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

第44部分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44部分

小说: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诺依曼模式不仅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和理论分支,也是
如今大家熟知的研究和模拟思维过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人


工智能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尝试用这种思路来模
拟人脑抽象元间记忆、运行和处理的过程。 
既然是模拟,就是猜测和推理,就不一定是对象本身的
真实情景,这不是从对象的元间中转移获得的关于对象本身
的元间,而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同黑箱中的模式进行的“类
比”。如果模拟的结果与黑箱的结果相似,就可以相信,这
至少是一种可能达到同样结果的途径,但是还不能说这就是
对象的、黑箱中的方式本身。除非打开了黑箱,得到了对象
的元间本身,才有可能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相似程度。 
因此,我们假定: 
1、 神经系统的运行原理在某种层次、某种条件下与数
字计算机有相似之处。 
2、暂时搁置这套系统演化、发育、生成的过程,假定
一个成熟的相对发达的生命个体在进入一次运算之前,已经
具有了上述三个条件,已经具备了运用这套体系进行思考和
运算的能力。 
基本方法: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运算是“与、或、非”三种关系的
时序累积与组合,也就是说,这些逻辑关系是构成这种计算
机体系的基础。 
这三种逻辑关系都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实现,才有意
义。因此,“比较”是这三种逻辑关系的前提。差别者之间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形式。 
“比较”是比较者之间的比较, 就意味着凸现差别,
凸显差别者之间的差别,“比较”成了实现差别、凸现差别、
分离差别形式的唯一途径。所有的逻辑运算单元都是一个比
较器,而且,由此而累积起来的“加、减、乘、除……”运
算也都通过加法器的“异或”比较来实现。 
冯。诺依曼计算机也把“0”和“1”作为基本运算单元,
已经达到了最小元间团粒的极限,除了差别之外不包含任何
差别形式,离开这个极限的任何变化都属于差别的具体形式,
都是差别的内容。 

由于冯。诺依曼计算机把差别的极限作为自己的基本运


算单位,理论上就可能对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差别形式
进行运算和模拟,这就表明“比较”的方法和逻辑具有相应
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同时,由于这与我们设置模型的思路一
致,也有助于增强对于这个模型的信心。 

12。3。2 比较与记忆的过程 
感觉器官捕获的第一个元间团粒对于记忆器官来说,如
果这时记忆库中是“空无一人”的,那么这就是第一个“客
人”,“店主人”显然不会认识他,但还是把他留下了。这是
初始记忆,自我对初始记忆的内容无法判别,或者说“不认
识”。 
当第二个元间团粒到来后,店主人将把“第一位客人”
和“第二位客人”进行比较,把两个元间团粒相减,相减的
结果如果是“0”,说明这两个元间团粒的内容是同一的,由
于元间的抽象性,同一个元间除了需要记录这位客人是第二
次登门外,不需要安排两个房间。 
同时,店主人“认识了”这个客人。这就是说,只有店
主人第二次面对同一个客人时,才算是认识了他。 
如果相减的结果不等于“0”,两者之间有差异,这就又
是一个不认识的人,需要安排新的房间。 
除此之外,店主人还知道了这两个元间团粒之间的差值
和共值。差相或差值显然是减去了两个元间团粒共同拥有的
因素之后还剩下的那一部分,共值或共相是除差值或差相之
外的其余部分,这两部分是互补的。 
尽管差相和共相不是外来的,但对于存储器来说,这也
是一对新客人,也需要安排一对房间分别寄存下来,用来记
忆差值和共值的存贮器可称为“差值库”和“共值库”。 
当然,还要记住这些相同和差异属于哪两个客人之间的
相同和差别。 
照此,每输入一个新的感觉要素,就要与已经入驻的所
有要素进行一次比较,得到与所有已知要素的差值和共值。
记忆库中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积累起来。 

随着记忆库不断充盈,计算过程会越来越复杂和繁琐,
但这对计算机来说算不了什么,稍懂一点编程技术的大学生


都会很快写出这段程序。 

12。3。3 差值的再分解过程 
在对从感觉器官送来的元间实体逐一比较之后,所获得
的共值与差值都被分别存储,成为相对独立的元间实体。如
果将这些差值和共值也视为和感觉器官送来的元间实体相
同地位的元间实体,也对差值库中每一个差值元间团粒按照
同样的运算程序再计算一次,就能得到这些差值之间的同一
性和差别性程度的值,得到差值的差值。同样,对共值库中
不同共值性元间实体实行比较运算,就能得到共值的共值和
共值的差值;对差值库和共值库中的元间实体进行比较运算,
就能得到差值与共值的差值和共值。 
这样的比较实际上实现了对库存元间团粒的再次解构,
反复进行同样的运算,就能实现对元间团粒的彻底解构,直
到分解的极限。 


12。4元间实体之间的关系 

12。4。1 差值与逻辑 
1、如果两个元间团粒相比较之后产生的结果不是0,而
是一个确定的值,说明那个较大的元间团粒是可以再进一步
分解的,差值的这一部分是以某种关系组装其上的。 
2、把差值相互之间再次比较就获得了差值的差值,显
然,差值的差值是对差值的进一步分解。反复对所获得的差
值进行再次比较,最终将分解到差别的极限 —— 纯粹差别。
所有的元间团粒都是可以分解的,都最终可以分解为0和1
的组合关系。 
3、既然所有的元间团粒都最终是0和1的组合者,那
么,组合者与组合方式这样两个实体在最基础层面被重叠在
一起,0和1就是这样的重叠者。 
离开了极限位置,差值就是具体的差别形式,就是元间
团粒之间的关系形式,不同层次的差值就是不同层次的关系
形式。 

