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

第50部分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第50部分

小说: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翱鬃又馈保菩兄劣谒濉⑻疲Ω媒健吧绞馈保ā靶】怠保┝耍凰逄埔院螅爸两袂г亍保泄Ω谩跋却蟮囟揭印保蚯亍⒑旱某纭靶堂ㄊ酢保趺А⒘蹯У摹按丛煳本保院蟮摹拔惫叛Т笮小保灾隆拔⒀陨⒕保叭乐担凰杏谌思洌惶街郑谰谥泄保甑闹泄皇恰绑剖鼐萋抑ㄒ灾翁煜隆薄>荽硕裕泄Ф嗄甑睦罚还恰奥沂馈保⒎恰靶】怠保胛煨绫浞ㄇ暗摹叭馈彼狄巡煌恕
  过去,他以为“今者,中国已小康矣”,通过变法维新,就可逐渐达到他所向往的“大同”境界。现在却以二千多年的中国是“乱世”,而以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为“升平世”(小康)。“乱世”的中国,要经过“公议立宪”,才能符合世界潮流,进入“升平”;至于“太平”(大同),是必需“假梯级”,必需循序渐进,不能“躐等”的,如仍“据乱”则“大乱生”;① 康有为:《托英公使交李鸿章代递折》,《知新报》第133 册。
  ② 章太炎:《正仇满论》,《国民报》第4 期,1901 年8 月10 日出版。“而欲骤期至美国、瑞士之界,固万无可得之势,不待言也”①。以喻中国只可实现“小康”(升平世),只可采取由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实现君主立宪,“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①。
  光绪二十九年(1903),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把康有为等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绪皇帝斥为“载湉小丑”,沉重打击了改良主义。接着,孙中山发表《敬告同乡书》,明确指出:“革命者,志在倒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②。号召划清革命与保皇的界限。而康有为则漫游各地,离印度、居香港。光绪三十年(1904),自香港至槟榔屿,自槟榔屿赴欧洲,重渡大西洋去美洲。
  ① 康有为:《与李福基等书》,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
  ① 康有为:《大同书》,中华书局1958 年版,第73 页。
  ②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书》,《政论集》,第476 页。第九节成立帝国宪政会,开展立宪运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康有为自加拿大南游美国。秋,赴欧洲,旋回美国,撰《物质救国论》,以为“中国之病弱”,在于“不知讲物质之学”。这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了抵制革命,清廷于次年七月十三日(1906 年9月1 日)颁布“预备立宪”。正在欧洲漫游的康有为大喜过望,九月四日(10月21 日),发出《布告百七十余埠会众丁未新年元旦举大庆典告藏,保皇会改为国民宪政会文》,谓:“仆审内外,度形势,以为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则内讧纷争,而促外国之瓜分矣。”“今者举国同心,咸言宪法,遂至使臣周咨于外,朝廷决行于上。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准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粃政焉。”说是“今上不危,无待于保”,准备于“丁未新年元旦行大庆典”,宣布旧保皇会“告蒇”,新开国民宪政会。说什么“向日之诚,戴君如昔”,“开天之幕,政党我先”③,希望重温立宪之梦。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日(1907 年3 月23 日),保皇党人在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来,“议行君主立宪”,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在章程第二条中申明:“本会名为宪政,以君主立宪为宗旨,鉴于法国革命之乱,及中美民主之害,以民主立宪万不能行于中国,故我会仍坚守戊戌旧说,并以君民共治、满汉不分为本义,凡本会会众当恪守宗旨,不得误为革命邪说所惑,致召内乱而启瓜分。”第三条申明:“本会以尊帝室为旨。”①帝国宪政会成立后,康有为企图回国从事政治活动未果,指使梁启超等与清朝皇室贵族、国内立宪分子联系,又借用侨商名义,写了请愿书,“乞立开国会而行宪法”。
  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1908 年8 月27 日),清廷宣布自本年起第九年召开国会,再于下月颁布《宪法大纲》。这个《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专制制度。革命派采取了坚决反对的立场,而保皇派则表示拥护。《宪法大纲》颁布不到两个月,光绪帝就“龙驭上宾”了。康有为又说帝国宪政会“本以保皇为事,忠义昭著”,“应发讨贼之义”,但是荣禄早死,慈禧太后也卒,谁是贼呢?“查大行皇帝之丧,实由贼臣袁世凯买医毒弑所致”,于是“签名上书监国公,请杀贼以报先帝之仇”②。
  宣统二年(1910),康有为用帝国宪政会名义草书请开国会,指出“若待九年,恐国非其国”,请“立下明诏,定以宣统三年开国会”①。这时,保皇会与国内的国会请愿会联系频繁,拟于年底改帝国宪政会为帝国统一党,向清民政部申请注册,说是“不曰会而曰党,乃合全国人士与蒙古藩王共之”,“故益光明广大之”②。
  宣统三年(1911),清廷严制国会请愿。四月,组织皇族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康有为对奕劻并不信任,一些保皇会员在海外制造舆论,③ 《孙中山全集》第1 册,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230—232 页。
