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

第25部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25部分

小说: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捨俱(善心)之後等等:亦於凡夫與有學拢撸趦煞N捨俱智相應欲界善心其中之一執行基礎作用之後,有十二種心可以生起為安止速行(禪那速行),即:色界第五禪善心、四無色禪善心、屬於第五禪的四道與首三果心。(1+4+4+3=12)
  在悅俱唯作心之後等等:只於阿羅漢,在兩種悅俱智相應欲界唯作心其中之一執行基礎作用之後,有八種心可以生起為安止速行,即:首四禪廣大唯作心與屬於首四禪層次的阿羅漢果心。(4+4=8)
  在捨俱(唯作心)之後等等:於阿羅漢,在兩種捨俱智相應欲界唯作心其中之一執行基礎作用之後,有六種心可以生起為安止速行,即:屬於第五禪的五種廣大唯作心及阿羅漢果心。(5+1=6)
  對於凡夫與有學拢叩鹊龋簩斗卜蚣耙炎C得首三道果的有學拢撸谒姆N欲界智相應善心其中之一生起之後,上述的四十四種安止心(32+12=44)之一可以生起。對於阿羅漢,在四種欲界智相應唯作心其中之一生起之後,上述的十四種安止心(8+6=14)之一可以生起。
彼所緣之定法
(tadàramma?aniyama)
節十七:彼所緣之分析
  Sabbatthà pi pan'ettha ani??he àramma?e akusalavipàkàn'eva pa¤cavi¤¤à?a…sampa?icchana…sant?ra?a…tadàramma?àni; i??he kusalavipàkàni; ati…i??he pana somanassasahagatàn'eva sant?ra?a… tadàramma?àni。
  於此,在一切情況之下,當所緣是不可喜時,(所生起的)五識、領受、推度與彼所緣皆是不善果報心。當所緣是可喜時,它們則是善果報心。若所緣是極可喜,推度與彼所緣則是悅俱。
  Tatthà pi somanassasahagatakriyàjavanàvasàne somanassa… sahagatàn'eva tadàramma?àni bhavanti。 Upekkhàsahagatakriyà… javanàvasàne ca upekkhàsahagatàn'eva honti。
  另者,關於這點,在悅俱唯作速行之末,生起的彼所緣也是悅俱。在捨俱唯作速行之末,生起的彼所緣也是捨俱。
節十七之助讀說明
  當所緣是不可喜時等等:所緣可以分為三組:不可喜(ani??ha)、中等可喜(i??hamajjhatta或i??ha可喜)與極可喜(ati…i??ha)。可喜所緣有兩種,然而不可喜所緣則只有一種。
  根據《阿毗達摩論》,所緣本伲牟町愂窃陟端壉旧淼淖孕裕粫伸扼w驗者的性格或偏愛而變更。裕Ы狻斗謩e論》的《迷惑冰消》提出,當人們把可喜所緣視為不可喜,或把不可喜所緣視為可喜時,那是因為他的「顛倒想」(sa¤¤àvipallàsa)才會如此。無論如何,該所緣皆依本身自性而屬於可喜或不可喜,完全與體驗者的偏愛無關。《迷惑冰消》再指出,可以根據「中等有情」(majjhima…satta)去區別所緣的自性是可喜還是不可喜:「可根據中等(的人,如)會計師、政府公務員、議員、地主及商人對所緣感到可喜或不可喜來區別它。」80
  人們會體驗到不可喜、可喜或極可喜所緣是由自己的過去業所決定。如是所遇到的目標提供過去業成熟的因緣,而生起為果報心。該果報心自動地會與該所緣的自性相符,完全洠в锌桃庠熳鳎从腥珑R中的臉影與真正的面容相符一致。
  由於不善業成熟,人們遇到不可喜所緣,以及生起識知該所緣的不善果報心。在此,根識、領受、推度與彼所緣肯定是不善果報心。除了苦俱身識之外,它們都是捨俱。
  反之,由於善業成熟,人們遇到中等可喜或極可喜所緣,以及識知該所緣的善果報心。在此,根識、領受、推度與彼所緣四種果報心肯定是善果報心。除了樂俱身識、體驗極可喜所緣的悅俱推度與悅俱彼所緣之外,它們都是捨俱。
