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我。应于如是人无我见中而一心等住,并依多种因门而抉择中,断诸疑虑分别,顿入无分别中,过若干年月日时而不自知,须依他而度量,是为生起寂止(定)。于此中复以正念正知而培修,未入昏沉,获得明了精坚,现有中而无自性,明了中而无分别,裸然清觉,澄净莹澈,是为寂止(奢摩他)之修觉。是于此(止)中摄持'胜观:毗婆舍那)。对凡俗有情来说,不能现见合量之胜观,须登初地始获证胜观。以此是依所缘而作为道相,其他所有寂止中显现之境相,佛尊身相等各种显现,仅是修中所起之修征,想是无巨大要义。总说起来,具明了精坚之善修止相,与及以甚深妙观智而观修,此为证得胜观不可无者也。思如登梯,须从下级然,修寂止任何一切有相无相门中,皆应先发慈心悲心,任何作为皆应以缘利他之发心为津梁。中间当应以清净正见归于无缘而修习,最后回向利他,发宏愿,仍归于无缘而行事。如是为一切道中最胜道。又如人饿时,知有食物,而不取食,不生益用,当食始益。通达空性,亦复如是,只知其义,不足益用,须修始益;特别是我得知通达胜观之方便,应于后得(下座未修时)中,勤行积资忏净二者为极要。总结要义,我得知现在瑜伽者所修空性、平等陆、无言说、无分别等,皆为与四灌顶符合之密宗金刚乘道次第之见。以上诸决知,是我实践,身心领受,甘苦自知,本来真体,穷追愈显,死生荣枯,等同一味。如是觉已,前来恩德无比上师双尊之座前,我无财物以供养,直至命存,愿以依教奉行而供养,并愿以我究竟通达供于色究竟天(佛所居天)法宫中。'玛巴上师双尊听其修验语后,认为弥拉身心获得进益,心极欢喜!至尊弥拉依此有所进益之修基上,继续于多数山林圣地向上道,不断艰苦精修,直至获证究竟殊胜成就。特别是至尊弥拉以依教奉行作供养,得师欢喜,将空行母单独耳传教授,独传弥拉一人而说道:'汝勿想于我座前,无财物供养,师不尽传教授,汝以财物·供我我亦不喜。我喜汝能依师教奉行而作供养,及汝之精进毅力,以是以独傅之法传汝,汝应勤奋建立修幢。'
八、善知识菩提宝(阿底侠尊者之弟子)说:'无论上根利智,能广研经教者,或劣慧者,都须从菩提道次第而入,由知门路,然后于别种经教,摄取受用。劣慧钝根,如由皈依起,至圆满双运位止,能精修固可得成,但能逐次了解,则于三藏十二部佛经要义,已种习气,否则,如先读大经论,由于劣慧,如入五里雾中,不但不得妙果,且未种习气,空过此生。'仲敦巴尊者也说:'如先未学菩提道次第,所学虽多,皆不能得纲领本末。'
九、甘丹派大德博多瓦传派应断六事。他作有颂说如下:
一,应离处所颂说:'自乡与家宅,本庙及城市,喧嚣纷嚷处,此五非行境,不净及淫秽,退失誓句处,人与非人等,为灾作障处,诸处应迷离。'
二,应离恶友颂说:'淫乱及退戒,妇女及爱染,见行不顺者,唯求此世义,缺立人性辈,痴呆与大欲,亲眷等恶朋,一概应远离。
三,应断食物颂说:'酒肉葱蒜等,偷来及剩秽,僧物与赎物,造恶而来物,与及五邪命,取饮砾石水,不净二边行,诸养应断离。'
四,应断衣着颂说:'具兽形相衣,质色两不宜,量度不合律,太好或过劣,装饰讲华美,与戒相连衣,与及有袖等,一概应断离。'
五,应离资财颂说:'不宜诸沙门,掌握之资财,珍宝贵物等,八种不观物,僧物及赎物,他人爱着物,着贪强取财,如敌皆断离。
六,应离作业颂说:'田业及商业,利贷与养畜,药业工巧业,与及养亲友,作村诵仪轨(即赶经忏为生),求雨阻雹等,官绅两者前,为役皆应离。'
十、又博多瓦在修习菩提道次第中,所修和所取,以庄严道之支分,如
一,在修行中,依止上师之特点,有颂说:'不觅各种不同师,得一具相善依止,师之誓句如命护,一切净行随师学。
