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这说得非常精警!第一条,是让他到远的地方去,观察他是否忠诚。第二条,是让他在近处,观察他是否庄重谨慎。第三条,是让他干繁杂的事,观察他是否有才能。第四条,是突然发问,观察他是否有知识。第五条,是给他一个紧急的期限,观察他是否讲信用。第六条,是委托他财物,观察他是否仁义。第七条,是告诉他危险的事情,观察他是否有节操。第八条,是在他喝醉酒时,观察他是否不忘准则。第九条,是让他混杂地相处,观察他是否失态。用这九条去观察,那么不好的人就被考察、区别出来了。当然贤者也分辨出来了。
你看,山西商人那些条条就是从这种智慧中化出来,并用来认识一个人的,这多聪明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个宝库,里面有价值的、可以为现代人利用的东西很多、很美妙!
知己者明
老子教导我们:〃自知者明。〃人际关系是自己和别人打交道,只了解对方一方不行,还要了解自己,深刻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就是一种明白、一种聪明、一种精明。
人人都以为了解别人是困难的,认识自己有什么难啊?错!其实了解自己并不容易,有时比了解别人更困难!所以老子选择了一个〃明〃字,好耐读啊!
什么叫〃明〃啊?〃明〃是对着黑来讲的,是对着盲来讲的,〃明〃是眼力好,盲是丧失了视力。大家都知道看别人看得见,因为眼睛长在我身上;大家知道自己看自己的后背看不见,看自己的头顶看不见,也因为眼睛长在我身上。这是自我的盲区。
老子的教导,让你走出自我的盲区,进入自我的明察中去,面对自我应该具有一种明智、一种聪明、一种精明。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我们来讲一讲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很有自知之明。徐悲鸿曾经称赞他可以领五百年画坛之风骚,然而张大千说了一番话:〃当代的我国画坛,人才辈出,我侧身其中,常感得益良多。真的,不是说客气话,能把山水竹石画得清逸绝尘,我不及吴湖帆;论气韵的刚柔相济,我不及潘心畲;明媚软美,我不及郑午昌;画瀑布山岚,我不及黄君碧;论寓意深远,我不及陈定山、谢玉岑;画荷菱梅兰,我不及郑曼玉、王个簃;写景入微,不为方寸所囿,我不及钱瘦铁;画花鸟虫鱼,我不及于非闇、谢稚柳;画人物仕女,我不及徐燕荪;画鸟鸣猿跃,能满纸生风,我不及王梦白、王慎生;画马,则当数你徐悲鸿先生,赵望云当然也是佼佼者;还有汪亚尘、王济远、吴子深、贺天健、潘天寿、孙雪泥诸道兄无一不在我之上。徐先生说我能领五百年画坛的风骚,我哪里担当得起啊!〃张大千一口气能说出二十多个画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点、风格,一连都说〃我不及〃,此绝非虚情假意的人能够做到的。艺术家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比比皆是。张大千能接着徐悲鸿的话,马上随口答出来,真是〃卒然问焉,而观其知〃了,而且不仅观到了其知,又观察到了他自知之明之智。惟其如此,因此张大千能够不断完成自我的超越,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第39节:既知人又知己
作者: 姚淦铭
我们再来看一个国际大企业家由〃不自知〃到〃自知之明〃的经过,以及给人们的启发。
美国的约翰·D·洛克菲勒很厉害,据说23岁时就全力追求他的赚钱目标,到33岁赚到了100万美元,43岁他创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垄断公司企业〃标准石油公司〃。据说当时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一周的收入可以达到100万美元。他非常了解商场、了解竞争的对手,否则他不会胜利,但是他对于自己却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正如老子说的那种〃自知者明〃。
他不知道财源滚滚正在向自己滔滔涌来的时候,自己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怎么回事呢?到53岁时,因为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烦恼、忧思的赚钱生活中,他已经很快向着坟墓走去。你看他,失眠,消化不良,头发和眼毛都掉了,整个人〃像个木乃伊〃。他不知道就在拼命赚钱的过程中,自己也正在一滴一点地变化着,最后是医生告诉他身体的恶化情况,让他选择一是财富和烦恼,一是生命本身。
洛克菲勒在医生和事实的面前,他才开始真正从这一角度来认识自己,于是他选择了后者,即是生命,即是退出原来那种生活。有人说他如果再不认识自己,那么他很快就结束了生命,五十几岁就死了。正因为他顿悟了,及时有了解自己之明,因此有人说他多活了四十多年(《天津法制报》吴章文)。他退休了,重新调整了自我,结果他竟然活到98岁。
正因为重新认识了自己,有意思的是,他的这种自知之明又促使他重新去认识金钱与事业。他从以前贪欲地占有财富转变为热心去做慈善等事业,比如他曾经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支援一所因抵押权而关闭的学校,将它建设成为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他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致力于消解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无知。在他的资助下,发现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发明。
这个事实也说明要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一旦真正认识自己,会给人生、给人际关系开拓出一个新的景象、新的成功来。
