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神力放光及演说秘密陀罗尼:如《华严经》中佛菩萨放种种光明,光明中幻化诸物满足众生,或恶趣众生蒙光所照,痛苦停息,怖畏远离,病痛消除,瘟疫灭绝,或上升善趣,或得相应安乐。如诸佛菩萨宣说陀罗尼时,放大光明,照六道众生,悉令离苦得乐。或大菩萨以大悲心将众生痛苦交换到自身上,取而代受,此等公案在历代祖师的身上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也要从内心深处发此不可思议无尽大愿,尽未来际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永无休息。这样以广大行愿为因,才能感得广大无尽的无上佛果。
己四、不离师友愿分二:不离同行道友愿;不离善知识愿。
庚一、不离同行道友愿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愿与我同行于菩提大道的同参道友,在一切国土,一切场合,现在未来都能常相聚会。即所谓“十方同聚会,皆共学无为。”而且不会因为身份、种姓、地位、财富等的不同而使道友之间有隔阂。因为有着共同的菩提誓愿,所以大众都能和谐融洽,如水乳交融般的和合无争。虽然各自身心不同,但因为都奉持三聚净戒,三业清净皎如秋月。都共同为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而修持广大无边的普贤行愿。所以身口意所作事业皆依“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誓成无上佛道”的尊愿而行,因此等无差别。
作为修行人此愿特别重要,因为要跨越生死的大沙漠;度过恐怖的罗刹洲;穿过稠密的邪见林;趟过无底的欲泥塘,自己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危险重重,且路途遥遥无际,前途艰难可想而知。所以应当聚集志同道合、智勇双全的诸多道友,结伴而行,于路途中相互鞭策鼓励规劝,遇到困难挫折时,大众团结齐心协力,共御内外魔军,同度难关。
我们作为身处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倍尝没有同行道友的苦头。穿着僧衣法服的被视为异端怪物;礼拜坐禅上庙烧香的被讥为搞封建迷信;研究佛经信奉佛法的被谤为神经病患者。各种风言风雨、挖苦嘲笑、侮辱戏弄、干涉限制、打击阻碍,时时处处总有有形无形的压力一齐涌向自己,真是一人修行,万魔出动。
《功德藏》中说:「普通的一段树木,放到檀香树林中,不消多时就内外香彻。」然而我们周围的人群中,都发出一股强烈贪嗔痴的毒气,长着“现世美”断无因果的坚固锐利的邪见毒刺,口中所出无非是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的臭气,身体也经常排出杀盗淫的秽物,简直如处鲍鱼之肆,久而必将与之俱臭。所以自己的行为见解愿力若要坚持下去,不受外境的干扰破坏,相形之下,显得多么的艰难。遥想当年,正法像法之时,有多少个清净的道场,无数的清净梵行者,以戒合同修、见合同解、身合同住、利合同均、口合无诤、意合同悦六和敬相互亲近,互相切磋砥砺,所以功德学问修持蒸蒸日上。今日处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闻思修行江河日下。只因往昔没有遇此殊胜妙法,没有发如此微妙大愿。但不能只在无可奈何中叹息怨悔,应该生大庆幸,于此五浊恶世,尚能有缘遇此普贤大愿王,故当至诚恳切地发此大愿。
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云:“方等般舟行法,决须好伴,更相策发,不眠不散,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齐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视世尊,是名同行。”有人只知尊重恭敬三宝上师,对道友却不太恭敬,这是很不正确的态度。智者大师说对同行道友应当看成佛一样。特别学修大乘密乘的僧众道友,难值难遇,皆具大功德大福报大因缘,岂能随便轻视呵毁。经中说对发菩提心的菩萨恶眼瞪视,生生世世中,得无眼睛的果报,何况恶语凌辱、拳脚相加呢?密宗中对道友和合的要求很高,要将金刚道友观成本尊空行,绝对禁止闹矛盾起是非。
《法句经》云:“如裹香之纸,系鱼之索。佛语比丘,夫物本净,皆由因缘,以兴罪福。”永明禅师解释云:“近贤明,则道义隆。友愚暗,则殃祸集。譬如纸索,近香则香,系鱼则臭,渐染玩习,各自不觉。”由此可见不知不觉中已被道友的如法行为、善业功德香所熏染。中国古代的荀子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沩山灵佑禅师也说:“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知识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狎近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祖师之语字字句句如良药,请大家铭记心中,平时依此行持,其利益只有切实行持之人才能体会。大乘律中遮止初学菩萨在小乘寺庙中超过七日留住,何况与外道及邪见愚痴凡夫交往。此处佛密意是担心大乘行者被小乘的见解行为所转变。
我们学大乘的修行人不能孤僻独处,应经常检束自己的身心,皆令合法合律,不违大众丛林的清规纪律,自甘处于卑劣地位,平等恭敬尊重所有道友,不作僧众中的害群之马,愿与志愿相同的道友同聚一起,同心协力,修持一切广大菩提行愿。凭借大众熏修之力,迅速获得无上菩提果,如功课中云:“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
