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藏山雷学(全本文字)-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萦谖焱痢币约啊叭伤椴赜谏杲稹庇趾蔚戎鹾稀�
'四'
运用遁甲原理来对照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史是很有兴味的。当今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位于艮宫的中国和位于坤宫的美国。从我们的文明角度上看,中国是“生门”而美国是“死门”;从西方的文明角度上看,美国是“生门”,而中国就成了“死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宗教佛教与基督教,都有各自的形态发展内容,而这些内容中的代表人物的生活琐事、仪式都被当作是启示录。虽然启示录所记载的都是些所谓的“琐事”,但正是这些琐事具有大秘密。如释迦为什么是观北斗七星而成佛?释迦为什么出家有五个随从?耶稣为什么出生在“马槽”旁?为什么犹太人自称为上帝的选民?为什么耶稣是第十三个门徒出卖了他?他为什么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佛为什么称东方虚空、西方极乐?为什么原罪的引发是蛇的诱惑?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千万不要误以为这些都是偶然的借喻。
第二节 星系风水 遁甲之地
'一'
如果把宗教看成是人类自觉意识在某个历史阶段飞跃与崛起的象征,那么地球生命的产生也可以看成是宇宙自觉意识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体现。我们已经知道,前一种自觉意识与遁甲现象相关联,那么后一种是否同样如此呢?
我们的猜想工具也是运用万物类象手法进行的。
根据奇点理论和遁甲理论,由于震宫连山,甲遁入戊,甲戊同体,甲戊艮宫为开盲点,它是连接外界与内部的接口,这是信息与能量最活跃的地带。地球人类自觉意识的崛起密集在印度与中原大地这一遁甲地带。如果把此类象手法扩展到太阳系,那么唯一有生命发生的地球也就应当是太阳系的艮八宫了。根据这一思路,是否也可以丝丝契合地把太阳系配成一个遁甲的后天八卦系统呢?我们前面的一整套理论是否也可以毫不牵强附会地在此得到映证?为了不落入牵强附会的窠臼,我们首先也必须如地理类象一样制定大家可以认可的类象原则。
我们首先开始制定太阳系八卦类象的总原则:
第一、类象系统只有八卦,即八象,而太阳系却有九大星球〔暂时还只发现有九大星球,虽然有报导说可能已发现了第十颗星球,但还没有肯定〕,故我们只能采用机械的逻辑进行取舍,即以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八颗〔包括太阳〕星球作为优选星球〔其他星球亦有深义,本文不作论述〕,它们是:太阳、水星、金星、月亮、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第二、由于易学类象逻辑是建筑在表观感受〔即情感知觉〕的基础上,故我们的取象也必须以八个星球整体上给予人类的表观感知为基准取象。
第三、必须采用易经的一些经典取象,唯新发现的震宫反相的新象除外。并且应以表观感受之象为基象,如坎为水,它泛指液体状、不定形状,而不专指“水”〔H2O〕,因为类象是不作化学成份分析的。
有了上述三条原则,可得:
1、离卦:离为火焰,为光明美丽,为燥热,为日,理所当然地类太阳;
2、兑卦:兑为缺,为沼泽,为清纯之液体。为裂口裂缝。水星表面上一个最大的特征是有一个巨大的冲击盆地,直径达1400公里。盆地四周有山环绕,山比盆地外围的平原高2公里,盆地底部有严重裂缝和起皱,裂缝宽度从8公里到几百米。此盆地名叫卡路里〔拉丁文“热”的意思〕,白天温度可达摄氏400多度,足以使锡和铝熔化成像水一样的流体,故兑类水星〔按:本节星球性状摘录自陈福生《漫游太阳系》和张敏《太阳壮观》〕。
3、震卦:震之象有惊雷、火山、奔逸、虚空以及新发现的“反相”之象,故类金星。金星有四大特点:
'1'、金星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颗逆时针自转的星球,站在其他星球上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唯有站在金星上却是日出西方;
'2'、金星是公转最快的星球,为典型惊变奔逸之象;
'3'、金星体表温度极高——480°,比距太阳最近的水星温度还高,且终年终日不变,它的大气中有硫酸蒸气,土层中含硫磺,大部分球面上覆盖着一层浮土,据分析,这是金星表面多火山所致;
'4'、金星多雷电,“金星”12号曾记录到一个持续15分钟的大闪电,其“惊雷震动”之象发挥到了极致。
4、坎卦:其象为陷,为沟,为谷,为不定形,为斑痕阴影,故类月亮,因为月亮上到处是地坑与谷,地球人类看到的月亮形状是不断变化的,坎类月本来就是典型的古象;
5、艮卦:其象为山,为止,为甲戊奇点所在,有灵变之象,故类太阳系上唯一有生灵的地球。
6、巽卦:其象为长状物,为河流。故类火星。因为火星上有许多类似运河的细条状物,故以前曾有火星人之类的猜想。
7、乾卦:其象为旋转,为大红,刚阳健,气势宏大,且借兑水之质。故类木星。因为木星在太阳系的行星中自转最快,体积最大,并且木星为液态氢所构成,其上有巨大的旋转大红斑。
8、坤卦:坤卦之象为众、为直方大,故类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为众之象;又土星表观象密纹唱片,呈一层层的笔直的横块面,土星之体积仅次于木星,为典型的直方大,故类坤。
'二'
上根据上述类象,我们可以有图■。
'图,太阳系星球类象图'
图注:饶有兴味的是,这种阴阳二宫速度的对称性是我们按类象法则类象之后才发现的,而不是先计算了公转速度的相互关系后,“先入为主”地配成此八卦类象图。
