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

第23部分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第23部分

小说: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济寺青塔'见注。。 1'(第。。 99图)河北正定临济寺塔,俗呼青塔,金大
定二十五年(公元。。 1185年)建。塔平面八角形。四方石坛之上,先立八角石
基,基上始为砖砌须弥座及平坐栏干,再上为莲座。莲座之上为塔身,八隅
均砌圆柱上砌阑额,普拍枋及双杪斗拱。以上出檐九层,第二层以上均出单
杪斗拱。塔顶以双层仰莲座立金属刹。塔形态秀丽,为辽金最通常型类,与
涿县普寿寺塔极相似。河北赵县真际禅师塔,亦建于金大定中,形制亦极相
似。

广惠寺华塔'见注。。 1'(第。。 100、101图)在河北正定城内,形制甚为特
殊,为国内佛塔中一孤例。塔由一“主塔”,四隅附以四“子塔”联合而成。
主塔高三层,平面八角形,四正面辟门,四隅面各附以六角形单层子塔。主
塔及子塔壁面均砌出枋额门窗等。主塔三层出檐,除第三层平坐外,均有斗
拱;第三层之上为高大之圆锥体,表面塑出多数单层方塔及象头等。最上又
出檐一层为塔顶。四子塔亦砌斗拱出檐,各自具一顶,就其壁面所砌出之枋
额斗拱瓦檐论,此塔实为模仿木构形之砖塔,唯上段圆锥体则当别论。就塔
之平面论,殆可视为“金刚宝座”塔之变形,盖将四隅塔与中央主塔合而为
一者也。因其形制复杂特殊,俗呼为“花塔”。塔年代无可确考,志称唐建,
金大定及明清屡次重修;揆之所仿木构形制,当为金代建。

晋江双石塔'18'校注'22'(第。。 102图)福建晋江县双石塔。东塔称镇国
塔,西塔称仁寿塔,均建于南宋理宗朝(公元。。 1228—1247年)。两塔均平面
八角形,高五层,全部石构。各层塔身八隅雕出圆柱,上为阑额,柱额之间
为门或窗额及槏柱等。阑额之上出双杪斗拱以承檐,各层腰檐以上为勾栏无
平坐。两塔形制大致相类如此,其唯一显著之区别乃在斗拱:(一)东塔斗
拱计心造,西塔偷心造。(二)东塔上下五层每面均用补间铺作两朵;西塔
下两层用两朵,上三层只有一朵;(三)东塔转角铺作于栌斗两侧,各安附
角斗,自出铺作一缝;西塔则无附角斗。除此而外两塔形制几完全相同。我
国佛塔以砖塔居多,如此双塔者全部石构,雕镌柱额斗拱等模仿木构部分至
为忠实,实可贵之罕见例也。

玉泉寺铁塔'19'宋代以铁铸塔之风颇盛。现存实例,以湖北当阳玉泉
寺铁塔保存最佳。塔铸于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 1061年)。虽名为塔,实则
铁铸之幢耳。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第一层之下为须弥座阶基,以上各
层皆有平坐腰檐,均以斗拱承托,各层之门,均以四十五度与其上下层相错
其方向。此外如山东济宁铁塔寺及江苏镇江甘露寺均有宋代铁塔,但皆残破
锈损不全。

赵县幢'见注。。 2'(第。。 103图)宋代建造经幢之风甚盛。盖以镌刻佛经为
主之小型塔也。然亦有形式较近乎柱状者。现存宋代诸幢中,以河北赵县幢


为最大。最下为四方扁大须弥座,次为八角须弥座,其上雕廊屋,每面三间;
再上则为宝山,上立幢柱身,上为宝盖,更上为狮子仰莲座,以承第二层柱
身及宝盖,第三层亦约略相同,更上为八角城墙,雕太子出四门故事。最上
为宝顶。幢确实年代无文献可稽,揆之形制当属北宋初年。唐宋经幢遍布南
北,虽非真正建筑物,亦为富于建筑意味之纪念建筑。明清以后,此风乃渐
杀。

为最大。最下为四方扁大须弥座,次为八角须弥座,其上雕廊屋,每面三间;
再上则为宝山,上立幢柱身,上为宝盖,更上为狮子仰莲座,以承第二层柱
身及宝盖,第三层亦约略相同,更上为八角城墙,雕太子出四门故事。最上
为宝顶。幢确实年代无文献可稽,揆之形制当属北宋初年。唐宋经幢遍布南
北,虽非真正建筑物,亦为富于建筑意味之纪念建筑。明清以后,此风乃渐
杀。

永通桥'20'在河北赵县,俗呼小石桥,盖对赵县隋代大石桥而见称者
也。桥建于金明昌间(公元。。 1190—1195年),褒钱而所建。其形状以及结构
方法,与大石桥完全相同,两端撞券亦砌两小券,为空撞券式,其为模仿隋
桥而建,毫无疑义,第其长度仅及大桥之半耳。今桥上石勾栏,雕刻至为精
美,乃明正德间遗物(第。。 104图)。

