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 >

第2部分

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第2部分

小说: 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
大千 14:15:12 1/28/02 (222) 
谢谢各位。 
大家的回答使我获益良多。但是好像大家都没有经论上的依据,是否经典上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小澂 14:25:19 1/28/02 (90) 
有关非一的论述。 
  成唯識論卷第七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既有異境,何名唯識。奇哉固執,樱幧伞XM唯識教但說一識。不爾如何。汝應諦聽。若唯一識,寧有十方凡拢鸨耙蚬葎e。誰為誰說。何法何求。故唯識言有深意趣。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唯言但遮愚夫所執定離諸識實有色等。若如是知唯識教意。便能無倒善備資糧。速入法空證無上覺。救拔含識生死輪迴。非全撥無惡取空者摺辰汤砟艹墒鞘隆9识☉乓磺形ㄗR。
——————————
    自识之外,既然还有它心存在,怎么能说唯识呢?
    真是奇怪啊!竟然如此固执,在每一点上都会产生疑问。难道唯识教法中说过只有一个识吗?
    不是这样的话,应该是怎样的呢?
    你们应该仔细听着,如果只有一个识,怎么会有十方世界的凡夫与圣者、尊贵者与卑微者的因果差别呢?还会有谁为谁说法吗?还有什么法可求、又有什么人在求呢?所以唯识的说法里有很深的含意,唯识的“识”字,总的表示一切有情都有各自的八识,六类心所,所显现的相分见分,时分位置上的分类差别,以及由其中空无自性的道理所显示的真如。因为(上面所说的)八识是“识”的主体,六类心所是与心王“识”相应而起的作用,相分见分是心王和心所二者所显现的影像,不相应行法(非色非心的假安立的抽象概念)是前三者(心王、心所和影像)在不同时分位置上的状态,真如是前四类法的真实本性。这样一切法都不离识,所以总的称为唯识。唯识的“唯”字,只是要否定凡夫所执着的必定有脱离各种心识而真实存在的物质等。如果能这样来理解唯识经论中的意义,就能够正确顺利地准备资粮,迅速悟入诸法空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拯救有情脱离生死轮回,这不是否定一切的恶取空者违背教理而能做到的,所以一定要相信一切唯识的道理。
大千 15:08:53 1/28/02 (1K) 
要不要俺来点〃现代〃论述?嘻嘻。 
这问题闷死太多人;嘻嘻;其实不应该闷死在这里的。
那两个废贴麻烦大千兄给删了;不小心出的错。
二麻子 02:28:25 1/29/02 (96) 
呵呵,求之不得呀,各时代佛弟子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佛教的老理儿来个现代论述 大千 03:48:20 1/29/02 (无内容) 
好极了,我先胡扯几句,做个砖头供批判。 
1。在什么角度上,说什么话。不能将两种角度上的话混着说。
凡夫位看,众生是多,是非一,所以有自识,他识,这很显然。
智是果位上的,说一说异,大概都是戏论了。
2。讨论智与识的关系,背后经常隐藏着一个其实很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凡夫与智者在“看”世界时有什么不同和关系?
我觉得这种比较有点别扭,好象有种“硬把皇帝拉下马”的味道。不如直接讨论:我们的自识是怎么向智转变的?这个是关键,对我们也最有现实意义。

3。所以我们的自识,在观待其他“识”时,说白了,就是我们在思考观察别人时,该怎么“观”?前些日,大千兄帖的四种加行观法怎么应用上来?

4。我们(自识)在观物质现象(色)时,理论上好象比较容易搞清楚,花开花落,我心不动之类的。在观别人(他识)时,说白了,就是与他人交往的复杂过程中,该怎么样呢?意识怎么能不分别呢?一下子做到不分别,肯定几乎不可能。怎么减弱这种分别?或者说,什么是应注意的关键?

5。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我自识”里,“他”是个什么?在我们的心里,一个其他的具体的熟悉的人的形象(我觉得可以说,就是他识在自识中的投影!),是怎么形成的?这里面的需要破除的“执着”是什么?
常如 14:19:27 1/29/02 (1014) 
好耶!! 常如 15:14:03 1/28/02 (无内容) 
好在哪里? 旁遮尸弃 09:56:30 1/29/02 (无内容) 
俺觉得好在。。翻译成白话了。。 常如 11:14:57 1/29/02 (16) 

镜智与耶识,我们思维心的限制。。。

楼下常如兄说的很好,有很多东西,我们得先仔细看看自己
在什么角度上说话,有什么限制。

当我们谈到大圆镜智时,至少有三种可能意义,1自己亲证
大圆镜智,2圣者证的大圆镜智,3我们想象中圣者证的大圆
镜智。我们是凡夫,肯定不是1。我们以为是2,实际却是3。

然而3与2之间,差别不可以道里计。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思维
心所受的“天然”限制,或说无始无明对我们的局限。这
种限制有多大呢,看下面这个例子。

“任何一法都是因缘所成,有成住坏空”这个大家都接受,
这里用做前提。那么,“一切因缘法的全体”,下面简称
“一切”,是不是因缘所成法呢?嘻嘻,麻烦来了。

如果说是,则有成住坏空,当坏时怎么办,没有因缘法了?
如果说不是,则明明“一切”的所有部分都是因缘所成法,
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法非因缘所成。或许佛友会说,这个是
法界缘起说解决的问题。成,这点先不论。但这个例子至
少显示,我们平时所说的缘起法是描述局部事务的缘起法,
并不能简单地套到这类带“全局”观念的事情上来。对这
种局部缘起描述所不到的,有时称为非缘起。更准确点说,
应是(局部)缘起所不能尽。这里的“一切”是临时造的
概念,打破它一下也无所谓。但若将这段不自洽说法中的
“一切”用法界,真如,无明,镜智等词替换,只要读者
对这些词心生“总括一切”的联想,可以看出都会有类似
问题。佛陀对这种矛盾十分清楚,于经中明示“一合相即
是不可说,而凡夫贪着其事”。


楼下镜智与耶识的讨论中,我们是在从局部的耶识外推镜
智--不是圣者的镜智,只是我们想象中的圣者镜智。所
以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矛盾也是必然。嘻嘻。麻子就是想
提醒讨论的佛友们注意到自己的局限。
本贴由二麻子于2002年1月31日05:58:18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麻兄慧见,法尔如此,简明至极。南无阿弥陀佛! 济空 07:15:48 1/31/02 (无内容) 
曹雪芹撰联: 济空 07:19:54 1/31/02 (5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