  ① 民意:《希望满洲立宪者之翻案》,《民报》第13 号。
  ② 《帝国宪政会大集议员会议序例》,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日。
  ① 康有为:《光绪帝上宾讨贼哀启》,《戊戌变法》第1 册,第433—434 页。② 康有为:《代美国宪政会请开国会书》,宣统二年。
  散布揭贴,说是“今举中国之败坏危亡,非他人,皆奕劻一人为之而已;阻挠立宪,阻挠国会,非他人,皆奕劻一人为之而已”。警告奕劻:“若不即开国会,则为举国公敌,为卖国大贼”③。五月,赴日本,初住箱根,后移居须磨。八月,武昌起义。康有为听到消息,“忧心如焚”,仍持“革党必无成”之说,想“用北军倒政府,立开国会,挟以抚革党”,还想“乘此以建奇功”。自我陶醉地说:“人知革之无成,士大夫皆思吾党而归心”,“他日国会开时,吾党终为一大政党,革党亦自知无人才,不能为治也”④。③ 《民政部准帝国统一党注册论》。
  ④ 《奕劻卖国揭贴》,宣统三年。
  第十节鼓吹尊孔,拥护溥仪复辟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康有为已无皇可保了,但他仍恋栈旧制,眷念君主,是年冬发表《共和政体论》,说“专制君主以君主为主体,而专制为从体;立宪君主以立宪为主体,而君主为从体;虚君共和,以共和为主体,而虚君为从体。故立宪犹可无君主,而共和不妨有君主”。又说:“中国积四千年君主之俗,欲一旦全废之,甚非策也。况议长之共和,易启党争,而不宜于大国者如彼;总统之共和,以兵争总统而死国民过半之害如此。今有虚君之共和政体,当突出于英、比与加拿大、澳洲之上,尽有共和之利,而无其争乱之弊,岂非最法良意美者乎?”①混淆民主制与君主制度的界限,以最彻底的民主制度为最坏,越不彻底、封建残余保存越多的就是最好;并提出“虚君共和”的口号,想挂一个“共和”的招牌,恢复清朝的统治。
  此后,发表《救亡论》和《中华救国论》②,妄说:“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立宪国之立君主,实为奇妙之暗共和国”,而“满族亦祖黄帝”,还应由清朝复辟。
  1913 年,以母丧归。在国外15 年,至此归国。去国时是一个进步的维新运动领袖,回国时却是一个保守的人了。袁世凯邀请他去北京,作为反动政权的点缀。康有为没有答应,这是为了记住袁世凯出卖戊戌变法的旧恨,反对袁世凯乘着革命危机逼垮了清朝。葬母毕,移居上海,办《不忍》杂志,主张“以孔子为国教,配享天坛”,说是“若今不尊孔,则何从焉,将为逸居无教之民欤?暴戾恣睢,以快嗜欲,而近于禽兽乎,则非待烹灭绝种而何?”③戊戌变法前的孔子,在康有为的心目中是“维新”的孔子;这时的孔子,却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者了。
  1916 年3 月,电请袁世凯退位。6 月,袁世凯死,康有为电黎元洪,“望早召正式国会”①,又请“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复祀孔子之拜跪明令,保守府县学官及祭田,皆置奉祀官,勿得荒废汗菜,勿得以以他职事假赁侵占”②。
  1917 年,张勋拥护溥仪复辟,康有为于事先《拟复辟登极诏》,说是“民主政体只能攘乱,不能为治,不适于中国”③,并受弼德院副院长职。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康有为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首谓“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以自刈其人民,断绝其国命久矣”。继称“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曹汝霖、陆宗舆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① 康有为:《致衷孟、慧儒书》,辛亥十一月九日,手迹。广州中山图书馆藏。② 康有为:《共和政体论》,《康有为政论集》,第690—691 页。
  ③ 《救亡论》撰于1911 年冬,发表于1912 年,《康有为政论集》,第652—678 页;《中华救国论》撰于1912 年,载《不忍》第1 册,《康有为政论集》,第691—731 页。
  ①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载《不忍》第1 册,《孔教会杂志》第1 卷第2 号,见《康有为政论集》,第740 页。
  ② 《康有为政论集》,第945 页。
  ③ 《致北京电》,《康有为政论集》,第957 页。
  快心”,“政府宜亟释放被捕学生而诛卖国贼”④。
  1922 年,游曲阜、登泰山,反对联省自治,认为“分裂则必争而大乱,统一则必治而修明”①。11 月,杭州别墅一天园建成迁居。12 月,溥仪“大婚”,康有为在杭州“望阙叩贺”。溥仪赏以“御书”,他又赋诗志庆。1923 年,游开封,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往还,又至陕西演讲数次,夏历年底返沪。
  1924 年,冯玉祥部入京,把溥仪赶出清宫。康有为电北京当局,说是“挟兵逼宫”,“何以立国?”次年,从上海去天津“觐见”溥仪,漫游各地后返沪,办天游书院。
  1927 年2 月,赴天津祝溥仪寿。旋上《追述戊戌变法经过并向溥仪谢恩折》,表示“以心肝奉至尊,愿效坠露轻尘之报”②。3 月8 日(二月初五日),70 寿,溥仪“赐寿”。康有为有诗谢恩。18 日,赴青岛。31 日(二十八日),病逝。
  康有为所写论著,据《万木草堂丛书》目录所列,经部有《孔子改制考》、《伪经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礼运注》、《大学注》、《中庸注》、《论语注》、《孟子微》等19 种;史部有《时务刍言》、历次上书、《戊戌奏稿》、《政见书》、《官制考》、《物质救国论》、《金主币救国论》、《理财救国论》、《救亡论》、《共和政体论》、《中华救国论》、《共和平议》等64 种;子部有《大同书》、《诸天讲》、《长兴学记》、《桂学答问》等26 种;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