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赌鶚劸Α吩弧保鹚档模拔矣诖思滏堵匏鳎氪蠹哦ā4蠹哦ㄕ撸竽鶚劇薄U馐恰赌鶚劸罚雷鹚邓朊鸬氖焙颍湾饶材岱鹄肟颐钦飧鍪兰洌兰淙私彩湾饶材岱鹚懒耍鹩忻挥猩溃扛钗凰担挥小7鹈挥猩溃颐怯忻挥猩溃扛嫠咧钗唬颐且裁簧馈N颐堑纳溃硖逵猩溃榛昝挥猩溃馐钦娴牟皇羌俚模榛暝谡飧鍪笨绽锩娣浅5幕钤尽�
我们看到这本书,《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个故事最近发现的,这桩事情二千一百年前,是真的,不是假的。罗马帝国凯撒大帝派了个军团十万多人,侵略中国,实在是路太远,这十万军队十几万人,这报告里面告诉我们,骑兵三分之二,步兵三分之一。这么庞大的一个队伍,走路又不能太快,如果骑兵前面走了,后面落伍了那也不行,晚上驻扎是住帐篷,都住在一起。这么庞大的一个军团,从罗马走到中国走了一年多,走到现在新疆的时候,这个军团里面,差不多就将近有两万人得一些传染病死了。我们知道他离开罗马,他没有补充兵员,所以他的兵员一路减少,没有补充的。在中国新疆跟中国军队打了一仗,罗马军队这是训练有素,在当时欧洲是非常著名的,很凶悍的军队。所以他们也很骄傲,瞧不起中国人,中国人比他们小,个子又矮。但中国人有智慧,以智取胜,头一次跟中国人这一仗打下来,就死了九千多人。这一仗打下之后对中国不敢轻敌了,对于占领中国的信心也丧失,恐怕没有能力去占领中国。但是凯撒大帝的命令不能违背,继续往东面走,走到河西走廊,到甘肃这个地方,这军队三分之二就没有了,一路上战争死亡,行军的时候死亡,意外灾害的死亡,特别在沙漠里水土不服,所以到达河西走廊的时候几乎是不足一万人。最后全军覆没,最后是剩下的两百多人集体自杀,在中国甘肃。
故事讲得很清楚,也讲得非常精彩,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二千一百年死的这些鬼魂,这叫孤魂野鬼,他们有这个执着,还是一个军团在那个地方。统帅不错,统帅是凯撒第三个儿子,三王子,这些士兵爱这个统帅,统帅也爱士兵。现在是灵魂的这一支军队,变成游魂,非常活跃,附在一个人的身上把这个故事说出来了。我们到罗马访问,把这个信息告诉罗马人,罗马人知不知道?知道,确实他们历史上有记载,有一支军队派出之后,就没有消息了,就变成一个谜。当时一般人想像可能是迷路,这支军队就没有了,现在晓得,全死在中国。你看事情相距二千一百年,这些灵魂还非常活跃,不是假的。死了以后好多事情他就明白了,知道什么?杀人要偿命,掠夺要还债,一点便宜都占不到,所以这本书是因果教育。他们在这么多年苦难生活当中遇到佛法,集体皈依三宝,菩萨曾经告诉他们,中国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来到这里干什么?我看了这本书,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启示,说明什么?战争掠夺的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说冤不冤枉?命里没有的,用战争的方法也得不到。所以立刻就让我们联想到日本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打了八年投降了。中国不是日本的地方,你来干什么?这个信息告诉我们,用武力掠夺别人是错误的,犯下很重的罪恶。
我们中国古人讲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得要相信因果报应。你想发财,佛经里有发财的理论跟方法,你学会了你会发财,如理如法你才能得到。不如理、不如法,凭着自己的烦恼习气,用种种不正常的手段得来的,还是命里有的。命里要没有得不到,得到也会丢掉,何苦来?所以因果教育好,能帮助我们过正常的生活,我们求智慧、求长寿、求财富,佛经上统统有方法、有理论,如理如法的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最难的是求成佛,你看求成佛都能够求得到,世间这些名闻利养,所谓是功名富贵,在佛法看起来叫鸡毛蒜皮,这太小了,哪有求不到的道理!为什么不用正常的方法去求,要用非法的手段?非法手段求得的,是你命里有的,而且你还犯罪。犯罪你所求得来的,把你命里有的已经亏折,打折扣了,你自己不知道。你要晓得,你命里的富贵,是过去多生多劫修积得到的,佛法里有大道理不能不知道。
经文给我们显示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灭度时候这个状况,他在此娑罗双树间,在这个地方离开世间,入大寂定。这个大寂定就是大般涅槃,入无余涅槃,佛走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最后一个相,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如果佛不做这个示现,常住在人间,一般人会产生一个误会,佛是神人,他长生不老,我们怎么能做到?我们不敢向他学习了。所以佛示现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有生老病死,大家就相信。佛不是神,佛是人,他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个信心就十足了。同时给我们一个高度的警觉,你看佛在世的时候我们跟他学,不认真、懈怠、懒散,佛走了,佛走了没依靠,那要不认真努力的话,以后怎么办?激发自己认真修学的道心。有这两种意思在,让我们知道佛不是久住人间,佛是会走的,我们要把这个时节因缘抓紧。走了以后,告诉我们,他老人家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法运,用现在话说,他的影响力,从空间来说,他的影响力到全世界;从时间上来讲,他的影响力会有一万二千年。这是大德,不是大德怎么能有这么长的影响时间?
