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

第77部分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第77部分

小说: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11 月重回广州。次年4 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孙中山被选举为非常大总统。5 月5 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揭橥护法旗帜,部署北伐。1922 年6 月,陈炯明部在广州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在白鹅潭的军舰上坚持战斗50 余天后退居上海。在此前后,孙中山曾与俄国共产党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有所接触,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着手改组国民党。1923 年,陈炯明的部队被滇军逐出广州,孙中山第三次回到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任陆海军大元帅,重新部署北伐。
  1924 年1 月,孙中山主持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同年6 月创办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训练培养革命武装干部。10月,亲自作出有力部署,平息了广州的商团叛乱。11 月,应北京政变领导人冯玉祥等的邀请,北上商谈国是。他提出了对内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并同北洋军阀进行不调和的斗争。1925 年3 月12 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临终时留下了“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战斗”的宝贵遗嘱。孙中山的著作甚丰,版本不少。中华书局1981 年至1986 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凡11 卷),是迄今为止收录著作最多的全集版本,共收入孙中山的论著、文告、公牍、函电、演说、谈话纪录等约8200 篇,400 余万字。第二十五章黄兴第一节走上革命道路黄兴,原名轸,字厪午,从事革命活动后改名黄兴,字克强①。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1874 年10 月25 日)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市)。5 岁时,跟随父亲黄筱村发蒙读书,随后又入附近的私塾就读,学习勤奋。童年时代,喜欢听乡间老辈讲洪秀全、杨秀清的革命事迹,“稍长,喜读太平天国杂史”①。他还师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术,从小练就强健的身体。
  光绪十九年(1893),黄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两湖书院在当时是一所比较新式的学堂,课程除经史文学外,还有天文、地理、算学、测量、化学、博物学以及兵操等新学科。黄兴在校期间,“笃志向学,而于地理一科及体操尤为精勤”②。他还于“课程余闲,悉购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朝夕盥诵”③,初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学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才常、林圭等在长江流域组织自立军起义,黄兴曾与闻其事,帮助他们运动清军中的湘籍军官保持中立,不加阻碍。这是黄兴第一次运动军队,初步了解到当时清军的内部情况。但自立军起义很快被张之洞镇压,唐才常等英勇就义。黄兴痛悼唐才常,并萌生了革命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湖广总督张之洞从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选派学生30 多人,赴日本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黄兴这位两湖书院的优秀毕业生,成为这批留学生中唯一的湘籍学生。是年五月(1902 年6 月),黄兴抵东京。
  黄兴到日本后,很快就被留学生界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1902 年12 月),他与杨笃生、樊锥、蔡锷等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以翻译为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黄兴为扩大影响,在年底又与蔡锷、张孝准、杨笃生等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大量从事译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黄兴还支持湖北留学生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宣传“排满”的民族主义。他还领导宏文学院的湘籍学生组成“土曜会”,鼓励挺身杀敌,“从事用兵,以破坏现状为出路”①。黄兴虽然学的是师范,却特别留意于军事技能的学习。他请日本退伍军官教授军略,学习兵法;利用空闲时间参观日本士官联队各种兵操;每天清晨起来,到神乐坂武术会参加射击比赛。
  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生了拒俄运动。俄国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趁机占领了整个东北。光绪二十九年三月,第二期撤兵期满,① 《公布参议院议决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 卷,第220—224 页。① 1904 年起义失败,东渡后始改名,取“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意。② 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13 页。
  ③ 张知本:《国庆日忆黄克强先生》,载1959 年10 月10 日香港《时报》。①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第21 页。