宜宾墓室'见注14'校注'21'在四川宜宾县旧州坝宋故城之北。墓室全部石
造,墓室平面长方形,墓门自狭面入,两侧各立四柱,划分三间;柱外两侧
又为“廊”,与墓门相对方向,亦立双柱,其下镌小龛如门状。各柱均八角
形,其上镌大斗,阑额,驼峰,补间铺作等。左右两廊之内,每间倚壁立硕
大矮墩,其上承庞大栌斗。柱上阑额当心间者均作月梁形,其下则引次间材
出为绰幕。墓室顶部则作长方形藻井,其上更作菱形池,雕双凤流云纹。此
墓室内部对于建筑各件之应用,颇能得心应手,而非绝对模仿木构者,与欧
洲文艺复兴建筑之应用古典式建筑部分有相似之处,在现已发现之古墓中,
尚属孤例也。就各部细节观之,墓为南宋遗物,殆无可疑。

'1'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辽观音阁山门考》,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
'3'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4' 伊东忠太调查。
'5' 梁思成、林徽因《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
'6' 梁思成《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四期。
'7' 刘敦桢测绘未刊稿。
'8'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9'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10'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11'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12' 梁思成《曲阜孔庙建筑及其修葺计划》,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一期。
'13' 杨廷宝《汴郑古建筑游览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14' 刘敦桢《西南建筑图录》(未刊稿)。
'15' 龙非了《开封之铁塔》,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
'16' Siren,O。,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Art,Vol。 IV。
'17' 梁思成《杭州六和塔重修计划》,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二期。
'18' Ecke,G。,Strcutural Features of the Stone Built Ting Pagoda。 Monumenta Sirica,
Vol1,Fase2。
'19' Boersechmann,E。,Chinesische Architektur。

'20' 梁思成《赵县安济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一期。
校注'11' 莫宗江《榆次永寿寺雨华宫》,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
校注'12' 杜仙洲《义县奉国寺调查报告》,见文物1961年第2期。
校注'13' 梁思成《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一、二期。
校注'14' 现已发现此殿建于金大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
校注'15' 解放后发现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 1143年),亦用此种结
'20' 梁思成《赵县安济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一期。
校注'11' 莫宗江《榆次永寿寺雨华宫》,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
校注'12' 杜仙洲《义县奉国寺调查报告》,见文物1961年第2期。
校注'13' 梁思成《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一、二期。
校注'14' 现已发现此殿建于金大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
校注'15' 解放后发现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 1143年),亦用此种结

年),证明建于此年。
校注'17' 祁英涛《河北新城开善寺大殿》,见《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
校注'18' 陈明达《应县木塔》,见文物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
校注'19' 解放后发现福州华林寺大殿建于五代钱弘俶十八年(公元。。 964年),馀姚保国寺大殿

建于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1013年),早于三清殿一百余年至二百年。
校注'20' 刘敦桢《苏州云岩寺塔》,见《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七期。其考定此塔建于五代

钱弘俶十三年(公元。。 953年)。
校注'21' 莫宗江《宜宾旧州坝白塔宋墓》,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期。
校注'22' 林钊《泉州开元寺石塔》,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一期。


第七节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节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宋、辽、金已降,建筑实物之得保存至今者更多。以木构言,在唐代仅
得一例,而宋、辽、金遗物,曾经中国营造学社调查测绘者,则已将近四十
单位,在此三百二十年间,平均每二十年,已可得一例,亦可作时代特征之
型范矣。至于砖石塔幢,为数尤多。兹先按建筑物之型类略述之。

城市设计后周世宗之筑大梁,实为帝王建都之具有远大眼光者。其所
注意之点,如“泥泞之患”,“火烛之忧”,“易生疫疾”,“寒温之苦”,
皆近代都市设计之主要问题。其街有定阔,两边五步内种树掘井,修盖凉棚,
皆为近代之方法。

至于地方城市规模,则有江苏吴县苏州府文庙宋平江府图碑。宋绍定二
年(公元。。 1229年)刻石。城大致作不规则长方形,城内另有子城,本南宋建
炎间所建皇宫,后即为平江府治。城内街衢大多正直,但因城内渠道纵横,
为其他城市所无,未足为一般之例范耳。

平面布置,现存城市及建筑,已无完全保存宋代平面布置之原形者,幸
当时碑刻,尚可得窥其大略。

(一)衙署平面平江府图中部之平江府治,为关于我国古代官署建筑
不可多得之史料(第。。 105图)。府治之外,周以城垣,称曰子城,唐时已有,
非创于宋。其南门偏东,西门偏北,而无东门北门,非我国之传统对称式样。
城内建筑虽因府门偏东,故不能采取对称方式,然其主要厅堂仍以府门为中
轴,其全部可分为六区:(甲)府门中轴线上各层设厅及小堂,并两翼廊屋,
为府治主体。(乙)其北宅堂,为郡守住宅。(丙)更北后园,有池亭之胜。
(丁)设厅及小堂之东为掌户籍、赋税、仓库及州院庶务诸户厅府院。(戊)
西侧南部为处理民刑政务之各厅司。(已)西侧北段则为军旅驻屯训练及制
造军器之所。其全体范围之广,包容之众,非明清官署所能睹也。

(二)庙宇平面现存嵩山中岳庙,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及元刊
《孔氏祖庭广记》所载宋阙里庙制图,金阙里庙制图(第。。 106图),皆为关
于当时平面研究之罕贵资料。宋代曲阜文庙于每座主要楼殿两翼皆有廊庑,
并两翼廊庑合成庭院。故其平面为多进方形院庭合成。至金代各庭院,虽仍
周绕回廊为主要布置法,但大殿与其后寝殿之间,均联以主廊,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