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367部分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67部分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八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八六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眼见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谓忿诤故,守护眼根。心中不生贪伺(212)、忧戚、恶不
      善法,趣向彼故,守护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受相,亦不味
      法,谓忿诤故,守护意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趣向彼故,守护意根
      。’”
      “‘各位贤者!我已经具足了这些圣戒,现在应当学习彻底的知足,即衣服只是为了
      遮蔽身体,食物只是为了喂养身体,不论游行至何处,只有三衣一钵随行,不会对
      其他的物质有眷恋,譬如鹰鸟飞翔在空中时,只有两翅随行。各位贤者!我也是一
      样,不论游行至何处,只有三衣一钵随行,不会对其他的物质有眷恋。各位贤者!
      我已经具足了这些圣戒及彻底知足,现在应当学习守护六根,自我控制,正念分明
      ,守护正念,使正知常起不灭。当眼睛见到物质时,不欢喜物质外在的表相,也不
      贪着物质内在的特性,为了不生起忿怒诤论,我应当守护眼根。为了使心中不生起
      贪念、忧愁、邪恶不善之法,我应当守护眼根。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
      是一样,当意念意识到概念时,不欢喜概念外在的表相,也不贪着概念内在的特性
      ,为了不生起忿怒诤论,我应当守护意根。为了使心中不生起贪念、忧愁、邪恶不
      善之法,我应当守护意根。’”      
  19。 “‘诸贤!我已成就此圣戒身及极知足,圣护诸根,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
      ,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487)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诸贤!我已
      成就此圣戒身及极知足,亦成就圣戒护诸根,得正知出入,独住远离,在无事处,
      或至树下空安⊕静处、山岩石室、露地穣积,或至林中,或在冢间。诸贤!我已在无
      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敷尼师檀(50) ,结跏趺坐(51) ,正身正愿,反念不向,断除贪
      伺,心无有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我于贪伺净除其心。如
      是瞋恚、睡眠、⊕掉悔,断疑度惑(217),于诸善法无有犹豫,我于疑惑净除其心。’”
      “‘各位贤者!我已经具足了这些圣戒及彻底知足、守护六根,现在应当学习正知出
      入时的行为举止,即清楚地观察分别屈伸低仰、穿着袈裟及执持钵具时的威仪是否
      端正,乃至一切的行、住、坐、卧、眠、寤、语、默都很清楚地知道。各位贤者!
      我已经具足了这些圣戒及彻底知足、守护六根、正知出入时的行为举止,现在应当
      学习独自住在偏远、没有干扰之处,或前往安静的树下,深山石洞、野外空地,或
      住在树林中,或住在坟场。各位贤者!我在没有干扰之处,或在安静的树下,铺上

四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八八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垫布,盘腿而坐,端正身心,努力不懈,断除贪念,心存无诤。对于他人的财物及
      各种维持生活的资具,不起贪念:希望我能得到别人的这些财物,心中彻底清净,
      毫无贪欲之心。同理,我也断除瞋恨与嫉妒、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断除
      一切的疑惑,对于一切善法没有犹豫,心中彻底清净,毫无疑惑之心。’”
  20。 “‘诸贤!我已断此五盖(217)、心秽(275)、慧羸(276),离欲、离恶不善之法(20)…… 至得第四禅成
      就游(23)。诸贤!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趣向漏尽
      通智作证。诸贤!我知此苦如真,知此苦⊕集、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42),知此
      漏、知此漏集、知此漏灭、知此漏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
      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
      ,知如真。诸贤!我如是知、如是见,内身有识及外诸相,一切我、我行及慢使断
      知,拔绝根本,终不复生。’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
      “‘各位贤者!我在断除上述的五种障碍〔即贪欲、瞋嫉、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
      后悔、疑惑〕、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
      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
      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
      生起喜乐;因为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
      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因
      为乐灭、苦灭、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
      〕由内心平衡所生起之念的清净。各位贤者!在得到如此的禅定后,我的内心清净
      ,没有污秽与烦恼,内心柔软,不受影响,成就〔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
      通、天眼通、〕漏尽通。各位贤者!我如实地知见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
      的方法,也如实地知见烦恼、烦恼的起因、烦恼的寂灭、断烦恼的方法。因为如此
      的知见,便解脱爱欲的烦恼、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当我解脱时,
      便知道解脱: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
      有来生。各位贤者!我就是如此知见于此有识之身及外在所有一切相的我作、我所
      作、慢随眠,都已经彻底根绝。’”
  21。 “汝等闻之,当善然可,欢喜奉行。善然可彼,欢喜奉行已,当复如是语彼比丘:
      ‘贤者!初说我等已可意欢喜,然我等欲从贤者上复上,求智慧应答辩才,以是故

