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藏密心要10讲 >

第5部分

藏密心要10讲-第5部分

小说: 藏密心要10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名小卒 2004…10…19 23:48
第二节 观出三脉五轮

观想出三脉五轮,是修持气入中脉的必要条件。藏密认为,人体有72,000脉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条脉,又以中脉为最重要;人体有七个或更多的脉轮,由中脉旁开横脉构成,凡修二灌气功,只观顶、喉、心、脐四轮便足够;但若修四喜四空,则须运用第五之密轮;若修颇瓦开顶法及拳法等,则会运用七轮或更多的轮。

行者修持引气进入中脉,必须对中脉的观修有所了解,拙撰《藏宗大手印探奥》、《藏密脉、气、明点观修》二书中,对中脉观修有详细的论述,可以参阅,这里再择要而言之。

无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终不离中脉,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圆满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脉之法;一切中观正见之法,不偏于有,不落于空,中道不立,亦均属中脉之法。观修中脉,有如下特点:

一、中脉位于人体前后左右四方的中央。虽然它是从头顶一直线到生殖器尖端,但观想时只观想中脉的末端到密轮为止,而不观到宝珠头。中脉在密轮在左右脉会合,成形。这样,中脉的位置不在前,便区别于道家的任脉;不在后,区别于道家的督脉;不在左,区别于左脉;不在右,区别于右脉;不在左右之中央,区别于生理学家的脊柱;不在前后之中央,区别于道家的黄道;不在脊柱内,区别于印度教的婆罗门瑜伽。

二、中脉的色相,为淡蓝色。左脉为白色,右脉为红色。三脉直立且紧贴。中脉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树干;(二)内部红润如鲜血一样;(三)纯净,像烛焰一样透明;(四)像莲花瓣一样非常柔软而有弹性。中脉从七轮的中心贯穿而过,下起杵轮,上止肉髻轮,中间普通五轮,皆以中脉为中心。

三、中脉属无为法。陈健民上师著《中黄督脊辨》一书指出:“中者,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独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见及安于空性时,中脉自现,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观想时可大可小,或细如马尾或吸管,或粗如麦秆或手臂,或等如身体大小,或如虚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于顶、喉、心、脐、密五轮的观修,虽然这些轮都是由左右二脉交缠中脉形成的脉结,但在观想时,可观想脉结之支脉缠而形成的脉结,但在观想时,可观想脉结之支脉均由中脉发出,形如轮辐、伞骨,左右二脉则是直线而下,不作左右交缠五轮之状,如此可减轻五轮的系缠,对于开发五轮不致增加障碍。

观想由中脉发出的支脉形成五轮的脉瓣,就像伞骨由伞杆发出一样。顶轮有32片脉瓣,每片都是白色,就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一样向下弯曲,脉轮中心呈三角形;喉轮有16片脉瓣,每片红色,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一样向上弯,脉轮中心的呈环形;心轮有8片脉瓣,每片白色,脐轮有64片脉瓣,每片红色,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向上弯,脉轮中心呈三角形;密轮有32片脉瓣,红色,中心为三角形,像伞骨向上弯。行者还须观想在每个轮的中心,在中脉里面,都有一个小液泡,就像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就是引气进入中脉所要穿透的入口。

行者必须把中脉及左右二脉如何和中脉在密轮相接,把五轮的脉瓣及其中心的小液泡都观想清楚,并通过观想将各脉轮、脉瓣所有可能产生的毛病如萎缩、结团、阴塞等,加以调柔、疏通和矫正,为引气进入中脉做好准备。
无名小卒 2004…10…19 23:49
第三节 引气入中脉法

无上瑜伽有许多修法起着引气入中脉的作用,本尊修法如赫鲁噶(双身像)、金刚亥母、密集金刚等等各有不同穿透中脉入口中心点的方法,有的是专注心轮中心点,有的是专注脐轮中心点,更有的是专注中脉上下两端的开口使气进入中脉。

修习拙火是引气进入脉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行者修拙火时,必须专注脐轮中心的小液泡,并清楚地观想该处有一短阿字(即|),如真的火焰,这就是拙火,是指位于脐轮,作为热能本性的红明点(红菩提,血的净分)。行者专心一意地观想短阿字,心与短阿无二无别,反复观修,就会成功地引气穿脐轮中心点,把气引入中脉。

修持宝瓶气也可引气进入中脉。修宝瓶气的目的就是引导上气和下气合在一起,穿透脐轮进入中脉,经由中脉再进入心轮。行者先专注脐轮中心点,或者专注脐轮中心点的短阿字(即|)或罕字,然后关闭下二门(即控制排尿、排便的肌肉),非常轻柔地将下气引提到脐轮,又从两鼻孔吸气,非常轻柔、缓慢地执持上半身的气向下压到脐轮,就好像两个碗合在一起,然后行者将这些气集中在脐轮的周围,持气(忍住气)的时间愈久愈好,但切勿勉强,不要引起身体不适。初练习时不应持气过久,修宝瓶气的时间也不要太长,等到能力增强了,就能使身体中不同的气进入中脉。修宝瓶气之前,也可以先修九节佛风,作为宝瓶气的预备法,更能促进气入中脉的效果。

修拙火配合宝瓶气可以相得益彰,因为使上下半身的气在短阿字内混合,就能拙火很快生起和炽盛。宝瓶气有柔和、猛烈两种,上述的是柔和宝瓶气;猛烈宝瓶气是手脚肌肉都收缩,使下半身气更迅速上提。修柔和宝瓶气较为稳妥。当然,如果行者修柔和宝瓶气感到力量不够时,也可以改修猛烈宝瓶气一会,然后再改修柔和宝瓶气。

