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488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488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ǎ拧⒃稻酰侥┖笠桓鼋锥蔚氖焙颍驳健栋闳簟贰ⅰ斗ɑ肥保鞘亲》鹚 U饧妇浠笆墙卜鸬氖鞠帧=瘢飧鼋袷欠鸾病段蘖渴倬罚裉旖舱獠烤》鹚孀运。渌氖鞠帜歉鍪焙虿煌皇亲∑腥膊皇亲∩牛膊皇亲∪颂欤舱飧龇攀亲∽运。≈罘鹬。试谱》鹚 ;评暇邮克担笏瞪鹾茫裁矗俊敖穹鹚怠保馐窍衷冢湾饶材岱鸾舱獠烤飧鍪焙颍笆欠鸸酢保饩纤驳氖撬先思倚扌兄さ米钤猜墓酰蟪私汤锩娼裁罹跷唬澳朔鹁辰纾首∮谥罘鹱灾 薄!督鸶站飞嫌辛骄浠埃菽艽笫μ骄涂蛄耍坝ξ匏。湫摹薄N颐且颜獗叨砸欢裕诙心┖罅骄洌白〈竽鶚劇本褪怯ξ匏。澳芷鸹谩本褪嵌湫摹U馐欠鹁辰纾獠皇瞧胀ň辰纭K源说厮担白∮谥罘鹱灾 保饩褪怯ξ匏。岸鞒龃耸馐っ罘ā保馐嵌湫摹K渖模彩俏拮。庖坏阋欢ㄒ谩�

  所以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从真如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也就是说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没有经过思考的。为什么?思考是什么?思考是第六意识,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如果是通过思考,那就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里面是离不开思考的,因为什么?他用识心,他不是用真心。十法界里面的四圣用的是清净心,六道凡夫是染污心。现在人心的染污到极处了,从哪里看?从果上看你就明白,从果上看因。果上你看,社会的动乱,这是果,不清净;清净心,社会就很清净、很祥和。你从依报上看,我们的地球到处有灾难,这从果上看。如果我们每个人心地都清净,地球跟一般宗教上讲的天堂就没有两样,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也应该很相似、相接近。所以因果这个道理很深,因果的事相很清楚、很明白。佛教导我们,对任何一桩事情,怎样看才是正确的?你看它的性、看它的相、看它的事、看它的理、看它的因、看它的果,至少要从这六方面观察,你才是正知正见,你没看错,这是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的。后头这一句说得好,“以为众生之因心”。这就是前面讲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果不二,理事一如,所以应化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跟我们讲这一部经的时候,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自自然然流露出这部经典,以为众生的因心。众生用这一部《无量寿经》做为因,依教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果。

  下面一段说,“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这是日本的一位祖师,说得好,住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什么是普等三昧?刚才我把这个意思都说出来了,我说我在这揭密。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全是阿弥陀佛,这是普,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但是有起心动念,跟佛不平等,跟菩萨平等。如果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什么?真的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普等三昧。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平等,一点都不假,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流出来的,一切众生也是自性流出来的,无二无别,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就普等了。你怎么会起分别执着?这不可能的。不但分别执着你不会起,你慢慢训练,不要很长的时间,起心动念也没有了,你真住普等三昧了。所以普等三昧,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真的无所住,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个自体。所以底下他说,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讲普等三昧,讲大寂定,讲念佛三昧,一个意思,是一不是二。诸位从这个地方要能有一些体会,你才晓得《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经的分量不多,讲得这么透彻,讲得这么明白,我们在一起分享天下第一等乐事。有很多人讲,你年岁太大了,讲经很辛苦。快乐无比!哪有比讲经更快乐的。读经、分享这种喜悦是没有法子能体会的,套一句佛教的话来说,唯证方知,你自己没入这个境界,你没有法子体会。这个体会你才真正晓得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他那个喜悦比不上法喜。那也很难得,我们能够理解它。

  “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这个念佛下头,底下有,要加个三昧,念佛三昧,“故云佛所住。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底下这一句说出来了。三世诸佛,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一切诸佛他住在哪里?就住在这三昧里头。这三昧什么?前面经上讲过,佛佛相念。这里头给我们透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念佛成佛,这个不能不知道。这一句真正明白了,你会豁然大悟,念什么成什么,念菩萨成菩萨,念罗汉成罗汉,念富贵得富贵,念长寿得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给你的?你自己念力给你的。这个道理被现代量子学家肯定了,佛门里面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念力生。今天这世界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人们活得这么苦,不应该。过去旧社会没有科学技术,人没有这么富裕,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他很快乐,生活在诗情画意里头。现在人富裕了,得力于高科技,这多方便,他为什么还过得这么苦,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这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人把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教育疏忽了,也就是说你没有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教育,无论你创造什么样的财富,发展什么样的科学,你不快乐,你的社会永远在动乱,你不可能做到和谐。

