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修道上的唯物-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讲的这个阶段,修学者若真的修行无情的慈悲,他一定是早已下过极大的功夫:禅修、研究、突破、发觉自欺和幽默感等。一个人在经历了这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之后,下一个发现便是慈悲与般若了。在尚未多闻多修之前就试图修行无情的慈悲,那是极端危险的事。
问:一个人或许可以逐渐成长而达到某种敞开或对他人慈悲的境界。但是他接着又会发现即使是这种慈悲也依然是有限的,仍是一种模式。我们永远要靠敞开才能成就吗?有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可以保证我们不是在自欺?
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若是自欺,便会在开始时即有着我们自动跟自己达成的某种协议。每个人都一定有过这种经验。例如,我们若言过其实地对某人讲话,则在开口之前我们便会对自己说;〃我知道自己夸大,但我想令他相信。〃我们老是耍这种小把戏。因此,答案是我们要真正在问题的核心下功夫,那就是对自己诚实,对自己完全敞开。对别人敞开不是问题所在。我们越对自己敞开,我们就越能对别人敞开。我们确实知道自己何时自欺,但我们力图对自己的自欺行为装聋作哑。
密续
菩萨在以般若剑突破固定的概念之后,了悟〃色即是色,空即是空〃,此时他能极其清明和善巧地应付情况。他仍继续在佛道上向前迈进,使得般若与慈悲加深,而他对智能和空间的感受,以及对平静的感受,也都更大了。这里所说的平静是不能破坏而有大力的。除非我们内心含有无敌的平静素质,我们便不会有真正的平静;软弱或一时的平静,随时都可能动摇。如果我们天真地力图亲切和平静,那么一碰到不同或意外的情况,我们的平静之感就会受到干扰,因为那种平静没有力量、没有性格。所以平静必须是稳定的、根深蒂固的、坚实的,它需有大地的特质。如果我们具有〃我〃执的势力,我们便会运用那种势力,把它当作我们的工具去破坏别人。但作为菩萨,我们不用势力害人;我们只是保持平静。
我们终于抵达菩萨道的第十或最后阶段:空性之死与〃明性〃之生。空性的感受消退,色的明性露出。般若转成若那(jnana,智)。但智仍被当作外在的发现来体验。这就需有金刚喻定的强震才能使菩萨进入〃为〃智而非〃知〃智的境界。此即菩提或〃觉〃的时刻,也是进入密续的时刻。在觉境中,活力的亮丽特质变得更加鲜明了。
如果我们看到一朵红花,我们不仅在看到它的时候心中没有〃我〃的纠缠,没有名色的成见,而且还能看见那朵花的光彩。迷惑在我们与花之间所形成的滤网,若被突然除去,空气自会变得十分透明,而我们之所见也就非常正确和清楚了。
大乘的基本法教与发展般若有关,密续的基本法教则与运用活力有关。在《金刚鬘事瑜伽密续》中,活力被形容为〃住于众生之心者,自在单纯,维持智者。这种不能破坏的本质是大乐的活力;它遍一切处,有如虚空。此即无住法身。〃依此密续,〃此活力是那觉知现象界之根本智的维持者。此活力促进觉悟的心态,也促进迷惑的心态。它不断前进,所以说它不能破坏。它是迷境的情绪与思想的原动力,也是觉境的慈悲与般若的原动力。〃
若要运用此活力,瑜伽士必须先从放下着手,然后再修那超越概念化的空观。他必须勘破迷惑,得见〃色即是色,空即是空〃,直到他能突破对空性经验的专注,而开始看到色之明性,看到事物的生动、精确、亮丽面。此时,经由感官而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一切,因直接故,所以全是赤裸裸的经验。在他与〃彼〃之间不再有障。瑜伽士若无空性经验就运用活力,那可能会有危险和大害。例如,有些能激起活力的瑜伽体操,会引发贪、嗔、慢等烦恼的活力,达到无法形容的地步。经中描述醉心于其本身活力的瑜伽士,说他像一只漫无目的、四处狂奔的醉象。
密教超越〃色即是色〃的超然态度所有的偏见〃眺望〃。我们谈大乘传统的超越时,所指的是超越自我。密教的传统里,根本不讲超越自我,因为超越自我的态度含有太多的二元对立。密教远比那种态度来得正确。这不是〃到那儿〃或〃在那儿〃的问题;密教传统讲的是在〃这儿〃。它讲转化,常用炼金术士之所为来作比喻。例如,不是把铅除掉,而是转铅成金。你根本不必改变其金属特质;你只须将其转化。
密续与法或道同义。密教的修行是转化〃我〃,令根本智能透出光来。密续(tantra)的本义就是〃续〃,它像一条贯珠之线,此线即道。珠子是密教修行之所依,如五蕴或构成〃我〃的五种要素,以及自心本具的佛性或根本智。
密教之智将涅槃带入轮回。这听起来可能令人震骇。在到达密续层面之前,你是尽力舍轮回而取涅槃。但你终须了悟这种努力无用,而与涅槃合为一体。若要真正抓住涅槃的活力而与之合一,你必须与世间合伙。因此,〃俗智〃这个名词在密教传统里常常使用。那完全是世俗对〃色即是色,空即是空〃的看法;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你不能排斥有形世间,认为它坏,认为它与轮回有关。唯有深入观察轮回的本质,你才能了解涅槃的本质。因此,道就不仅是超越二元对立,不仅是了知不二了。你可以说是能见〃不二性〃,或不二的〃如是性〃。你之所见超越空性的否定面否定二元对立。因此,密续里不太使用〃空性〃这个名词。密教传统上是用〃真如〃,而不用〃空性〃。另一个取代〃空性〃的名词是〃光明(prabhasvara)〃,也用得很多。关于密教的此一传统,可在佛陀最后一次转法轮中看到,那次佛没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而说色是光明。光明与大乐(mahasukha)或完全证悟〃空即是空〃有关。它不是空无,因为色亦是色。
