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409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409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边是别人,全是相对。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为什么?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自然产生对立。我们简单的说,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对立不是小事,是大事,所有一切错误的行为都从这里发生的。现在这个世界冲突太多了,冲突从哪里来的?从矛盾来的、从利害来的;矛盾、利害从哪里来的?从对立来的。你去找那个根源是对立,如果没有对立,就没有矛盾、就没有利害,就没有冲突。冲突再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所以对立是一切人祸的根源,佛说这个要离开。佛又给我们说,成见是错误的。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叫成见。成见里有分对因的成见、对果的成见,分两种;对因的成见叫戒取见,对果的成见叫见取见,这就变成行为,造作一切善与不善。最后一种是邪见,就是除这四种之外,所有错误的看法归在邪见里头。这五种错误见解,你要是放下,把它断掉,你就证小乘须陀洹果,小乘有四果,第一个你就得到了。你得到须陀洹,你的智慧、能力恢复了一点点,在佛法讲的是一点点,在我们世间人看的时候,你很了不起。六种神通里头,你得到天眼、天耳,也就是说,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见,你能看到鬼神,你能看到天神。这是小通,能力并不大,可是比一般人强多了,这些墙壁障碍没有了,我们隔壁房间里面那些人在干什么,你一看是透明的,你都看见;我们在楼上往下面看,楼下那些人一层一层在干什么,你也看得很清楚。你只要把这五种见惑放下,这个能力就恢复。

  思惑是你想错了,什么东西想错了?贪,想错了,瞋恚也错了,愚痴也错了,傲慢也错了,怀疑也错了,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一切不善的病根。所以在佛法里面也称为三毒,贪瞋痴是三毒,加上慢跟疑是五毒。这个毒是病毒,真的是病毒,人会生病,为什么会生病?因为你心里有这五种病毒,外面再要有病的因,这一感应,你就生病。如果里面把这五种病毒拔除,外面一切感染,感染不到,这是医学所谓你有免疫的能力,你不会感染。这五种叫思烦恼,你想错了。不要有贪的念头,不要有瞋恚的念头,不要有愚痴、不要有傲慢、不要有怀疑,你的心就恢复正常。正常心是什么?清净心,我们这个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第一个就得到了。清净心现前就是小乘果报,小乘你就成就了;平等,大乘菩萨学的。所以 你看,见思烦恼断了,贪瞋痴慢疑没有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你得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

  出分段生死。这分段是六道的,六道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这次得到人身,在人身里面住若干年,从生到死这是一段,这叫分段生死。其实给你讲真话,没有生死,生死是什么?身体生死。为什么说你没生死?你的灵魂不死。现在这些年来,最近这三十年,西方世界非常流行催眠,这些心理医生做这些催眠,证明人的灵魂不死,他也为我们证明人死了之后会投胎。从催眠当中能够了解到,人经过这个世间很多世,确确实实有时候过去生中是人,这又到人间来了;还有过去是畜生,这一生到人间来了;还发现前一生在别的星球上,这一生到地球上来了。我们看看这些催眠师他们的研究报告,从他的报告,你就肯定轮回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证明人不会死。

  一般人讲灵魂,佛教不说它是灵魂,佛教说它是神识,因为它能变,我们这些现相是所变,它不死。叫灵魂,其实它不灵,它迷,它叫迷魂是对的,它不能叫灵魂,它不灵。它要是灵的话,它可以选择很好的地方去投胎,为什么到贫穷、穷苦的人家投胎?它不灵!为什么到畜生里面去投胎,还到饿鬼、地狱去投胎?可见它不灵,它真的是迷惑颠倒。觉悟了就叫灵性,什么时候他觉悟?他成声闻、辟支佛就觉悟了。声闻是阿罗汉,他证得阿罗汉果,他超越六道了,永远不会再到六道来。如果他再到六道来,他很清楚,他不迷,他来干什么?他来度众生的,他不是来受报的。因为六道里面的因断掉了,这个因就是见思烦恼,他把见思烦恼断了,没有六道的因,到六道里头来是来度众生的。所以出分段生死,这是六道里头的生死。

  而入于涅槃者,涅槃是印度梵文的一个名词,音译的,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六道里头生死没有了,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他证得,但不是究竟的,不圆满,小乘涅槃;佛所证得的叫大般涅槃,那才叫究竟。涅槃真正是离苦得乐。《净影疏》说,“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故曰声闻”,这是再引用《净影疏》里面的讲法,意思大致都相同的,都是听佛讲经说法而开悟的。餐声悟解,餐是吃饭,那叫法味,尝到法味了,是个比喻,就是闻声,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声教、言论开悟了,这一开悟就把见思烦恼放下。开悟如果不放下,没用,那叫解悟,出不了六道轮回;开悟的时候,真正把见思烦恼放下,六道就不见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这叫声闻。