二,他持律之特点,有颂说:'善受适自身心戒,对教学处如教学。
三,他修心之特点,有颂说:'修心依次皆净修,等引通达以抉择。'
四,他所求知的特点,有颂说:'不求多类教授门,适学知识皆精学。'
五,他所取教授要门的特点,有颂说:'不觅夸大之教授,唯以三藏作教要。
六,他所离此生牵缠的特点,有颂说:'远离本乡土,断绝亲属缠,施主及区民,解除爱执方,不执家畜众,仆役与田业,惦念而生苦,一概应断除。'
七,他所行之特点,有颂说:'修心修善等诸事,韬光隐晦进义大,不作立功为要图,一座常修闻思修。'
八,他不作无谓的狂行,有颂说:'陷没贪欲现无贪,陷没自利作他利,贪着考虑此世等,诳染狂行皆不作。'
九,他所善巧精通,有颂说:'澄照三藏明镜里,显见二谛诸法性,不依世间善趣道,唯入智者所行径。'
十,他的见行清净之特点,有颂说:'身语作风如戒法,悲智无别胜心固,虽知取舍无二义,有分别中示无别。'
十一,他的坚定特点,有颂说:'已达轮回如是性,不因苦乐变自行,法业不为好恶动,厌心引生净解脱。'
十二,他断离世间八法的特点,有颂说:·'任何贪爱成苦集,作何现见如诸法,世间所作世八法,彼虽断除不显离。'
十三,他的悲心特点,有颂说:'难忍如母众生苦,非利他事不想念,不作表现具悲者,任作何种为利他。'
十四,他的智慧特点,有颂说:'诸法现而无自性,幻空体性虽已知,然于善恶业异熟,心生决定信极诚。'
十五,他学习菩萨行,断除与般若波罗密不顺方的特点,有颂说:'从他收集分与他,贪求名利废闻思,轻视罪业诸堕恶,不净施等皆不作。虽作出家众导师,对教不欲养癣患,特是不作导师中,因作尼轨而障教。仅依养命恶衣食,为利教法能舍命。不作与他对争事,随不安处不趣行,不为名利而求故,世法佳事亦不作。诸恶作业弃如仇,四时常勤十法行,离贪及恶神通等,除生功德禅定外,可疑之处不觅修。专注三门善不失,无垢经藏如眼灯,如药多闻不疲厌,所闻复能从今起,真实信乐勤修学。舌剑唇枪彼罕作,强造摄义亦不为,决义少而诸义通,闻教多而义界明。宗义不紊依法语,随说能善思修义,失词隐语作正解,理趣编集广说中,阅诸译缺误增等,并依善着诸释论,与师要诀及自慧,而作清净说法语。末法时中自不颓,能作如法修行中,除能宏法宰役等。合法顺义诸人外,其他官役两不作。事师作仆等除外,他众蛊惑不为役。远离合污同流事,依粗衣食自居卑,生起虔信大悲中,忍亏不谄行清净。不随不逐顺法作,寡治生事喜寂寞,遇灾障时对所修,亦不松弛作休息,仍如水流不断修,不贪此世唯念法,业果为命持戒净,出离轮回悲母众,求正通达伏我执。'
十一、甘丹派大德侠惹瓦说:'身体虽是有点病,但是想到正法所起的利益,才是利益,而我也就勉力地宣说教法,由正法所生的利益,才算得利益,其他所作的利益,如父母也对我们作出了这样的利益,但是那样利益对解脱来说,是一点也没有利益着,我们僧人如果对教法不生恭敬,应算是自己的罪过。对他人不生恭敬,不算是自己的罪过。'
十二、甘丹派大德喀热贡穹说:'没有信念的人士,是生不起什么功德的,因此,第一,应该依止善知识,阅读经藏;没有精进的人士,是生不起什么功德的,因此,第二,应该修死无常观而远离怠惰;有我慢的人,是生不起什么功德的,因此,第三,应该自己俯首下心,持重谦卑,如果具足这样三法的话,说他是声闻身也可以的;或说是菩萨身也可以的;或说是密乘身也可以的。总之,可以说他是一切功德身。'
十三、喀热贡穹临示寂时,还向其弟子妥巴开示说:'修行者应该远离家乡,和亲族不应遇于接近,应该是常依善知识,穿破旧衣,食粗恶食,持重谦卑。汝习梵语如流水般流利的时间中,一心专修吧!'
