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jamànà pi atthacchàyàkàrena cittuppàdànam àlambanabh?tà ta§ta§ upàdàya upanidhàya kàra?a§ katvà tathà tathà parikappiyamànà sa?khàyati; sama¤¤àyati; vohar?yati; pa¤¤àp?yat? ti pa¤¤att? ti pavuccati。 Aya§ pa¤¤atti pa¤¤àpiyattà pa¤¤atti nàma。
如何?「地」、「山帲А沟仍~是依元素的變化而命名。「屋子」、「馬車」、「貨車」等詞是依材料的組成而命名。「人」、「個人」等詞是依五蘊而命名。「方向」、「時間」等詞是依月亮等的咝卸!妇埂ⅰ干蕉础沟仍~是依洠鲎捕!副橄唷沟仍~是依各自的元素與心智的修習而命名。
雖然這一切不同的事物在究竟上是不存在的,但能依作為(究竟)法的影像而成為心的所緣。
它們被稱為概念是因為它們被(有情)依這或那方面而想像、計算、明瞭、表達與識知。這種概念因所知而得其名。
節三十之助讀說明
「所知概念」與「意義概念」相同。於此,作者列舉了各種不同的意義概念。
地、山帲У缺环Q為「形狀概念」(sa??hànapa¤¤atti),因為它們相等於事物的形狀。
屋子、馬車、村落等被稱為「組合概念」(sam?ha… pa¤¤atti),因為它們相等於事物的組合。
枺⑽鞯缺环Q為「方向概念」(disàpa¤¤atti),因為它們相等於方向。
早晨、中午、星期、月等被稱為「時間概念」(kàla… pa¤¤atti),因為它們相等於時間的單位。
井、山洞等被稱為「空間概念」(àkàsapa¤¤atti),因為它們相等於洠в锌捎|及物的空間。
遍相等被稱為「相概念」(nimittapa¤¤atti),因為它們相等於通過禪修而獲得的心之影像。
節卅一:令知概念
Pa¤¤àpanato pa¤¤atti pana nàma…nàmakammàdinàmena parid?pità。 Sà vijjamànapa¤¤atti; avijjamànapa¤¤atti; vijjamànena avijjamànapa¤¤atti; avijjamànena vijjamànapa¤¤atti; vijjamànena vijjamànapa¤¤atti; avijjamànena avijjamànapa¤¤atti cà ti chabbidhà hoti。
Tattha yadà pana paramatthato vijjamàna§ r?pavedanàdi§ etàya pa¤¤àpenti tadà'ya§ vijjamànapa¤¤atti。 Yadà pana paramatthato avijjamàna§ bh?mipabbatàdi§ etàya pa¤¤àpenti; tadà'ya§ avijjamànapa¤¤atti ti pavuccati。 Ubhinna§ pana vomissakavasena sesà yathàkkama§ cha?abhi¤¤o; itthisaddo; cakkhuvi¤¤à?a§; ràjaputto ti ca veditabbà。
由於其令知而名為概念。它形容名字、命名等。
它有六種:一、真實的(直接)概念;二、不真實的(直接)概念;三、通過真實的不真實概念;四、通過不真實的真實概念;五、通過真實的真實概念;六、通過不真實的不真實概念。
例如:當以「色」、「受」等詞宣稱在究竟上存在之法時,它被稱為「真實的(直接)概念」。
當以「地」、「山帲А沟仍~宣稱在究竟上不存在之法時,它被稱為「不真實的(直接)概念」。
當知其餘(四項)的是結合兩種;以下是它們各自的例子:「擁有六神通的人」、「女人的聲音」、「眼識」與「國王的兒子」。
