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

第3部分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第3部分

小说: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重光派出了沈子丞;前往上海市教育局;翻阅解放前的上海中小学注册簿。总算顺利;博文女校记录在案:〃博文女校创办于一九一七年;董事长黄宗汉(黄宗汉原姓徐;嫁给黄兴后改姓黄);校长黄绍兰……〃该校曾三度迁址:最初在贝勒路;后来迁至蒲石路(今长乐路);一九二○年时迁入白尔路(后改名蒲柏路;今名太仓路)。
据此线索;杨重光前往太仓路寻访老居民。虽然路名更换、门牌变动;在老居民的协助下;还是找到了一幢镶嵌着红砖的青砖二层楼房——这便是毛泽东、周佛海等当年下榻之处。棘手的是寻找李汉俊的住处——中共〃一大〃会址。沈之瑜约了杨淑慧;沿着贝勒路慢慢地走着、走着;诚如本书开头所写及的那样……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杨淑慧的双眉紧蹙着。她有点为难了:〃沈同志;李汉俊先生家里;我去过几次;可是现在我仅有的一点印象影迹皆无了。我记得;当时李家的房子是新造的;前门正对着马路;路边一片荒凉。大门对面是一片菜地;那里有一家吹玻璃的棚屋作坊。可是;眼下的贝勒路两旁全是房子;已经面目全非了;昔日的影子没有了!〃〃别着急;慢慢地找。〃沈之瑜安慰她道。慢慢地、慢慢地踱着;杨淑慧极力搜索着当年的残存的印象。三十年前;她曾随丈夫周佛海去拜访过李汉俊;也曾给李家送过信件。然而;毕竟已经三十年了;天翻地覆;人世沧桑……行行复行行。她走到了贝勒路与另一条马路的交叉路口;猛然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她向路人打听那条横马路的名字。〃这是兴业路。〃她得到这样的答复。兴业路?她还是平生头一回听见这一路名。她摇摇头;否定了自己头脑中闪过的那似曾相识的印象。看到她迷茫、疲惫的神态;沈之瑜对杨淑慧说道:〃我看你有点累了;早点休息吧;改日再找。〃
过了数日;杨淑慧忽地来到了沈之瑜的办公室。她面含喜色;看得出;有好消息!果真;有了眉目:原来;这几天她又独自到贝勒路细细寻访;终于证实她那似曾相识的印象是不错的。
那兴业路;是与贝勒路一起;在一九四三年改名的。兴业路原名望志路;是在一九一四年以当时上海法国公董局总工程师望志的名字命名的。在一九四三年根据《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的规定;废除了〃望志路〃这一路名;改用广西东南部的兴业县县名来命名;称为〃兴业路〃(许多人误以为〃兴业路〃路名是解放后取的;〃事业兴隆〃之意。其实是一九四三年取的。于无意之中;取了一个含义深远的路名;一直沿用至今)——与兴业路平行的另一条马路;便用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县名来命名;叫〃兴安路〃。
在黄陂南路与兴业路的交叉口;亦即当年的贝勒路与望志路的交叉口;杨淑慧对一家横写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房子;凝视良久;觉得很像当年李汉俊家。不过;当年的房子是青砖中镶着红砖;而如今旁边却是白粉墙上面写着一个四块床板那么大的〃酱〃字;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房前是一个菜摊。在贝勒路上反反复复逡巡;她唯觉得此处与记忆印象相似。她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沈之瑜。这样;寻找李汉俊的旧居;总算找到了一点头绪。但是;印象只是印象;有待于进一步查证。于是;沈之瑜前往那里调查。那里的居民都说;酱园的董老板是〃老土地〃;住的时间最长;最熟知那儿的情况。
那家酱园;挂着〃万象源〃招牌。老板叫董正昌;卖酱油、酒、醋、盐之类。他娓娓道来;这才廓清三十个春秋的变幻。原来;在一九二○年夏秋之际;一位姓陈的老太太出资在那里建造了一排五幢房子。每幢房子一楼一底;独门出入;黑漆大门;黄铜门环;米色石条门框;门楣上装饰着红褐色浮雕;外墙是清水青砖;镶嵌着红砖——当时的上海;流行着这种式样的石库门民居。这一排石库门房子;坐落在望志路上;自东向西;门牌分别为一○○号、一○二号、一○四号、一○六号、一○八号(后来改为兴业路时;门牌改为七十号、七十二号、七十四号、七十六号、七十八号)。
姓陈的老太太建造了这五幢房子;并不是给自己居住;而是出租;坐收租金。租下一○六号、一○八号两幢房子的;是一位姓李的先生。李先生把两幢房子的隔墙打通;变二为一。后来;李先生搬走了。
一九二四年;董正昌把这五幢房子全部租下。他对这五幢房子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把一○○号、一○二号、一○四号改为三楼三底;把一○四号的天井改成厢房;又把外墙粉成白色;写上巨大的〃酱〃字。这样;那三幢房子成了〃万象源〃酱园。他又把一○六、一○八号改成二楼二底;把一○六号天井改成厢房;租给了亲戚居住——他成了二房东。
后来;他的亲戚在一○六号开了当铺。不久;又改开〃恒昌福面坊〃;屋里安装了摇面条的机器;生产挂面;外墙也刷成白色。如此这般;那一排房子变得面目全非。难怪杨淑慧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这才敢说那儿有点像……
董正昌所说的那位姓李的先生;显然是李书城——李汉俊的胞兄。
李书城当年的〃官儿〃不小。他是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参议;租下那两幢房子居住。弟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归来;住在哥哥家中。周佛海的《往矣集》中说中共〃一大〃是在李汉俊家中召开;亦即在李书城家中召开。李家;也就是后来的〃恒昌福面坊〃——望志路一○六、一○八号;便是中共〃一大〃会址!一个重大的历史之谜;终于初步弄清了……
第一部分:小引追寻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1
中共上海市委很谨慎;没有马上把兴业路上那一排房子确定为中共〃一大〃会址。市委派人把兴业路、《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三处拍了照片。
一九五一年五月;中共上海市委派杨重光带着照片专程赴京。
杨重光是这样回忆的:〃市委叫我把照片送到北京中南海。到京后;接待我的胡绳同志答应把这些照片呈请中央领导同志看看。〃两天后;胡绳告诉我;毛主席和董老(引者注:董老;即董必武。毛泽东和董必武均为中共〃一大〃代表)都看了照片。他们说:博文女校是'一大'召开期间代表们住的地方;开会地点是在'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家里。李书城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农业部长;胡绳要我找他弄清确切的地址。
