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由於布施能满众生之愿,如如意珠,求财物得财物,求衣食得衣食也,众生
所以堕於饿鬼,全由悭贪,欲断悭贪,故行布施,布施而为悭结最锋利之剑,修
布施行,能不怯弱而勇敢,乃真佛子之行,偈言扬名十方者,非谓籍布施以求名,
但如实发心以行布施,自然善名遍闻十方,既知布施有如是功德,则所有身命财
物善根,皆当布施,布施之时,财物易舍,身命难与,以未断我执故,然此舍心
应常修习,久久纯熟,自然头目脑髓,随求能与,当末能成办时,不可勉强为之,
反致生退悔诸过失,诸佛菩萨以身支分施诸乞者,彼人得之,即能受用,吾人割
舍身体,徒自受苦,於他无益,故不必强为也,所谓布施圆满者,非是一切众生
无有贫乏,设如此者,则诸佛施度亦未圆满,以现世间尚有贫苦故,要以舍心具
足,是为圆满,此约能施之心为主,设约所施为主,则唯富者方能修行布施,而
贫穷者无分矣,是故以施心为要,修行舍心之法有二,一约显教,二约密教,约
显教者,观己如牟尼宝,无量众生凡有所求,随其所须而满足之,约密教者,观
己身体融化入於颅器,以供十方一切众生,此为身施,施善根行,三世所有一切
善根,悉皆施舍,不为自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乃至施舍一搏之食,皆回向
于一切众生,得成佛道,其观修之法,观所有善机,化为白光,由己鼻孔,随息
而出,入一切众生身中,令彼具足一切安乐,息者如马,心如骑者,息若调善,
心亦纯良,此即调自心取舍之法,凡所布施,皆以回内一切众生,最为要务,如
有所施,以此功德,自求人大福报,则所得甚微,若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得成佛
道,则转此善根成极广大,加一滴水,其涸甚易,投於大海,则大海不枯,此滴
恒在,修行布施亦复如是。回内一切众生,则此善根,乃至未成佛以来,此善根
恒无有尽,是故布施妙道,智慧之人所应当学,约显教说,布施度圆满,在於初
地。
二修戒
尸罗如水洗恶行,亦如月光除热恼,
处众威严如须弥,不作恐怖众生敬,
如是知已正受戒,智者应护如眼目,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尸罗者即是戒,如清净水,能洗恶行,加法持戒,则如月光之清凉,能除烦
恼之热恼,如能持戒,则处在大众之中,无所怖畏,如须弥山之不动摇,戒清净
者,谓行一切善,断一切恶,不作恐怖不假威严,而人自爱敬,既知持戒之功德
犯戒之过失,则如法持,所受之戒,应善守护,如人之护眼自然,智者谓如实了
如断恶修善之行者,欲解脱者,应发愿加是行也,约显教说,戒度圆满在第二地。
三修忍
忍为力士妙庄严,除烦恼炎胜难行,
如金翅鸟降嗔蛇,遮粗语刀为甲胄,
如是知已胜忍铠,种种方便应擐披,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忍辱,为如法修行者之微妙庄严,如世间之宝饰,总说除一切烦恼,别即对
治嗔毒,忍辱为断嗔恼之最胜难行,忍辱加金翅鸟,嗔如毒蛇,(粗语)如刀,
忍辱如甲胃,不修忍辱,人若骂言,则起嗔恨,能修忍辱,人虽骂言,心不动转,
此殊胜忍辱之铠,应以种种方便而披着之,不修忍辱,其等流果,形貌丑陋,修
忍辱者,其等流果,形貌端严,欲得生人天趣,当修施戒忍,戒不清净,不得生
於人天,不修布施,则财物贫乏,不修忍辱,则形貌丑陋,是故欲於人天富乐端
严,当修此三行,约显教说,忍辱圆满在第三地。
四修精进
若擐精进不退铠,教证德增如初月,
一切威仪不唐捐,随所作事悉成办,
如是知已遣懈怠,应发菩萨大精进,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若披精进不退堕之铠甲,则教之功德,证之功德,皆日增益,如初月之日益
圆满,精进之义,谓於善法勇猛修行,若於恶法强悍造作,不得谓之精进,世间
诸工巧技艺,尚须精进,譬如习字,日日摹写,终得善巧,若一日作之,十日息
之,则终无就,何况佛法长劫乃成,若不精进,何以克(克+寸)果,若能精进,
则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皆修善法,是不唐捐,不修善法,则枉得人身,若能精
进,则所作事业,无非趋向菩提,是故精进,则一切事无不成办,懈怠则一事无
成,如是知精进之功德,懈怠之过失,则舍懈怠而修精进,依显教说,进度圆满
在第四地。
五修静虑
静虑转心如轮王,安住无动如山岳,
起定遍缘一切善,能引身心轻安乐,
