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496部分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96部分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78
     “Magandiyo paribbajako sakan' eva sudam gattani panina
      anomajjati: Idan tam bho Gotamo arogyam; idan tam nibbanam
      Aham hi bho Gotama etarahi arogo sukhi; na mam kinci
      abadhatiti。”(MN。 I。 p。509),中文译为“须闲提游行者顺次扪摸
      自己的身体,说:‘佛陀!这就是无病,这就是涅槃。佛陀!
      现在的我就是无病的快乐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恼害我。’”
1412。 无病第一利,涅槃第一乐,诸道八正道,往安隐甘露:对应
      之巴利文为“Arogayaparama labha; nibbanam paramam
      sukham; atthangiko ca magganam khemam amatagaminan ti。”
      (MN。 I。 p。510),中文译为“无病是最大的利益,涅槃是最大
      的快乐,八正道是最上之道,因为它会导引至安隐不死。”其中,
      “不死”(amata)是指“涅槃”。 
1413。 见神受神,缘受则有:对应之巴利文为“vinnanam yeva
      upadiyamano upadiyim;tassa me upadanapaccaya bhavo”
      (MN。 I。 p。511),中文译为“一直执取识,因为我的执取,便生
      起有”。其中,“有”(bhava)是“存在、变化”(参考注解188)。 
1414。 或吐或下,或灌于鼻,或复灌下,或刺其脉,或令泪出:对
      应之巴利文为“uddhavirecanam adhovirecanam anjanam 
      paccanjanam natthukammam”(MN。 I。 p。511),中文译为
      “催吐剂、泻药、眼药水、药膏、灌鼻剂”。 
1415。 婆私吒:巴利文为“Vasettha”,又译“婆肆吒、婆翅多、
      波尸吒”,是拘萨罗国人。他原本是弗袈罗娑帝婆罗门
      (Pokkharasati)的弟子,与婆罗婆婆罗门是好朋友,听了佛陀
      的说法后,加入僧团,证得阿罗汉果(参考注解1388; 1400)。
1416。 谓有三种,令非一切人人共诤,杂善不善法,彼则为圣所称不
      称:《长阿含第五经小缘经》(大一˙三七上)作:“有四种姓,
      善恶居之,智者所誉,智者所责”。 
1417。 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我们是释迦之子,
      沙门”。 
1418。‘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婆私吒!彼
      梵天者,是说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梵是如来,冷是如来,
      无烦无热,不离如者,是如来也:对应之巴利文为
     “Bhagavato 'mhi putto oraso mukhato jato dhamma…jo
      dhamma…nimmito dhamma…dayado ti。 Tam kissa hetu?
      Tathagatassa h' etam Vasettha adhivacanam… Dhamma…
      kayo iti pi Brahma…kayo iti pi; Dhamma…bhuto iti pi
      Brahma…bhuto iti piti。”(DN。 III。 p。84),
      中文译为“‘我们是世尊的儿子,
                                                                                 279

                                                                                 280
      是世尊的子嗣,生自于世尊的口中,是法所生的,是法所创造的,是
      法的继承人。’ 为什么呢?婆私吒!因为这些是如来的同义语,即
      法身、梵身、法所成、梵所成。” 
1419。 彼于其中妙色意生,一切支节诸根具足,以喜为食,自身光
      明,升于虚空,净色久住:对应之巴利文为“Te thttha honti
      manomaya piti…bhakkha sayampabha antalikkha…cara
      subhatthayino ciram digham addhanam titthanti。”(DN。 III。
      p。84);中文译为“他们住在那里,是意所成者,以喜为食,自身放光,
      行于空中,处于清净的状态,可长久维持〔如此之状态〕。”
1420。 犹如熟酪,以抨抨乳,结构为精,合聚和合:对应之巴利文
      为“Seyyatha pi nama pavaso payatattassa nibbayamanassa
      upari santanakam hoti”(DN。 III。 p。85),中文译为“譬如煮
      热的牛乳,冷却后的表层”。 
1421。 地味:巴利文为“rasa…pathavi”。 
1422。 贪餮不廉:对应之巴利文为“lola…jatiko”(DN。 III p。85),
      中文译为“属于贪婪的人”。其中,“餮”,音ㄊㄧㄝˋ,贪
      吃的人。
1423。 犹如今人含消美物,不说本字,虽受持而不知义,此说观义
      亦复如是:对应之巴利文为“Tad etarahi pi manussa kincid
      eva sadhu rasam labhitva evam ahamsu; Aho rasam; aho
      rasan ti。 Tad eva poranam aggannam akkharam anupatanti;
      na tv ev' assa attham ajananti。”(DN。 III。 p。86),中文译
      为“今天,当人们得到美味的束西,人们会说:‘美味啊!美
      味啊!’ 人们只是顺从古代最早的字句,而不知道它的意思。” 
1424。 地肥:对应之巴利文为“bhumi…pappatako”(DN。 III。 p。
      87),中文译为“地饼”。
1425。 犹如今人为他所责,不说本字,虽受持而不知义,此说观义亦
      复如是: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此句。 
1426。 婆罗:对应之巴利文为“badalata”(DN。 III。 p。87); 中文译
      为“蔓草、林藤”。
1427。 昙华:巴利文为“udumbara”,又译“优昙婆罗、优昙花、无
      花果”。 
1428。 淖蜜丸:对应之巴利文为“khuddam madhum anelakam”(DN。
      III。 p。87),中文译为“野外的纯蜂蜜”。
1429。‘奈何婆罗!奈何婆罗!’ 犹如今人苦法所触,不说本字,虽受持
      而不知义,此说观义亦复如是:对应之巴利文为“Ahu vata no;
      ahayi vata no badalata ti。 Tad etarahi pi manussa kenacid eva
                                                                                 281