節卅一之助讀說明
「令知概念」與「名字概念」相同。作者再次舉出了種種例子。
真實的(直接)概念:色、受等是究竟法,因此命名它們的概念是真實的直接概念。
不真實的(直接)概念:「地」、「山帲А沟葋K不是究竟法,而是由心想像構成的世俗法。雖然這些概念是基於究竟法而有,但它們所代表的枺鞅旧聿皇蔷烤狗ǎ驗樗鼈儾皇菗碛凶孕缘卮嬖凇
當知其餘(四項)的是結合兩種:於此,「擁有六神通的人」是「通過真實的不真實概念」,因為神通是究竟真實的,但「擁有者」只是由心想像構成。「女人的聲音」是「通過不真實的真實概念」,因為聲音是究竟存在的,但女人則不是如此。「眼識」是「通過真實的真實概念」,因為眼淨色及依靠它而生起的識都是究竟存在的。「國王的兒子」是「通過不真實的不真實概念」,因為國王及兒子兩者都不是究竟存在的。
節卅二:總結
Vac?ghosànusàrena sotavi¤¤à?av?thiyà
Pavattànantaruppannamanodvàrassa gocarà
Atthà yassànusàrena vi¤¤àyanti tato para§
Sàya§ pa¤¤atti vi¤¤eyyà lokasa?ketanimmità ti。
以耳識心路過程跟隨語音,再通過隨後生起的意門(心路過程)所領受的概念而得知其意義。當知這些概念受到世俗法所設。
Iti Abhidhammatthasa?ahe
Paccayasa?gahavibhàgo nàma
a??hamo paricchedo。
《阿毗達摩概要》裡
名為「緣之概要」的
第八章至此完畢。
第九章:業處之概要
(Kamma??hànasa?gahavibhàga)
節一:序文
Samathavipassanàna§ bhàvanànam ito para§
Kamma??hàna§ pavakkhàmi duvidham pi yathàkkama§。
從這裡開始,我當解釋培育止與觀的兩種業處。
節一之助讀說明
兩種業處:直譯巴利文kamma??hàna是「作業之地」或「工作之處」。這一詞用以代表禪修之法,是禪修者培育特別成就的工作處。在佛教裡有兩大類禪法:止禪與觀禪。在這兩者當中,觀禪是佛教特有的禪法;修此禪法的目的即是要親身體驗佛陀所發現及所教的真諦。在非佛教的宗派裡也有止禪。然而,在佛教裡教止禪的目的是以修止禪所培育的定力作為修觀禪的穩固基礎。這兩大類業處都有各自的禪修方法及範圍;在這章裡將會解釋這點。
止與觀:譯為「止」的samatha(音譯:奢摩他)是代表心的寧靜。這一詞的意義差不多與samàdhi(定,音譯:三摩地)相同,儘管它是源自不同的詞根,即意為「變得寧靜」的sam。在專門用語上,「止」被定義為八定裡的「心一境性」(cittass'ekaggatà),即經教法的四色禪及四無色禪裡的一境性心所。這些定被稱為止是因為心一境性平息了心的猶豫或驚慄。107
譯為「觀」的vipassanà(音譯:毗婆舍那)被解釋為「從各種不同的方面照見」(vividhàkàrato dassana)。「觀」是直接地照見諸究竟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這是導向揭開諸究竟法真實本性的慧心所(pa¤¤à)的作用。
《阿毗達摩概要》這一章裡對止觀禪的解釋是整部《清淨道論》的概要;想要更詳細地了解它們的讀者可參考《清淨道論》。
止之概要
(samathasa?gaha)
基本分組
節二:業處
Tattha samathasa?gahe tàva dasa kasi?àni; dasa asubhà; dasa anussatiyo; catasso appama¤¤àyo; ekà sa¤¤à; eka§ vavatthàna§; cattàro àruppà cà ti sattavidhena samatha… kamma??hànasa?gaho。