如是知已瑜伽王,摧伏散乱常修定,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不修静虑,则心散乱,恒为烦恼所转而不得自在,若能修定,则心自在,能
转烦恼而不为烦恼所转,如转轮王,威严尊重,随修如何善法,心即随之,其不
动时,如须弥山坚固不摇,出定之时,遍缘一切善法之境,若无定力,则心粗重,
不得轻安,是故身心轻安为所引,静虑为能引,瑜伽王者,谓修定之人,伏散乱
而得禅定,但唯修止而得定,非是究竟,以外道亦能得定,定力尽己,仍堕三途,
故必有慧,以无观则不能断我执,其定唯是有漏故,此间之定。有止无观故,有
坏故,不能出生死,佛法中定,有止有观,方出世间,广说如菩提道次第广论,
静度圆满在第五地。
六修慧
慧照深性如眼目,能出生死最胜道,
超一切经功德藏,能除痴暗第一灯,
如是知已诸智者,应当勤修此妙道,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无有慧度,终不能成菩提,前五世如盲,慧度如导,若有慧度,则前五度皆
是成佛之因,若无慧度,则前五度无所成办,智慧为观察甚深法性之眼目,能通
达诸法无我,若无慧者,则不能知,有慧则拔生死之根本,余五但能代而不能断。
唯慧能断之,故慧为出生死之最胜道路,般若经於一切经中最为殊胜,所谓众经
中王,故偈云超一切经,亦是衍一切功德之库藏,能除患痴暗冥,有痴则於事理
不明如暗冥,有慧则如明灯,能除愚痴之黑暗也,是故智者应修此甚深之慧。慧
度圆满在第六地,船若为三世佛母,以能生一切佛,一切佛由智慧生故,波罗蜜
多总说唯六,别说有十,即增以方便愿力智四者,此四皆由慧度开出,方便度圆
满在第七地,愿度圆满在第八地,力度圆满在第九地,智度周满在第十地。
二别修止观之法分三:初明止观法修中观慧;二修止观双运道;
三修智慧方便双运道。
今初
若唯修习专住定,终不能断生死本,
若离寂止但修观,亦不能除诸烦恼,
故须通达真实慧,乘以无动寂止马,
执持离边中观剑,破除一切边执阵。
如理观察广大慧,通达真实令增长,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但唯专住一境以修定,终不能得出离生死,但唯有观而不修止,亦不能断除
烦恼,故须止观双修,以通达真实之慧,运以不散乱不动摇之止,边者谓断常等
见,中观者远离断常之见,以此中观之剑,能破一切边执,此如理观察广大之慧,
能令通达真实之慧日渐得增长也,
二修止观双运道
非仅专住能引定,即由如理正观察,
亦见能引真实义,无动坚固三摩地,
故诸智者应勤修,止观双运最希有,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专住一境之静虑,非仅能引定,加以如理正观察,则能见衍真实之义,及生
於真实义不动摇之三摩地。
三修智慧方便双运道
在定修空如太虚,后得观空同幻事,
称赞双运慧方便,能往菩萨行彼岸,
如是知已诸智者,不以少分道自满,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慧地方使,须并行而不可缺,修胜义时,犹如太虚,一切皆空,既出定已,
观一切法自性是空,如幻是有,慧与方便能双运者,为一切佛菩萨所称赞,能到
菩萨行之彼岸,偈言少分道者,谓修福不修慧,或修慧不修福等是。
二别修金刚乘道分二:初修共道已依师入密;二修习圆满教授。
今初
如是因果二大乘,胜道所须共行道,
如实生已依导师,趣入续部广大海。
二修习圆满教授
修习圆满胜教授,得此暇身不唐捐,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因大乘者谓显教,以从因位起修故,果大乘者,谓密教,以如果德而修故,
续者谓密部经教。三士道为显密二乘所共之道,此共道既如实生已,则依导师入
佛中围受灌顶法,方能趣入密宗大海,灌项者为入金刚乘道之门也,圆满胜教授
者,谓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修此二次第已,便能圆满菩提胜道.成就佛果,
则得此暇身为不唐捐矣。
三回向分
正为自心修习故,兼为利益余善士,
诸佛所爱圆满道,浅易宣说所获福,
维愿一切诸有情,永不离此清净道,
至尊恩师发是愿,欲解脱者如是发。
正为自己如是修行,又为饶益其余有情,言善士者,谓具足善根之士,诸佛
所赞圆满而无错谬之菩提道次第,今以浅近之言,解释其甚深之意,以此福德,
回向有情,永不离此菩提胜道。
**********************************************************************
【三宝弟子成军依1939年北京菩提学会刊行版本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