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_净空法师(共159会)-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求进步,但是疏忽了这个字,所以变成杂进,说得不好听是乱进。这样不但不能成就佛法,佛法是真实智慧、真实觉悟之法,心要一杂、一乱,清净心决定不能现前,真诚心必然被破坏;人要没有真诚,心不清净,魔怨必然是乘机而入。
「魔怨」是讲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了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个地方用两个字全部包括了。六道众生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下的恩恩怨怨无量无边,所以菩提道上为什么这么难走,古往今来多少人修行想成就,最后都被魔怨障碍了。佛在此地提醒我们,障碍因素非常之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行不善,起心动念都落在十恶上;再不懂得精进,魔当然就障了道,你怎么会成就?
世间人没有智慧,看问题看得很浅、看得很短,只图眼前的小利,而伤害了永恒真实的大利。唯有有真实智慧的人他看得清楚,他知道眼前的小利决定不是利益,那是祸害,祸害就得要远离。大小乘经论佛说得很多,「十善厚友,十恶冤家」,我们起心动念落在十恶业,是自己给自己作魔怨,魔怨不是从外头来的;「魔」是折磨,自己折磨自己,「怨」是怨害,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真精进,你的精神、时间都集中在道业上,魔怨虽多,没有空隙,它进不来。
譬如佛在这部经上教菩萨:「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世间)苦。」这一切诸恶道(世间)苦就是魔怨。一切诸恶道(世间)不仅是讲六道,而且包括了十法界,什么法?「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昼夜常念」,常是不间断,日夜不间断,这个心止於善念上,恶念就进不来,这叫真精进。在念佛法门里面,执持这一句佛号是大善,这一句六字洪名是善中之善,你不能够解其义,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念;现在人业障深重,精神、体力做不到,谛闲老法师就讲得很好:「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这样也行,这样也算是常念,也算是不间断,问题是你要守得住,时时刻刻提得起来,这叫精进。
由此可知,「精进庄严」。我们念回向偈,天天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功德?如果没有功德,这个偈就是白念。真精进,拿真精进来庄严,前面所讲的,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我们真干!以此庄严佛刹、庄严佛净土。佛净土在哪里?虚空法界无处不是佛净土,所以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佛净土?心不清净。心为什么不清净?我常常讲,自私自利,你心就不清净。《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私自利是我相,头一个关口。这个关口不能突破,所修行全是假的,无论怎么修,你都在佛门外,你入不了佛门。破了我执,真正做到无我,诸位晓得,这个人才是须陀洹,大乘圆教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你算是入门了。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警惕自己,还有一念私心,还有一念为我,我们自己很清楚,我们在佛门之外,没进门。小乘法里面叫「见道位」,证须陀洹果是见道,初入门「见道」。这个事情难不难?说难不难,说不难也很难,关键在哪里?你自己肯不肯放下?肯放下就不难了。
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作佛;一念迷,就是六道升沉。迷是什么?迷是有自己,念念还是争名逐利。现前这个社会,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地区,我们在周边能够看到的,确确实实都是自私自利,都是争名逐利,这还得了吗?我们要认识清楚,今天世界灾难从哪来的?灾祸的根源是什么?细心去观察、去思惟,孟夫子说得好:「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这一句话,当年是对梁惠王讲的。今天我们用这一句话来观察世间,确实是孟子所说的,没有一个不是在争权夺利。争夺到最后,就是斗争、战争;最后的结果,世界毁灭。这是现代社会的趋势,我们要看清楚。
人伦常、道义完全迷惑了,过的是什么生活?纵情、堕欲,这还得了吗?往年印光大师在世,已经把现前这个社会看得非常清楚。这是佛菩萨再来的。如何拯救这个社会,帮助苦难众生度过这个劫难?所以他老人家一生不遗余力的提倡因果教育。因果教育从哪里讲起?从《了凡四训》讲起,所以他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我们细细想想,这三本书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世人度过劫难。怎么个帮助法?我们自己要学,要通过自己的力行,我们认真学习,依教奉行,自度。
《了凡四训》主要跟我们讲六道轮回的因果道理,果报的事实真相。我们读了之后细心思惟、观察,奠定了信心,你相信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决定有恶报。善恶的标准在哪里?大师拈出《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给我们做善恶的标准。往年我在台北图书馆勉励同学将《感应篇》,《感应篇》文字不多,在晚课每天念一遍,帮助自己反省、检点这一天的功过,希望藉著这个能改过自新,这就是佛法里面的持戒波罗蜜。
而《安士全书》前面的一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详细的解释举例。后一半有三种东西,第一个是「万善先资」,戒杀,说得很详细。第二部分是「欲海回狂」,戒淫。淫、杀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是三恶道直接的业因,不要看到这是小事情,这不是小事情,造作这个罪业必堕三恶道;纵然你肯修福,你福修得再大,也是在三恶道去享福,人天都没有分。恶道里面享福,诸位同修你们现在仔细看能发现,许多富贵人家养的宠物,那真享福报,一家人爱护它、伺候它,无微不至,过去生中修的福报。讲经说法也是修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真修,一定要断恶修善,老实念佛,这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经典上一再告诉我们,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不相应,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都去不了,心行要相应。
佛在这个地方跟我们提的,这是真实举要言之,只说了十种、十类,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皈依」,皈是讲回头。从哪里回头?从恶回到善。依什么?依佛的教诲。这一部经就是佛的教诲,这一本经不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这是佛教的根本法。佛家修行从哪里学起?就从这一部经学起,真正讲修行从这里修起。
我们净宗学会的同修,大家都知道修学的纲领,我们提了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头一个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五个科目。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部经就是「修十善业」,修十善业就是孝亲、尊师、慈心的落实。净业三福头一条四句,落实在修十善业上;如果没有修十善业,前面三句都是空的。你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怎样修慈悲心?全在修十善业这一句,这一句就是这一部经,所以要晓得这是根本的根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从这儿修起的,你说这个多重要!
