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靼琢耍裁茨钔纷钌疲可浦兄啤⒋烤淮可凭褪且痪浒⒚滞臃稹D阏嬲芊畔峦蛟担挥性幽睿睦锩嬉惶斓酵砭褪钦庖痪浒⒚滞臃穑苡谩D憧纯炊绷跛卦凭邮浚懿还苡茫康媚敲粗氐暮彀呃谴飧霾。劝┲⒒挂现兀皇且痪浞鸷拍詈昧寺穑康轿颐钦獗呃矗垂憧此砩稀⒘成希毯鄱济挥小N仕趺粗蔚模磕畎⒚滞臃鸷玫摹�
一个城市,这是科学家的数据,科学家给我们讲的,他讲这个意念的重要。一百万居民的城市,一百万居民,多少人的清净心能够让这个城市不遭灾难?一百个人。一百个人真正修行,一百万人这个都市,他们造业,这一百个人是很少数,他们认真修行,可以让这些造业的人灾难都减轻。行吗?能相信吗?你们能不能相信,只要一百个人?我相信,我相信老祖宗有一句话说的,这早年就说过,“邪不胜正”。这一百万人造业虽然造得多,他是邪,这一百个人他们的心念是正,邪不胜正,所以一百个人的这种善心善念,可以保住一百万居民的城市不受灾难。全世界有六十多亿人,科学家又算了,那要多少人,我们才能拯救地球?他说八千人,就能拯救地球。他说八千人不难找,科学家估计给我们提供建议,你们用电视、用网路,不必聚集在一起,这八千人散在各处,真正修行。所以我们协会的同修提倡修六和敬,好事情,不必聚在一起,你自己真正有这个使命感,真正觉悟,我好好的干,我能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头一个是救自己,也救了地球上这么多的苦难众生。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自己要想想,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作人,是来干什么的?佛在经上给我们一个答案,“人生酬业”,这个答案答得好。你过去生中行善积德,你这一生到人道里面来享福,酬偿你的业报,你是来享福的。如果过去生中造的是罪业,你到人间来你是来受苦的,你是来受报的。第三种,觉悟的人,明白了,苦乐都不受,来干什么?来提升自己的境界,来化解众生的苦报,这个有意义、有价值。所以自己认真修行不但为自己,为这个世界上苦难众生,我们要真干,要认真努力去做。佛陀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讲得太好了。他老人家在世,一生自己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你看他一生,过着流浪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他的财产,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他的事业是天天教学,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百人、几千人都教。佛陀是个教育家,佛陀是个好老师,我们得认清楚。他教什么?普世的教育,不外乎伦理道德因果,这是普遍的。根性利的人,他对这个还不满足,佛开方便之门,特别教他,用现在的话来说,讲科学、讲哲学。我进佛门是从哲学里面进来的,我的老师是哲学家,他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这么进来的。老师还特别叮咛这一句话,今天你想学佛经哲学,不在寺院,在哪里?在经典。这个指示很好。如果一到寺院,看不出哲学、科学,那我就觉得老师有问题。他把话说清楚、说明白了。过去寺院里这些出家人真有学问,有道德、有学问。他说现在社会变了,为什么?他们不学了。这才知道我们自己这一生应该走的方向,应该追求的目标。
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我接受了。我学佛五十九年了,讲经教学五十二年,没有道场,一个人到处流浪,还算法缘不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欢迎、有人接待。但是非常感叹,现在很少人愿意学佛,为什么?太苦了。所以不能吃苦不行,学佛要能吃苦,要能持戒,戒是无上菩提本,无上菩提就是成佛,成佛的根本在戒律。戒律从哪里学?从《弟子规》学,从《感应篇》学,佛家的戒律是《十善业道》。为什么现在十善业道做不到?十善业道还有基础,中国过去儒释道三家,从一入门就扎根。《弟子规》是儒家的,《感应篇》是道家的,十善业是佛法的,这儒释道的三个根,统统要学。一定要从《弟子规》学起,根之根,像盖房子一样,那是地基。《感应篇》是第一层,《十善业道》是第二层,你不从这里下手,你就不得其门而入。现在学佛,这么多年,我走过许多国家地区,接触过许许多多学佛同学,大多数是华侨,旅居在海外。最近十年,我接触世界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每一个宗教都是好的,真的是一即一切。每一个宗教修学都是这两句话,你要能持戒,你要能吃苦,你才能学得好。如果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那就是一样的,都没有办法契入圣贤的境界。这个太重要!
