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229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29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斜浠裁矗克故怯玫耐模皇怯玫恼嫘模⒗狄峭摹N颐羌虻ビ米畲智车幕袄唇泊蠹液枚诎税⒗狄端奶爻な羌且洌颐茄Я硕骰峒堑镁驮诎⒗狄园⒗狄癫挚庖谎⒉乜猓奘冀僖岳瓷朗姥暗亩鞫即⒋嬖谀抢铮鞘亲柿鲜摇K晕鞣秸飧龃呙呤酰么呙叩姆椒ǎ寻⒗狄端氐哪歉龉ナ蓝及涯闾岢隼矗钦饷匆桓龅览怼H绻挥写⒉氐幕埃ド械氖虑槟阍趺椿嶂溃克且桓龃⒉厥摇5谄呤赌┠鞘妒侵醋牛诹馐妒欠直穑拔迨堆鄱巧嗌砟鞘鞘裁矗看菪畔ⅲ谕饨煌ǎ淹饷娴拇嚼锩妫锩娲嫉酵饷妫枪苷飧龅模霾涣酥鞯模皇谴锒眩矣谜飧龇椒ń泊蠹液枚�

  真正做主的是谁?做主力量最大的就是第六意识,它非常善变,第七识也很固执,真正当家做主是这两个。那念头变得快,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讲没有定性,小非定小,你看一微尘里面能包含太虚空;大也不是定大,轮围大。轮围是轮围山,就是宇宙,我们今天讲的宇宙、我们的星系,用轮围形容星系是好,你看星系都是转的,太阳围着银河系转,地球这些行星绕着太阳转,都是轮,轮围就是这个意思。所有太空当中运动的这些星球,它都是在绕,绕一个核心在转,小核心绕大核心,大核心绕更大的核心。这大!这大怎么样?可以放在毛端里头,汗毛端里头。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引申出来,我们讲染净,套这个话说,染非定染,净非定净,善非定善,恶非定恶,你明白这个道理,这一点我们就通了。

  今天的社会为什么问题这么多?今天地球上的灾难,每一天所发生的,我们是因为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接触媒体,知道的不多。我们只是听同修们跟我们讲,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网路上看到的、新闻上看到的,给我们一说,这太可怕了,怎么会这么多?这些事情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是近代尖端科学家,叫量子科学家,我在书上看到有这么一节。他说自己生命,我们自己,跟地球是一体共存,我们的生命跟地球所谓是同一个缘起,同一个自性、同一个缘起。地球所呈现各种不平衡的现象,现在出现了,这是什么?是人类体内失衡状况的写照。我们身体内部有了问题,我们内部不平衡,所以外面感得地球的不平衡,地震、火山爆发、气候形态的变化,这什么?反应的是人类意识内所发生的剧烈转变,信念和价值观所形成的后果。我相信,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念不善,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能不能解决?能,怎么不能解决?这些科学家也说,他说人类其实可以改变这些有关大灾难的预言,这预测的能改变,甚至那些逼迫在眼前的大难,我们都能力挽狂澜。怎么改变?当下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我们这个地球马上就有救了。这个就是讲什么?法无定性,预言所讲的不是一定的,说出这个预言、预测是什么?这些预言家很多是通灵的,他们看到的。看到这个现象是他那个时候看到的,譬如他一年前看到的,一年之后念头变好了,它马上就转变了。如果我们不改变的话,那就跟他预测的一样;我们一变的话,他的预测就完全不灵,就这么个道理。近,对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自己可以控制,再扩大我们的家庭,我们这个道场,只要人人,所以这个教学重要。

  我也常跟一些同学们谈,讲经的时候也讲到,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华藏世界为什么那么好?诸佛的实报土都没话说,为什么?那个地方诸佛如来天天在讲经、天天在教学,没中断的,所以无始无明的习气在那个地方它发作不了。天天佛在讲经教学,他怎么发作?久而久之,这个习气慢慢就没有了,自然就消失,就这么个道理。如果那个世界佛也不讲经了,菩萨也不讲经了,我看要不了几年就变成我们地球这个样子。所以诸佛如来他在那里天天讲经,帮助那些众生逐渐逐渐的个个成佛了。也就是四十一品无明,那个无明是无明习气,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的无明习气,统统断尽之后,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回归自性之后,这个科学没法子,找不到它了。只要在实报土,科学家还能看见,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那个地方会不变,这一点现在还没有发现,我相信将来科学再进步可能发现,看到现象,不知道原因。原因在经典里头,在大乘经典里头。

  所以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大乘经典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我们通过将近一甲子的学习,我们发现不但是最高的哲学,同时也是最高的科学。我们像今天科学两个极端的发展,一个是宏观世界,宏观世界里面看到,大部分的宇宙不见了,这科学家的报告。真正我们这个科学技术能够观察到的、了解到的宇宙,只有整个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有人说是不是它藏在不同维次的空间?因为我们怎么样去测量,还是三度空间,没有办法超越空间维次。当然这是一个说法。可是到最后宇宙真的不见了,在哪里?回归自性了。从自性里生起,到最后还回归自性。自性这个东西很奇妙,它不是精神,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你对它简直没法子。它在哪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没有它,一切法变不出来,只要能变出来它就在。

