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遠照。空內又有讚歎之聲。
華州於思覺寺起塔。天時陰雪。舍利將下日便朗照。有五色光氣。去地數丈。狀若相輪。正覆塔上。數十里外。遙望之。則正赤上屬天。舍利下訖雲霧復起。瑞雪飛散如天華。著人衣久之而不濕。
同州於大興國寺起塔。舍利宿於近驛。天夜雨明旦輿行。雲日迎之開朗。入自南門。而城北雨如故。既至寺。又陰雨。臨入函。日乃出。眾色光相繞日如輪。先是寺僧慧真。夢見拢隧椨袌A光明照天地來自西方入門而立。及舍利輿至。無故止於其所。因定塔基焉。十二月八日夜。有五色圓光。從基而上遍照城內。明如晝日。五十里咸見之。明年四月白光起於塔西。流照塔枺A季媚藴纭!
蒲州於栖巖寺起塔。九月二十六日。舍利在治下仁壽寺。其夜堂內光明如晝。二十八日定基。明日地大震山大吼。巖上有鍾鼓之聲。十月七日舍利將之栖巖。地又動。八日輿登山從者千數。大風從下而上。因風力俄頃至於佛堂。其夜浮圖上有光。長數尺。乍耄дэ@至於十餘。瓶內亦有光五道散出。還斂入瓶。又有二光。並大如缽。出於西壁。合為一道流入塔基。食頃乃滅。俄而復出。流入於堂。山頂亦有大光。照二百里。遠望者皆言燒山。九日夜又有二光遶浮圖其一流照西谷。其一流照南谷。十二日堂內又有光狀如香鑪。流至浮圖露盤。移時乃滅。其夜露盤上又有光。或散或聚。皆似蓮華。移更乃滅。十三日夜浮圖上又有光。如三佛像。並高尺。停住者久之。十四日夜有光三道。從堂而出。其一直上天。其一流於枺薄F湟粻钊鐦顷I赫照州城。自朔至望。寺及城內。常聞異香。桃李杏柰多花。人採之以供養。舍利入函之夜又有光。再從塔出。圓如大鏡。諸光多紫赤。而見者色狀不必同。或云如大電。或云如燎火。其都無所見者十二三。有婦人抱新死小兒來乞救護。至夜便蘇。遇光照以愈疾者非一。諸州皆有感應。而栖巖寺最多。蓋由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也。
并州於舊無量壽寺起塔。舍利初在道場。大眾禮拜。重患者便得除。起塔之旦雲霧晝昏。至於已後日乃朗照。五色雲夾之。舍利將入函放光或一尺或五寸。有無量天神。各持香花幢幡寶蓋遍覆州城。
定州於恒帲缕鹚S幸划愇獭矶Y拜施布一匹。負土數弧H藛柶湫兆侄淮稹:鋈皇е4说嘏f無水。開皇三年初營寺其西八里白龍淵忽枺鞫^。作役罷水便絕。及將起新塔。水復大流。
相州於大慈寺起塔。天時陰雪。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建塔之明年八月。光天尼寺寫得陜州瑞相圖。置於佛堂。神光屢發如電。又有五色雲蓋。正臨堂上。一日四見焉。又有白雲。狀如林木雰雨金華。其二花形如大蝶。色似青琉璃。翱翔不下。乃騰虛而去。明年正月寺內又雨天華。
鄭州於定覺寺起塔。舍利將至。寺枺泄狻H绱罅餍恰H胫练鹛们岸鴽'。輿到此處無故自止。既而定塔基於西岸。其枺杜f舍利塔有二光。西流入於基所。寺僧設二千人齋供。然而萬餘人食之不盡。一甕飯出八十盆餘食。供寺眾二百人。數日乃盡。舍利將入函。四面懸幡無風而一時內向。
嵩州於閑居寺起塔。人眾從舍利者萬餘。有兔逆阪走來歷輿下而去。天時陰雪。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亳州於開寂寺起塔。界內無石。舍利至。便於三處各得一成磨方石。一似函而無底。乃合而用之。不須改鑿。掘塔基至盤石。有二浪井夾之。天時陰雪。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汝州於興世寺起塔。天時陰雪。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泰州於岱岳寺起塔。舍利至州。其夜岳廟內有鼓聲。天將嘵。三重門皆自闢。或見三十騎從廟而出。蓋岳神也。舍利自州之寺。來至數里。雲蓋出於山頂。五色而三重。白氣如虹。來覆舍利散成大霧沾濕人衣。其狀如垂珠。其味如甘露。自旦至午。霧氣乃斂而歸山。分為三段。乍來乍往。如軍行然。蓋亦岳神之來迎也。於是瓶內有聲放光。高丈餘。食頃乃滅。人審視之。見琉璃內金瓶蓋自開。瓶口有寸光如箸。炯然西指。雖急轉終不迴。如此經八日。將入函。光遂散出。還入金瓶雲霧復起。有童子能誦法華經。來禮舍利。遂燒身於野以供養焉。明年二月六日。泰山神鼓竟夜鳴。北聽(則聲南南聽則聲北)枺饕嗳缰!
