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十一、身輕快性(kàyalahutà)與心輕快性(citta… lahutà):這兩種輕快性各自的特相是去除心所與心的沉重(garubhàva);作用是破除心所與心的沉重;現起是心所與心不沉重;近因是心所與心。它們對治導致沉重的昏沉與睡眠。
十二、十三、身柔軟性(kàya…mudutà)心柔軟性(citta… mudutà):這兩種柔軟各自的特相是去除心所與心的僵硬性(thambha);作用是破除心所與心的僵硬性;現起是(心所與心對目標)無對抗;近因是心所與心。它們對治導致僵硬的邪見或我慢。
十四、十五、身適業性(kàya…kamma¤¤atà)與心適業性(citta…kamma¤¤atà):這兩種適業性各自的特相是去除心所與心的不適業性(akamma¤¤abhàva);作用是破除心所與心的不適業性;現起是心所與心成功取某所緣為目標;近因是心所與心。它們對治導致心所與心不適於作業的其餘諸蓋。
十六、十七、身練達性(kàya…pagu¤¤atà)與心練達性(citta…pagu¤¤atà):這兩種練達性各自的特相是心所與心健全;作用是破除心所與心之疾病;現起是心所與心無殘缺;近因是心所與心。它們對治導致心所與心不健全的無信等等。
十八、十九、身正直性(kàyujjukatà)與心正直性(cittujjukatà):這兩種正直性各自的特相是心所與心的正直性;作用是破除心所與心的欺騙性;現起是心所與心不狡詐;近因是心所與心。它們對治導致心所與心不正直的虛偽、欺詐等等。
節六:三離心所(virati cetasika)
(1) Sammàvàcà; (2) sammàkammanto; (3) sammà…àj?vo cà ti tisso viratiyo nàma。
一、正語;二、正業;三、正命:這三種名為離。
節六之助讀說明
離:這三種屬於美心所的離是刻意遠離語言、行動與事業上的惡行。對於世間心,只有當有機會造惡,而刻意克制自己不犯時,離心所才會生起。在洠в袡C會造惡的情況之下不造惡,那並不是遠離,而是純淨的德行(s?la)。
諸論師把離分別為三種:一、自然離;二、持戒離;三、正斷離。54
一、自然離(sampattavirati)是由於省思自己的社會地位、年紀、教育程度等等,而在有機會造惡時不造惡。例如在考懀Я吮蛔降綍r於自己的名譽有損而不偷盜。
二、持戒離(samàdànavirati)是由於持了戒而不造惡。例如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或服用麻醉品。
三、正斷離(samucchedavirati)是與出世間道心相應的離,它完全根除了造惡的傾向。
本書中提到的三離心所是正語、正業、正命:
一、正語(sammàvàcà):正語是刻意遠離惡語: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廢話)。
二、正業(sammàkammanta):正業是刻意遠離身惡行:殺生、偷盜、邪淫。
三、正命(sammà…àj?va):正命是刻意遠離邪命,如:買賣毒品、麻醉品、武器、奴搿⒁约肮┩涝椎膭游铩
此三離各自的特相是不犯語惡行、身惡行、邪命;作用是遠離語惡行、身惡行、邪命;現起是不造語惡行、身惡行、邪命;近因是信、慚、愧、知足等等。它們是心對惡行的厭惡。
節七:二無量(appama¤¤à)
(1) Karu?à; (2) mudità pana appama¤¤àyo nàmà ti。
一、悲;二、(隨)喜:這兩種名為無量。
節七之助讀說明
無量:有四種對諸有情的態度稱為無量,因為它們能以一切有情作為對象,所以有無量的潛能。此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它們又名為四梵住(brahmavihàra)。
雖然四無量心是對待有情的理想態度,但只有悲與(隨)喜兩者被列入無量心所當中。這是因為慈是無瞋心所的一種呈現方式,而捨則是中捨性心所的一種呈現方式。無瞋並不一定會呈現為慈,而是也能以其他方式呈現。但當慈生起於心中時,它一定是無瞋心所。平等對待眾生的捨無量心與中捨性心所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一、悲(karu?à):其特相是欲拔除他人的痛苦;作用是不忍見他人之苦;現起是不殘忍;近因是(以如理作意)見受盡苦難的有情洠в幸罋w。當能去除殘忍時此悲即已成功,若導致悲傷則已失敗。
二、(隨)喜(mudità):其特相是隨喜他人的成就;作用是不妒嫉他人的成就;現起是去除厭惡(他人的成就);近因是見到他人的成就。當能去除厭惡時此喜即已成功,若導致同歡同樂則已失敗。
節八:一無痴(amoha)
Sabbathà pi pa¤¤indriyena saddhi§ pa¤cav?sat'ime cetasikà sobhanà ti veditabbà。
連同此慧根,當知這廿五種為美心所。
節八之助讀說明
慧根(pa¤¤indriya):巴利文pa¤¤à是慧,或如實知見諸法。在此稱它為根是因為對於如實知見諸法它佔了主要的地位。在《阿毗達摩論》裡,慧(pa¤¤à)、智(¤à?a)、無痴(amoha)三者是同義詞。慧的特相是透徹地如實知見究竟法的自性相;作用是如照亮目標的油燈一般;現起是不迷惑;近因是如理作意55(譯按──《清淨道論》第十四章、段七:「由於佛陀說有定者能如實知見諸法,慧的近因是定」;《殊勝義裕А酚ⅰ㈨撘涣骸富鄣慕蚴遣幻曰螅腥缫晃缓芎玫纳謬粚А!梗
節九:總結
Ettàvatà ca:
Teras'a¤¤asamànà ca cuddas'àkusalà tathà
Sobhanà pa¤cav?sàti dvipa¤¤àsa pavuccare。
如是:
通一切十三,不善有十四,
美(心所)廿五,故說五十二。
心所相應理
(cetasikasampayoganaya)
節十:序文
Tesa§ cittàviyuttàna§ yathàyogam ito para§
Cittuppàdesu pacceka§ sampayogo pavuccati。
Satta sabbattha yujjanti yathàyoga§ paki??akà
Cuddas'àkusalesv'eva sobhanesv'eva sobhanà。
以適當之法,隨後當解說,
各個心所法,與何心相應。
七遍一切心,雜宜則相應,
十四唯不善,美只與美(心)。
通一切心所
(a¤¤asamànacetasika)
節十一:分析
Katha§?