                                                                                 282
      dukkha…dhammena puttha evam ahamsu: Ahu vata no; ahayi
      vata no ti。 Tad eva poranam aggannam akkharam anupatanti;
      na tv ev' assa attham ajananti。”(DN。 III。 p。88),中文译
      为“‘蔓草是我们的,它已经消失了!’ 今天,当人们被问到
      为何苦恼时,人们会说:‘我们过去所拥有的已经消失了!’
      人们只是顺从古代最早的字句,而不知道它的意思。” 
1430。 白净无皮,亦无有麦黄稿:对应之巴利文为“akano athuso
      sugandho tandula…pphalo”(DN。 III。 p。88); 中文译为“无
      糠、无壳、有香味、洁净的谷粒”。其中,“麦黄”,音ㄎㄨㄤˋ,
      “稿”,音ㄍㄠˇ(参考注解252; 346)。
1431。 便以木石,或以杖块而打掷之,便作是语:‘咄!弊恶众生作
      非法事。’ 云何众生共作是耶?犹如今人迎新妇时,则以幞华散,
      或以华鬘垂,作如是言:新妇安隐!新妇安隐:对应之巴利文为
     “anne pamsum khipanti; anne setthim khipanti; anne gomayam
      khipanti; Nassa asuci; nassa asuciti。 Katham hi nama satto
      sattassa evarupam karissatiti? Tad etarahi pi manussa 
      ekaccesu janapadesu vadhuya nibbuyhamanaya anne pamsum
      khipanti; anne setthim khipantia anne gomayam khipanti。”
      (DN。 III。 p。88…89),中文译为“有人
      丢沙,有人丢泥土,有人丢牛粪,说:‘去死,污秽者!去死,污
      秽者!一个人怎么可以与另一个人做这样的事呢?’ 今天,在某些
      地方,当新娘被带走时,有人丢沙,有人丢泥土,有人丢牛粪。” 
1432。 婆私吒!是谓初因初缘世中起家法,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
      如决人尊: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句。 
1433。 我等宁可造作田种,立标榜耶:对应之巴利文为 “Yan nuna
      mayaam salim vibhajeyyama; mariyadam thapeyyamati。”(DN。
      III。 p。92),中文译为“现在,我们分配稻米,设置界限吧!”
1434。 便共诤讼,有失有尽,有相道说,有拳相扠:对应之巴利文为
     “adinnadanam pannayissati; garaha pannayissati; musa…vado
      pannayissati; dandadanam pannayissati”(DN。 III。 p。92),
      中文译为“偷盗将出现,诃责将出现,妄语将出现,刑罚
      将出现”。 
1435。 是田主谓之刹利也,令如法乐众生,守护行戒是王,是王谓之
      王也: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jana…sammato ti kho。。。 maha…sammato;
      maha…sammato tv eva pathamam akkharam upanibbattam。
      Khettanam patiti kho … khattiyo; khattiyo tv eva
                                                                                 283

                                                                                 284
      dutiyam akkharam upanibbattam。 Dhammena pare ranjetiti kho。。。
      raja ; raja tv eva tatiyam akkharam upanibbattam。”(DN。
      III。 p。93),中文译为“摩诃三摩多的意思是‘全民所选出来的’,
      所以摩诃三摩多是第一个被采用的惯用字。刹帝利的意思是‘田
      主’ ,所以刹帝利是第二个被采用的惯用字。国王的意思是‘依法
      令人欢喜’,所以国王是第三个被采用的惯用字。” 
1436。 是谓初因初缘世中刹利种,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如法人
      尊:对应之巴利文为“Iti kho … evam etassa khattiya…mandlassa
      poranena aggannena akkharena abhinibbatti ahosi。 Tesam neva
      sattanam anannesam sadisanam neva no asadisanam dhammen'eva
      no adhammena。 Dhammo hi … settho jane tasmim ditthe c'eva
      dhamme abhisamparayan ca。”(DN。 III。 p。93),中文译为
     “因此,根据古代最早的字句,这就
      是刹帝利族群的起源。刹帝利族群的起源是来自于这些众生,不是其
      他人;是〔与这些众生〕一样的,没有不一样;是依法而起的,不是
      不依法而起的。对众生而言,法是最好的,不论在现世或后世。” 
1437。 舍害、恶不善法是梵志。是梵志谓之梵志也:对应之巴利文为
     “papake akusale dhamme bahesum。 Papake akusale dhamme
      bahentiti kho … Brahmana”(DN。 III。 p。93…94),
      中文译为“舍弃邪恶不善之法者。婆罗门的意思是‘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