  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常常用萤光幕来做比喻,我们看电视、看电脑那屏幕,屏幕就好像是自性,所有的现象不能离开屏幕示现。屏幕始终不动,也不会染污,什么样的现象都在里面能发辉,清净的也好、染污的也好,善的也好、恶的也好,都行,与它相不相干?毫不相关。经上讲得很好,这一切法心现识变,从缘而起就是识变,所以凡是这种现象都没有定性。所以佛菩萨看到一切众生,他不起心动念,为什么?没定性。他坏,佛菩萨绝对不会说他坏;他好,佛菩萨也绝不会说他好。佛菩萨看待心是平等的,不起心、不动念,更没有分别执着。那个变化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觉,就清净、就善了;一念染污,他就恶了、就不善了,这个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当然变与自己的习性有关系,我们迷惑颠倒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阿赖耶里面不善的习气多,善的习气少。可是这些善的习气起现行都得有缘,这个缘就是我们的境界有关系了,中国古人常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看你生在什么环境,这个环境要好,你都是变好;这个环境不好,你不可能不变坏。所以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小的环境家庭,大的环境是社会、是世界。

  我们看看今天这个大时代是什么风气?可以说今天大时代是斗争的时代,争名逐利。佛法讲五五百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五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斗诤坚固”,起心动念损人利己。今天我听同学说,这不是新闻,是事实。一个老人养了五个孩子,年岁老了,没有一个养母亲,让这个母亲活活饿死了。政府知道这个事情,五个儿子都判刑,老大判了两年,其他都判一年,这成什么话?要在从前的法律,五个儿子都是死刑,这大不孝,这还得了!所以古时候的法律,有一条叫亲权处分,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还听到有这么一个名词,有这么一个印象。这印象本来差不多也要忘光了,有一次李老师讲经讲到这一段,他问我,他说你知不知道?我突然想起来,有这个印象。大概在民国二十几年,抗战之前,好像民国二十一、二年废除了。亲权处分是什么事情?你的爸爸妈妈到法院里告你,我这个儿子不孝,你们把他处死。立刻就处死刑,没有辩护的,这就是亲权处分。最疼爱你的是你父母,你父母都不要你,你还能做人吗?所以从前不孝也不敢,表面上还得装出一点,你不装出一点,父母一告状,命就没有了。不能辩护的,立刻执行。这个刑罚对社会的安定有好处,废除很可惜。所以慢慢的这些保障社会安全的法令规章逐渐都废除了,这一废除,天下大乱了。最不幸的事情就是把传统文化废除掉,你看看,儒家废除掉,道家废除掉,佛家废除掉,这个影响还是影响到现在,影响社会的动乱,治安永远没有办法恢复。更大的影响呢?影响到山河大地,就是现在讲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从哪来的?不善念头影响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儒释道对于中国传统,我们用一般的说法,它立了有大功德,不仅是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伦理道德的提升,帮助人起心动念不敢有不善的念头、不敢有不善的行为。伦理道德有时候约束不了,所谓是高名厚利,知道是错误还动心、还敢去做,所谓是利令智昏,他知道是错误,但是这个利益太大了,还是贪图,还是敢。可是如果真正通达因果报应,不敢,再高贵的名望,再厚的利益也不敢要。他要的时候他知道,眼前得一点小便宜、小利,后果不堪设想。后果是什么?是地狱、三途。可是这些东西被废除之后,这个社会动乱就不可能再恢复了。我们老祖宗用这些方法来教化众生几千年,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族群,几千年来长治久安,这是世界上许多学者专家研究东方历史的,对中国非常尊敬佩服,它是怎么治的?会有这么好的成果。殊不知中国人懂得教育,教育才是根本办法。外国的宗教,最近我访问罗马教廷,他们也知道社会问题严重,这个地球岌岌可危,用什么方法?祈祷。他们的主教跟我谈到,全世界的天主教徒每天做祈祷。他们的教徒一般估计超过十亿人。祈祷有没有效?用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有效果。我们佛门里面经忏佛事,包括我们提倡的三时系念,都是属于祈祷。古人说的话“诚则灵”,这灵不灵?做法事的这些人真诚,它就灵,诚就灵,不诚就不灵,诚则灵。统统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是什么?治本是教学。所以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每天不中断,这什么?这治本,他做出很好的榜样来给我们看。所以你要是真正了解、真正明白,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

  但是今天这个社会上说到宗教,我觉得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释迦牟尼佛祖传的这个宗教,这是教育,我们继承了。这是我学佛,学佛之后认识章嘉大师,我在台湾一个人,没有家眷,没有后顾之忧,老师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我看第一本佛书是《释迦方志》、《释迦谱》,章嘉大师指导我的。初接触佛法,他说你得认识释迦牟尼佛,跟他学习你就不会走错路了。这个缘也是非常殊胜,很少人遇到的。看了之后才晓得,释迦牟尼佛聪明、好学,王子出身,十九岁离开家庭,好学,到处参学。他身分特殊,又聪明,所以像这样的人,哪一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这是他得天独厚。当时印度所有的宗教这些高人,他都亲近过、都跟他们学过;这些大哲学家、大智慧的这些仁人长者他也亲近过,十二年,十九岁到三十岁,印度所有这些高人他都亲近过,很厉害。印度在当时,可以说在学术思想、宗教都是世界第一,他出生在那个地方,缘好,缘太殊胜了,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比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