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108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08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锊┦垦唬腥妒垦唬⒙藓貉垦唬阌谐删土恕U馊鲅欢济荒玫剑淙谎Х穑趺从霉Γ愠霾涣肆缆只兀惆涯闼扪У娜涑墒兰涞母1ǎ吹侥睦锶ィ康接缣臁⑸缣臁⑽奚缣欤ハ砀A恕8O砭×耍阋媚慊褂凶锉ǎ飧霾荒懿恢馈D阍斓恼庑┒褚担O砭×耍只鼍屠戳耍访囊姑氛囊骨N颐钦娓闱宄飧鍪率嫡嫦啵颐窃僖膊磺分谏耍龆ú簧鄙簧撕χ谏僖膊徽既吮阋耍磺氛F独У剿溃哺市那樵杆廊ィ膊惶耙坏惚阋耍膊欢崛≈谏纳次ぷ约赫飧錾砹恕R蛭裁矗可聿皇俏遥碛猩穑樾圆簧幻穑乙展肆樾裕也灰展苏飧錾恚靼兹耍【龆挥凶运阶岳R桓鋈嗽谡庖簧敝校羁晒蟮氖敲靼琢耍靼兹司徒惺ト耍泄私惺ト耍《热顺品稹D憧捶鸬囊馑迹馐且粢牍吹模馑际蔷跽撸跷虻娜恕V泄私惺ト耍ナ鞘裁匆馑迹棵靼椎娜耍缓浚靼住7鸩幻曰螅跷颉0⒙藓骸⑵腥家丫跷颍辉猜烤乖猜木跷虺品穑庑┟实囊馑家欢ㄒ返睦斫猓缓笪颐茄Х鸩叛У秸娑鳎媸凳苡谩�

  “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寂是体,照是作用,从用归体,称为常寂光土;从体起用,叫它做清净法身。“身土不二,皆属强名”,它本来没有名字,不得已勉强给它定一个名称。为什么?教学方便,那不是真的,所以老子讲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都要晓得这是名词术语,名词术语不是真东西,是为了教学方便而假设的。千万不要把假设当作真实,那你又迷了,你迷在名相上。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学习的心态一定要懂得离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言说相,不要去分别执着言说。你看圣人这些经典,这是从释迦牟尼佛口述下来,记录下来的,所以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言说不能分别执着,文字也不能分别执着,所以要离文字相。再进一步,不但要离语言文字,还要懂得离名词术语的相。这些照、这些寂,这都是名词术语。身土、法身大士、法身佛,这都是名词,都是为表法方便假立的,这里头没有实义。让我们听了、读了,懂得它的意思就行了,不能执着。末后一个说,不能执着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望文生义。我看到这个,我觉得是什么意思,错了,没有意思,永远要记住,大彻大悟的人永远没有自己的意思。你读了自己想这什么意思的时候,那是你的意思,与佛菩萨不相干,你错会了意思。

  什么时候你听经、读经,读到里头没有意思,你就会恍然大悟,它的真没有意思。那是什么一桩事情?《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你跟性体接近了。像我们看电视,你慢慢明白屏幕了,屏幕上什么都没有,这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是依它变现出来的,一百多个频道里面的画面,统统都是依这个屏幕现出来的。你现在回复到自性了,什么都没有,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无所不知。所以你要到无知的时候,你才真正起这个大用,无所不知。要不要学?不要学。你所学的,那个知见是错误的,那是知识。真正智慧,心地里面干干净净,就像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起作用的时候“能生万法”,这叫智慧。智慧是无知,无所不知;知识是有知,有所不知,跟这个恰恰相反的。我们要是把佛经当作知识来研究,那你就路走错了。学佛是求智慧的,不是求知识的,知识能解决一小部分的问题,后头还带一大堆后遗症;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带后遗症。

  智慧一定要达到明心见性,要达到明心见性你得要放下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达不到,慢慢来。达不到,你天天这样学,学久了就达到。所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读诵是一个法门,我天天念经,念经是什么?念经就是修戒定慧。依照马鸣菩萨这个方法就是修戒定慧。我读这部经需要一个小时,我每天修戒定慧一个小时,戒定慧一次完成。依照这个规矩去念,就是持戒,依照这个规矩,就是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老老实实用清净心从头到尾把经念一遍,这是持戒。念的时候你都不执着,文字相放下了,名词术语也放下了,也不去想经里的意思,这是修定。你看,你在修戒、在修定。念到遍数够了,什么时候够?什么叫够?每个人的缘分不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实在那个标准就是你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这叫小悟,不是大悟,小悟,那比一般不觉悟的人高明多了。从小悟,还是用这个方法,再过个若干年,就大悟,为什么?平等心现前。再有若干时候,大彻大悟,你就变成法身菩萨,你成佛了,那是什么?觉了,这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清净平等觉,这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它是三个位次,清净心得正觉,平等心正等正觉,所以后头这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从这个地方诸位就能体会到,能肯定,能深信不疑,这一部经上,凡夫能成圆满的佛果,你说这个法门多殊胜。