《安士全书》最后一部分「西归直指」,劝导大家积德行善,念佛求生净土,这功德圆满了。往生净土就是「入佛法藏」,真的契入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起心动念、思想言语造作,一定要与佛的教训相应,决定不能够违背,我们这一生决定能成就。如果有违背,口是心非,那就跟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所干的一样,我们过去生中曾经遇到这个法门,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生到净土,还落得这个样子?就是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生我们接触佛的教诲,依旧做不到,那就像过去生一样,这一生还是空过了,还要搞六道轮回,还要受三途苦难。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二集) 2000/10/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9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经文第二行看起: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这是说明将十善业道落实在六度的第五禅定波罗蜜,他所得到的殊胜功德利益。十善每一条,从不杀生、不偷盗一直到不贪、不瞋、不痴,与禅定相应。从上来我们读过的经文,一定能够体会到,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随拈一法,八万四千法门一条都不漏,每一法里都圆满具足一切法,这是菩萨行。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凡夫,法法好像全部都脱节了,没有办法像佛菩萨一样,任何一法与一切法都密切紧紧的融合在一起。这是性德,自性本具,本来如此。
六度里面的禅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胸有主宰,决定不为外境所动,这个人修行功夫才会得力,才会有成就。古时候社会风气淳朴,人心善良;换句话说,外界诱惑的机会比较少,现在末法时期人心不善,有意无意总想去影响别人。往往我们自己不谨慎,信心就动摇了,所以这是我们怎样努力修行都不能够成就。
那要怎样修行能够快速保证成就?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希求的一桩事,这一桩事情并不是妄想,「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确实能求得到的。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赐给我们净宗法门,满足我们这个希求,希望在一生当中快速的圆满无上菩提。能不能得到?关键的因素就是三资粮:信、愿、行。信愿行里面,尤其重要的是信心。我们今天有没有建立信心?对阿弥陀佛相信,对净宗经论相信,能不能成就?未必。为什么?你的心不定,你的心还会被社会一切人事物影响,你就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菩提道上最严重的一个障碍、魔障。让你丧失信心,信心丧失了,愿力就脆弱了,所以常常改修其他法门,常常要去跑其他的道场,这叫乱修杂进,怎么会成就?
我们看看世出世间有成就的人,你只要仔细去观察,他为什么能成就?信心。他的信心愈坚定、信心愈不动摇,愈不受外界的影响,这个人成就愈大,决定与信心成正比例。我们要学佛,佛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师,你没有超过一切人的信心,你怎么会成就?这个事情难!太难太难了,非常不容易建立,於是障碍我们念佛,障碍我们往生,障碍我们修福,连世间小小的福报都被它障碍住。
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救济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福报、好事,救济的财物会不会被中间人,这一般讲的被他们拿去了,真正灾民得不到,有没有这个情形?有。於是看到这个情形,我们救灾的事情不做了。学佛的人心里想,我拿财物去救灾,被这些中间人剥削了,那岂不是我提供机会叫他们去造作恶业吗?於是愈想愈不敢发心,连修福的机会断掉了。这种人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做的是正确的,而佛在经典上怎么教我们的?跟他的想法不一样。《楞严经》上讲:「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不要说是你拿财物去救济别人,你动了这个念头,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你是真心,你是诚意。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各人有各人的福德因缘,决不可以因噎废食,这是大错特错。世间法,尤其生活在这个时代,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