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真貌-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在棕树主日是有一股胜利的气氛,但并非是可以使罗马人侧目的胜利,也不是可以令耶路撒冷的群众放在眼里一段时间的胜利。这算什么王的派头呢?
最后的晚餐
每一次我读约翰的记载,都被其中那股现代的笔调震惊。在这里,福音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慢动作的描写。约翰略去了耶稣和他门徒之间的交谈,以及一些情绪上的表达。在约翰十三章到十七章,我们有耶稣在地上最痛苦一夜的深切的实录。
那天晚上,当门徒们一件件的做那些充满了预表的逾越节仪式,他们发现了许多的意外。当耶稣大声朗读出埃及的事迹时,这些门徒的心中可能很理解地把埃及换成了罗马。现在这么多的旅客聚集在耶路撒冷,神到那里找得到更好的机会,在此时此刻重展一次拯救的大能?耶稣概略地宣告使得他们狂热的梦想极为兴奋:「我将国赐给你们,正如我父赐给我一样。」耶稣很有权威地这样说,「我已经胜了世界。」
当我读约翰的记录时,我特别注意到有一个独特的事件打断了晚餐的进行。「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约翰先以这样一句话做前奏,然后再加上一些不一致的结局:「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他扮成奴隶的样子,弯下腰,开始为门徒们洗去脚上的耶路撒冷的尘土。
贵宾在与他朋友最后的晚宴上,做出这种的举动,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这一位统治者,他早一会才宣布「我将国赐给你们」,怎么会有这样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呢?在那个时候,为人洗脚是一件很卑贱的事,一个主人都不会叫犹太人的奴隶去做这样的事(这是外邦奴隶的事)。彼得在这刺激下脸都变了。
对一位名叫史格特·派克的作家而言,洗脚的这一幕情景是耶稣生平中最重大的事件。「直到那一刻,一切的事,都是有人要努力爬到高处,一旦站到高位就留在高位,或者再努力更上一层楼。这里有一个人,已经站在高位——他是一位拉比,老师,主人——突然下到最底层,开始给跟随他的人洗脚,在这一个行动中,耶稣预表性地把整个的社会秩序都改变了。很少人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连他的门徒也几乎因他的行为而吓呆了。」耶稣要求我们跟随他的人做三件事来纪念他:正如他被约翰施浸一样,他要求我们也给别人施浸;他要我们纪念他那天晚上与门徒分享的晚餐(擘饼);最后他要求我们彼此洗脚。尽管在实行上有不少关于意义及方式的争执,教会一直遵循前面两条命令。但是如今我们倾向把第三条命令「洗脚」和在美国阿帕拉契山上一个小宗派扯在一起。只有少数几个宗派遵循洗脚的命令,其它的人都认为这个看法似乎是太幼稚太乡土,太不高明。我们可以就耶稣只要求十二门徒这样做呢,还是也要我们以后的信徒这样做而进行辩论,但是我们没有证据显示十二门徒遵守了这个命令。
后来那天晚上,在门徒中起了争论,争论到底在他们中间谁为首。耶稣明白地并未否认人类直觉中的竞争和野心,他只是简单地改变了方向:「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这正是在他说「我将国赐给你们」的同时,——一种国度,换而言之,是建立在服事和谦卑的根基上。在洗脚一事上,门徒看到一幅活的画来说明他是什么意思,但是两千年来要跟随这个榜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出卖
当耶稣和他最亲密的朋友共享这一个亲近的夜晚时,耶稣忽然拋出了惊人的一句话:在他身旁十二个人中间,有一个今夜将会把他出卖给当局!「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他们就开始彼此调查。
耶稣的话令人心惊肉跳。「是我吗?」门徒一个一个地问他,显示出他们心里的不安。出卖可不是什么新的观念,在那个充满阴谋的耶路撒冷,谁知道有多少门徒曾被耶稣的仇敌接触过,被派来侦探耶稣行踪的呢?最后的晚餐也是笼罩在危机的气氛下进行的,就连小楼的房间也是由那一位拿着一瓶水的人暗中安排的。
耶稣说出这句话不久,犹大就悄悄地离开了,这并未引起任何怀疑。他们之中管钱的人很自然地总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办,或是要去采购一些东西,或许去行一些施舍的善事。
「犹大」这个名字曾经流行过一阵子,现在已经不再有人用了。没有一个父母会给自己的儿女取一个历史最臭名的出卖者的名字。然而当我再来读福音书的时候,我却发现福音书中犹大最突出的并非他有什么恶行,他最出色的就是「平凡」。他和其它的门徒一样,都是耶稣在一长夜祷告以后,亲自挑选的。他能管财理物,门徒必然是信得过他。甚至在最后的晚餐,他就坐在靠近耶稣的位置上。福音书中找不到一丁点的暗示,说犹大是一只潜伏的地鼠,渗透进内部,计划出卖。
那么犹大怎么会出卖耶稣呢?正当我思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剩下在客西马尼的门徒全都溜走了。耶稣想起彼得发的誓:「我不认识这个人!」在园子里压力来的时候,犹大出卖的行为只是在程度上略有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和其它不忠的人相去不远。
