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实相宝藏论释 >

第11部分

实相宝藏论释-第11部分

小说: 实相宝藏论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以是本来佛陀故,所现道理亦如三身清净。《应成续》云:“其他
为缘诸有情,无有一乘成佛者,随顺自然智法故,轮回本来非是有,是
故自然自成佛,谛观士夫之体性,于胎中住即法界,身心集即界觉合,
于身安位即三身,老者法尽迷相灭,病即诸法之领受,死即认取空寂无,
由此有情即是佛。”
(四)宣说入住觉性之大界者:
        大本觉界实义之真界  趣入三世胜者唯一旨(密意)
        于多不缘亦离少戏论  是即不动菩提心之城
        自然智体余无能趣入
    觉性之体本净大空之义界者,即法身远离戏论之本来面目也,是即
说为最胜菩提心自然智之城。《普作续》云:“我之自性离戏无思择,
此法界处即是我所作,菩提性中彼余不能入,我之自性无障普遍故,明
显虚空正智之宫殿,自然智性余不能趣入。”
〈五〉宣说彼体即是轮回涅盘三身生起之界者:
        可欲摩尼珍宝法之藏,是即三身元成佛刹土
    觉性之体即一切佛之刹土,而无明则现为六趣轮回,然亦为三身之
本相,清净之涅盘相,亦为三身之本相,一切无二说为不出三身之轮。
《应成续》云:“其余三界诸有情,不出身语意三业,不需希求余三身,
虽求亦无所得处,无有已生及未生,现已得见大希奇,大希奇之游戏者,
诸佛有情无分别,如虚空中有片云,自生自然而圆成。”又《普作续》
云:“我亦一切生起之心藏,五大种与三界六相续,我之身语意三余无
有,我之自性即我之庄严。”又大阿舍黎极喜金刚所作之《金刚虚空城
论》云:“法身不变无境普广布,起现外内情器即报身,犹如色相显现
即化身,三身庄严无不圆满法,一切皆自身语意中现,善逝刹土无余无
数量,其中生起习气身之道,生死二者所显现之苦,于身心界得脱无转
变,心中无有生死如虚空身中无有坚实如水泡,身心无有二故如金刚,
一切于金刚场得成佛,依所治品不退无破坏,不变不坏份刚持之身,犹
如尊者一切无知者。”
(六)宣说唯一根本着:
        唯一大界谁亦无所作  此中遍布无余一切法
        遮因果故唯一根本体  此即空明最广大法性
        无有偏私虚空清净显
    轮回涅盘应断应成随所起处而观察之即证空明觉性,澄澈尽法,赤
裸清净,犹如广大虚空之界。《无字续》云:“实义之体即觉性,非是
所作非作者,非所修非能修主,非所见离能见法,非是所观能观净,非
是能现离现品,无减无著遍十方,非勤远离勤修法,非一亦远离多法,
非能见超常断二。”
(七)宣说唯一觉性法界者:            =”
        以一自然轮涅普已作  根本觉性谁亦无所作
        犹如虚空离作勤而住  随顺喻义一界广大界
        是即息除种种增与损      。
    觉性犹如虚空,不悟是菩提心,即成轮回,遂现情器世间,若了悟
者,即成涅盘,遂现三身五智,以了知故,虽普起作,唯一觉性,谁亦
无作,安位本来元成之位,喻如虚空,实义觉性,其相自菩提心中无碍
起现,应依此知。《普作续》云:“我即本师‘普作’,菩提心,菩提心
者即是‘普作王’,三世诸佛菩提心所作,三界有情菩提心所作,境、
有、情、器、菩提心所作,因、果、喻、义、顺因相而作,于因之时作
五大种已,于果之时作三界有情,于喻之时作总喻虚空,于义之时作无
生总义,于相之时普作菩提心,于因相对显示自然智,因果喻义因相随
顺作,依菩提心遍作无一作,遍作已作菩提心自性,无一已作其中不需
作,普作我之自性未通达我所作之法中观定解,以爱著之根力得显现,
无需幻化自性有灭坏,是即无偶生盲之自性。”
(八)宣说觉性体离思议者:
        有无俱离心之坚实中  诸法无灭化用虽起现
        本体离思是无言之界  声字本言一切均出离
    觉性之体中虽有轮回涅盘起现,而本体,所依境相三者于广大本净
之本位界,即元成自然智中,全无所成。《珍珠曼续》云:“最初本净
中,迷乱无少言,如是何有速,故迷乱本净,于体大相中,无明名未立。
迷乱非有成,慧名未假立,涤名亦无,名与文字无与所见迷非有,知法
名不立,慧察迷名无,心意无得故,能现迷体元,粗细垢元二,缘起迷
体无,能所作无二,取境迷皆无,境根二无故,二取迷乱无。”
(九)宣说一觉性中虽现一切而于一中不动者:
        一切生起之心菩提中  本无有二计量言难举
        佛与有情境有情器显  如是法性一中无动摇
    一觉性体随处无言,即此况中,起现不可思议无数轮回涅盘境相三
有。起现之时,不出能取所取二而不二之相。《普作续》云:“一切生
起之心菩提中,本无有一计量言难举,诸佛身语有情之身语,即菩提心
本来无二取。”
(十)总结唯一觉性者:
          一中普合诸法圆满者  菩提心之胜大之功德
          凡显现时名言增损断  无二心性空之本光中
          外境诸法即为所应知  内心诸法觉性本澄澈
          无一无多即此法性中  常一真界解觉性之要
      外境所现之一切法皆是觉性本光如晶中光,知为无灭之功德故,远
离异取之心,于所取之境既无得已,内法觉性澄彻赤裸,如水晶球,以
证悟故,遂无能取之心,是即本净穷尽之法,境心无二皆是菩提心之本
相,于其游戏之界中而证悟故,于唯一法性自然智中见一法一味。《圆
满自然主河续》云:“法身空寂性之体,自然正智无念界,说为空明觉
性心,空与无我之智慧,诸法元成大圆满”。又《三身证会续》云:
生欲摩尼珍宝之法界,无有勤行一切皆自然,自然智慧九欲转变德,
一切总摄根本菩提心,无有合离无二菩提心,无有自他平等性法界。”
(二)今复总摄一切法唯一自然智之碍难
(一)其中摄境自然智之碍难者:
        诸法一味摄其碍难者  一切境相妄现本空寂
        如是所现无作成为一  彼所现上空明唯一起
    一切显现之时,明显无碍,无有能取,广大无边,皆于觉性本明上
而安立故,起现空明离戏之法性。《大鹏续》云:“境心  大自然之
障,摄于自现离戏因缘中”。又《普作续》云;“无余无生清净静虑者,
修与不修缘中触无余,所修云何显现一切法,何处云何安立之法无无求
安住本地即修习”。又《六界续》云;“无有所取心性中,无灭清净境
相者,名大游戏之静虑,由普贤我所宣说。”
(二)摄现起解脱自然智之碍难者:
        心相念聚本明空之体  如何而现任运坦然住
        于显现上法性密意显
    随所显现如水与波了知即是自然智之游戏,以坦然故,以安住显现
二而不二中而得解脱。《大鹏续》云:“意与心之神变所现碍,摄集于
法及作意之中”。又《普作续》云:“无有修习法性菩提中,修与所修
二者无二故,无修自然安住(放下)即修习,胜义一切义利本无生,分
别相状如是应了知,念思意中所现顿无余;“无生体中本无动摇故,虽
如是思了知亦是修,虽住如是无修而无动”。又《六界续》云:“无念
之心性中能现本净之境相者,能取本脱名静虑,由普贤我所宣说,”
(三)摄住现无二之碍难者:
        境心无二平等之本时  本觉截然万缘虑而住
        澄明义中胜观智慧显
    包摄前说二者,“境心无碍晃然随生,境上眼识然而托,本来觉
明截然内显”。《狮子妙用圆满续》云:“觉明法性境中观彼岸,远离
种种觉性于内见,本觉于多境中观彼岸,法身无念广大自内得“。总摄
碍难之理趣者。《大鹏续》云;“离作大界无求广大碍,摄于远离身语
境空中”。又《普作续》云:“无所作故不作勤行业,无所缘故远离修
习想,无离合故住于不妄念”。又《六名续》云:“无取无舍心性中,
无方本脱境相者,名为遍摄大密意,由普贤我所宣说。”
                                                                        