  教育这一块在整个世界,说老实话,连外国人也承认,只有中国人有这个智慧,懂得教育,懂得方法,他有经验、有成果。今天全世界,我们过去参加过不少国际会议,前两天联合国世界宗教和平组织有发邀请函来邀请我,这次的会议是个筹备会议,计划在明年召开一个全世界的宗教大会。我收到这个,要给他讲什么?就是要提醒大家,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化解冲突,能够带给世界安定和平,因为宗教教育里头,普世的教育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比什么都重要。早年我跟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见面的时候,第一次见面他就提出这个问题,他问我,这世界还会有和平吗?我就告诉他,真正把教育办好了,古圣先贤、宗教教育办好了,这问题解决了,不可以疏忽宗教教育。宗教这两个字在中文的解释太好了。最近这十几年来我跟世界宗教都有接触,把中国对宗教这两个字解释讲给大家听,没有一个不欢喜。什么是宗?什么是教?什么是宗教?三个问题。宗这个字在中国字汇里头,你们诸位可以查字典,可以看到,它当作什么解释的?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这宗的意思;教呢?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两个字合起来怎么讲?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你看这个意思多好!

  宗教是不是真的?是的,是真的。外国人宗教这个名词里头的含义我不知道,我们中国老祖宗,你就从这里看到他的智慧。这个解释我们拿到联合国,拿到各个地方去,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赞叹。所以今天宗教出了毛病,毛病出在哪里?疏忽了教学,过分的重视仪式、祈祷,佛门里面这些经忏佛事,包括我们提倡三时系念,都是属于祈祷。祈祷有没有用?管用,不是不管用,但是它治标不治本。宗教的教育、宗教的教学,那标本都治。所以要提倡宗教教育,要办宗教大学,团结宗教,宗教会给全世界人类带来安定和平,要办多元文化宗教,团结族群。每一个族群都有他们的文化,每一个族群都有他优秀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学习的,都能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品质。现在大家一窝蜂的眼睛只看到科学,把这个忘掉,其实这个跟科学相辅相成,光看科学,把这一边疏忽,不要了,麻烦都出来了。如果大家能把宗教教育看得跟科学一样,等量齐观,甚至于超过科学,这世界多美好!我们这个地球就是天堂,地球就是极乐世界。

  需要人认知,还得要做出样板来给人看,他才会相信,没有一个好的榜样,跟他讲,他半信半疑。早年我们在汤池做了三年,那是样板,做成功了。去看的人,联合国有朋友们去看,相信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跟宗教教育真的能解决问题。所以联合国来找我,想想还得去一趟,为什么?这事情重要,提醒他们重视宗教教育、重视传统文化,你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什么?人的问题。诸位要晓得,典章制度不是问题,典章制度属于法,法要没有人执行,那法是空的,不起作用。人要是好人,法不善,那个人还是做出好事,利家、利国、利益人民,他做出利益的事情来;人要是不好,再好的典章制度,他一样干坏事,祸国祸民,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佛陀的教育尽善尽美。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就提出来,佛陀教育是什么?是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对佛法是这个看法。这个话五十九年以前我讲的,不是现在说的。这个末后是,三世诸佛都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甄解》之说,更切经旨”。所以在这个经上,我们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四三集)  2010/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六十五面倒数第五行,从“导师者”看起:

  “导师”,这两个字是经文。“导师者,指引导他人入于佛道者。《十住断结经》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这个称呼,在大乘教里面是对佛陀的尊称,不是随便可以称呼的。佛法里面,称呼这是个常识,应该要晓得。通常在中国社会,和尚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含义模糊了,甚至于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两个字是梵文音译的,它的意思是亲教师,所以这个关系就非常的密切,也非常重要。在一个学校,佛法确实它是学校,主持教化的这个人就是校长,教学政策是他掌握的,老师是他聘请的,一切老师的教学都不能够离开教学的宗旨,让教学能够达到最完善的目标。这个教育办得成不成功,关系在校长,不在老师,老师是执行的,总策划、总的指挥是校长。所以,和尚就是校长,一个道场只有一个人称和尚,一般讲的是方丈、住持,这个人称和尚。除他之外,其他的出家人不能称和尚,称阿阇黎。中国人有时候言语简化了,称阇黎,阇黎就是阿阇黎的意思,这都是梵语。阇黎就是普通的教师,像学校里面的教授,大学里教授称阇黎,校长才称和尚。所以,和尚非常尊贵,一个大道场只有一个和尚,没有很多的。现在是只要看到出家人都称和尚,这是对佛法这个名词没有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就不会有这个情形。现在也很少人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就应当要说明一下。

  所以,佛教是师道,它不是宗教,宗教里头没有这种称呼,亲教师,没有这种称呼,只有学校才有。在学校里具足和尚这个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