我很好奇好莱坞处理出卖这一段的方法,我看了十五部有关犹大的影片,真有不少的理论。有一些人认为他是贪爱钱财,另外的人则认为他因为恐惧,在耶稣仇敌包围的时候,就求自保而进行了一笔交易。有人认为他的梦醒了——为什么耶稣用鞭子洁净圣殿而不兴起军队来对抗罗马呢?或许他对耶稣的软弱已经忍无可忍了,如同现代在巴勒斯坦或是北爱尔兰的军事激进分子一样。犹大可没有耐性去采用什么缓慢的非暴力的革命方式。或者,他是想逼迫耶稣出手?如果犹大安排一场逮捕,耶稣想必会被迫宣告他自己并设立他的国度。
好莱坞喜欢把犹大塑造成一个复杂的叛逆英雄,圣经却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撒旦进入他的心中。」当他离开要去做那件事的时候,无论如何,犹大是从梦中清醒过来了,区别的只和其它的信徒所感受的程度不同而已。当耶稣国度是引向十字架而非宝座这个事实变得很清楚的时候,一位门徒在黑暗中溜走了。
犹大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位出卖耶稣的人,他只不过是最出名的一位。远藤周作(ShusakuEndo)这位日本的小说家,他有不少部小说是以出卖为题的。「沉默」这部他最著名的小说,就是描写日本的基督徒,在德川慕府时代的逼迫下撤消自己的信仰。远藤读了很多有关基督徒殉道者的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但是他却从没读过基督徒出卖者的故事。这怎么可能?没有人写过。然而对远藤而言,耶稣最有权能的信息就是他那不灭的爱。甚至——特别是对那些出卖他的人。当犹大带着私刑的兵丁到了客西马尼,耶稣仍称呼他为「朋友」。其它的门徒拋弃耶稣,可是他依然爱他们。他自己的族人把他钉死,然而当耶稣赤裸裸地伸展在极羞耻的光景下,他仍扬起声来,喊着说:「父啊,赦免他们」。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讽刺的对比,能和彼得及犹大这两个人的结局相比。两个人在耶稣门徒集团中都是领导人物,两个人都看过也听过许多美妙的事物,两个人都经历过相同的希望、恐惧和失望这种令人发颤的循环。当环境困难的时候两个人都否认了他们的主,但是他们相似之处就到此为止。犹大虽然悲哀却明显没有悔改,接受了他行为的逻辑结局,他自杀了,成了历史上最着名的出卖者。
他宁愿死,也不接受耶稣来要给他的赦免。彼得的颜面尽失,但是他对着耶稣恩典和赦免的信息仍有一个开放的心,因此他后来能带领在耶路撒冷的大复兴,一直工作到罗马为止。
客西马尼
在耶路撒冷那间楼上的小房间,充满了羊肉、苦菜,以及身体污臭的味道。耶稣和他十一个门徒起身,走向清凉、宽敞的橄榄树林,就是一个名叫客西马尼的园子里。春天百花盛开,夜晚的空气中充满了花香。躺在月光星辰之下,远离城市的喧哗,有一份特别的安宁。门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然而耶稣可没有那份安宁。「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马太这么说的。他觉得「惊恐起来,极其难过」马可加上这么一句,两本福音书都平铺直述地把耶稣对门徒所说的话写下来:「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儆醒」。耶稣经常一个人去祷告,有的时候还打发门徒上船,这样他可以单独地与天父共度一夜,然而这一夜却很特别,他需要门徒们的同在。
我们人类的本性,就是需要有人在医院陪着我们度过等待手术的夜晚,在养老院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或是任何重大关键的时刻,我们需要别人安慰的同在——将一个人单独拘禁不与任何人接触,是我们这个族类所发明的最严厉的惩罚。我注意到福音书中所提客西马尼园中,耶稣有着从未经历过的深沉的孤独。
如果最后的晚餐有妇女在内的话,耶稣就不会在这几个钟头中孤单地度过。耶稣的母亲已经来到耶路撒冷——这是耶稣刚开始服事时提过一下的,从那以后这是第一次再提到她。还有那群站在十字架下包裹他僵硬的身体的妇女。天一亮就赶到墓地的妇女,她们肯定会在花园里陪着他,摸他的头,擦干他的眼泪。但是只有同性的朋友在陪伴他。因为晚餐和酒使人瞌睡,当耶稣孤单地忍受折磨时,他们呼呼大睡了。
当门徒背弃他,耶稣并没有试着隐藏他的伤感:「你们不能儆醒片时吗?」他的话中似乎除了孤独之外,还有一些暗示:是否这是他第一次不愿意与父单独在一起呢?
福音书描述耶稣在受折磨中的态度时,提到一个极大的挣扎,这实在不太像犹太人或是基督徒的殉道者的态度。「求你将这苦杯撤去」,他这样恳求。这可不是什么敬虔、正式的祷告。「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到底为何挣扎呢?惧怕死亡和痛苦吗?当然。在这方面,耶稣并不比你我少半点不快。但是这里恐怕还不只是这些。耶稣将要面临是一种只能称为「被神离弃」的新经历。客西马尼所描述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祷告不蒙应允的故事。痛苦之杯并未撤去。
世界拒绝了耶稣,证明是马上就有一些拿着火把的人穿过花园小径而来,很快地门徒都要离弃他。在多次的祷告中,恳切的祷告得到的只是如同面对一面墙那样的毫无反应,耶稣肯定是会感到好象连神也转头离开了。
约翰·霍华德·游德(JohnHowardYoder)猜测,如果神插手允许了这个「把这杯撤走」的请求,事情会如何发展?如果耶稣坚持他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父的意思,他绝对不是无能为力,他可以呼唤十二营的天使(72;000)来为他打一场圣战。在客西马尼园中,耶稣再一次遇到撒旦在旷野的那次试探。他很可能用权能解决邪恶的问题,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