庚二、不离善知识愿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经中阿难尊者说:「善知识是得道成就的一半因缘,佛纠正他的观点说:并非如你所说,善知识具足成道的全部因缘。」《法华经》中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弥勒请问经》云:“弥勒当知声闻缘觉及无上佛陀之解脱,彻见诸法之智慧,皆来自依止善知识。弥勒,当知众生之一切利乐皆源于自之善根,彼亦来自善知识。”善知识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作为欲求安乐的,想得到声闻缘觉以及无上佛果的人都应平等地发起如是愿:诚心祈愿所有能利益我的善知识,给我显明开示普贤行愿,照明解脱大道,引导入于涅槃大城,能在一切时处与我聚会在一起,对我恒时欢喜愉悦,无有疲厌弃舍之心,犹如蜜蜂喜欢芬芳的妙花一样。
世间人为了学习一些雕虫小技,如文艺、武功、工巧、诗画等,也会在数年乃至用尽毕生精力依师求学,亦步亦趋地潜心用功学习,对师父毕恭毕敬,对待师命象圣旨一样丝毫不敢违犯,如此才能成办。那么要求得无上菩提果位,寻访上师,观察依止,这是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憨山大师云:“修心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现在有些人有点世间知识学问,自我感觉良好,不寻师访友,独自闭门造车,埋头研究佛经论典。记了几句经文偈语,背了些法相名词,消释得几本经书。自己分别念理解了些道理,不知对错正邪,就自信自肯,认为通达佛菩萨祖师大德的密意,甚至认为理解文句就是证悟,所以著书立说,收摄门徒,沽名钓誉,赚钱捞财,甚至呵祖骂佛,斥经谤教。如此贩卖如来,瞎人天眼目,灭正法圣教者,在如今世间可谓如麻似粟。正如宣化上人云:“蒙懵传蒙懵,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诚可悲叹。
《华严经》中云:“犹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善知识就如黑暗中的灯炬一样,照亮修行人的道路。或依善知识引导开示的灯光,能见到自心无明黑暗中隐藏的佛性宝藏。若无善知识指引教授,纵使绝顶聪明,竭尽其智力,也无法了知佛法的少分。何以如此?因佛法深奥广大,远非世人以世间智识所能窥测,所以必须依止善知识。宁玛巴大法王文殊师利菩萨化身的全知龙钦绕降尊者云:“如是无谬因果道,来源依止善知识。三世一切佛菩萨,以及声闻缘觉众,获三菩提由师生,获得世间增上乐,亦源依止诸上师,故当谨依善知识。”
要依止善知识就要知道什么是善知识。《大般涅槃经》云:“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又复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远十恶,亦令他离,自行菩提,亦令他行,名善知识。又自行施戒闻慧,亦令他行,名善知识。又不能自乐,常为众生,不讼他短,常说善事,名善知识。如大船师,善渡人故,诸佛菩萨亦复如是,度尽众生出生死海,名善知识。”《华严经·离世间品》中说善知识有十种:「所谓令发菩提心的善知识;令生长善根的善知识;令修行六波罗蜜的善知识;令解脱一切法的善知识;令成熟一切众生的善知识;令得决定辩才的善知识;令不著一切世间的善知识;令在一切劫中不厌倦修行的善知识;令修行普贤妙行的善知识;令入于一切佛智所入境界的善知识。」
所以依止善知识的人,应当了解依止善知识的功德、必要、作用。《华严经》中说:「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的摄持不会堕入恶趣;由善知识的教导得以出离世间;由善知识才能得到恒时不离菩萨的无忘失妙行;由善知识得以成就菩萨的一切稀有妙行;由善知识才能依靠正觉之道断除业惑障碍,出离生死大城到达清净解脱之地。」《华严经·不动优婆夷章》云:“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也。”《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章》云:“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善知识者,是功德净法生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善知识者,能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花,不著于水。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色光圆明。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等。”博朵瓦格西说:“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菩萨藏经》云:“总之获得菩萨一切诸行,如是获得圆满一切波罗蜜多,地忍等持,神通总持,辩才回向,愿及佛法,皆赖尊重为本,从尊重出,尊重为生及为其处,以尊重生,以尊重长,依于尊重,尊重为因。”《大乘四法经》中说:“菩萨尽形寿乃至遇到丧命的因缘,毕竟不得舍离善知识。”所以我们应随一地菩萨发大愿,不离同行道友及善知识。
《华严经》中一地菩萨所发愿:“又发大愿,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无有怨嫉,集诸善根。一切菩萨平等一缘,常共集会,不相舍离。随意能现种种佛身,任其自心,能知一切如来境界威力智慧,得不退如意神通,游行一切世界,现形一切众会,普入一切生处,成就不思议大乘,修菩萨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
己五、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