既知人又知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3章)这是何等美妙的人际交往的智慧啊!老子非常懂得辩证法,他教你得把两方面辩证地结合起来。只有一方的〃知人之智〃不行,只有另一方的〃自知之明〃也不行,而应当合起来,既有知人之智,又有自知之明,这就在人际关系中做到明智了。
我们想起《孙子兵法》中的智慧,这是可以和《老子》的智慧互动解读的。《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看,要打仗百战百胜,就得既有知人之智,又有自知之明。那么如果追问下去,只知己不知彼,或是只知彼不知己呢?那么结果就是一胜一负。什么意思?就是胜败各占50%。如果不知己也不知彼,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了,那就是彻底失败!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如果我们来解读一下军事家孙膑与庞涓中的〃知己知彼〃与〃不知己知彼〃的情况是很有意思的。庞涓和孙膑本是同学,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他有〃知人之智〃,也有〃自知之明〃,因此完全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但是可惜的是,他又没有进一步正确引导自己的〃知人之智〃、〃自知之明〃,比如向孙膑好好学习讨教,再比如强强联合起来,共同干一番大事业,而是认为同行是怨家,妒忌他。庞涓暗中派人召来孙膑,当然是不怀好意的,特别看到魏惠王对孙膑很器重,就更加重了对孙膑的妒忌。于是庞涓盗用法令,削掉了髌骨,弄断了他的双腿,还在他的脸上刺字,目的是不让孙膑露面,那就没有人超过自己了。
从这里看到,孙膑和庞涓同学一场,当然也了解庞涓,但是可能没有深层地了解,特别是没有在已经变化的时空中了解他的心态、行动,所以没有能及时地识破庞涓的暗算。他应召而去,又失去了宝贵的双腿。这可以说,孙膑的〃知人之智〃还有不够的地方。但是孙膑毕竟是孙膑,他足智多谋,在沉痛地反思了这一切后,当然读懂了庞涓其人,开始深层地〃知庞涓其人〃了,所以利用齐国使者的来访,逃出了魏国,投奔齐国。庞涓没有能料到孙膑的这一招,被他逃出了自己设置的牢笼,这是庞涓没有能深层地〃知孙膑之智〃。
此后事情的发展是庞涓越来越不了解孙膑与自己,而孙膑却越来越了解庞涓与自己,因此双方打仗,庞涓必败是注定的了。
其后在公元前353年,魏国攻打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国君齐威王本想请孙膑为将军,孙膑很有自知之明,辞谢了,只担任个军师。这可能还有一招智慧,就是我孙膑不出头露面,让你庞涓不能摸清齐军的底细。这样就变成我知你的谋略,而你不知我的谋略。
齐国将军田忌原来打算领军直至赵国救援,孙膑想出妙计,就是引军直奔魏国的大梁,直接攻打它的都城。因为此时魏国的精锐部队都用在攻打赵国方面去了,那么城里必定空虚得很,这一攻打必定使得魏军放弃赵国而急忙来自救。正如孙膑所料,魏军果然这样做了,而齐军就在魏军返回途中的桂陵地方以逸待劳,狠狠打击了他们,大破魏军。这就是有名的一举两得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的故事。根据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记载,在桂陵之战中齐军大败魏军。从这里可以看到,孙膑与庞涓在知人、知己方面综合水平的高低了。
过了十三年,魏国又和赵国联军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的将领田忌还是采用直扑魏国大梁掏老窝的方法,迫使庞涓赶快离开韩国来救大梁。孙膑又出奇谋了,他对田忌说:〃魏国兵很勇敢,一向看不起齐国兵,认为是胆小鬼。我们就来个因势利导,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造十万灶,第二天造五万灶,第三天造三万灶。〃这里要说一说,什么叫〃十万灶〃、〃五万灶〃、〃三万灶〃?今人主要有两种解释,举个〃十万灶〃的例子来说,一是说供应十万人吃饭的炉灶,一是说十万个炉灶。前一说法是十万人,而炉灶多少不知道;后一种说法是炉灶十万个,但吃饭的人数不清楚。虽然不能断定谁是谁非,但不太要紧,因为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根据炉灶可以判断出军队的人数来。庞涓行军三天,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已经超过半数了。〃于是他舍掉他的步兵,用轻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一直在观察形势,看到庞涓上钩,估计这天晚上庞涓会追到马陵,他就埋伏了重兵,还在一棵大树上削了皮,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并约定:〃晚上一看到有火光亮起来,就往那儿射箭!〃有意思的是,庞涓真的来了,他想看树上写了什么,就取火照着看,还没有看完,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就自杀了,临死说了一句话:〃遂成竖子之名!〃
第40节:桂陵之战
作者: 姚淦铭
到最后庞涓又一次〃自知〃,是自知智慧已经穷尽,兵败已经无可挽回了,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但是他又清楚地〃知人〃,这一下你孙膑这个小子成名了。果然如庞涓所料,在马陵一战后,孙膑名扬天下,而他的兵法也流传到今天。
我们如果用老子的理念来解读,那么庞涓与孙膑这两位均是高智商的一对一的〃自知〃与〃知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知人〃要〃智〃,不容易!〃知人〃有浅知,有深知,有个深度的问题;有片面的知,有全面的知,还有个广度的问题。同样〃自知〃要〃明〃,也不容易!明到什么程度?是一点之明、一片之明,还是通体能明?孙膑吃过庞涓的亏,被断了腿;庞涓又连连吃了孙膑的亏,一连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