  當目標是不可喜所緣時,執行彼所緣作用的肯定是不善果報推度心。對於中等可喜所緣,執行彼所緣作用的是捨俱善果報推度心或四種捨俱大果報心之一。對於極可喜所緣,執行彼所緣作用的是悅俱善果報推度心或四種悅俱大果報心之一。
  應注意果報心是由所緣的自性決定,但速行心則不是如此,而能依照體驗者的性格及內心傾向變易。即使當目標是極可喜所緣,速行也可能是捨俱善心或捨俱不善心;例如:在見到佛陀時,多疑者心中可能會生起疑相應(不善)心;而在見到美女時,禪修的比丘心中可能會生起捨俱智相應善心。甚至可能對極可喜所緣生起憂俱瞋恚相應心。再者,對不可喜所緣,也有可能生起一般上是遇到可喜所緣才生起的速行。所以,受虐待狂能夠在遭受身體苦楚時生起悅俱貪根心;而禪修的比丘能以悅俱智相應善心觀想腐爛的死屍。
  另者,關於這點等等:這段指出並不是只有果報心與所緣相符,而是阿羅漢的欲界唯作速行心也是如此。當阿羅漢體驗極可喜所緣時,其速行心是四種悅俱唯作心之一,而彼所緣則是五種悅俱果報心之一(該五心是四個悅俱大果報心及一個悅俱推度心)。當他體驗不可喜或中等可喜所緣時,生起的速行是捨俱,而其彼所緣則是六種捨俱果報心之一(該六心是四個捨俱大果報心及兩個捨俱推度心)。
  列迪長老指出,上述對所緣和阿羅漢唯作速行之間關係的解釋,只是針對速行是自然(而不是造作)的情況之下生起時而言。在適當的作意之下,面對極可喜所緣時,阿羅漢也能夠激起捨俱唯作心,以及面對不可喜所緣時,激起悅俱唯作心。對於該見解,列迪長老引用以下《中部?根修習經》(Majjhima Nikàya; 152 Indriyabhàvanà Sutta)的經文加以證明其正確性:
「於此,阿難,當比丘以眼看顏色,其時生起了可喜的、生起了不可喜的、生起了可喜亦不可喜的。若他願意,他能安住於體驗可厭的為不可厭……若他願意,他能遠離可厭與不可厭兩者,而安住於捨、念與明覺。」
節十八:額外有分
  Domanassasahagatajavanàvasàne ca pana tadàramma?àni c'eva bhava?gàni ca upekkhàsahagatan'eva bhavanti。 Tasmà yadi somanassapa?isandhikassa domanassasahagatajavanàvasàne tadàramma?asambhavo natthi; tadà ya§ ki¤ci paricitapubba§ parittàramma?am àrabbha upekkhàsahagata…sant?ra?a§ uppajjati。 Tam anantaritvà bhava?gapàto va hot? ti pi vadanti àcariyà。
  但在憂俱速行之末,生起的彼所緣或有分都是捨俱的。所以,對於結生心是悅俱的人,若在憂俱速行之末洠в斜怂壣穑屈N,諸師解釋,其時即會生起捨俱推度心,而識知任何它所熟悉的小所緣。之後就即刻沉入有分。
節十八之助讀說明
  但在憂俱速行之末等等:由於悅受和憂受是兩個極端,擁有這兩種不同感受的兩個心是不能前後緊接著生起的。但擁有這兩種感受之一的心,能在捨俱心前一剎那或後一剎那緊接著它而生起。所以,當速行是憂俱瞋根心時,若隨它之後有彼所緣生起,該彼所緣必定是捨俱。81若洠в斜怂壣穑挥性谟蟹质菕尉銜r,它才能隨著速行之後生起。
  所以,對於結生心是悅俱的人等等:對於有分是四種悅俱大果報心之一的人,若洠в斜怂夒S著憂俱速行之後生起,在速行之末就不能即刻沉入有分,因為擁有兩個極端的兩個心是不能緊接著生起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古代諸阿毗達摩論師解釋,其時即會生起一剎那的捨俱推度心,作為眨退傩械膽n受及有分的悅受。其時該心並洠в袌绦型贫鹊淖饔谩K壢∫粋與該心路過程不同的目標,即任何它所熟悉的欲界所緣,而純粹只是為回到正常的有分流鋪路。這特別的心名為「額外有分」(àgantuka… bhava?ga)。
節十九:彼所緣的法則