四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九○ 双品第十五(187)说智经第六

      我等从贤者问复问耳。’”
      “你们听了之后,应该赞叹,欢喜接受。你们赞叹,欢喜接受之后,应告诉他:‘贤
      者!你一开始解说时,我们就已经了解贤者所说,也很欢喜地接受。我们只是想从
      贤者学习到更上更好的说法,所以我们故意一再发问。’”
  22。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八八)中阿含双品阿夷那经第七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于东园鹿子母堂(294)。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东园鹿母讲堂。
   2。 尔时,世尊则于晡时(79),从燕坐(80)起,堂上来下,在堂影中露地经行(384),为诸比丘广说
      甚深微妙之法。彼时,异学(305)阿夷那沙门蛮头弟子(1747)遥见世尊从燕坐起,堂上来下,
      在堂影中露地经行,为诸比丘广说甚深微妙之法,异学阿夷那沙门蛮头弟子往诣佛
      所,共相问讯,随佛经行。世尊回顾问曰:“阿夷那!沙门蛮头实思五百思,若有
      异沙门、梵志(9)切知、一切见者,自称我有无余、知无余,见彼有过、自称有过?
      ”
      有一次,佛陀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在室外空地的荫凉处经行。此时
      ,阿夷那游行者从远处看见佛陀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在室外空地的
      荫凉处经行,便走到佛陀的面前,问讯作礼之后,跟随佛陀经行。佛陀便回头问说
      :“阿夷那!你们是否有一位同梵行者被称为智者?他能思考多达五百人之心的状态

四九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九二 双品第十五(185)阿夷那经第七

      ,〔并且以此诃责持不同意见者,〕因此这些被诃责的持不同意见者知道;我们被
      诃责。”
   3。 异学阿夷那沙门蛮头弟子答曰:“瞿昙(122)!沙门蛮头实思五百思,若有异沙门、梵志
      一切知、一切见者,自称我有无余、知无余,见彼有过、自称有过(1748)。”
      阿夷那游行者回答说:“是的,佛陀!我们有一位同梵行者被称为智者。他能思考多
      达五百人之心的状态,〔并且以此诃责持不同意见者,〕因此这些被诃责的持不同
      意见者知道:我们被诃责。”
   4。 世尊复问曰:“阿夷那!云何沙门蛮头思五百思,若有异沙门、梵志一切知、一切
      见者,自称我有无余、知无余,见彼有过、自称有过耶?”
      佛陀又问:“阿夷那!你们那位被称为智者的同梵行者,他是如何思考多达五百人之
      心的状态,〔并且以此诃责持不同意见者,〕因此这些被诃责的持不同意见者知道
      :我们被诃责?”
   5。 异学阿夷那沙门蛮头弟子答曰∶“瞿昙!沙门蛮头作如是说:‘若行、若住、若坐、
      若卧、若眠、若寤、、或昼、或夜,常无碍知见。或时逢骈象、逸马、骈车、叛兵、
      走男、走女,或行如是道,逢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或值蛇聚,或得块掷,或
      得杖打,或堕沟渎,或堕厕中,或乘卧牛,或堕深坑,或入刺中,或见村邑,问名
      问道,见男见女,问姓问名,或观空舍,或如是入族,彼既入已,而问我日:尊从
      何行?我答彼曰:诸贤(126) !我趣恶道也。’瞿昙!沙门蛮头如是比丘思五百思,若有
      异沙门、梵志一切知、一切见者,自称我有无余、知无余,见彼有过也。”
      阿夷那游行者回答说∶“佛陀!我们那位被称为智者的同梵行者说:‘即使在行、住
      、坐、卧、眠、寤、日、夜中,都不会影响到我思考他人之心的状态。我在路上可
      能会遇到脱逃的象、马、车、步兵、男人、女人,或者恶象、恶马、恶牛、恶狗、
      毒蛇,或被人丢石头,或被人以杖打,或落入沟坑,或落入厕所,或碰撞睡卧中的
      牛,或跌入深坑,或进入荆棘之道,或见到村落城镇,而问村名与道路,或见到男
      人女人,而问姓名,或见到空屋,或见到住空屋之人,他们会问我:尊者要去哪里
      ?我回答说:各位贤者!我要去险恶之路。’佛陀!我们那位被称为智者的同梵行
      者,就是如此思考多达五百人之心的状态,〔并且以此诃责持不同意见者,〕因此
      这些被诃责的持不同意见者知道:我们被诃责。”

四九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四九四 双品第十五(188)阿夷那经第七

   6。 于是,世尊离于经行,至经行○ 道头,敷尼师檀(50) ,结跏趺坐(51) ,问诸比丘:“我所说
      智慧事,汝等受持耶(1750)?”彼诸比丘默然不答。
      于是,佛陀便走到旁边,铺上垫布,盘腿而坐,问比丘众:“诸比丘!你们有忆持
      〔我所教说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