  俄国却仍然不履行条约,企图永久霸占东北。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因而爆发了拒俄运动。黄兴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的活动。他在拒俄运动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与反动,愤慨地指出:“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②于是他自认为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指归国发动革命之人员),准备回国策动反清革命。黄兴在回国前夕与刘揆一讨论进行方略,认为除在军学界普遍发动外,目前更应注意团结会党兄弟,共谋反清革命。他自东京启程回国后,便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② 石陶钧:《六十年的我》,见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45 页。第二节创立华兴会黄兴回国后,先到上海,与当时《苏报》的主笔章士钊会晤,并结识了沪、宁等地一些人士。光绪二十九年七月,黄兴返湘途经武汉,“在两湖书院演说满汉畛域及改革国体、政体之理由,与顽固派辩论终日”。湖广总督张之洞闻讯大怒,立即命首府兼院长梁鼎芬出告示将黄兴驱逐出境。黄兴仍“留连八日,以携带邹容所著之《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①。
  黄兴回到长沙后,在明德学堂主持新开办的速成师范班。明德学堂是长沙城里新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教员中许多人都富有革命思想。如张继教历史,周震麟教地理,苏玄瑛教国文等。黄兴除在明德学堂任课外,还在长沙的经正、修业、实业等学堂和民立第一女学、安徽旅湘公学兼任教员。他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以教书为掩护,暗中从事革命活动。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 年11 月4 日),黄兴以过30 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为避免清廷的注意,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业务是“兴办矿业”。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 年2 月15 日),华兴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黄兴提出“雄据一方与各省纷起”的方案,即从湖南发难,然后谋各省的响应。先后参加华兴会的两湖革命知识分子有四五百人。黄兴和华兴会的同志印发宣传品,鼓吹反清革命。他还在明德学堂的理化实验室里,和日本教员一道秘密制造炸弹,并派人出省购置军械。黄兴还变卖祖遗田产,以解决经费的需要。为了联络会党和军队,黄兴又设立两个小团体:一是同仇会,专为联络哥老会;一是黄汉会,专为运动军队,重点是联络会党。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曾亲自会见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商讨起义计划,决定于十月初十日(11 月16 日)慈禧太后70 寿辰那天在长沙起义,常州、衡州等五路同日举事,公推黄兴为主帅,刘揆一、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华兴会在湖南部署稍有头绪之后,便加强与外省的联络工作,派宋教仁、胡瑛到武昌,着重运动武汉三镇新军;派陈天华、姚宏业游说江西防营统领廖明缙,劝其届期响应;派周维桢、张荣楣接洽四川会党,促其与两湖会党合作;派杨毓麟、章士钊负责沪、宁地区的策应工作。黄兴则来往于湘、鄂之间,统筹指挥全局。
  这个起义计划不幸临期泄漏,马福益手下的人被清地方当局所捕,供出了起义计划和首领“长沙黄厪午老师”。于是长沙府、县衙门开始在省城搜捕革命党,特别要捉拿黄兴归案。事态急转直下。九月十六日(10 月24 日),黄兴于差役来捕时乘间避往开明绅士、明德学堂校董龙绂瑞家,后又转移到圣公会牧师黄吉亭处,至十八日(26 日)化装成海关员司,潜出长沙,逃往上海。华兴会的其他重要骨干也先后避于上海。长沙起义计划遂陷于流产。黄兴创立华兴会后,策动的首次武装起义未及发动即陷于失败。主要是由于未能严加保密,革命机关处于半公开状态,招集人员仍采取旧式会党散①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第25—26 页。
  发票布的落后办法,致使起义走漏风声。长沙起义事泄后,会党虽然受到严重损害,但华兴会却保存了元气,黄兴及华兴会骨干纷纷出走长沙。
  第三节参与组织中国同盟会黄兴避居上海后,因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案的牵连,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得以出狱。后避难到东京,过着流亡生活。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 年7 月),经日本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初次会见。二人畅谈革命大势,交流思想,共议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六月二十七日(7 月29 日),黄兴约集华兴会骨干商议与兴中会合组革命团体问题。会上,陈天华明确主张“以吾团体与之联合”;刘揆一主张“不入孙会”;黄兴则主张“形式上入孙逸仙会,而精神上仍存吾团体”;宋教仁认为“既有入会不入会者之别,则当研究将来入会者之关系如何”①。众说纷纭,最后在东京的华兴会员除少数人外,其他都决定参加统一的革命团体。六月二十八日(7 月30 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到东京举行建立统一革命团体的筹备会。与会者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留日学生中其他团体的部分成员和日本人宫崎寅藏、内田良平、末永节,共计70 余人。会上,确定新成立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议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黄兴在会上发表演说,慷慨陈述革命大义,并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
  七月十三日(8 月13 日),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发起组织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大会,到会者达1300 余人。孙中山在会上作了长篇演说,指出当前民族思想蓬勃发展,号召到会者摒弃改良主义道路,采取革命手段,致力于反清斗争。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 年8 月20 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到会者约百余人。黄兴首先在会上宣读章程草案30 条,经大会讨论修改后通过。章程规定以东京为同盟会本部所在地,本部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在选举总理时,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