图,它表明的是:无论是从文化角度、数学角度、感知角度、逻辑角度、操作角度,还是其他什么角度,都可建立相互对立的“双边”逻辑。而这一切逻辑都能发生的原因,是由自然本体的本质所给予的,用易学的逻辑来说,这是遁甲现象,关于这一点,以后大家可以明白。

后天八卦就是为了更准确的实现这一所谓真实反映而出现的。易学正是其中“全域性时空观”的逻辑描述。在全域性时空观中,逻辑的整体对称性是被优选的,故整体性洛书在易学逻辑体系中是对统一宇宙的“真实的”反映。

由于洛书和后天八卦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体性对称的宇宙,而先天八卦只相当于定域性时空观中的逻辑实在,故从易学非定域时空逻辑的优选权角度来看,分裂对称的先天八卦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对易学所要反映的整体性时空进行真实的、准确的描述。

在易学中之所以会有先天八卦的存在,是对后天逻辑奇点的解释所必需而引进的附加条件。因为奇点是逻辑系统的起始点,是不证自明的公理,本系统的逻辑规则一到奇点处就完全失效;要对逻辑起点即公理进行解释,就必须从与之对立的逻辑系统中寻求答案。易学之所以会有先天和后天的称呼,之所以在实际运用时先天八卦全然无用,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由于先天八卦并非易学逻辑的本体,故不可能从先天八卦直接推导出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同时,作为公理形式存在的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也不可能由自身的逻辑本体给出。后天八卦这一公理逻辑存在的合理性必须由直觉或经验的总和给予提供。


'三'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要对一个优选逻辑体系的不证自明性进行再解释,就不可避免地使用本逻辑外的对立逻辑。后天八卦的万物类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比如震卦,可以类雷、长男、神、帝等;根据知觉的通感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按逻辑类出震卦的一大群对应的象来。但是,这一大堆象中必须有一个逻辑的起点,这一起点当然是震卦的原形——■。

问题在于,我们是如何知道“ ”是对应自然现象中的“雷”或人伦中的“长男”的呢?要知道,我们怎么也看不出“■”像“雷”或像“长男”啊!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根据直觉把“ ”和“雷”或“长男”对应起来而作为类象的逻辑起始点。但问题不仅仅是雷卦如此,还有其他七个卦也面临同样的困难。如果八个卦都要凭直觉类象,那么也就是说有了八个类象的逻辑起始点,错类一个象则逻辑体系的一致性就很难保证了;而一致性正是形式逻辑的基石,一旦一致性过度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逻辑大厦的崩溃。

易学实际上的真正解决办法就是引入了系统外的逻辑——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同洛书结合起来,以人类社会的基石——家庭关系作为类象的逻辑起点,并根据阳进阴退的数理分布决定八卦人伦类象的长幼秩序,它以男女二性族为类象基石点,并在基始点上依类象逻辑推衍即可。这样,人伦的长幼系列成了整个类象的基始群,便可推衍出其他任何类象出来,如父如天,母如地,等等,余可类推。顺便提一句,阴阳极性〔即阴爻阳爻〕的最原始基始点也是男女〔或曰雌雄〕两种性别,离开了这一原始起点,任何事物的阴阳规定便会变得不能理解。


'四'


如果我们再换一种思路来理解,与洛书对立的数图是河图,它也是全域性逻辑之外的逻辑。

'图,河图中的男女二族'

男女二族的长幼次序是根据洛书数理的进退而推衍的,但洛书数还有另一个逻辑本原上的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何以用“1、2、3、4”象女性族、“6、7、8、9”象男性族而不是相反呢?此外何以不采用阴阳数的另一种规定即奇数为阳而偶数为阴的规定呢?

