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

第13部分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13部分

小说: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槐酥谥校嗄晟俦惹穑黾椅淳茫患笫Γ蚱鸹谛模钣遣弧。83' 乐。我已长夜於诸比丘生哀愍心,今当复还摄取彼众,以哀愍故」。时大梵王知佛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於佛前,而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责诸比丘,以少诤事故。於彼众中,多有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世尊长夜哀愍摄受众僧,善哉世尊!愿今当还摄诸比丘」!尔时,世尊心已垂愍梵天故,默然而许。时大梵天知佛世尊默然已许,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大梵天王还去未久,即还只树给孤独园。敷尼师檀,敛(2)身正坐,表现微相,令诸比丘敢来奉见。时诸比丘来诣佛所,怀惭愧色,前礼佛足,却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剃发持!B铃,家家乞食,如被禁(3)咒。所以然者,为求胜义故,为度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究竟苦边故。诸善男子!汝不为王、贼所使,非负债人,不为恐怖,不为失命而出家,正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汝等不为此而出家耶」?比丘白佛∶「实尔,世尊」!佛告比丘∶「汝等比丘为如是胜义而出家,云何於中,犹复有一愚痴凡夫而起贪欲,极生染著,嗔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迷乱!譬如士夫从暗而入暗,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复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复取恶。我说此譬,凡愚比丘亦复如是。又复譬如焚尸火烬(4),捐弃冢间,不为樵伐之所采拾。我说此譬,愚痴凡夫比丘而起贪欲,极生染著,嗔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散乱,亦复如是。比丘!有三不善觉法,何等为三?贪觉,恚觉, 'P84' 害觉,此三觉由想而起。云何想?想有无量种种,贪想、恚想、害想,诸不善觉从此而生。比丘!贪想、恚想、害想,贪觉、恚觉、害觉,及无量种种不善,云何究竟灭尽?於四念处系心,住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恶不善法从是而灭,无馀永尽。正以此法,善男子、善女人信乐出家,修习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已,住甘露门,乃至究竟甘露、涅盘。我不说此甘露涅盘,依三见者,何等为三?有一种见,如是如是说∶命则是身。复有如是见∶命异身异。又作是说∶色是我,无二无异,长存不变。多闻圣弟子作是思惟∶世间颇有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思惟已,都不见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我若取色,即有罪过;若取受、想、行、识,则有罪过。作是知已,於诸世间则无所取,无所取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应说、小土抟,泡沫、二无知,河流、只林、树,低舍责、诸想(5)。


   


 「师所作」∶

  复次、大师於诸声闻,略有五种师所作事∶一者、正折伏,二者、正摄受,三者、正诃责,四者、正说杂染,五者、正说清净。复次、由二因缘,於诸诤事违越声闻,覆相记别彼所诤事∶一、扰乱增广故,二、与律相应故。 


  复次、由七因缘,大师驱摈诸声闻众∶一者、见一切种皆行邪行故,二者、见彼多分故,三者、由彼众首上座、阿遮利耶、邬波!5 耶方便故,四者、不堪共住故,五者、被驱摈故,六者、 'P85' 避现前过故,七者、令不生起未来过故。 


  复次、由十因缘,如来入於聚落乞食∶一者、当显杜多功德故。二者、为欲引彼一分令入乞食故。三者、为欲以同事行摄彼一分故。四者、为与未来众生作大照明故,乃至令彼暂起触证故。五者、为欲引彼粗弊胜解诸外道故。六者、为彼承声起谤,故现妙色寂静威仪,令其惊叹,心生归向故。七者、为彼处中众生,以其少功而树多福故。八者、为令坏信、放逸,深生耻愧,虽用小功而获大福故;如为放逸者,懈怠者亦然。九者、为彼盲、聋、癫狂、心乱众生,种种灾害,皆令静息故。十者、为令无量无边广大威德──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等,随从如来至所入家,深生羡仰,勤加宾卫,不为恼害故。 


  复次,由八因缘,如来入於寂静天住∶一者、为引乐杂住者,令入远离故。二者、为欲以同事行,摄远离者故。三者、自受现法乐住故。四者、为与大族诸天示同集会故。五者、为以佛眼观察十方世界,现大神化,随其所应,作饶益事故。六者、为令诸声闻众,於见如来深生渴仰故 c 七者、为显诸大声闻,於所略说善能悟入故。八者、劝舍乐著戏论制作言词故。 


  复次、由五种相,大师摄受诸声闻众∶一、以法故,二、以财故,三、与依止故,四、初摄受故,五、摈摄受故。 


  复次、由七因缘,释、梵天等往如来所∶一、为供养如来故。二、为听闻正法故。三、为决 'P86' 所生疑故。四、为顺他而为翼从故。五、为愍他欲为饶益故。六、由爱重如来圣教故。七、知如来起世俗心,欲令赴会故。 


  复次、由五种相,当知一切初新者性∶一、由晚出家故。二、由幼出家故。三、由少出家故。四、由劳策出家故。五、由受具出家故。 


  复次、由三种相,生起恶作∶一、违越所学增上故;二、誓受法律增上故;三、弃舍居家增上故。 


  复次、如来将欲为诸声闻宣说正法,现四种相∶一者、从极下坐安详而起,升极高座,俨然而坐。二者、安住随顺说法威仪。三者,发謦咳音,示将说法。四者、面目顾视,如龙象王。 