其中,於止之概要,首先在止業處概要裡有七組:一、十遍;二、十不淨;三、十隨念;四、四無量;五、一想;六、一分別;及七、四無色。
節二之助讀說明
在這七組裡一共有四十種業處;節六至節十二將會列出它們。
節三:性格
Ràgacarità; dosacarità; mohacarità; saddhàcarità; buddhicarità; vitakkacarità cà ti chabbidhena caritasa?gaho。
在性格(習行)之概要裡有六種:一、貪行者;二、 瞋行者;三、痴行者;四、信行者;五、知識行者(覺行者);六、散漫行者(尋行者)。
節三之助讀說明
「性格」或「習行」(carita)是指個人的本性──通過個人的自然態度與行為而顯露出來的性格。由於過去所造的業不同,人們之間的性格也因此不同。諸論師說性格是決定於產生結生心的業。
在這六種性格當中,貪行與信行組成相等的一對,因為這兩者都對目標有好感;只是前者的目標是惡,後者的目標是善。同樣地,瞋行與知識行也組成相等的一對,因為瞋以不善的方式厭離目標,知識則通過發現真實的過患而厭離目標。痴行與散漫行也組成相等的一對,因為痴行者由於膚湺q豫,散漫行者則由於常臆測而猶豫。對性格更詳細的解釋,見《清淨道論》第三章、段七四至一○二。
節四:修習
Parikammabhàvanà; upacàrabhàvanà; appanàbhàvanà cà ti tisso bhàvanà。
心之修習有三個層次:遍作修習、近行修習與安止修習。
節四之助讀說明
「遍作修習」始於人們剛開始修禪的時候,直至鎮伏了五蓋及似相出現的時候。「近行修習」是鎮伏了五蓋及似相出現的時候。從似相出現直至種姓心的剎那都是屬於近行修習的階段。緊接著種姓心之後生起的心被稱為安止;這即是安止修習的起點。安止修習發生在色界禪那或無色界禪那的階段。
節五:禪相
Parikammanimitta§; uggahanimitta§; pa?ibhàganimitta¤ cà ti t??i nimittàni ca veditabbàni。
當知有三種禪相:遍作相、取相與似相。
節五之助讀說明
「遍作相」是在起始修行階段用以培育定的目標。「取相」是與肉眼所看到的目標一模一樣、出現在心中的影像。毫無瑕疵的心之影像是「似相」。似相被形容為「呈現為有如自取相中出來,而且是比它更為清淨一百倍或一千倍……就有如從雲朵背後出來的圓月」(《清淨道論》第四章、段卅一)。亦見本章節十七。
四十種業處
(kamma??hànasamuddesa)
節六:十遍
Katha§? Pa?hav?kasi?a§; àpokasi?a§; tejokasi?a§; vàyokasi?a§; n?lakasi?a§; p?takasi?a§; lohitakasi?a§; odàtakasi?a§; àkàsakasi?a§; àlokakasi?a¤ cà ti imàni dasa kasi?àni nàma。
如何?十遍是:地遍、水遍、火遍、風遍、耍108、黃遍、紅遍、白遍、虛空遍與光明遍。
節六之助讀說明
十遍:巴利文kasi?a(遍)的意義是「全部」或「整體」。如此稱之是因為必須把其似相擴大至十方無邊之處。
地遍等:修習地遍時,禪修者可準備一個直徑大約三十公分的圓盤,把它填滿黎明色的泥,然後再把它的表面弄平。這即是地遍圓盤,即作為修習地遍的遍作相。禪修者可把該圓盤放在離他一公尺之處,張著眼凝視它,以及觀察它為「地、地」。
若要修習水遍,禪修者可以準備一桶清水,然後觀察它為「水、水」。若要修習火遍,禪修者可以起一堆火,然後透過在一張皮或一塊布上剪出的圓洞凝視那火,以及觀察它為「火、火」。修習風遍的禪修者可以專注於從窗口或墻壁的洞吹進來的風,觀察它為「風、風」。
若要修習色遍,禪修者可以準備一個上述大小的圓盤,然後把它塗上耍ⅫS、紅或白色。過後再於心中默念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