金刚诵的修法对引气从各个入口进入中脉有很大作用。金刚诵总的修法是,行者念诵及观想嗡、阿、吽三字,配合吸、持、呼气。这三字咒的重要性是没有一种咒语不包含这三个咒字,它是一切咒语之王。在正修时,行者观气和咒音是无二无别的。当行者吸气时,要观想气息或能量进入,其本质是嗡;吸气后接着保持气息,具有吽字的作用;出气时带着吽字。有各种金刚诵修法,最著名的有五种根本气的金刚诵修法及五种支分气的金刚诵修法,可以把人体十种气都引入中脉,而且是穿透不同的入口包括五轮中央及生殖器尖端等进入中脉。十种金刚诵的详细修法,请参阅拙撰《密宗入门知识》、《藏密脉、气、明点观修》二书。

引气进入中脉、意味着气入、住、融于中脉,亦即是打通和开发中脉,随而产生了气融于中脉的海市蜃楼,如烟、萤火、灯焰、白光、红光、黑暗、光明等八种征兆,生起四喜四空,趋入了空乐大手印或六成就法等高级层次。

引气穿透脉轮中心进入中脉,每个轮各有不同的功能。格桑嘉措格西上师著《大乐光明》一书说:“如果你引气穿过顶轮中心点,白明点会增加,如果穿透其他各轮中心点的话,结果如下:穿透喉轮中心点可以使梦观极为清晰,心轮可以使你的光明观境持续,脐轮增加拙火,密轮可得大乐,最后,穿透生殖器尖端的脉轮中心点,可增长大乐及带来迅速入梦,梦深沉而长。”

总之,除修拙火外,修习九节佛风、金刚诵、柔和或猛烈的宝瓶气、中住气等五种气功,对引气进入中脉都有莫大的利益。对初学者来说,入门除修习四加行或六加行外,宜于认真修持上述五层次气功,对打好学密基础、开发中脉,廷年益寿实有莫大的好处。
无名小卒 2004…10…20 12:36
第六讲 如何修持空性
第一节 什么叫做空性 

显宗、密宗的修持都离不开空性,因为只有体悟空性才能得到成就,别的道路是没有的。为此,学密行者必须明白空性的原理和观修空性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课题。

何谓空性?空性即是依空而显的实性。修空观而离开我执、法执时,真如的实体跃然而显,就是空性。我执是妄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法执是固执一切事物为实有,能弃此二执,抛开世间的欲望,所谓“离执即体”,就能证到真空体性。这种空性是很彻底的,不管是任何东西,世间的或超世间的,甚至包括了所谓“神和天堂”,都属于空性。佛教经典有一句著名的话,叫“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和合成的所有事物,其性本空,并无真实的自性。因为依赖缘起(因)而生起的任何事物,没有这些因将不会生起,都不是本来存在的,都是空的。空际上,缘起与性空是一而二、二而一,未有修空性而不修缘起,亦未有修缘起而不修空性的。龙树在其名著《七十空性论》一书中对现象为何是自性空有详细的解释。他说:“因为一切事物是没有‘本来存在’,无与伦比的如来已经指出‘缘起’的‘本来存在’的‘空性’是一切事物的‘实相’。”他又说:“了解事物‘非本来存在’就是见到了‘实相’(空性)——它除遣了对‘事物的实相’的无明。这使无明地执取‘表面地真实存在’中止了。他对“事物的实相”作了较不隐喻的描述,他说:“‘被制造的现象’就像乾达婆城(即海市蜃楼)、幻事、眼睛中的发网、泡沫、气泡、变化、梦及旋转火轮而产生的光圈。”龙树的空观正见学说,一直为西藏密宗四大派的祖师们所接受。龙树清楚、明确地解释了万象皆空的哲理,藉此说明了空的意义。

佛教经典往往把空性比喻为虚空,无可方物。陈健民上师写有《空性歌》,更把空性比喻为家常豆腐浆:“白软何异于纸张,却能容受其他味,油盐酱汁与椒姜。不用山珍与海菜,自然充实腹中肠。豆腐本身如有味,不空便难纳余香。”又比喻为白云态:“内无硬骨外无钢,形不受长短方圆之限制,色不着红黄蓝白之云裳。时或岩前横军阵,时或天末耸高岗;作华盖,似龙王,美人发,秦女妆;此若擘柳絮,彼若绣鸳鸯;谁知空灵有妙用,奇观千万最堂皇!”又比喻为海中水:“柔软无实只渺茫,却能运载航空舰,舰上更有飞机场;纳江淮河汉之细滴,有鱼龙鱼鳖之奇藏;涵星而不堕,浴日而不扬;逢知桑田所变化,亦为华严所表彰。”这些比喻,不但把空性形象化,而且描述了空性的空灵妙用。
无名小卒 2004…10…20 12:38
第二节 空性休悟 

修持空性不但要明白空性的原理,而且要做到体悟空性。体悟空性分靠粗心直觉体悟空性和用最细心的直觉体悟空性。前者靠心理作意,还带着微细的妄执;后者则是当下直观,心与所观空性双泯,最后能登上菩萨地。空性在性质上并无二致,但体悟空性则有深浅、强弱、快慢的不同,这关系到行者修习何种法门和努力精进程度。显密两教修行都以体悟空性为要素,但密乘修空以显教修空作为基础,在缘起、果位上,有灌顶、手印、咒语、方法、观想等方便及佛在证果时所有经验,所以优于显教,比显教修空快捷。尽管如此,对初学者来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须要在奢摩地(息心、止)的修持上痛下功夫,训练调伏心的散动,锻炼专注于观修目标的能力,特别经过九次第定的修持,才能达到对空性的直观体悟。

密乘生起次第的修持,体悟空性在于修本尊法中使自己的凡夫身及外界境象不能现起,观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