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們就會識知它為「耍沟鹊取.斪R知實體發生時,人們識知實體或形狀。當識知名稱發生時,人們識知(所緣的)名稱。因此,列迪長老認為,只有在識知(所緣的)個別特徵時,人們知道:「我看到這或那特徵。」
(二)當六所緣的任何一個直接呈現於意門,而不是在五門心路過程之後發生時,「獨立意門心路過程」即會生起。可能有人會伲鼏査壢绾文軌虿灰揽课甯苯映尸F於意門。列迪長老舉出幾個來源:從以前直接體驗的,或從以前直接體驗的再加以推測;從以前聽來的,或從聽來的再加以推測;由於相信、觀念、推理或省思之後所接受的見解;通過業力、神通力、身體不眨⑻焐竦挠绊憽⒂^照、覺悟等等。他解釋:如果有人只是清晰地體驗某種目標一次,即使是過了一百年之後,緣於該目標,在條件具足時也有可能令到有分心波動。已受到過往體驗滋養的心是非常易於再受到它們的影響。當它遇到五所緣的任何一個時,該所緣都可能樱l一連串心流,而識知上千個過去所體驗的目標。
不斷受到這些因緣刺激的心流,時時刻刻都在尋求機會自有分心中出起,以清楚地識知目標。因此,有分心裡的作意心所不斷地令到有分心波動,以及不斷地把心轉向由於因緣已具足而呈現的目標。列迪長老解釋,即使有分心已有自己的目標,它還是傾向於緣取其他目標。由於有分心不斷地「蠢蠢欲動」,當某個目標基於其他因緣而足夠明顯時,它即會把心流從有分心中拉出來,而呈現於意門心路過程。
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可分為六種:根據以前直接體驗的、根據以前直接體驗的再加以推測、根據聽來的、根據聽來的再加以推測、根據所識知的、根據所識知的再加以推測的心路過程。在此,「所識知的」包括了相信、觀念、觀照與覺悟;「從所識知的再加以推測」包括通過歸迹蛲评矶脕淼慕Y論。
當清晰所緣呈現等等:在欲界裡有兩種意門心路過程,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目標的強度。對於取清晰所緣(vibh?tàlambana)為目標的心路過程,當所緣呈現於意門時,有分波動(兩次)之後即停止。然後意門轉向心轉向該所緣,繼而有七個速行及兩個彼所緣生起,而後心路過程再度沉入有分。這是指在欲地的有情;於色界天及無色界天的有情,即使是對特別清晰的所緣,彼所緣也不會生起。(見節十九至二十)
對於不清晰所緣:對於取不清晰所緣(avibh?tà… lambana)為目標的心路過程,不論在什麼情況之下,彼所緣都不會生起。
列迪長老認為,對於取不清晰所緣的心路過程,於速行之後沉入有分應是最長的過程。然而,他認為,當所緣是不清晰時,也有在意門轉向心發生兩三次之後即結束的過程;而且只有有分波動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因為對於純意門心路過程,有無數次目標呈現於意門時只令到有分波動兩三下,過後該波動即停止,而洠в姓嬲男穆愤^程心生起。所以,根據列迪長老,對於意門,所緣的呈現方式亦有四種。結束於彼所緣的可稱為「極清晰的呈現方式」(ati…vibh?ta);結束於速行的可稱為「清晰的呈現方式」(vibh?ta);結束於意門轉向心的可稱為「不清晰的呈現方式」(avibh?ta);而只有有分波動的則可稱為「極不清晰的呈現方式」(ati…avibh?ta)。呈現的清晰程度是依據目標有多明顯或心的力量幾強。因為即使當心很弱時,很明顯的目標也能夠清晰地呈現;再者,即使目標很微細深奧,強勁的心還是能夠清楚地識知它。
表4…3:有限速行意門心路過程
所緣
之前
心路過程
之後
清晰
有分流
波…斷
意…(7)速…(2)彼
有分流
不清晰
有分流
波…斷
意…(7)速
有分流
裕В 意 = 意門轉向心
其他的與表4…2相同。
節十三:總結
V?thicittàni t??'eva cittuppàdà das'erità
Vitthàrena pan'etth'ekacattà??sa vibhàvaye。
於該心路過程有三種心,心生起則十次。於此詳細解釋則有四十一心。
Ayam ettha parittajavanavàro。
於此,這是有限速行篇。
節十三之助讀說明
三種心等等:該三種心路過程心是意門轉向心、速行及彼所緣。心生起十次是意門轉向一次、速行七次、彼所緣兩次。在此的四十一心包括除了雙五識、五門轉向心與兩個領受心之外的一切欲界心。發生於此的三種推度心的作用是彼所緣;確定的作用則是意門轉向。
安止速行意門心路過程
(appanàjavana…manodvàrav?thi)
節十四:安止心路過程
Appanàjavanavàre pana vibh?tàvibh?tabhedo natthi。 Tathà tadàramma?'uppàdo ca。 Tattha hi ¤à?asampayutta…kàmàvacara… javanànam a??hanna§ a¤¤atarasmi§ parikamm'opacàr'ànuloma… gotrabh? nàmena catukkhattu§ tikkhattum eva và yathàkkama§ uppajjitvà niruddhe tadanantaram eva yathàraha§ catuttha§ pa¤cama§ và chabb?sati mahaggata…lokuttarajavanesu yathàbhin?hàravasena ya§ ki¤ci javana§ appanàv?thim otarati。 Tato para§ appanàvasàne bhava?gapàto va hoti。