头一个救自己,自己这一生能够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像方老师为我介绍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要没有得到最高的享受,那你叫白学了。最高的享受,不是有财富,不是有地位,与这个丝毫不相关。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快乐!一天到晚欢欢喜喜,佛家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这一生没白过。快乐从哪里来的?不是外面刺激来的,是从内里面发出来的,像泉水一样,从内心里头往外面涌,叫法喜充满。儒家有,道家也有,你看儒家《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孔子有个最得意的门生,颜回。颜回没有地位,贫民,没有财富,学生当中物质环境最差的,箪食瓢饮,过这样的生活。箪是吃饭连饭碗都没有,用什么?用竹子编一个篓做饭碗;喝水没有水杯,没有杯子,用葫芦瓢,瓢饮。那样的生活,夫子说得很好,要给别人,没有人能够受得了,可是在颜回?颜回一天到晚欢喜,“回也不改其乐”,学生当中最快乐的是颜回。他乐什么?把圣贤人所教的那些理论他明白了,教诲他都落实,他都做到了,他怎么会不快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跟五常五伦、四维八德相应,你说他能不快乐吗?世间人纵然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财富,不快乐!生活得很痛苦。现在的人大富长者,我也遇到不少,有亿万财富的,晚上不吃安眠药不能睡觉,你说他多苦,他哪有我这么自在!
佛法里头,有人说佛四十九年到底讲什么?我也用这个考过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大学教授,是博士学位,也在学校里面讲经,对学生。有一次,他过年的时候,他来看我,我出了个题考他,我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到底讲了些什么,你用一句话回答我。他答不上来,想了五、六分钟,没有办法,他问我。我说佛经里有一句话,四个字,《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我说用这一句话来答覆行不行?他想了一想,行。诸法实相,要说白了,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佛四十九年就讲这个东西。宇宙万有真相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怎么会不快乐?这个真相,佛确实有智慧,他把它分作六条来说,第一个是讲性,性是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第二个是相,性相,相是所有现象;第三个是理,道理;第四个是事,理事;末后讲个因果,你看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全讲清楚了。
孔子说得好,“朝闻道,夕死可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说老实话,生死就没有了,哪来的生死?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家叫了生死,了生死不是没有生死的相,你对于这个现象彻底明白了。生死在哪里?生死在念头,前念灭就死了,后念生它就生了,刹那之间,速度之快你没有办法想像。所以佛经上讲,不生不灭,你们如果想想看,如果真的不生不灭,你说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句废话吗?有生灭,生灭几乎是同时的,所以叫不生不灭。你说灭,它就生了;你说生,它又灭了,生灭是一不是二,叫不生不灭,叫生灭同时。所以你找不到,痕迹都找不到。我们看这身体,使用了几十年,老了,不太好使用,换一个新的。就像衣服,衣服穿脏了、穿旧了,你换一件,很自在。你的心好、行为好,身体愈换愈好。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身体,细胞组成的,这细胞新陈代谢刹那刹那都在生灭,有周期性,七年,旧的细胞一个都没有了,全是新的,每七年就是一个周期,整个换了。它换是时时刻刻都在换,念念都在换。那我们就想到了,就好像一个机器一样换零件,换零件为什么不换新的?如果换新的,我们身体不就愈来愈好吗?为什么换老的、换旧的,换带着病的?愈换愈坏,这什么原因?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就换新的,不再换老的。这个零件为什么会老?烦恼把它变老了,忧虑把它变老了,这么回事情。你有烦恼,你有忧虑,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贪瞋痴慢,愈换愈差。如果你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心地清净,所换的都是正常的,都是好的。这个道理你真的要想通了,你明白了,你肯定它,你接受了,我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统统断掉,恢复到像佛菩萨一样的心态。佛菩萨什么心态?我们这个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我在前后加了两个字,前面加真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后面加个慈悲,十个字。念念跟这十个字相应,你就不会生病,你就不会衰老。为什么?你的心态正常,细胞新陈代谢都是正常的,道理在此地。有没有效?有效,非常有效。
最近这十几年,我参加过许多国际会议,这些会友们对我也很恭敬,几乎都问一个同样的问题,问我用什么方法来保养身体?我说什么都没有,什么补品我都不吃,生活很简单,素食,而且吃得很少。怎么保养的?清净心。我的思想很单纯,每天除了读经,读圣人的东西之外,其他的都放下了。几十年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为什么?那些是魔,造成一个像网一样,他有能力制造,我也有能力拒绝,不受他的诱惑。我们天天接触的大乘经教,跟诸佛菩萨做朋友,跟诸佛菩萨交流,你心才能清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多快乐,多自在!这个就是我养生之道。学了佛法之后,大乘经典是理论的依据,只要心行能够跟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正确了,这是诸佛菩萨养生之道。这样的存心,然后老师教导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对于宇宙万有性相理事因果明了,要看破;明了之后,你当然就放下,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善中之善的一个念头,净中之净,纯中之纯,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时时刻刻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你平安了,在佛法讲你就得度,这是外国宗教讲你得救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意念主宰一切,意念是在自己,不在别人。自己主宰一切,主宰自己身心健康、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全在你的意念。这是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就是自性。
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跟别人的自性是一个性,跟诸佛如来也是一个性,跟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一个性,跟山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