  复次、犯戒声闻,当於三处安住惭羞往大师所∶一者、深知己犯,为增上处。二者、师事失仪,为增上处。三者、由事乖则,当以方便,谓顺威仪往大师所,为增上处。 


  复次、由三种相,应正呵责犯戒声闻∶一曰、汝期鄙劣活命;二曰、汝意乐不清净,三曰、汝以活命意乐行非法行。 


  复次、於善说法毗奈耶中,略由六相,当知遍摄一切邪行∶一者、现行过失故;二者、意乐过失故;三者、加行过失故;四者、智慧过失故;五者、寻思过失故;六者、依止过失故。现行过失者,谓由贪缠故染,嗔缠故憎,既怀猛利贪、嗔等故,遂无羞耻;无羞耻故,住恶不舍。意 'P87' 乐过失者,谓於染者边,此贪意乐最为下劣。如是於憎者边,此嗔意乐最为下劣。加行过失者,谓或有不发精进,或有精进慢缓。智慧过失者,谓或於闻、思所成慧中,忘失正念,多住愚痴;於修所成,心不寂定。寻思过失者,谓於随顺居家所有恶不善觉,多分寻思,於正法律其心错乱。依止过失者,谓彼依止於其往昔不修集因;由不修集因故,成就自性微褊小信,成就自性修住小戒,成就自性住守小念,成就自性俱生小慧。 


  复次、由四种相,能令彼人虽入圣教而行邪行∶一、由微劣不净意乐故;二、由伺求圣教瑕隙,为正法贼故;三、由专为饮食、衣服活命因缘故;四、由布畏王、贼、债主所加迫切故。若行如是诸邪行者,便於二事有所稽留∶一者、失坏在家自义稽留,二者、失坏出家自义稽留。 


  复次、如是邪行,有二因缘∶谓於三事不正寻思,及彼前行诸不正想。其三事者,如前应知。於彼发起诸不正想,随取相好,自斯已後,於其随法,多随寻思,多随伺察。 


  复次、为断如是邪行因缘,当知亦有二种对治∶一者、为断不正寻思,以无颠倒、数数二行,於诸念住善住其心。二者、为断诸不正想,修习无相心三摩地。此修对治,要由於彼修对治中猛利乐欲,方得成办,非彼乐欲不猛利者。此猛利欲,由二缘生∶谓此对治有大果故,不共一切诸外道故。有大果者,谓修习时便能克证无相心定,及住二界妙甘露门,所谓断界及无欲界,若有馀依及无馀依。安住此者,近二涅盘,未於今时一切皆得。言不共者,谓无相定唯内法有,诸 'P88' 外道无。何以故?由彼外道,若有所得即便增益,不如量观;若无所得,即妄分别。由我见故愚於诸行,或唯於身,或唯无色,或总於二生我执著。以执我故,谓我当无,使於涅盘心不欣乐,尚未能入,况乎安住,唯增惊怖,其心退还。住内法者,与彼相违。於般涅盘心无退转,了唯苦灭,见唯静德。若诸有学,唯祈内灭,非为生道,更从他求教授教诫。若诸无学,唯欣内灭,终不更求尽诸烦恼;唯有先因所生诸行,任运归灭而般涅盘(6)。 


   
注【32…001】『相应部』(二二)「蕴相应」八0经。 
注【32…002】「敛」,原本作「'佥殳'」,依明本改。 
注【32…003】「禁」,原本作「噤」,依宋本改。 
注【32…004】「烬」,原本作「!4忽」,宋本作「'火忝'」。依『中阿含经』(一四0)『至边经』,知「'火忝'」乃「烬」字之误。「烬」草书似「'火忝'」,今改。 
注【32…005】『杂阿含经』卷二(旧误编为卷一0)终。 
注【32…006】『瑜伽师地论』卷八六终。


   

五六; 五六( 五九)

  (1)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 'P89' ┅。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云何色集?云何色灭?云何受、想、行、识集?云何受、想、行、识灭?爱喜集,是色集;爱喜灭,是色灭。触集是受、想、行集,触灭是受、想、行灭。名色集是识集,名色灭是识灭。比丘!如是色集、色灭,是为色集,色灭。如是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是为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复次、 !5 南曰∶

  因、胜利、二智,愚夫分位五,二种见差别,於斯圣教等。


   


 「因」∶

  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於彼彼生处障於厌离,滋润自体。为欲将生所生之处,虽有一切烦恼为因,而於生处生喜者生,非於彼起厌逆想者。又即此喜,唯依色说,宿因生已,不待馀因,究竟转故。不共因者,谓顺苦、乐、非苦乐触,望於受等所有心法。无间灭意及俱生名。十种色等,望六种识。由彼虽从先因所生,刹那刹那,别待馀因方得生起。 


   
注【33…001】『杂阿含经』卷三。 
注【33…002】『瑜伽师地论』卷八七。


   


 五七; 五七( 六0)
'P9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所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善哉比丘不乐於色,不赞叹色,不取於色,不著於色。善哉比丘不乐於受┅┅。想┅┅。行┅┅。(不乐於)识,不赞叹识,不取於识,不著於识。所以者何?若比丘不乐於色,不赞叹色,不取於色,不著於色,则於色不乐,心得解脱。如是受┅┅ 。想┅┅。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