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秉慧剑’,他没有情情爱爱,啰啰嗦嗦,婆婆妈妈的东西。为甚么没有?因为他的智慧剑把一切的葛藤都斩断了,七情六欲不生,财色名食睡也绑不住他了。
‘般若锋兮金刚焰’:般若的智慧就像刀刃那么锋利,能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能把人的情情爱爱,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斩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黑暗没有了,所以就放出金刚的火焰,发出智慧光。你们看!有些人生得很聪明,可是他用心用得面黑黑的,头发也想得白白的,腰也弯了,头也抬不起来,这都是因为用心意识的缘故,就谈不到大丈夫。
‘非但空摧外道心’:不但能把外道的邪气都消灭了—
‘早曾落却天魔胆’:他很早就把天魔胆给吓破了,天魔恐怖毛竖。这是说人要证果成了道业,才是真正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奇男子、大丈夫,不是那种口头上说得好像懂得很多,可是实际上甚么也做不到,只会口头禅,所以口头禅的人不能成为大丈夫。《证道歌》是很有意思的,你们各位若能背得出来,遇到有忧愁烦恼的时候,唱一唱就能把你的烦恼魔给降伏了,令你的身心都得到清凉快乐,能以每天唱几遍,你的寿命一定很长,身体一定很健康。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震法雷。击法鼓’:不一定有个雷,这是一种譬喻,譬喻佛说法像狮子吼,如云雷音一样,众生在迷梦中听到云雷音,便反迷归觉,舍邪归正,这就是震大法雷,击大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布即分布,分布开这慈悲的法云,洒下甘露的法雨,令一切枯槁的众生,得到法音法雨的润泽,使他们的法身慧命都可以复活起来。
‘龙象蹴踏润无边’:这时法门的龙象,都得到慈云的法雨来润泽,所以润无边。有他们这些龙象,再去显扬法音雷雨,那么一切众生都会得到觉悟,所以说—
‘三乘五性皆醒悟’:三乘,指声闻、缘觉和菩萨;五性,指善性、恶性、定性、不定性、阐提性,就是包括一切众生的根性,无论上根利智或下根愚钝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分地滋润。
‘雪山肥腻更无杂’:雪山有种草,生得非常肥腻,有营养,所以大白牛吃了这种草,能产生醍醐来滋润一切的众生。外以说:
‘纯出醍醐我常纳’: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说,他常常能饮到醍醐甘露,知道其中好处。所以他也希望每个众生,都可以得到醍酬甘露的滋润,都能反迷归觉,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再不在轮回里打转。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性,是佛性;一切性,是众生性。佛性和众生性本来没有分别的,佛性就是众生性,众生性就是佛性。这是二而不二,一而非一;亦一亦二,非一非二。你明白了就是一个,不明白就是二个;你明白不明白,也不是一个,也不是二个。圆通,也就是圆融无碍,圆满菩提。在佛一性也不增;在凡一性也不减,它的本性是无欠无余的,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所以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佛说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每一个法门都和其他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门相通的,都是互相含融,没有离开。说是八万四千种,归根究底就是一个法,连一个法本来也没有,所以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好像‘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有一千个水池,就有一千个月光现出来,是不是月的本体有一千个呢?不是的,这也就是一性圆通一切性。一轮月光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它普现一切水,一切水就是众生性,众生性不离佛性,佛性不离众生性。人觉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众生。
我们这个也贪,那个也贪;这个也求,那个也求;见到一切的物质就生出自私心来,见到一切的金银财宝就生出自利心来,于是妄语也就跟著来,这样就是迷了,迷了就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甚么叫觉悟?觉悟有个形状吗?没有!觉悟就是觉悟。那有甚么表示呢?有的!觉悟的人,就是有智慧,彻法底源,明了一切诸法实相,没有一切障碍。佛性时时都在众生性里,有一众生,就有一佛性,可是众生只用众生性,不会用佛性。有人说:‘法师,你讲来讲去,我还是不懂,到底甚么是众生性?甚么是佛性?’方才不是说过了吗?你觉悟了就是佛性,迷惑了就是众生性,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无论你有多少水,多少池子,多少江河湖海,都是一轮月在那儿照著,摄持著。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诸佛法身入我性’:诸佛的法身投到我的众生性来。
‘我性同共如来合’:我的众生性和佛性就合而为一,二而不二了。
‘一地具足一切地’:你明白一地的道理,其余的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十地,也都会明白了,你若一地的智慧都没有,其余的也不会有。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这就证了十地的理体了。
