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宝藏论释+龙钦巴尊者-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钦巴尊者著
《实相宝藏论本颂》共××页,由塞朵三世翻译成汉文。
《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共××页。
《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
梵语云多他引垛喇怛曩二合俱舍曩引摩勿哩二合底重
藏语云耐鲁座
造论者胜乘瑜珈师隆清燃绛尊者
译论者密乘弟子郭元兴
校译者塞朵三世
序品译
敬礼吉祥普贤
本自元成功德圆满界,有寂德具最初之怙主,
诸佛持明法主及上师,百千信众动摇而作礼,
诸乘之顶最胜以奉献,现证心髓广大秘密教,
摄心要义究竟之了义,实相宝藏疏释应显说。
尔时吉祥普贤于一切法本初体中现证菩提已,入住广大平等之理趣金刚界中转
胜净妙果无上了义法轮,成就觉性菩提心法身,即明显而无转变之真如,超越因果
勤修,现证本师之大秘密,彼之诸究竟了义之处总摄为一。成此实相宝藏之要门论,
彼诸处所今应显说。
二初暂作礼者:
本来佛陀现证菩提体,不变元成金刚藏之界,
心性自然大圆满之中,无取舍来去故今作礼。
此须抉择此论中之金刚界,实义之体,自然智体,元成之佛,无变之法界,心
性自然光明大圆满之本体中,宣说于远离取舍合散收放之本位法性无动之理趣中而
作礼敬之义。此中自然智大圆满者,超越一切偏党宗执,出过一切行显勤修。如
《觉性自现大续》云:“噫,大圆满阿底,不堕宗派见,行自然智义。譬猛兽狮子,
以利爪摧伏。大园满说自教摧伏下乘,大圆满说自教立自义。大圆境中无生佛无有
情,大圆体中无胜亦无劣,大圆道中无近亦无远,大圆满果无得无不得无有得不得,
大圆满身无是亦无非无有是不是,大圆语中无变无不变无有变不变,大圆意中无实
事相状无物无形相,大圆界中无尽无虚空非空亦非尽,大圆处中无高亦无低无有高
与低,大圆法中无行无不行非行非不行,大圆用中无圆无不圆非圆非不圆,大圆游
戏无现无不现,大圆义中无修无不修,大圆觉性无升无不升,大圆满智大密遍游戏,
大圆边中无如此宣说,大圆义中无文亦无字,大圆满王正见如是住,无文无字大圆
义中行,明障执念无有本相安乐力无诸明暗执着想安乐力自显,大圆满义其中如是
无所住大圆满义如是住亦非。此中初段以三事宣说自然本际之体初三偈宣示自然本
际之体性,以第四事宣说于其体中修习之理于第四段示以修行之理。
所谓果者,实际本位理地最初宣说之体中获得教法,尤于唯思择中更无余故。
一切法觉性菩提心圆满宣说者。《普作续》云:“此中全无不圆满,一圆二圆一切
圆,所作成办得安乐,一圆菩提心亦圆,二圆心所作圆满,遍圆成办得圆满,以此
一中圆满教,安住此诸佛密意,以此遍圆满之义,能令一切皆成办,此无所作所安
住,此身天人数取趣,亦即密意法性佛,以此作成有情义,无勤无修安乐住。”
心性自然智为轮回涅盘流出之体,今明示此义。如《多哈藏续》云:“唯一心
性一切之种子,流出一切三有及涅盘,所欲之果皆能令给施,如如意宝心今敬礼。”
撰述宗旨者:
诸法自性无言说之界,诸见之顶大圆满教者,
不似一切超越一切义,我如所悟而说应谛听。
此中法性超越言思之界者,即觉性菩提心大圆满是也。无有实体亦无相状故,
超越譬喻诠表之境,以最胜上师之恩而善悟解之义为后世义利故,应为宣说,如是
建立论宗,超越因果勤修之心性为下乘所未悟者于此开说,于迷障未断中无住清净。
宣说通达一切法唯名者:
大阿舍黎极喜金刚所着《三身证会续》云:
“无生灭边离作大戒体,犹如金洲无有别明界,
无内外故无起现隐没,除边执暗根本菩提心,
菩提心中四边虽未断,四边无触迷地力中断,
无险悉地菩提心性中,无有勤行三身顿圆满,
轮涅唯名观因果差别。”
此等义理以本师言辞分处撰集,意欲使诸胜根机者如何得解脱之利益故,如所
立宗无变易故,宣说撰述究竟之义。
如《八千颂大疏》云:“诸具利他悲心者,纵遇命难于自能,亦不令其少懈废,
最胜士夫负重担,于险难处决不舍。”
此论疏释密意亦以四支宣说;
一,本论所应说者,即起绝思议因果之觉性菩提心;
二,本论之利益者,由宣说故,最胜根机者即能如是通达;
三,因利生利,所谓本性利益者,如所通达而修持故,即能达于本际实义之顶;
四,本论之关联者,彼等一一互相依持,是故一切皆于觉性之体中显现,通达
觉性超越因果作勤者,即可超胜一切下乘。《普作续》云:“普作王,菩提心即是
‘我’者,汝应通达‘我’自性,如是所现之法遍一切,我中无有其余应授记,汝
若为我而授此记已,由汝所摄一切眷属聚,普作!通达我之自性已,一切均变我之
自性性,一切若变我之自性者,云何一切所现之诸法,一切断割二谛不令净,洁严
净三不令作加持,三昧发心不令勤修行,一切普作体中所作尽,普作于我一切平等
