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评传 作者:李敖、汪荣祖-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立晚报》?雪,却漏提了在上海搬运的“总教头”吴嵩庆。吴是蒋介石军委会机要室秘书出身,兼任密本股长,掌理蒋介石与全国政要将领间密电本的编制与配发,极受蒋介石信任。后来又做宋美龄的秘书、做航委会主任秘书。随后再任粮秣司司长、军需署副署长、兵役部经理处长、湖北省财政厅长、职勤总部财务署长。到台湾后,且做上“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另担任唐荣铁工厂董事长十二年,以至退休。他在《嵩庆八十自述》中,绝不提他在上海搬运国库中的黄金事,真能守秘密。不料他的一个手下詹特芳,写《蒋介石盗取黄金银元及外币的经过》,给他泄了底。詹特芳回忆:
吴是一个内线人物,对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地位也并不算高,但是他却可以通过侍从室的关系与蒋本人搭上钩。当然也不会为桂系所拉去。蒋规定:所有这些硬通货,全部由蒋本人亲自掌握,吴对蒋个人负责,有关开支调运及分配等事项的报告,直接送蒋本人亲批,不由任何人转,发款一定要见到蒋本人亲笔批条,才能办理。……由于这些工作关系,使我逐步了解一点蒋介石核心层的内幕及黄金、银元的盗用情况。
关于当时的“盗用”细账据詹特芳回忆,共有“外币”、“黄金”、“银元”三大部分。在“外币”部分,詹特芳说“约合八千万美元”?穴这个数字,詹是听吴嵩庆口头谈的,外币提出后,马上就交给台湾银行了?雪,因为当时“实际谁都明白,大陆已经站不住脚了。因此,设法将台币与金圆券脱离关系,台币直接与美钞挂上钩,有外汇牌价,金圆券在台湾不能流通,这样大陆与台湾就形成两个国家银行了,蒋政权就可以在大陆上毫无顾忌地发行金圆券。每撤退一地,人民手中的金圆券,只是废纸一张,不会影响台湾的金融。台币的准备金从何而来?主要是这次提取的外币”。“台湾由陈诚在那里主管,李宗仁根本无法染指”。在“黄金”部分,詹特芳说:“中央银行原报告有九十万两,经过这次彻底核对,实存九十二万两,多出二万两,绝大部分是金块,每块十余斤至二十余斤不等,块面刻有成色及重量字样。”“另外还有黄金四千二百余两,据说这是蒋介石私人存的,为了便于记载,我们将它立为专户,称为特种黄金存款,而黄金实物仍混在一起。这本来是个掩耳盗铃的事。蒋介石自取得统治权后,早已化家为国,又进而化国为家了。如这次他一下台,马上就将中央银行的全部黄金、银元及外币提走,这是根据银行规定的哪一条?历来蒋批发的不少私人赠款,还不都是在国库的金银中支出吗?穴四千二百余两,一直未动?雪?”在“银元”部分,詹特芳说:“约计三千万元。”在据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上海党史资料通讯》?穴第九期?雪所载,前后运走三批,合计黄金二百七十七点五万余两、银元一千五百二十万枚、美金一千五百三十七万余元。此外,汤恩伯又拿走黄金十九点八万余两、银元一百二十万枚。
詹特芳又回忆“盗用”经过说:
以上这些人民血汗,经由吴嵩庆以军费名义全部提走后,其中黄金及银元用了一艘海军兵舰,由上海运到厦门,在厦门存放了一个短时期,又移至台湾。当时具体负责这件工作的人,有财务署收支司副司长董德成、总务科长李光烈等,但他们都是临时抽调的,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其中内幕。