青州於勝福寺起塔。掘基深五尺。遇盤石自然成大函。因而用之。及舍利將入。瓶內有光。乍上乍下。
牟州於巨神山寺起塔。舍利初至。二大紫芝欻現於道。天時陰雪。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隋州於智門寺起塔。十月六日掘基得神龜。七日甘露降於石橋旁之楊樹。有黑蜂無算來繞之。八日旦大霧。舍利將之寺。天便開朗。歷光化縣。忽見門內木連理。過楊樹之下。甘露五道懸流。沾灑輿上。既而沈陰。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神龜色狀特異。有文在其腹曰。王興州使參軍獻之。日日開匣欲視其頭。而縮藏不可見。敕使著作郎王邵審檢。龜便長引頸足。恣人反轉。連日如之。乃見有文在其頭曰。上大王八八。七千萬年。皇帝親撫視之入於懷袖自然馴狎。放諸宮沼及草內。還來直至御前。每放輒如之。
襄州於大興國寺起塔。天時陰晦。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楊州於西寺起塔。州久旱。舍利入境。其夜雨大洽。
蔣州於栖霞寺起塔。鄰人先夢。佛從西北來。寶蓋旛花映滿。寺眾悉執花香出迎。及舍利至如所夢焉。
吳州於大禹寺起塔。舍利凡五度江。風波不起。既至寺放青黃赤白之光。獲紫芝高二尺餘。四莖共三蓋。天時陰晦。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蘇州於虎丘山寺起塔。其地是晉司徒王珣琴臺。掘得磚函。銀合子有一舍利。浮之缽水右轉四周。舍利初發州。天降雨。未至寺日便出。乃有雜色雲。臨輿而行。徘徊不散。至於塔所。空裏有音樂之聲。既而天又陰晦。舍利將下雲暫開。舍利入函雲復合。先是寺內鑿石井。井吼二日。蓋舍利將來之應也。
衡州於衡岳寺起塔。沙門奉舍利自江陵水行二千餘里。四遇逆風。願定便定。四乞順風。皆如所欲。初掘基融峰上。有白雲闊二丈餘。甚整直來臨基所右旋三匝乃散。既而陰晦。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桂州於緣化寺起塔。舍利未至城十餘里。有鳥千數夾輿行飛。入城乃散。舍利將入塔。五色雲來覆之。
番州於洪楊鄉崇楊里之臁惿剿缕鹚>虻盟文┧檬F涠饔秀~函。盛二小銀像。其一有銀瓶子盛金瓶。疑本有舍利。今乃空矣。既而坑內有神仙雲氣之象。昔宋主劉義隆之時。天竺有拢竽前夏Α⒃剹疃悸愤^臁愃隆V^諸僧曰。此間尋有異瑞。兼值王者登臨徵應建立。終逢菩薩拢鞣酱笮藓搿F淠甓腥貉喙层暲C像委之堂內。及齊主蕭道成初為始興太守。撸ъ洞怂露鸢姿j愄旒稳晁聝攘⒈湮囊病H绱寺}主修弘驗於今日。
交州於禪眾寺起塔。
益州於法聚寺起塔。天時陰晦。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雲復合。
廓州於法講寺起塔。舍利初發京下宿於臨皋。沙門夢失舍利。是夜廓州有光。高數丈。從枺絹砣胨隆S依@佛塔。照及城樓內外洞朗。遙望者疑燒積薪。光漸西流食頃乃洠А<岸ㄋ敼鉀'之所。又有香氣□氳異常。
瓜州於崇教寺起塔。
虢州表言。州雖不奉舍利。亦請眾僧行道。有一異鳥來集梁上。意似聽經不驚不動。一夜一日乃下止於讀經之床。人人讚歎摩^2□。又擎之以行道。法師於佛前為之受戒。良久乃去。
隋州典弧跬土魅司攀5婪晟崂1M釋其囚。千里期集無一摺摺K逯萑遂稖菟黥~獄三百。既見舍利。亦悉決放之。餘州若此。類蓋多矣。