性。平等性我不需平等事,不需平等性事前授记。”如是通达之利益者,即前书云:
“为利故说真义利益者,无量劫波之前世,普作!菩提我深信,事业具根极胜瑜伽
师,无有见修亦不护誓句,不勤事业亦不行于道,不净治地亦无有因果,世俗胜义
二种亦皆无,亦不见有修习与成就,无有发心亦不见对治,普作!观见心识之自性,
即为如是利益故宣说”。
以上为初支分即趣入造论之因,已宣说竟。
以金刚总纲略说身义者:
心界要门心要究竟义,无有平等元成及唯一,
各各皆有解要摄碍难,总纲楷定四种四住处。
此中宣说自性大圆满之究竟义以四大三昧耶之门总摄一切法,此复一切法自性
为“无有”,本来为“元成”,不堕偏党宗执为“平等”。自然智为“唯一”,总
摄为四。《宝聚续》云:
“尔时超所护方隅,誓句即是大元成,
无有唯一与平等,及其助伴于此转”。
又《明点普明续》云:
“无护誓句凡四种,不退本护具诚信,
我之秘密本誓者,本觉广大智慧中,
无有所护能护故。退与不退二皆无,
八乘造作之字数,我所不护名‘无有’,
下乘誓句中解脱,自之三门广大故,
即是安立‘平等’名,唯一本觉智慧中,
无有所护之誓句,无有守护方便者,
唯一本觉智慧故,是即立为‘唯一’名。
唯一本觉智慧中,无有作勤广大护,
是即立为‘元成’名”。
又《普作续》云:
“普作!我无所护之誓句,无因缘故不需勤修行,以元成故不需作思择,是真
智故不需有所知,是自然故不需因与缘,无胜劣故不需有取舍,无实体故说名为
‘无有’,不行实事真智无断灭,此中即是安立‘平等’名。心中一切即一说‘唯
一’,云何一切所现之诸法,意法于菩提心圆满故,我说是即名‘本元成就’”。
如是四者
一各各真实为解其要
二自然真义之智为摄其碍
三无生超越思境为收其纲
四超越因果作勤为楷定宗旨
是等义之差别四各分四安立为一十六种法门是为安立此论之经纬纲领也此等当
知即当下即是之实相自然安住之瑜伽无执无着之修行任运成就之法身也前所未见之
义以尽慧大涅般法而诠显之
宝聚续云
三世无实殊胜中无中无边一相续
无初无中亦无后诸计时者自穷尽
大平等之声教中无有决定之境相
自分别中无有分自性大圆满之义
趋入一切心慧宫不现无境无分别
不断本地自然断不受迷乱无明迹
不观即是本来断凡此一切无受者
一切所有粗大种最初本即自隐没
自趣无所行处所自身本来无有者
无前无后此亦觉此一切时无亦时
以一二六三种事无现而现更变现
不作显现之本声持地地中超越者
本来安住无人受所行本来即无有
此道本来亲近者此亦自身本来有
前不见者本觉钝无住静虑密意者
无有修习本来有此亦于前悉不知
我与所取执着境本初自然法性中
一切本觉自显现本自显现前不知
系缚我悟五烦恼本来明了自显现
共同安住而不修地水火风四大种
本来即是自本身何人不见眼迟钝
秘密摄集要门髓无中无边自显扬
何人若不闻此法即是无有耳根者
本住界与觉性垢无远离时自轮回
无所领受鼻断灭三精要摄一要门
本来身心是精要次即无受舌断绝
境相本净色庄严自身无有远离中
身与覆障即如是无昼无夜而安住
悉无人知身隐没苦平等降安乐法
无有言说自安住悉无人知心慧钝
轮回习气亦积集安住本来法身中
无人观见悲心处根门我观外境现
念思诸种相顿现本来报身自显现
一切忆念失念隐能所作行勤修行
士夫所集一切声即是本来变化身
悉无人知皆愚钝云何思与念顿现
犹如河流无中断自意恒时坚固住
无勤修习自放下不得觉受心动摇
所有情器闻境相观察自性无所有
城市见有相续断本来安住无观见
诸根之门岂断灭”
总之一切境相三有轮回涅般之法皆是自然智之游戏妙用与庄严,于本相中无有
其他是为观其奥而“解其要”
又于自然智之本位中密意偏党平等故是为摄其碍难
又自然智任运成就故所现自觉是为于赤裸之行中总其“纲领
又自然智中余非有故是为于元成唯一之体中“楷定”果证此等一切各各言说亦
均摄于实义自然智体中其喻义以三相抉择者
普作续云
若欲决定悟此义喻如虚空应观察
义即法性无有生相即心性无有灭
犹如虚空之法性以如虚空喻诠显”
又云:“
诸法即是菩提心喻者一切喻如虚空之自性菩提心之真义亦如是”。此一切法之
界或生处如于虚空之中现有情器轮回涅般所现亦是于觉体本体中现
非于余处也一切法于菩提心中显现是心所造作为心所观察而菩提心性则无人为
作者即前书云依菩提心普作一不作普作以菩提性自然作一不作性于中不需作如是开
显一切法在自然智中即金刚身是也
一。实相宝藏论第一金刚处决择一切法随处无言品释
今者广释支分:于无有,平等,元成,唯一,补特伽罗五处之中,初“无有”
处亦分为四;初解其要;二摄其难,三总其纲,四印其旨。
一解其要:
(一)宣说一切法无有实体及相状者:此中最初宣说“无有”处,“无有”自
性体性本空寂,虚空平等菩提心大界,云何显现如来无自性。觉性之体与其相中一
切显现之法本来空寂,亦无我故,一切戏论皆灭,性无有生。《明点普照续》云: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