4、物质团粒之间的关系是元间,是具体的元间,表现
为能量、时间、空间、力等等的具体差别形式。与此不同,


元间实现抽象之后,具体的元间形式变成了抽象的形式,也
变成了一种元间团粒,所以,抽象的元间团粒之间的关系形
式也是元间团粒。这是物质实体相互作用与元间实体之间相
互作用的原则区别,抽象的元间实体、元间团粒相互之间以
作为元间差值的元间团粒相联系。 
5、元间团粒之间的差别形式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接近极限附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差别形式被作为“规则、
规律”或“逻辑”。 

12。4。2 分析与归纳 
一组元间团粒每一次比较就会产生两个值,一个是比较
者之间不同的部分,一个是比较者之间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既差值和共值。共值也可看作是差值的反向表达,因为两者
是互补的。 
按照传统,我们可以把专门获取元间团粒之间差异之处
的方法称为“分析”方法;把专门获取元间团粒之间相同之
处的方法称为“归纳”方法。分析和归纳都要通过比较才能
实现。 
差值的差值再次比较就会进一步分解元间团粒,往复进
行最终会达到元间团粒分解的极限,达到0和1这样的差别
极限,除了表明有没有差别之外,不包含任何差别的形式,
接近了纯粹差别。 
所谓共值的共值是指两个共值性元间实体所共同拥有
的元间成分。按照这个模式,不断寻求共值,最终得到的是
所有元间实体中共有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最一般的元间实体。 

但是,正如我们过去曾经相信“一般性、普遍性事物寓
于特殊性、具体性事物之中”一样,我们获得“共相”的途
径是对具体元间实体的分解,从具体事物的元间实体中分离
出它们共有的部分,再从共有的部分中找出下一层次共有的
东西。每向下进行一个层次,所得到的共相性元间所具有的
普遍性程度就越高,就被更多的具体元间所共有;同时这个
共相本身的内容就越小,越简单,越纯粹。直到达到简单性
极限。在我们这个论域里,最简单最纯粹的元间实体是0和
1,是纯粹的差别和纯粹的差别者。也就是说,从这个世界


中用归纳方法得到的最普遍的共值是差别与差别者。 
分析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在极限状态时又重新重叠在
了一起,都得到的是同一个结果。 
在外源性的具体元间和极限状态的纯粹元间之间是具
体的分析和归纳层次,是具体的分析和归纳程度。 
每一个归纳的层次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同普遍性程度的
元间结构。不同层次的元间实体相互可能具有种、属关系。
同一层次的元间实体相互具有平行关系。 
由于抽象元间的分解并不一定把具体物质团粒的结合
点作为分解点,所以,通过抽象元间的比较产生的分析与归
纳与具体物质实体的分类与归纳结果不一定重合,可能是两
种有差异的分析与归纳的结果。 

12。4。3 符号 
不同的运算体系,基本元间团粒的大小和形式设定不同,
但是都需要归化为相对统一的格式才能方便交流。在冯。诺
依曼体系里,所有的元间团粒都被表示为基本差别的积累,
表示为二进制数字的编码,所有的元间团粒都被符号化了,
所有的差别形式被变换成符号的积累。这是第一层意义上的
符号。 
所有从感觉器官进入的元间团粒和比较过程中新生成
的元间团粒都要被存储记忆下来,都要分配具体的存储位置,
为区别这些存储位置就应赋予每一个存储位置以特定的地
址,这个“地址码”也是就是这个元间团粒的名称,就是代
表这个元间团粒的符号。名称作为元间团粒的代表,其本身
也成为了元间团粒,名称不仅代表特定的元间团粒,还构成
第二层次意义上的符号。 
而且,名称本身作为元间团粒,互相之间又形成了新层
次的差别者,这又是一层意义的符号。 


12。5 元间抽象和处理能力的进化 

12。5。1 抽象能力的差异 

既然感觉器官和比较器官是可以实现把具体的、特殊的
元间团粒抽象为一般的、普遍的元间团粒的工具和中介,那


么,不同进化程度的生命物质实现这种抽象的能力就应当是
有差别的。也就是说,每一种物质和生物物种积累、进化的
程度和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先天能力决定了这种物种的元
间抽象能力。 
可以把从最简单生命物质到人这种最复杂生命物质的
先天能力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分布来看待,不同进化程度的
物种有不同程度的元间抽象能力,处于这个全过程的某个具
体的阶段和位置。 
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一些特征: 
越是初级的物种,元间抽象和转移的能力越低、越具体,
对于外源和内源元间两者之间的区别程度越低,对于具体外
源性元间的分解程度越低。 
相反,进化发展的方向朝向对于具体外源性元间分解程
度更加细致的方向,朝向逼近元间团粒分解极限的方向发展。
进化程度越高,对于外源性元间和内源性元间的区别能力越
突出,对外源性元间的分解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