皇帝當此十月之內。每因食於齒下得舍利。皇后亦然。以銀^8□水浮其一。出示百官。須臾忽見有兩右旋相著。二貴人及晉王昭豫章王暕蒙賜蜆。敕令審視之。各於蜆內得舍利一。未過二旬。宮內凡得十九。多放光明。自是遠近道俗。所有舍利率奉獻焉。皇帝曰。何必皆是真。諸沙門相與推試之。果有十三玉粟。其真舍利鐵拶而無損。
慶舍利感應表(并答)。
隋安德王雄百官等。
臣雄等言。臣聞大覺圓備理照空有。至拢撃x無生滅。故雖形分聚芥尚貯金甖。體散吹塵猶興寶剎。自釋提請灰之後。育王建塔已來。未有分布舍利紹隆勝業。伏惟皇帝積因曠劫宿證菩提。降跡人王護持世界。往者道消在呷熟魪U毀。慈燈滅影智海絕流。皇祚既興法鼓方振區宇之內咸為淨土生臁惤愿茶箅叀Hハ牧码及l詔旨。迎請沙門奉送舍利。於三十州以十月十五日同時起塔。而蒲州栖巖寺規模置塔之所。於此山上乃有鍾鼓之聲。舍利在講堂內。其夜前浮圖之上發大光明。爰及堂裏流照滿室。將置舍利於銅函。又有光若香鑪。乘空而上至浮圓寶瓶。復起紫焰。或散或聚。皆或蓮華。又有光明。於浮圖上狀如佛像花趺宛具。停住久之稍乃消耄АS钟泄饷鳌@@浮圖寶瓶。蒲州城內仁壽寺僧等遙望山頂。光如樓闕。山峰澗谷昭然顯見。照州城枺弦挥纭A季貌粶纭F淦軒r寺者即是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造。又華州置塔之處。于時雲霧大雪。忽即開朗。正當塔上有五色相輪。舍利下訖還起雲霧。皇帝皇后又得舍利。流輝散彩或出或沈。自非至德精盏篮响‘拢XM能神功妙相致此奇特。臣等命偶昌年。既睹太平之世。生逢善業。方出塵勞之境。不勝捾S。謹拜表陳賀。以聞。
門下仰惟正覺覆護群品。濟生臁犊嗪!>扔廾造痘鹫k匏灾列霓捪蚪Y念歸依。思與率土臣民爰及幽顯。同崇勝業共為善因。故分布舍利營建神塔。而大拢软l示光相。宮殿之內舍利降臁獪y來由。自然變現。歡喜頂戴得未曾有。斯實群生多幸延此嘉福。豈朕微账苤赂小S'王公等表悚敬彌深。朕與王公等及一切民庶。宜更加剋勵興隆三寶。今舍利真形猶有五十。所司可依前式分送海內。庶三塗六道俱免蓋纏。稟識含臁敲罟V髡呤┬小!
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使者將還。各請一舍利於本國起塔供養。詔並許之。詔於京師大興善寺起塔。先置舍利於尚書都堂。十二月二日旦發焉。是時天色澄明氣和風靜。寶輿旛幢香花音樂種種供養彌遍街衢。道俗士女不知幾千萬儯7滦形粡娜萦袛ⅰI现鶉究展驳峦跣垡严陆圆綇闹了隆TO無遮大會而禮懺焉。有青雀狎於眾內。或抽佩刀擲以布施。當人叢而下都無所傷。仁壽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復分布五十一州建立臁A羁偣艽淌芬严驴h尉已上。廢常務七日請僧行道。教化打剎施錢十文。一如前式。期用四月八日午時。合國化內同下舍利封入石函。所感瑞應者別錄如左。
恒州 泉州 循州
營州 洪州 杭州
涼州 德州 滄州
觀州 瀛州 冀州
幽州 徐州 莒州
齊州 萊州 楚州
江州 潭州 毛州
貝州 宋州 趙州
濟州 兗州 壽州
信州 荊州 梁州
蘭州 利州 潞州
黎州 慈州 魏州
汴州 杞州 許州
豫州 顯州 曹州
安州 晉州 懷州
陜州 洛州 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