  什么叫“辟支佛”?“辟支”是梵语,翻译为中国的字就是“因缘”的意思,这因缘有十二因缘,佛翻作觉。“故旧译辟支佛为缘觉”,因为从因缘他觉悟了,不一定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一般讲就是很高,我们常讲天才儿童,不定遇到什么因缘,他一下开悟、明白了。或者是他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或者是接触到的,这些人这一生当中,虽然没有听佛讲经说法,过去生中肯定听过,他有善根,所以遇缘他会开悟。他要没有善根,缘再多,他也开悟不了。“新译为独觉”,独觉就更聪明了。据《大乘义章》里面所讲的,缘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真,从缘得觉,故名缘觉”。十二因缘,头一个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这个无明叫枝末无明,也就是说,六道里面所讲的无明很粗,跟根本无明完全不一样,根本无明破了就成佛。在六道里面就是这个无明变现出来的六道,这个无明破了的时候,六道就没有了。因为无明,你才会造业,“行”就是造业,过去生中的。十二因缘里面讲三世因果,无明跟行是过去世的因果,有过去世的因,所以你才会来投胎。“识”就是神识,我们一般讲灵魂,灵魂来投胎,找父母,父母跟他有缘。前面讲的,有恩、有怨、有债务,有这些关系,他就来了;没有这些关系不来,他不会找你的。所以儿女是缘。我记得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讲堂,叫光明讲堂,寿冶老和尚学《华严》的,在他那里讲了两个月,讲《楞严》。他讲堂上有一副对联,老法师自己写的,上联写着,“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讲夫妻;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副对联很值得警惕。我在那里住两个月,天天看,这副对联能记得。老法师那个时候移民到美国去,去了好几年,以后我也移民到美国,在纽约遇到他,老法师跟我很有缘分。所以这世间事要看破、要参透,你才真正会下决心不再搞轮回,不再干这个傻事。

  你看识,识就是神识、灵魂,投胎了,投胎在母亲胎胞里面叫“名色”,那就是还没有长成一个人的形状,一般讲二、三个星期,怀孕二、三个星期的时候,不是人的形状,叫名色。名是什么?名是精神,它有受想行识;色,它是有肉体,没有长成人的形状。慢慢大概有五、六个月,就像人的形状,有长头,有眼睛,你能看得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叫名色,叫“六入”,它像个人了,还在母亲子宫里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住胎。十个月,住胎时间满了,出胎了,出生。出生是什么?出生不叫出生,叫“触”,他的身体跟外界接触,他有感受了。受,他就有“爱”、有“取”、有“有”,换句话说,他烦恼习气起现行。爱取有,就到你一生,从你出胎一直到老死,这一生。你六根接触外头境界,顺自己意思的,你就贪爱;从贪爱,你就想得到,得到就是取;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这是行为。有这种行为,那就有了。有是什么?有了业,你阿赖耶里面就结业。这个业有善业、有恶业,这个业力牵着你下一生受报。所以来生又有生,又有老死,永远在循环。

  这十二个在轮回,叫十二轮,这是因缘。这十二个只要有一个破掉,全就破了,就断掉。但是在因上破,果上不可能。因上,诸位晓得,前面两个,无明、行,是过去生的,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解决问题;生老死是未来的,它讲三世,这也没有办法,未来还没有到,我们也不能在未来解决问题,要在当前。当前解决问题,因只有三个字,因为触是果报,不能在果上解决。果上解决的人是什么?自杀是从果上解决,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因上解决就三个,爱、取、有,这三个能够断一个就证辟支佛果,这诸位要知道。爱是迷惑,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取是你造作,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你要控制、你要占有,你造业了。控制造的业轻,占有造的业重,造业里面又有善恶,有善业、有恶业,这都叫有。你这一生又造了因,来生要受果报,所以来生又有生、又有老死。聪明的人心地清净平等,从爱上下手,把这个东西断掉。这一个爱字里面,它的内涵就是三毒,贪瞋痴,为什么?喜欢的,爱他;不喜欢的,恨他,恨是瞋;贪欲跟瞋恚它的根就是愚痴,所以爱这一字就包括贪瞋痴。取是行动,爱只是念头,还没有行动,包括怨恨、瞋恚,没有发作,里面有这个念头,没有发作。取是发作了,这一发作,业就成就,古人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有就是业,你有业了。你造了业,来生有果报,来生又有生,生又有老死,就这十二个字。

  佛讲十二因缘,这些人比声闻聪明,声闻要讲四谛他才会开悟,佛讲这个比四谛简单,一说他就明白了。他如果是从爱上断,这是最聪明的,真正从见思烦恼上下手,那断得很干净。烦恼习气业障深重的,他从取上断,虽然有这个念头,不造这个业,知道造业后头要受报,不取,没有行动,有念头,没有行动,也行,也能够超越。第三种,第三种是很高,你看看,他有爱、他有取,但是后头是什么?他没有“有”,这个厉害!这是什么?他心地清净,不落痕迹,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所以是真修行人。真修行人为什么还有爱取?那个爱取是善巧方便。大多数从“有”没有的,是什么?是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度脱之;应以缘觉身得度者,即现缘觉身得度之,那是菩萨再来的,一般人哪里做得到!在小说里面诸位看到,济公,你看他有爱、有取,他没有“有”,这个厉害,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他跟一般人嘻嘻哈哈的,也吃喝玩乐,别人造罪业,他没有罪业,这个厉害。这是什么?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跟大家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