  Tathà kàmàvacarajavanàvasàne kàmàvacarasattàna§ kàmàvacaradhammesv'eva àramma?abh?tesu tadàramma?a§ icchant? ti。
  同樣地,他們認為彼所緣(只)在欲界速行之末生起、(亦只)於欲界有情、且只有在欲界法成為(所取的)所緣的時候。
節二十:總結
  Kàme javanasattàramma?àna§ niyame sati
  Vibh?te'timahante ca tadàramma?am ?rita§。
  他們說,必定是欲界速行、欲界有情、欲界所緣時,彼所緣才能緣取清晰或極大所緣為目標而生起。
Ayam ettha tadàramma?aniyamo。
於此,這是彼所緣的法則。
速行的法則
(javananiyama)
節廿一:欲界速行
  Javanesu ca parittajavanav?thiya§ kàmàvacarajavanàni sattakkhattu§ chakkhattum eva và javanti。 Mandappavattiya§ pana mara?akàlàd?su pa¤cavàram eva。 Bhagavato pana yamakapà?ihàriyakàlàd?su lahukappavattiya§ cattàri pa¤ca và paccavekkha?acittàni bhavant? ti pi vadanti。
  於速行當中,在有限速行心路過程裡,欲界速行只生起七或六次。但在軟弱的心路過程裡,例如死亡的那一刻等等,它們只生起五次。他們說,當世尊顯現雙神變等時,由於其轉起極輕快,所以省察心只生起四或五次。
節廿一之助讀說明
  在有限速行心路過程裡:這是指在欲界心路過程裡,一般上速行生起七次,但當所緣非常微弱時,它們則只生起六次。在臨死之前的最後一個心路過程裡,速行只生起五次,因為心所依處軟弱之故。
  當世尊顯現雙神變等時:佛陀在其一生之中有好幾次顯現雙神變,以激起他人對其證悟的信心。通過此神變,佛陀的身體能夠同時發射出火與水(《無礙解道》)。其時,他極其迅速與交替地進入火遍與水遍第五禪,然後決意讓火與水自其身發射而出。在從每一個禪那出來之後,佛陀極其迅速地省察它的禪支,而速行只生起四或五次,這是欲界最快的速度。雖然雙神變是由第五禪神通心所執行,但省察諸禪支的則是由欲界心路過程執行。
節廿二:安止定裡的速行
  ?dikammikassa pana pa?hamakappanàya§ mahaggata… javanàni abhi¤¤àjavanàni ca sabbadà pi ekavàram eva javanti。 Tato para§ bhava?gapàto。
  初學者所證得的第一次安止,以及每一次的神通速行,都只生起一次而已。過後即沉入有分。
  Cattàro pana magg'uppàdà ekacittakkha?ikà。 Tato para§ dve t??i phalacittàni yathàraha§ uppajjanti。 Tato para§ bhava?gapàto。
  四道之生起只維持一個心識剎那。根據情況,隨後有兩個或三個果心生起。過後即沉入有分。
  Nirodhasamàpattikàle dvikkhattu§ catutthàruppa…javana§ javati。 Tato para§ nirodha§ phusati。 Vu??hànakàle ca anàgàmi… phala§ và arahattaphala§ và yathàraham ekavàra§ uppajjitvà niruddhe bhava?gapàto va hoti。
  在證入滅盡定時,第四無色速行只生起兩次,之後即證得滅盡。在從滅盡定出來時,根據情況是阿那含或阿羅漢果心生起一次。當它滅時即會沉入有分。
  Sabbat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