〃我到农业部找到李书城。他说:'那时我家在法租界望志路一○六、一○八号;现在路名和门牌都改了。'……〃这么一来;中共〃一大〃会址得到了证实。不过;毕竟事关重大;中央又委托李达前往上海;实地看一看。
李达;毛泽东的老朋友;毛泽东总是称他〃鹤鸣兄〃——他字永锡;号鹤鸣。他是中共〃一大〃代表;和李汉俊共同筹备中共〃一大〃;他当然比杨淑慧更加熟悉李汉俊的家。解放后;李达担任湖南大学校长(自一九五○年二月至一九五三年元月)。
李达来到上海兴业路;步入〃恒昌福面坊〃。他连连点头说:〃是在这里;汉俊的家是在这里。〃李达的认可;富有权威性。于是;兴业路上那一排石库门房子;被肯定为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上海市委开始动员〃恒昌福面坊〃乔迁。〃哟;我们住的原来是一块宝地!〃〃恒昌福面坊〃的老板得知内中原委;高高兴兴答应搬走。不过;搬迁总要有个过程;搬迁之后还要修缮。这样;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大庆;作为中共诞生地的兴业路七十六号、七十八号;还挂着〃恒昌福面坊〃招牌。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六日;在上海蒲柏路十四号;两位干部模样的人物;正在办理承租私房的手续。这儿是〃戴瑞记经租处〃——陈老太的账房所在处。那两位租房者;是上海市公共房屋管理处的干部。他们受中共上海市委的委托;向大房东陈老太租下兴业路七十六号和七十八号两幢石库门房子。〃今日起租?〃账房问。〃今日起租。〃干部答。〃租金四十二点四折实单位。〃〃好;按月照付。〃
双方就这样谈定了租赁手续。所谓〃折实单位〃是解放初所实行的一种以实物为基础而以货币折算的单位。当时的房租、工资、公债之类都按折实单位计算;为的是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一九五四年底才告结束。在起租时;每折实单位约合人民币旧币五千五百元;即现在人民币五角五分;亦即月租为人民币新币二十三元左右。这样;李汉俊的旧居;被中共上海市委租了下来。
二十来天之后——一九五一年十月八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出通知:把兴业路上的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二号《新青年》编辑部和博文女校;都辟为革命纪念馆。为此;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夏衍牵头;担任主任;委员有恽逸群、陈虞孙、方行、沈之瑜、杨重光。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三处革命纪念馆的修复、整理以及筹备建馆工作。后来;又增加了周而复、叶以群为管理委员。
在这个管理委员成立后的两个月——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兴业路上的小菜场;被迁往淡水路。这样;那排石库门房子前面不再嘈杂了。
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共上海市委购下了兴业路七十六号、七十八号——不再是向陈老太租赁了。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对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了初步修缮;屋里也作了些布置。
叶飞的耳朵尖;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的第一个参观者。他曾经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他在一九五二年六月三日来到兴业路。那时;中共〃一大〃会址尚在内部整理之中;从不对外接待。
叶飞之行;很快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内传开来了。在〃七一〃前夕——一九五二年六月三十日;魏文伯、曾希圣、柯庆施光临兴业路;成为那里的第二批参观者。
终于;在翌日——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的上海《解放日报》;首次公开披露了消息;在第二版上登载新闻《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经一年修建已初步完成》。在同一版上;还发表了杨重光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上海三个革命历史纪念馆》。
现摘录杨重光的文章于下:〃在上海复兴公园北面兴业路、南昌路、太仓路这几条毗连的路上;有三座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房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房屋;党成立后的第一个总部;以及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毛主席等代表住宿的地方。去年中共上海市委曾派了专人;经过几个月的勘察和对证;找到了原来的房屋;经过了修建、恢复了房屋的原状;正式成立了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第二馆和第三馆。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一周年的今天;这几个纪念馆的成立;应是极有意义的事。
第一部分:小引追寻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2
〃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合;在五四运动的后一年;先后在中国好几个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长沙、汉口、广州、济南等地;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选举了十二个代表(引者注:现在也有人认为应是十三个);在中国工业的中心和当时的工人运动中心——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故址。在三十一年以前;这里是望志路一○八号;现在是兴业路七十八号;也是黄陂南路(即前贝勒路)树德里七号。这是一座临街的两层的普通弄堂房子。在三十一年以前;即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引者注:实际上应是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