‘非色非心非行业’:这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也不属于我们所做的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弹指圆成八万门’:在一弹指的时间里,就能圆成八万法门,就这么快,因为你一悟一切悟,一了一切了,一证一切证,一通一切通。
‘刹那灭却三祇劫’:就在一刹那的功夫,就把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切数句非数句’:无论是甚么名相数句,一切理论都一扫而空,也就是‘迷时千句少,悟后一字多’,这种境界就是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这种名相,文字般若,和我们的灵明觉性有甚么关系?文字般若记得太多,也都是空谈。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拾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不可毁。不可赞’:你想赞叹赞叹这种法门,并没有甚么好赞叹的;你要毁谤毁谤它吗?也没有甚么可毁谤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体若虚空勿涯岸’:这个体性就像虚空一样,所以说:‘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空一切空。’没有一个边际,你说甚么是虚空的边际,虚空没有边际,就是有物质的地方,也都是虚空。虚空并没有坏一点,虚空若能坏的话,就不是虚空。
‘不离当处常湛然’;不用到处去找,回头就是,当下就是。湛然是湛然常寂,这时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甚么也没有,空到极点,欲望岂能生,你的欲念没有了,那你的心意识也不能当家做主了。
‘觅即知君不可见’:可是到这样子,你想找一找吗?永远也找不到,因为它没有丢嘛!你到甚么地方去找去?本来就是,你想找甚么东西?有甚么可找的?所以后面又下一个注解—‘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取不得’:你想把它拿来吗?拿不来。
‘舍不得’:这个真如佛性,你想不要了,也办不到,你没法把这个东西布施给旁人。
‘不可得中只么得’:在这个不可得当中,甚么也没有得到。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默时说’:你看他没有说法,可是他在那儿说法;你看他在说法,他还没有说法,这是甚么道理?因为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说法者也是在那儿说法,听法者也是在那儿听,其中就看你有没有智慧。你若有智慧,‘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若没智慧,他即使说得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还是觉得没有甚么稀奇,好像没有说一样。
‘说时默’:在定中说法,在定中转法轮,定中转法轮就是默时说;出定转法轮,还是由定出来的智慧,所以说时也是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这是说法的人为法忘躯,诸布施中法供养为最,他愿意以法来供养,以法来做布施,这是无缘的布施,无遮的布施,没有分别的布施。无壅塞,在这里面一点执著也没有,甚么执著也没有。因他说法时,也不是为著叫听众欢喜,叫听众供养自己,这叫贪求名闻利养,或者为著想要抛砖引玉,想要得到甚么,不是为这个而说法,所以叫大施门开无壅塞,甚么执著也没有,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有人问我解何宗’:这时候,或者就有这么个人来问我,说:‘这是那一宗呢?那一派呢?’
‘报道摩诃般若力’:告诉他,这是大般若的智慧,由定中生出智慧。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或是或非人不识’:或者有人说是,或者有人说非,随他去,是也好,非也好,我自己尽了心了,比甚么都好。
‘逆行顺行天莫测’:真正修道的人,不顺乎人情的,有时也顺乎人情,也通一点人情,可是他或逆或顺,一般人不能了解,因为一般人的程度不够,就在那儿猜测。猜测到甚么时候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高深莫测。所以各位你若没有真正择法眼,切记不要乱讲话。
‘吾早曾经多劫修’:永嘉大师自己说:‘我知道我自己的事情,我在多生多劫已经修过了,所以今生就明白这个道理而证道了。’
‘不是等闲相诳惑’:不是像一般普普通通的人,互相你骗骗我,我骗骗你,你赞叹我,我赞叹你,互相吹捧,互相宣传。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这几句歌词是说身为佛教徒,必须要震大法雷,击大法鼓,竖大法幢。
‘建法幢’:甚么叫法幢?也就是道场,建立起一个道场,所谓‘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就是到处建立供人用功修道的道场。为甚么叫法幢?因为法是庄严世界的,有如梵网幢,是庄严道场的,有法幢就有道场;有道场就有法幢,所以道场是为法而建立的;法幢因道场而弘扬。
‘立宗旨’:宗旨是立出来的,我们以甚么为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宗旨?如万佛圣城以‘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为宗旨。我们是不是做到呢?现在还没有做到,不要说旁人,就连在洛杉矶开始三步一拜的二位行者,也没有把这六大宗旨做到圆满。你对人不争,对自己还争;对人不贪,对自己还贪;对人无所求,对自己还有所求;对人不自私,对自己还是自私;对人不自利,对自己还有自利;对人不打妄语,对自己里面常常妄想纷飞。妄想就是在那儿打妄语,一阵间生出这个念头,一阵间又生出那个念头;一阵间想修道,一阵间又不想修道;一阵间想持戒,一阵间又不想持戒,这都是性没有定,也不知道甚么叫做空。遇到顺的境界,生欢喜心,这是性不定;遇到逆的境界,生出一种讨厌心、烦恼心,这都是未能抱定宗旨,性也不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