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

第21部分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21部分

小说: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等行转变」∶

  复次、随顺乐处诸行,与无常相共相应故,若至苦位,尔时说名损恼迫迮;若至不苦不乐位,尔时方於行苦名苦迫迮;若不至彼位,便应毕竟唯顺乐受,勿至馀位。又生、老等法所随诸行,皆悉是苦,彼若至疾病位,说名损恼迫迮;若至生等苦位,名苦迫迮;若不至彼位,於诸行中生等苦因之所随逐,勿至果位。又本性诸行,众缘生故,不得自在,亦无宰主。若有宰主,彼一切行虽性无常,应随所乐流转不绝,或不令生,广说乃至於死。 


   
注【53…001】『杂阿含经』卷三终。 
注【53…002】『杂阿含经』卷四(旧误编为卷二)。 
注【53…003】『相应部』(二二)「蕴相应」五九经。


   

一四七; 一四七( 三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尔时、有三正士出家未久,所谓尊者阿!2鲳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而为教诫∶「比丘!此心,此意,此识;当思惟此,莫思惟此,断此欲,断此色,身作证具足住。比丘!宁有色若常、不变易、正住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1)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缘彼色生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断灭已无所著,无所著已安乐住,安乐住已得般涅盘。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P141' 佛说此经时,三正士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八(2) ; 一四八( 三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提河侧伞盖庵罗树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於自洲,住於自依,住於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何因生忧、悲、恼、苦?云何有因(3)?何故何系著?云何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忧、悲、恼、苦生长增广」?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有色,因色系著色,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而复增长广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答言∶「不也,世尊」!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无常,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已,变易、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著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盘。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说此经时,十六比丘不生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竹园、毗舍离,清净、正观察,无常、苦、非我,五、三与十六。


   


 「请无请说经」∶

  复次、有二种契经∶一、因请而说,二、不因请说。因请说者,谓若有补 'P142' 特伽罗,由此诸行相教而调伏者,因彼请故,为转如是诸行相教。不因请说者,谓若於彼多百众中,以无量门作美妙说;或为大师近住弟子阿难陀等作如是说,为令正法得久住故。


   


 「涅盘有二种」∶

  复次、当知由三分故,摄受圆满涅盘∶一、由随顺教授故,二、由正观察一切行故,三、由永断一切烦恼故。随顺教授者,谓记说、教诫、神变所摄。如来随欲记说彼心,由自定意,以三行相遍照他心∶若展转久远灭心,若无间灭心,若於现在所缘转心。从定起已,随念分别,思惟定内所受他心,如其所受即如是记∶汝有如是心,谓久远灭者;如是意,谓无间灭者;如是识,谓现在者。此据种类,不据刹那。即以如是记说、神变为依止故,於其三处而为教诫∶一、於行处现前境界,开许如理作意,遮止不如理作意;二、於住处,遮止不正寻思,开许正寻思;三、於止观勤修行处,开许令断未断诸行,及令烦恼永得离系而证涅盘。如是宣说,令从三处诸随烦恼心得清净,谓从行处、住处、依处。又正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行,名正观察一切诸行。又有三漏;三漏为先而有欲害;欲害为先而有寻思热恼;寻思热恼为先而有追求忧恼,如是一切皆永断故,说名永断一切烦恼。如是定住心善解脱,无相乐住无恐怖时,於现法中名入圆满般涅盘数。 


  又依三法,依止自义,名住归依;依止他义,名住洲渚。何者为三?一、依内如理作意为先,法随法行;二、依佛听闻所说正法;三、依亲近正法内善士,不依亲近馀正法外一切外道诸不 'P143' 善士。如是三法,当知显示人中四种多所作法∶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复由三缘及五种相,当知证得彼分涅盘。何等三缘?一、遍知苦故,二、深见一切随顺苦行诸过患故,三、超过愁等一切苦故。云何五相?一、知苦种类相交涉时发生愁等,是名於彼遍知自性。二、知有种子彼法得生,是名於彼遍知因性。三、知自所行所知境界,是名於彼遍知缘性。四、随观执著我所及我,皆是能顺众苦诸行,是名於彼遍知行性。五、随观三世欲界所系诸行过患,能断一切愁等诸苦。当知由此三缘、五相,获得如是彼分涅盘。由可爱事无常转变,悲伤心戚,故名为愁。由彼发言咨嗟 欷,故名为叹。因此拊膺,故名为苦。内怀冤结,故名为忧。因兹迷乱,故名为恼。又以丧失财宝、无病、亲戚等事随一现前,创生忧恼,说名为愁。由依此故,次乃发言哀吟悲冤,举身烦热,名叹、苦位。过此愁叹身烦热已,内烧外静,心犹未平,说名忧位。过初日已,或二、三、五、十,日、夜、月,由彼因缘,意尚未宁,说名为恼。 


   
注【54…001】「易」下,原有「正住┅┅变易」二十五字,衍文,依宋本删。 
注【54…002】『相应部』(二二)「蕴相应」四三经。 
注【54…003】「因」,原本作「四」,今依下文「有色、因色、系著色」句,改为「因」。


   


 一四九(1); 一四九( 三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 'P144' 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 (2)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3)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於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0; 一五0( 三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人为卑下业,种种求财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之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於世人。诸比丘!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 茨,有名钵,有名匕匕罗,有名遮留,有名毗悉多,有名婆 那,有名萨牢。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於世人故。如是比丘!有世间(世间 'P145' )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之何?比丘!云何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乃至不知不见?色无常、苦、变易法,是为世间世间法。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是名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见,乃至盲无目者不知不见,其如之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次、 !5 南曰∶

  诤、芽、见大染,一趣、学、四怖,善说恶说中宿住念差别。


   


 「诤」∶

  由四因缘,如来不与世间迷执共为怨诤,然彼世间起邪分别,谓为怨诤。何等为四?一者、宣说道理义故,二者、宣说真实义故,三者、宣说利益义故,四者、有时随世转故。此中如来依四道理宣说正法,如前所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尔道理,由此如来名法语者。如来终不故往他所求兴诤事,所以者何?由诸世间,违返他义谓为自义,故兴诤论;如来乃以一切他义即为自义,故无所诤。唯除哀愍令其得义,故往他所为说正法。而诸邪执愚痴世间颠倒,妄谓自义、我义而有差别,故兴我诤。由此因缘,当知如来名道理语者。又复如来名真实语者,谓若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有,如来於彼亦说为有,谓一切行皆是无常。若於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无,如来於彼亦说为无,谓一切行皆是常住。又复如来名利益语者,谓诸世间有盲冥者, 'P146' 自於世法不能了知,如来於彼自现等觉而为开阐。又复如来或时随顺世间而转,谓阿死罗、摩登只等,依少事业以自存活,然诸世人为彼假立大富、大财、大食名想;如彼世人假立名想,如来随彼亦如是说。又如一事,於一国土假立名想,於馀国土即於此事立馀名想,如来随彼亦如是说。若怀怨诤而兴怨诤,则不得名道理语者,真实语者,利益语者,随世转者。由具如是四种因缘,是故当知如来无诤。又佛世尊,自然观察所应作义,虽无请问而自宣扬现等觉法,能以称当名、句、文身,施设建立诸法差别,广说如前摄异门分(4),如是当知乃至说名平等开示。 


   
注【55…001】『相应部』(二二)「蕴相应」九四经。 
注【55…002】「自」上,原有「我」宇,衍文,今删。 
注【55…003】「比」上,原有「是」字,衍文,今删。 
注【55…004】如『瑜伽师地论』卷八三(大正三0·七六三中)。


   


 一五一(1); 一五一( 三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 'P147' ,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