於安止速行時分,並洠в星逦c不清晰(所緣)之分。同樣地,彼所緣也不會生起。於此(安止心路過程),八欲界智相應速行的任何一個生滅四或三次,順次是遍作、近行、隨順及(更改)種姓。一旦它們滅盡,依情況是第五或第四剎那,二十六種廣大或出世間心的其中一個,會即刻如心所願而進入安止心路過程。隨後,在安止的末端即會再沉入有分。
節十四之助讀說明
安止(appanà):巴利文appanà原本是指受到高度提昇的「尋心所」(vitakka);它把相應名法深深地投入於目標裡,致使它們安止於其中。雖然在超越初禪之後即不再有尋,但由於入禪之心已一境專注於其目標,因此「安止」一詞亦包括一切屬於色界、無色界及出世間的禪那定。
並洠в星逦c不清晰(所緣)之分:於安止並洠в羞@種區分,因為只有在很清晰地覺知目標時,才有可能證得禪那定(安止)。
於此,八欲界智相應速行的任何一個生滅四或三次:當禪修者即將證得禪那、道或果時,首先會生起意門轉向心。然後在同一個安止心路過程裡,於安止速行之前,會有一系列的欲界速行依次生起,把心從欲界導向安止。於凡夫或有學拢撸@些速行將是四種欲界智相應善心之一;於阿羅漢,則是四種欲界智相應唯作心之一。
表4…4:安止速行心路過程
初次證得
禪修者
之前
心路過程
之後
禪那
鈍根者
有分流
波…斷
意…遍…近…隨…種…禪那
有分流
利根者
有分流
波…斷
意…近…隨…種…禪那
有分流
道果
鈍根者
有分流
波…斷
意…遍…近…隨…種…道…(2)果
有分流
利根者
有分流
波…斷
意…近…隨…種…道…(3)果
有分流
裕В
波 = 有分波動 近 = 近行
斷 = 有分斷 隨 = 隨順
意 = 意門轉向 種 = 種姓
遍 = 遍作
順次是遍作、近行、隨順及種姓:於鈍根者,這些基礎速行生起四次,每次都執行不同的基礎作用。第一個剎那名為「遍作」或「預作」(parikamma),因為它準備心流證入安止定。下一個剎那名為「近行」(upacàra),因為它已接近安止。第三個剎那名為「隨順」(anuloma),因為它順從在它之前的心,以及在它之後的安止。第四個剎那名為(更改)「種姓」(gotrabh?):於禪那定,它因超越欲界以登上廣大心種姓而得其名;於初道定,它名為種姓是因為它是從凡夫種姓進入拢叻N姓的轉變點;對於進入更高層次道果的轉變點,則耄в魇降胤Q它為(更改)「種姓」,但有時亦另稱它為「淨化」(vodàna)。79
於根器利者,則少了「遍作」剎那,如是於安止之前只有三個欲界速行生起。
一旦它們滅盡等等:在種姓心之後,於利根者的第四速行,或鈍根者的第五速行,即刻生起了第一個屬於安止層次的速行心。此心可以是色界五善五唯作心之一,也可以是無色界四善四唯作心之一,或是四道四果心之一。如是一共有二十六種。
當知在安止心路過程裡,是可以有不同的速行心,甚至屬於不同界(在道果心路過程裡則更能緣取不同的目標),而所有在(同一個)欲界心路過程裡的速行心都是同一種心。
如心所願(yathàbhin?hàravasena):這是指所生起的安止心是受到禪修者的心願所決定。若他希望證獲初禪,他即會把自心導向於證獲該禪那地修習止禪(samatha),對於更高層次的禪那亦是如此。若禪修者所願的是達到道果,他即會把自心導向於證獲該道果地修習觀禪(vipassanà)。
在安止的末端:在安止結束之後就會即刻沉入有分,不會有彼所緣生起。
節十五:安止當中的關係
Tattha somanassasahagatajavanànantara§ appanà pi somanassasahagatà va pà?ika?khitabbà。 Upekkhàsahagata… javanànantara§ upekkhàsahagatà va。 Tatthà pi kusala… javanànantara§ kusalajavana¤ c'eva he??hima¤ ca phalattayam appeti。 Kriyàjavanànantara§ kriyàjavana§ arahattaphala¤ cà ti。
其中,在悅俱速行之後,即刻生起的安止亦是悅俱;在捨俱速行之後,即刻生起的安止亦是捨俱。
亦於其中,在善速行之後,以善速行或首三果心之一生起安止。在唯作速行之後,以唯作速行或阿羅漢果心生起安止。
節十五之助讀說明
這段內文的目的是:確定安止心路過程當中的基礎心與安止心之間的關係。下文諸偈將會對這段內文所述及的原則提供詳細的解釋。
節十六:總結
Dvatti§sa sukhapu¤¤amhà dvàdas'opekkhakà para§
Sukhitakriyato a??ha cha sambhonti upekkhakà。
Puthujjanàna sekkhàna§ kàmapu¤¤à tihetuto
Tihetukàmakriyato v?taràgànam appanà。
在悅俱善心之後,三十二(種安止速行)能生起。在捨俱(善心)之後,十二(種安止速行能生起)。在悅俱唯作心之後,八種能生起。在捨俱(唯作心)之後,六種能生起。
對於凡夫與有學拢撸仓拱l生於欲界三因善心之後。對於離欲者(即:阿羅漢),安止發生於欲界三因唯作心之後。
Ayam ettha manodvàre
v?thicittappavattinayo。
於此,這是意門心路過程之法。
節十六之助讀說明
在悅俱善心之後等等:於凡夫與有學拢撸趦煞N悅俱智相應欲界善心其中之一執行基礎作用之後,有三十二種心可以生起為安止速行(禪那速行),即:首四禪(樂俱)廣大善心、屬於首四禪層次的四道與首三果心。(4+16+12=32)
在捨俱(善心)之後等等:亦於凡夫與有學拢撸趦煞N捨俱智相應欲界善心其中之一執行基礎作用之後,有十二種心可以生起為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