(i) Sabbacittasàdhàra?à tàva satt'ime cetasikà sabbesu pi ek?nanavuti cittuppàdesu labbhanti。
Paki??akesu pana:
(ii) Vitakko tàva dvipa¤cavi¤¤à?a…vajjita…kàmàvacara… cittesu c'eva ekàdasasu pa?hamajjhànacittesu cà ti pa¤ca… pa¤¤àsa cittesu uppajjati。
(iii) Vicàro pana tesu c'eva ekàdasasu dutiyajjhànacittesu cà ti chasa??hi cittesu jàyati。
(iv) Adhimokkho dvipa¤cavi¤¤à?a…vicikicchàsahagata… vajjita…cittesu。
(v) Viriya§ pa¤cadvàràvajjana…dvipa¤cavi¤¤à?a… sampa?icchana…sant?ra?a…vajjita…cittesu。
(vi) P?ti domanass'upekkhàsahagata…kàyavi¤¤à?a… catutthajjhàna…vajjita…cittesu。
(vii) Chando ahetuka…mom?ha…vajjita…cittesu labbhati。
如何?
一、首先,七遍一切心心所出現於所有的八十九種心。
在雜心所當中:
二、尋生起於五十五種心,即:除了雙五識之外的所有欲界心,(54-10 = 44);以及十一種初禪心。(44 + 11= 55)
三、伺生起於六十六種心,即:上述五十五種和十一種第二禪心。(55 + 11 = 66)
四、勝解生起於除了雙五識和疑相應心之外的一切心。(89-11 = 78)
五、精進生起於除了五門轉向心、雙五識、領受心和推度心之外的一切心。(89-16 = 73)
六、喜生起於除了憂俱心、捨俱心、身識和第四禪心之外的一切心。(121-2-55-2-11 = 51)
七、欲生起於除了無因心和兩個痴根心之外的一切心。(89-20 = 69)
節十一之助讀說明
尋:雙五識是最基本的心,只擁有七個遍一切心心所,而洠в凶饔幂^為眩s的其他心所。由於這十種心的簡單性伲詫げ话ㄔ趦取ひ膊话ㄔ谒懈哌^初禪的廣大心與出世間心,因為它已在禪修時被棄除。對於十一種初禪心,見第一章、節卅二及其助讀說明。
伺:在第二禪裡有伺,但不存在於更高層次的禪那。
勝解:它不包括在疑相應心裡,因為當受到疑困擾時,心無法作出任何決定。
精進:它不包括在五門轉向心、二領受心和三推度心之內,因為這些心還是相當弱與被動(見第一章、節八至十)。
喜:喜一定與悅受(somanassa)俱行,但悅俱的第四禪心則洠в邢病
欲:這是欲採取行動或達到目的之欲,而兩個痴根心則太昏暗得毫無有意的行動。
節十二:總結
Te pana cittuppàdà yathàkkama§:
Chasa??hi pa¤capa¤¤àsa ekàdasa ca so?asa
Sattati v?sati c'eva paki??akavivajjità。
Pa¤capa¤¤àsa chasa??hi'??hasattati tisattati
Ekapa¤¤àsa c'ek?nasattati sapaki??akà。
諸心種類的次序是:
六十六、五十五、十一、十六、七十及二十不與(個別第一至第六)雜心所相應。
五十五、六十六、七十八、七十三、五十一、六十九與(個別第一至第六)雜心所相應。
節十二之助讀說明
第一行總結列出不與各個雜心所相應的心的數目,第二行則是與各個雜心所相應的心的數目。應注意在把兩行的數目對加時,若有涉及出世間心禪那層次的分別,其總數即是一百二十一;若是不相關,其總數則是八十九。
不善心所
(akusalacetasika)
節十三:分析
(i) Akusalesu pana moho ahirika§; anottappa§; uddhacca¤ cà ti cattàro'me cetasikà sabbàkusalasàdhàra?à nàma。 Sabbesu pi dvàdas'àkusalesu labbhanti。
(ii) Lobho a??hasu lobhasahagatesv'eva labbhati。
(iii) Di??hi cat?su di??higatasampayuttesu。
(iv) Màno cat?su di??higatavippayuttesu。
(v) Doso; issà; macchariya§; kukkucca¤ ca dv?su pa?igha… sampayuttacittesu。
(vi) Th?na§; middha§ pa¤casu sasa?khàrikacittesu。
(vii) Vicikicchà vicikicchàsahagatacitte yeva labbhat? ti。
一、於不善心所當中,痴、無慚、無愧、掉舉四者名為遍一切不善心心所。它們出現於所有十二不善心裡。
二、貪只出現於八種與貪俱行之心。
三、邪見只出現於四種與邪見相應的心。
四、慢只出現於四種與邪見不相應的心。
五、瞋、嫉、慳及惡作只出現於兩種瞋恚相應心。
六、昏沉與睡眠只出現於五種有行心。
七、疑只出現於疑相應心。
節十三之助讀說明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