                                                                         
                                                       回
(四)总摄上文之义者:
      于一心中三要摄其碍  招与未悟本来皆平等
      境心无二于法身平等  解障无二子密意平等
      无有中边义之本地尽  无有舍立得定解实义
      无有来去住法性密意  无有转变之地摄巢成
    境相一切放下之境心无二平等故,获得无有舍立之密意,觉性。一切
放下之显现于静虑中赵现已,悟与未悟皆平等故,获得无有来去之密意。
住现无二之迷障无二平等故,获得无有中运之密意,此三无异故,所摄
碍难亦于本明法性中不动,六识身聚坦然任运。《大鹏续》云:“坦、
然、天、然、脱、然、暖、热碍,本地俏然摄于轮涅中”。又《普作续》
云:“呜呼!如何离作大乐中,三门不勤不作修与练,不作意生亦不随
彼相,住自然智安乐之义中,自身不治根亦不迟钝,语亦不摄作勤亦不
作,心随所趣不动自安住”。又《六界续》云:“无有沉掉心性中,大
等舍之修法者,名六聚坦然密意,由普贤我所宣说”。此等复与证悟三
世平等性之瑜伽相配属者,即前书云:“过去之以后不执,未来之以前
不取,而安立于当下之心识本地,是名一切心识无有前后和合为一收摄
为一是一本体,于三世平等性中以觉性之瑜伽,忆念自尽之方便,使轮
回涅盘融合无二也,过去之忆念方隅尽断,未来之忆念制其源头,现在
之忆念自隐而舍,是名于三世平等性中觉性之瑜伽也,又复过去之心不
寄托于尾,未来之心不寄托于背,现在之心不寄托于心者,即是通达三
世平等性之瑜伽也。过去之无明微尘不与未来之无明楼阁不舍,现在之
光明断而不取,即是明了三世平等性之瑜伽也,过去之嗔恚性不爱者,
未来之嗔恚不加钩摄,现在之嗔恚不复呈前,是名证悟三世平等性之瑜
伽也,过去之愚痴云不聚、未来之愚痴地不断,现在之愚痴雨不  ,是
名证悟三世平等性之瑜伽也,过去之诸佛无有酬对,未来之诸佛不赐精
华,现在之诸佛初不依托者,是名三世平等性之瑜伽也,过去之贪欲性
不疲厌,未来之贪欲性不舍断,现在之贪欲依境生起者,是即三世平等
之瑜伽也,过去之嫉妒少分摄取,未来之嫉妒心中不摄,现在之嫉妒心
中不预者,是名证悟三世平等性之瑜伽,以上乃通达轮涅无二之大瑜伽
也,诸佛之妙善寻思,即对治之慧有其退失也。如是修持故,于一空明
觉性中,见修行果四者一昼一夜间任运生起,阿舍黎室利僧诃(吉祥狮
子)所作之《口语秘密耳传》云:“菩提心者如太虚空寂,无有忆念寻
思修习胜,本身自性不动无修治,如性实性所住最胜心,惟一佛陀远离
诸诠表,唯一正见远离戏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