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蒋介石当时依第四十九条交出总统职务,已不是总统而是平民。这是常识,毋庸多说。就连蒋介石自己也不能不承认。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他发表《为南京撤守告全国同胞书》?穴即《和平绝望奋斗到底》?雪,就说他“引退于野”,“为国民一分子”。但是上述实际行事,已可看到,这个“国民一分子”可真权势显赫?选他居然可以越过总统,直接搬走国库中的黄金?选对这一行为,对照起当时“宪政”体制下的总统李宗仁的回忆,就别有会心了。据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口述《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说:
第十一部分:作弄李宗仁从巧取黄金到豪夺黄金 6
使我不能有丝毫作为的第一项基本原因,便是蒋先生在决定引退之时,即已准备放弃大陆,退保台湾……为布置这一退路,蒋先生于三十七年?穴一九四八?雪十二月二十九日突然命令孙科的行政院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陈诚上任后,蒋先生便密令将国库所存全部银元、黄金、美钞运台。因自民国三十七年八月“金圆券”发行之后,民间所藏的银元、黄金、美钞为政府一网打尽。……各项总计约在美金五亿上下。……因此在我就任代总统之日,手头一文不名,为维持军饷,安定民心,曾命行政院饬财政部将运台的国库银元金钞运回一部分备用。但是在台负保管责任的陈诚奉蒋暗示,竟做充耳不闻的无言抗命。
李宗仁也指出,蒋介石引退后,在溪口故里建立了七座电台,随意指挥军队。蒋介石在《引退谋和书告》中呼吁“务望全国军民暨各级政府共矢精诚,同心一德,翊赞李副总统”,话既这样说,说这话的本人,当不例外。可惜的是,他在兵权和财权方面,都给“李副总统”来个金蝉脱壳、釜底抽薪,最后兵撤走了、黄金运走了,还说“下野之人,不干预军国大事”?选好一个“共矢精诚,同心一德”?选好一个“翊赞”?选这可真是中国现代史、中国宪政史、中国政党史上的最大谑画与笑话。
第十一部分:作弄李宗仁非法复职 1
蒋介石总裁国民党,操生杀予夺的大权,党内同志除几片凤毛、几只麟角之外,莫不匍匐畏惧,希旨承风。即使凤毛麟角也要有所凭借,如胡汉民与汪精卫靠元老资格,如冯玉祥与李宗仁则靠握有兵柄,尔后能说声“不”,有所抗争。在这些抗争中,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最具戏剧性,对国民党的影响也最大。蒋、李诚心合作并不足以挡住中共席卷之势,但蒋、李斗争无疑为中共席卷再助一臂之力。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选举正副总统。蒋当总统固不在话下,但他雅不欲李宗仁当副总统,而李居然选上,使蒋大为不快,乃不惜玩弄副总统于股掌,如在就职典礼的服饰上玩小动作?穴《李宗仁回忆录》,页八七O至八七一?雪等等。徐蚌?穴淮海?雪会战大败后,蒋介石被迫下台,李宗仁依法继任,但蒋仍幕后操纵,不令其为正式的继任总统而是“代总统”。和谈失败后,李宗仁想在长江以南部署战事,而蒋却不断扯后腿,私下命令,军经主力撤退台湾,以保守个人的实力。李宗仁指挥不动,成了背黑锅的空头代总统,只好抱病赴美就医,这些情况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有毫不讳言的陈述。李氏的回忆录固然有其一己之见,但撰写者是史学家唐德刚,经过考订的工夫,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宗仁回忆录》中也提到蒋介石非法复职事,早在国府迁至广州时,“黄埔系将领及蒋先生夹袋中的政客已有请蒋先生复职的企图”,至撤退到重庆后,此一企图更是表面化,CC和政学系控制的报纸公然称呼蒋为总统。蒋氏“复职”,最便捷的方法,当然是由李宗仁劝进,但李岂肯“劝进”哉?李氏回忆道:
我不愿劝进的原因,并非对名位有何恋栈。我只是觉得,第一,蒋先生欺人太甚。我原劝他不应灰心引退,我本人尤坚决表示不愿出任总统,他迫我为之。在我任内,他却又处处在幕后操纵,并将国库金银擅运台北。先纵敌渡江,后瓦解湘、赣、粤、桂的防御。如今政府重迁,国亡无日,他居然又企图“复辟”,置宪法于不顾,未免欺人太甚。再者,我觉得蒋政权的垮台,多半是由于蒋先生玩弄国家名器、目无法统、一味独裁孤行之所致。如今国已将亡,他仍至死不悟。宪法既予我以总统职权,我绝不能助纣为虐,违反宪法与一平民私相授受。我虽知道我反对亦无用,蒋必然要复出无疑,但是我维护国家名器的原则却不能让步。?穴页九九三?雪
蒋介石在重庆没有“复辟”成功,但到台湾之后,已是实际上的独裁者。不过为了面子问题,以及顾忌美国人的态度,一时未敢贸然行事,仍希望李宗仁的合作。居正孙女居蜜为我们提供几封李宗仁致居正的未刊函电,可补《回忆录》中所说之不足。第一封长函全文如下:
觉生先生勋右:
病中承令爱惠临,并携来手教,欣慰无似。自弟出国疗治胃病,不意转瞬间,西南半壁竟遭赤匪席卷,举世震骇,群情悲愤,今国军孤悬台、琼,既无饷械,复乏外援,闻美国政府对我总裁成见极深,曾一再声明不以军事援助台湾,近更公开嘲骂。在此情形下,吾党负责同志应警惕国家之危亡,不再感情用事,权衡利害,改弦更张,以挽回既失之民心,俾友邦对我增加信心,乐于相助,倘仍固步自封,一意孤行,逆料美国民主党主政期间有效援助,绝无希望,则反攻大陆,扫荡赤氛,更为空谈,即希冀固守台琼,势亦难持久,言念及此,不寒而栗,凡有血气、爱党忧国之士,谅有同感。日前接监察院哿电,对弟似有误会,颇为惋惜。察其言外之音,别有作用,醉翁之意,路人可知。本党二十余年来政治暗潮中,此种现象屡见不鲜,固不足怪。际兹国脉如缕,民不聊生,且政情复杂,积弊已深,虽思革新,与民更始,无奈障碍横生,阻力重重,名为元首,实等傀儡,尸位素餐,如坐针毡,有何留恋权位之足云?每感蝼蚁无能,难胜重任,早拟引退,以谢国人,无如再四思维,弟若下野,依法由行政院长代行职权,为时仅限三月。今既无法召开国大选举总统,则代理如逾三月法定期间,即为违宪。或曰可敦请蒋公复职,殊不知弟所代者为总统职权,而非代理蒋公本人,国家名器何能私相授受,譬如宣统逊位后,贸然复辟,国人群起声讨之,专制帝皇尚不能视国家为私产,蒋公首倡制宪,安可自负毁宪之责,弟何忍为个人安逸计,而陷本党于创法始而毁法终?少数同志倡斯说者,不仅毫无宪法常识,抑且故意歪曲理论,以乱视听,实属荒谬,贻害至深,国事败坏至此,诚非偶然也。先生明达,未卜以为然否?弟创口虽已平复,惟元气大伤,尚需休养一个时期,现正与美国朝野接洽反共复国计划。盖美国虽对我政府现状措施表示不满,然在其反苏政策下,并未放弃中国,事在人为,宜群策群力以图之,国家前途尚大有可为也。纸短情长,笔难尽意,敬祈不贻在远,时赐教言,以匡不逮, 此顺叩
勋安
第十一部分:作弄李宗仁非法复职 2
李宗仁 拜启二月六日
此函仅署二月六日。李宗仁于民国三十八年?穴一九四九?雪十二月八日自香港飞抵纽约就医,此函当写于一九五O年的二月六日。函中主旨显然是针对台北方面压迫他“让贤”而发,故有“何留恋权位之足云”之语,但他反对蒋介石复职,讥之谓复辟,他更不能将国家名器私相授受,坚持他护宪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