此图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第一、图中每一星球所在宫位上都有一数字,表示的是各星球公转的速度〔单位:公里/秒〕,至于太阳是以绕银河系的公转速度为标准,月球则以绕地球为其公转速度,其余则为绕日之公转速〔按:本书星球转速引自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天文》一书之约速〕。图中之连线为术数中的六合关系,即一、八宫相合、三、六宫相合、四、七宫相合、二、九宫相合〔详见第五章第一节〕。六合连线上之数为二星球速度之和。即:
坎宫月亮+艮宫地球=1+29 =30〔公里/秒〕
震宫金星+乾宫木星=47+13=60〔公里/秒〕
巽宫火星+兑宫水星=24+36=60〔公里/秒〕
离宫太阳+坤宫土星=20+10=30〔公里/秒〕
按,根据“惊伤互移”的原则〔后文会在说这个原则的〕,水星取木星的速度,木星取水星的速度。
从图示可以看出:
阴阳二宫六合之速度值有对称关系,即:
30:30=60:60=1
阴阳二宫速度之和相等,即:
30+60=60+30=90〔公里/秒〕
第二、更巧妙的东西还不是这种速度值上的规律,太阳星系的线性排列形式还透现出某种浓郁的术数意味——即有刑、冲、合、害的规律的线性排列组合。
所谓太阳系的直线排列,是以太阳为起始点,按各星球距太阳的轨道远近为标准而排列出的直线性结构,其次序为:太阳、水星、金星、月亮、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它们之间的刑、冲、合、害、比可绘成图■。
'图,太阳星系的线性排列形式与刑冲合害的规律'
图注:圆图中的线性排列形式显示出刑、冲、合、害的规律来。我们可以猜想:利用术数中“肆互壹局”的性质来分析太阳系中各星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也许还会有出人意料的新发现。
第三、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连山之象是否在星球中有体现,答案让我们来共同寻找。
所谓连山之象,甲戊同体之象,是指此二宫属性自我相关,十分近似,而艮八宫的地球与震三宫的金星正有此特征:
1、半径近似——从外表上看,金星和地球大小差不多,地球半径为0。6371万公里,金星为0。6056 万公里,二者只相差315公里。这从天文尺度上看几乎无区别。
2、质量与密度近似——金星之质量与地球也差不多,约为地球的82%。金星之平均密度是5。3克/立方厘米,而地球之平均密度为5。5克/立方厘米。
紧挨地球——除月亮是地球之卫星外,与地球相距最近的就是金星。正因为上述原因,金星和地球真象个双胞胎,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叫做地球的“孪生姐妹”。
3、化学成份近似——金星大气中含大量二氧化碳,与地球相似,只不过含量更高,达97%以上。不仅如此,“根据‘先锋——金星号’探测器发回的资料,科学家分析结果认为,在40亿年前,金星非常象地球,也曾有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太阳也不象今天这么亮和热。金星的温度可能比现在低得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是中等数量。当时金星上具备了适宜的温度、浩瀚的海洋、火山活动、闪电、大气等等,这些都是有机物和原始生物诞生的材料和‘沃土’。如果金星的发展变化跟地球差不多,那儿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就会出现生命,然而,今天这颗星球并没有成为生命的乐园,反而成了地狱般的世界。这是为什么?……由此估计,金星表面或许还留下生命的遗迹,未来的宇宙飞船在金星上寻找古代的河谷和海洋存在的证据。”〔摘自陈福生《漫游太阳系》〕
综上所述,反相自旋的金星与地球何得不是“连山”之象?此外,月亮本为地球之卫星,不也有“连山”之象吗?此与地球上地震带从震宫延伸到坎宫相似。
如果金星上曾有生命的假说能被未来的宇宙探测证实的话,那么金星之甲木〔此处可指“生命”〕遁于戊土乃得生长之说,便可天衣无缝了。据现代科学家的分析,金星之所以最终没有生命存在,是由于金星距离太阳太近且太阳温度增高而产生“温室效应”所致。那么,金星之反相之旋以及我们的遁甲理论是否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揭开生灵诞生的奥秘呢?对此,我们也抱有乐观的态度。
如果说甲戊同体之象鲜明显著的话,“壬申同气”也有一些蛛丝马迹。
其一、从广义的角度看,太阳系的行星全都是太阳的卫星,故太阳和土星都有坤卦众多之象;又,太阳光明美丽,木星也有美丽的光环和纹理,故太阳、木星同为离象。我们也可看成太阳系是大宇宙,而“土星系”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离火生坤土,故太阳系生“土星系”也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壬申同气。
其二、太阳是炽热的火球,不会有水存在。有趣的是,土星内部“归藏”着水。据科学家分析,土星最里面是岩石核心,其直径有2万公里,在岩石核心外面包围着5000公里厚的冰壳,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属氢,最外面是大气,大气的主要成份是氢和氦。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归藏之象。
其三、更有意义的是,太阳是个液态的氢球,其中不断进行着氢热核反应,并产生氦气。而土星几乎保留着几十亿年前在它刚形成时期所拥有的全部氢和氦。太阳内部由于核反应,它的氢和氦早已不是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了。而九大行星与太阳几乎是同一时期形成的,因此研究土星的成分,等于研究太阳系形成初期原始成分,这对了解太阳内部活动及其演化有很大价值。〔上述分析见《漫游太阳系》〕
我们知道,甲遁于戊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