十四、甘丹派大德勒乌树巴心中刚生起上师所说法要,略嫌少一点时,上师贡巴瓦当即通达其内心而说道:'不在口中多说话为佳,而是重在此心实践。'
十五、勒乌树巴说:'我是一个中等的瑜伽者(自谦口吻),十四年来,我从未跨过官宦和一般在俗人家的门。'又勒乌树巴由于修念无常,生起了即刻将死的心情,所引生的猛勇精进力,昼夜都没有瞌睡,整个昼夜时间与他所修善业过程打成一片。旁人问他说:'近几天来有什么梦征没有?'他答道:'啊呀!这怎样说呢?我连瞌睡都没有,哪里来的梦呢?'
十六、勒乌树巴又说:'我的这心,是已经可以让我自己来随便驾驭它的厂。'又说:'过去我的这心,可以驾驭,而不被人们有所察觉。到现在对生死轮回,想我已是将能抛弃它的时候。如果未来的时间里,今说天,明说龙,今天开一会,明天聚两番,好比吹花使开的那样,只图炫耀暂时的话,那就会将自己的修心善行全部付之于流水了。对人们说,你这样作吧!人们每不乐听。我常见随人们所意乐的方面去使唤他,那倒是可行的。'
十七、大德嘉色·妥默让波少年时,在学法院中学经论期间,有施主提出问难说:'我有一疑问,《对法》中说:'无利养受为苦',那末,如是'无利养受”即是苦的这一立论,请作答辩。'其他同学未能作出任何答辩,妥默让波想起这样的出处说:'在对法本论中说,对于一些声缘阿罗汉来说,虽然莫有利养的烦恼,但他们是见着业力的功能而生苦。'他说出了这样的理路来决断矛盾时,大众惊服,都对他赞说:'你真是无著菩萨。'由此都称他叫'播冻无著。'
十八、又嘉色·妥默让波在播冻讲说时,许多法友劝他说:'你手中财物这样菲薄,为了还要培养众多僧伽,请你对于现实财物受用方面,培积一下。'以此这妥默让波大师心中想到——由阿谀奉承来成全财用,以抚育门徒,这是与佛语相违的。非古德作风,往昔诸德作风,是舍此世心,行与佛语相合,在清净持三律的基础上,实修《菩提道次第》,如果这样实践培育,也才是我的实践。这样想后,依'实践'这一名词,他著作了一部《佛子实践论》,后来他病重,僧众请他留一遗嘱,他说:'佛子实践'即是我的遗嘱。'
十九、又妥默让波大师一心去到山林静修时,所作颂说:'远离喧扰如弃秽,为二利故常修止,愿乐修此诸士夫,得获内外皆寂静。'复作有长颂说:'诸善法友请细听,若欲获得常安乐,当思生老病死苦,思已三门励善法,勤善当舍此世利。吾人寿命如瀑布,刹那不住驱死所,青春犹如项花鬟,庄严一时变萎谢,刹那刹那此寿尽,所积受用无权享,仓促众中我死时,孑然知受此世欺,身若起立粪便流,肌肉浮肿眼内陷,不思饮食焦渴增,此身难保心忐忑,如是剧苦来临时,良医亦无救治方。修法祛厄亦无功,亲属虽亲复何能,两目注视亲朋面,双手颤抖扪自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