用奇数象阳而偶数象阴也是一种局域性的逻辑规定,它可以保证严格的分裂性阴阳对称,即阳数之“1、3、5、7”分别对称于阴数之“2、4、6、8”。但是,它缺乏整体性对称关系,也只相当于定域性时空观中的逻辑实在,它同样不能对易学所要反映的整体性时空进行“真实的”描述,换言之此种象数的对应规定是后天八卦所不能采用的。

剩下的唯一出路只能是通过“1234”与“6789”的整体对称性来象征阴阳之别了。后天八卦正是采取“1234”象阴而“6789”象阳的方案,并根据阳进阴退的规律为尊卑长幼找到了数理分布中的依据。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后天八卦的逻辑本体无法给予解释的问题,即这两组数阴阳区分之由来无从得知,此时洛书无法解释的问题就得乞灵于与之对立的数图——河图。

根据阴阳学说的逻辑基始点——男〔雄〕为阳而女〔雌〕为阴可推衍出一大群阴阳族:前进为阳后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凸为阳凹为阴……,而河图中的1、2、3、4为内圈,故其数为阴,为女性家族;6、7、8、9为外圈,故其数为阳,为男性家族。

“五”数为中土之数,它在象数思维中是与座标原点“零”等价的。各组数相减等价于“零态”,则象征着这一组数是绝对值相等而极性相反的分裂对称之数。这样一来,河图数既保证了先天逻辑的局域对称性质,又为洛书数之阴阳区分给出了解释。

从严格意义上讲,河图是为了解释洛书对应的八卦类象而人为造出来的,因为只要通过洛书和先天八卦的相互配合建立起基始类象后,就能根据已有的事实推衍出河图,并利用此图诠释1、2、3、4、6、7、8、9的男女属性与升降之理。之所以有这样的必要,是因为我们希望仍然在全域性逻辑系统中解释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这一功能本来只有定域性逻辑系统才能具有,故河图则把定域性逻辑也非定域化了。须知,真正的定域性逻辑是不会使用八卦模式或河图的,而只会采用类似于西方的数理逻辑。
任何一种公理逻辑,它本身是不能解释它自己的的;如要解释自身逻辑起点,就必须同时设立与自身逻辑相对立的逻辑作为工具;相对自身而言,解释自身逻辑的逻辑,就会显得是一种在先的逻辑。易学中的“先天”正就是“逻辑在先”之意。

所以,“先天”和“后天”是相对的概念;“全域性逻辑”的在先逻辑是“定域性逻辑”,反之,“定域性逻辑”的“在先逻辑”则是“全域性逻辑”。由于易学所要建立的是“全域性逻辑”,故其在先逻辑是先天八卦式的“定域性逻辑”。

如果明白了这层道理,先后天八卦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五'


“二八易位”造成的前后变化说明了这样一个现象——即任何一种形式逻辑结构只能满足一种对称性,以洛书为例:在“局域对称”的洛书中,“整体对称性”消失;在“整体对称”的洛书中,“局域对称性”消失。两种对称性在同一种逻辑系统中是绝对不能两全其美的。

我们如果把不同的逻辑看成是不同手征性的体现,那么,在一种只有单一手征性的逻辑中,其内部分化出来的手征性是不能对称协变的。易学中的手征性是由“震”卦决定的,它属左手征,为阳。以干支系统为例,内部手征性的分化可用图表来表示。

'图,天干、地支的手征性破缺'

图注:天干和地支分属不同的手征性,不能对称协变,干支本身又可分化为阳干阴干和阳支阴支,干支内部的阴阳同样不能对称协变〔这一现象在河图与洛书、五生生克与肆互壹局、中阳极图与鱼眼太极图的相互关系和差别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注释:
'1'“优选逻辑”逻辑与“在先逻辑”的关系很重要,过去对“先后天八卦”的理解之所以出现严重错误,主要就是对这个关系根本不理解所导致的。简单的说,先天八卦只是是一种逻辑工具,后天八卦才是我们现象世界的根本,寻找先天也必须在后天八卦中寻出,而非去直接使用先天八卦。  
 



藏山雷学,上册,《爻象内景·女娲补天》'卷二'
藏山雷学,上册,《爻象内景·女娲补天》'卷二'

石在天
孙逐明




第一节 中宫极化


'一'


关于“天地雷图”构造,作者将依据五条基本原理──中道原理、对称原理、最简原理、破缺原理和极值原理,这五条基本原理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