活力的动性,在空性的教义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因为空性的发现全是针对轮回之心而有其意义的。空性提供轮回之外的另一条路,所以空性之教是对着轮回的心态来的。即使空性之教超越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说〃空不异色〃和〃色不异空〃,它还是没有说到色有此活力,空有此活力的程度。在金刚乘或密教里,活力之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法教必须跟修法者的日常生活连在一起。我们面对的是我们与他人及世间的关系中所有的思想、情绪和活力。我们若不能认知生命的活力面,又怎能使我们对空性的了解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关系?如果我们不能与生命的活力共舞,便无法用我们对空性的感受来结合轮回与涅槃。密续不是教我们压抑或摧毁活力,而是教我们转化它;换言之,就是教我们随顺活力的动态。当我们如是随顺而能站稳时,我们便开始与活力相熟了,我们开始发现方向正确的正道。这可不是说我们必须变成醉象或那种胡来的狂瑜伽士。
随顺活力的最佳范例,或真正的狂瑜伽士的最佳范例,是帝洛巴令那诺巴开悟的实际作为。帝洛巴脱下草鞋,用草鞋打了那诺巴一个耳光。帝洛巴利用当时的情况那诺巴的好奇与追求的活力将其转化为开悟的境界。那诺巴有极大的活力和智力,但他的活力跟帝洛巴的另一种后力了悟和虚心接不上头。若要突破其间的障碍,需有突来的震撼,自然而不做作的震撼。这就像是一座倾斜的建筑,即将倒塌,但意外地被突然发生的地震,一下子摆正了自然的环境被用来恢复原有的敞开状态。当你随顺活力的动态时,你的经验会变得具创造性。智与悲的活力是持续不断地、在精确无误地运作。
当瑜伽士对活力的动态和特质更加敏感时,他就能把生活经验中的意义或象征性意义看得更清楚了。密续修法的前半,或初级修法,名叫大手印。〃印〃在此处的意思不是代表哲学原理或宗教原理的〃表记〃;它示现的是实相活泼有力的素质。例如,在直见一朵花时,此见是赤裸裸的慧见,不穿衣服,不戴面具;此花的颜色所传达的信息超出可见的颜色之外。此色之中深具意义,而此意义是以有力的或几乎挡不住的方式传达出来。直见之中不含概念化的想法,所以我们能看得极为精确,好像眼前除去了面纱一样。
或者,如果我们手中拿着一块石头,心里具有上述赤裸裸的慧见所有的那种直接认知的清明,则我们不仅感觉得到那块石头的坚实性,而且还能开始看出其所含的精神意义;我们体会到它完全表现了大地的坚实和庄严。其实,就认识基本的坚实性而言,拿着那块石头,等于是拿着埃弗勒斯峰(Mount Everest)。那块小小的石头代表着坚实性的每一面。我不是单就物质的意义这么说,而是从精神的意义来讲,讲平静与活力不可毁灭的活力的坚实性。瑜伽士体会大地的坚实和容忍不管你在大地种什么或埋什么,它都从不反抗。从这块石头,瑜伽士得知觉悟的平等智,也得知那种想为自己的存在建立高大的金字塔或纪念碑的我慢所有的轮回性。我们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皆与我们本身的情况有此生动的关联。有趣的是,在密教的圣像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象征性的人物一手持着大山,而其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我们在讲的:坚实的平静、坚实的慈悲、坚实的智慧,都不可能为〃我〃的无聊举动所影响。
我们认知的各种质地,皆自会含有某种精神意义,于是我们开始证得此项发现与了解中所具有的极大活力。禅修者因直接与现象界的实相沟通,而发展出较前更深的慧见。他不仅能看出根本没有所谓的错综复杂或二元对立,同时也能看出石的石性和水的水性。他精确如实地去看事物,不仅见其形色,而且觉知其精神意义。无论他看到什么,都表示他在精神上有所发现。对于象征和活力,他都有广泛地了解。不管情况如何,他都不再促成什么。活力围绕着他流转。这是大手印的基本原理。坛城通常被描绘成一个绕着中心旋转的圆环,象征你四周的一切都成了你觉知的一部分,圈内所表现的全是活生生的人生实相。唯一能真实、充分、正确体验事物的方法就是禅修,因为它能创造出与自然、生活和各种情况的直接连系。我们在谈修道上的高度发展时,并不是说我们飘浮于空。其实,我们修道的层次愈高,我们就愈落实于地。
我们要记得,禅修的第一步是突破〃我〃的外围不正常的思想模式。在前进中,我们不仅看穿思想过程的复杂,同时也看穿以名称和理论来表达的概念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最后,我们在〃彼〃、〃此〃之间创造出一些空间,使得我们自由多了。创造出空间之后,我们继续修那能创造出与生活经验直接连系的金刚乘法。这三个步骤,本质上即是三乘:讲方法的小乘、讲空性的大乘、讲直接活力的金刚乘。
密教传统上是把活力划分为五种基本特性或佛族:金刚、宝、莲、业、佛。每一佛族皆与一种烦恼有关,此种烦恼被该佛族转化为一种〃智〃或觉悟心境的一面。此五佛族也与颜色、五大、风景、方向、季节,以及现象界的任何一面,都有关系。
金刚与嗔有关,将嗔转化为大圆镜智。我们在嗔的阴暗、占有、侵略等特性之外,能感觉得到它还有别的。这种直觉的慧见令我们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