我们明了,就知道今天佛教虽然衰,佛的法运后头还有八千年,佛的法运有高潮、有低潮,现在是在低潮的时候,将来有没有高潮?肯定有。可是我们一定要认识,佛法是教育,决定不是宗教,这点要搞清楚。佛教承认宇宙之间有神,有鬼神、有天神,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但是佛对于神并不崇敬,这个诸位要知道,就是说我们跟佛的关系,是跟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维次众生。欲界天、色界天跟我们不同维次,鬼神跟我们也是不同维次,如果我们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你就能都看见。有没有能力突破?有能力,清净心现前,时间跟空间都没有了。在佛法里面讲,你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就能超越时空,菩萨的能力更大,佛的能力周遍法界,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所以天神、鬼神许许多多都是三宝弟子,皈依佛陀的他们也听经闻法,也修行,也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也很多。鬼神都发心求生净土,我们要不发心,连鬼神都不如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下面,“又《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这个解释是愈来愈接近净宗,普等三昧,普是普遍,周遍法界这是普;等是平等,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叫等。无论什么样的根性,念佛法门往生净土是普等的,没有丝毫差别的,普遍平等。只要你遇到,只要你能信、能解、真干,没有不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不成佛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有早晚,那是个人勤惰不一样,勇猛精进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就成佛;懈怠懒散的,不要紧,他不会退转,他的进步比较慢一点,还是成佛。所以说这个法门是普等法门,到哪里去找?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有很多是不平等的,有些法门只适合上上根人,普通人做不到;有些法门适合上根人,中下没分;有些法门适合下根人,上根人他也不会学。譬如小乘经里面有很多讲人天法,这些上根人他知道生天不究竟,他不愿意。不像净宗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真的是普等三昧,这个法门学起来平等的。我们采取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十六观经》里面,它是在最后就是第十六观。排名在最后也就是这个法门最奇特,古印度跟中国在这些地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艺术演出的时候,最好的一出表演放在最后,印度人也是这样的。所以这十六观最后一观,就是十六观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最殊胜的一个法门,持名念佛。它前面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最后是持名念佛,这些道理我们要知道。
这经上说的话,“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别名,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经上讲的大寂定。“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今天这个法会,佛为大众说念佛法门,把西方极乐世界详详细细的介绍给大众。佛住在哪里?佛住在念佛三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信息是告诉我们,我们心里想佛、口里念佛,就得佛力的加持,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佛力加持。佛在哪里?佛无处不在,佛无时不在。中峰禅师告诉我们,“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所以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佛从哪里来的?佛是自性变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心即是弥陀,弥陀即是我心”,你看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这些经文开示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在早年我常讲,我们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怎样才能做到?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人人都能把本分的工作上做好,这点很重要。与不同行业的人相亲相爱、互相合作,社会就安定繁荣,世界也就真正和谐,灾难也没有了,化解了。个人把本分的事情做好,出家学佛本分是什么?本分是讲经教学,这本分!出家要学释迦牟尼佛,在家要学维摩居士。维摩居士是在家佛,释迦牟尼佛是出家佛,他们的级别是平等的,没有高下。
我们在经上,在《维摩诘经》里面看到的,维摩居士讲经说法,大目犍连、舍利弗他们去听经,你看对维摩居士的礼敬,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完全相同。这种表演告诉我们,佛教是师道、是教育,师道里面老师第一大,尊师重道。不能说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你到维摩居士那里听经,你比人高一等那就错了,没这个道理。所以升座讲经这是最大的。维摩居士是男众,如果是女众比丘尼升座讲经,这男众要去听经,要记住总是老师第一大,这没话说的。她升座代表佛来讲经教学,比丘见到那里要礼拜,不礼拜就不尊重法了。那比丘尼又不敢当,怎么办?把讲台上放一尊佛像放在面前,他拜的时候他拜佛,我在佛像后头,这个做法也如法,也很好。讲台前面供佛像,比丘来的时候他拜佛。所以佛法里有善巧方便,不失恭敬心,因为这种恭敬,不但是对法恭敬,对老师恭敬,也让大众都看到,让大众都在学习,上台升座的人是代表佛的。自己的老师要来听经的时候,他也要在前面来问讯,恭敬三宝,这是来表演的,所谓做影响众,都是在教化众生。所以表法用意很深很深。
“故知大寂定,通说即为佛之禅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经,则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称宝王三昧,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开演净土法门,故入念佛宝王三昧”。这个意思很深,我们从三昧的名称上能体会到,今经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指的什么?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宝是比喻,是形容这个法门宝贵。你看世间七宝,金银、琉璃、玛瑙,这个七宝你得到了,你远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