  所以这个经你会不会念?会念,我们从凡夫地将来会念到无上正等正觉,你会不会!如果一面念一面打妄想,那就完了,一面还想到,我是什么境界?我怎么样提升?那完了。马鸣菩萨教我们这个原则是真理,永恒不变。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需要遵守这个原则,你不遵守这个原则,你就错了,错在你自己,不能怪别人。“故知身土不二,皆属强名。寂照同时,非思量境”。不要去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你就错了。有胡思乱想那个时间,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这个胡思乱想也很不容易去掉,所以净宗有个妙法,用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代替胡思乱想,好!胡思乱想,不是堕无明,就是堕掉举,总是都在造轮回业,搞六道轮回。这一句阿弥陀佛六道里找不到,六道里哪一道也找不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跟那个地方相应,跟六道、跟十法界都不相应,你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好。掉举是胡思乱想,昏沉是想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昏沉是无明,这两种烦恼现前,你就好好念佛、老实念佛,用念佛的方法把烦恼取而代之。

  再看下面,“又常寂光三字”,这个又还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这三个字“全显涅槃三德如来秘藏”。般涅槃里面讲三德,这个三德就是如来秘藏。哪三德?下面讲,“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所以一个人觉悟了,他不会把这个身当作自己的身。什么是自己的身?一切法都是自己的身。心现的,心是自己,识变的,识也是自己,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妄心。真心是自己的本性,妄心就是阿赖耶,是自己的习性。中国古人讲本性、习性,佛法讲真心、妄心,真心是本性,妄心是习性,真妄是一不是二。觉悟了,妄就是真;迷了的时候,真就是妄,真妄是一不是二。觉迷也是一,也是不二。真正觉悟的人,明心见性的人,什么是他的身?一切众生的身都是他的身,花草树木的身也是他的身,山河大地也是他的身,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他的身,他的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虽然这有生灭,灭了又生,就好像什么?我们身体是一样的。身体这多少细胞?这细胞天天新陈代谢,就像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天天有生的,天天有灭的。佛给我们讲,整个宇宙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这里头生生灭灭它永远不断,叫法身常住。我们把身体比喻法身,法身常住。我们自己这个身就像细胞一样,细胞,科学家告诉我们,它的寿命顶多七年,七年这个细胞灭了,新的细胞就生起来。所以我们身体,实在说每七年是一个周期,身上所有的细胞全部都换了。我们迷惑颠倒,为什么?七年换一次,为什么不换新的、不换好的,要换旧的,去换坏的,身体愈换愈坏?这是什么?他不会。觉悟的人他高明,他觉悟,他也天天在换,换的全是好的,全是健康的,他不生病,他不衰老。为什么?他换好的,他不换坏的。谁在那里主持这个变换?意念。佛菩萨的意念好,所以他的细胞全新的。全新的就是你的念头年轻,时时都健康,他不生病,他不换病态的细胞。病态的细胞是什么人换的?贪瞋痴慢疑,就换坏的。贪瞋痴慢疑统统都断掉了,无贪、无瞋、无痴,那换就换好的,全换好的,就这么回事情,这是事实真相。起心动念大公无私,不为自己,不为这个身,为什么?为法身,不为这个肉身,为法身。

  我在这些年当中,有很多人要送道场给我,我很感激。我能不能要?不为自己着想,如果这个道场能利益这个地方,我从旁协助它,让它在这个地方正法久住,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好事情!我不能为自己,为自己是私心,道场多了,不就变成连锁店一样吗?那是开佛店,那就变成企业的佛教,自己不是做如来弟子,去当老板去了,那就错了,又迷了。所以一般人看,好境界,好事,看别人送来,如果你要是迷的话,就迷在那里,愈迷愈深。本来你可以成佛作祖,现在这一迷,又到轮回,又到三途去了。所以祖师常常提醒人,也常常在勘验人,说你“会么?”这两个字的意味深长,你会不会?你要真的会,无论顺境逆境、秽土净土,都能提高自己的境界,都能够普度众生。要不会,顺境逆境都帮助你堕落,都帮助你迷惑,都帮助你造业,造业后头有受报。问题你会不会?你是不是真的觉悟?觉悟的人决定不害人,没有觉悟的人,好心往往也害了人。

  觉悟的人对任何人一味真诚,为什么?帮助他觉悟。他就是来居心想欺骗你、想害你,都没有关系,你用真诚心对待他。他到老死的时候会回想一下,我在这一生当中真的遇到好人。那就是什么?帮助他在阿赖耶里种善根。觉悟的人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现在造五逆十恶也不要紧,为什么?那是习性,不要去理会他的习性,专门照顾他的本性,这是佛菩萨度众生第一个条件,是佛菩萨度化众生唯一的一个理念。阿鼻地狱众生也能圆成佛道,如果他碰上这个净土法门,他能不能往生?能!怎么会不能?这个法门,它不管你是善恶,也不管你是什么根性,只要你能信,肯发愿,就行。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浅深。单单讲往生,一切众生都有分,这个法门太妙了,太殊胜!印光大师说得好,舍弃这个法门,上上根人想成就都非常困难。对于这个法门深信不疑,不认识字,没有智慧,贫困众生也能得度。你才晓得,世出世间法里头,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

  我们的缘分太好,无比的殊胜,遇到夏莲居给我们做这么好的会集本。王龙舒没遇到,魏默深也没遇到,多少古圣先贤都没有遇到,我们遇到了。又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做的《注解》,他这里面引用的经论,引用古人的注疏,一共有一百九十三种。你读这一本书就等于读了一百九十三部经论著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