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他,拥立他的养子、来自河北的一位节度使李嗣源(庙号明宗,926—933
年在位)代替他(译者注:李嗣源[明宗]不是李存勗[庄宗]的养子,而是李
克用的养子)。后唐的新皇帝派出一名叫姚坤的使臣向仍在渤海的阿保机通
报他的登基。姚坤后来详细地记载了他被接见的情况,这一记载被保存下来。
从中我们获知,阿保机宣称他想要先占据幽州与河北,然后才能与后唐进行
和解。①当使臣抗议时,阿保机缓和下来,只对镇州与幽州——比以前的卢龙
镇稍大一点——提出领土要求。但使臣仍然予以拒绝。恰在此时,阿保机突
① 有关这一介绍阿保机生动形象的有趣文件的详细研究,见'827'姚从吾:《阿保机与后唐使臣姚坤会见谈
话集录》。
然染病身亡。在随之而来的纷乱中,这项侵略计划被遗忘了,而如果他还在
世的话,他显然是要对河北发动大规模入侵的。
阿保机死时只有 54 岁。虽然他作为契丹领袖只有 20 年,却使契丹完成
了从地区性的强大部落联盟向具有良好组织的政权的变革,这一政权控制了
漠北与东北的诸游牧民族,以及以前渤海的领土。他的国家容纳了许多来自
边界地区的汉人,建造城邑安置他们,并鼓励各种手工业与定居农耕,他基
本上接受了政权需要双重组织形式的思想,这样既能管理南面的定居农业人
口,又能用传统方式统治他们领域内的游牧民族。
阿保机鼓励吸收中国的思想体系与其他方面的文化。但同时他又极力维
护契丹文化,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为其民族创制文字上。在他即位时,契丹人
还没有文字,汉字是惟一适用的记录手段。920 年颁布了第一种契丹文字(“大
字”,借用了与契丹语言有很大不同但又对其影响很大的汉字),这种文字
到阿保机统治末年已广泛使用。925 年,当回鹘使臣访问宫廷时,皇帝的弟
弟迭剌(阿保机称他为家族中最聪慧的人)受命接待他们,在学会他们的文
字(拼音文字)后,发明了第二种文字“小字”。
这样,到阿保机统治末期,双重政治体制的运行成为可能。在这种体制
下,北方各部所在地区用契丹文处理政务,记录文件,而南方(汉人)地区
既用汉文又用契丹文。这有助于契丹人保持自身的民族尊严与文化特性,但
也在契丹贵族精英中间播下了长期冲突的种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固守部落传
统社会的准则与习俗,而另一些人则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
观念与做法。由阿保机所创建的国家“双重”性质也许是有成效的,在契丹
人越来越融入汉人世界的同时,他们却又保留了其固有特色。
继承危机与太宗朝
根据阿保机在 916 年所作的安排,在他死后,皇位应无可争议地自动传
给其指定继承人耶律倍(900—937 年)。①但事实并非如此。倍温文尔雅,
是一位熟练的画家,他的部分作品后来成为宋朝皇室的收藏品;一位会用契
丹文和汉文写作的有造诣的作家;一位拥有大规模私人图书馆并喜爱中国文
化的藏书家;也是一位音乐、医学与占卜方面的专家——但对于重视传统的
契丹首领们来说,这并不具有吸引力。虽然阿保机的个人权威足以排除契丹
人的一切习俗与惯例而使他成为继承人,但后来似乎阿保机也意识到他的次
子德光才是更佳人选,而一旦阿保机死去,很显然皇位就不可能简单地传给
倍了。
皇位继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阿保机杰出的遗孀淳钦皇后(后尊为应天皇
太后)。她在阿保机生前就拥有巨大的权力,是契丹政权中扮演特殊角色的
掌权皇后中的第一人。她以积极公开的姿态发挥着作用。在阿保机统治时代
早期,淳钦皇后就曾为阿保机制定过铲除一些反对他的部落首领的计划。后
来,她建立了她自己的军帐(斡鲁朵)并指挥着她自己的 20 万骑兵部队(译
者注:应为 2 万),当阿保机外出征战时,她就率军负责维护后方秩序,甚
至连她本人也曾指挥与敌对部落作战。阿保机死后,淳钦掌管了所有的军国
重事。当阿保机下葬时,虽然有三百多人被埋在阿保机的陵墓中,但她自己
却拒绝按习俗陪葬,因为她宣称她的儿子们年龄尚小而国家没有人治理。作
为替代,她砍下了自己的右手放在阿保机的棺椁中,而她自己则活下来以担
任摄政。当皇位继承确定时,她仍然牢牢掌握权力并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发挥
着巨大影响。
淳钦皇后本人不赞同选择倍,她尽其所能促使他放弃皇位以拥立他的弟
弟德光(902—947 年),似乎连阿保机也最终承认德光是更佳人选。按照传
统的契丹部落模式,德光是一位更具有潜力的领导人,尽管他也像倍一样受
过教育并是一位有才能的书法家。他在 921 年到 922 年入侵河北的战役中崭
露头角,并在 924 年到 925 年的西征中作为统帅发挥着重要作用。
倍似乎觉察到他自身的危险,所以在宫廷中促使契丹显贵们相信他愿意
放弃权力以支持他的弟弟。几个月过去了,可是皇位继承仍未确定。最后,
接近 927 年年底时,倍与他的母亲接洽并正式撤回他的权利。而后,德光继
承了皇位。通常他是以死后的庙号太宗而为人所知。
然而,倍还是前渤海国现为东丹国的统治者(人皇王)。经过长期的继
位问题之后,太宗把倍当作对自己权力的最大威胁,惟恐他利用富裕和人口
众多的东丹国作为基地以实现他被挫败的取得契丹皇位的要求。倍的夫人中
至少有一位是渤海皇室成员。929 年,太宗下令将东丹的都城和所有人口迁
到了东平(今天的辽阳),那里被指定为契丹国的南京。虽然东丹国没有被
废除,但它此时向并入契丹帝国更迈进了一步,而且逐渐失去了自 926 年以
来所享有的特殊的半独立地位。倍似乎已处于被监视之中。930 年,他浮海
逃到中原。在洛阳的后唐明宗宫廷,他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并在那儿开始流
亡生活,一直到 937 年被石敬瑭杀死。①石敬瑭是在契丹皇帝的支持下推翻后
① 见'826'姚从吾《契丹君位继承问题的分析》对辽朝继承问题进行的全面探讨。
① 或者根据另外的记载,在石敬瑭即将攻陷洛阳之前,被后唐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杀死。见'645'《辽史》,
唐政权的,他始终是一个向契丹谄媚的傀儡。
当太宗统治时期,边界地带的战事依然在进行。928 年,北方的乌古又
出现新的叛乱。929 年,皇帝的弟弟李胡被派去进攻大同北面的边界地区。
933 年,他对一些仍然没有屈服的党项部落进行了一次远征。但他统治时期
最重要的方面是契丹逐渐卷入了中国北部的政治纷争。
后唐政权证明是不稳定的。它的皇帝明宗曾进行过重要的政府改革,恢
复了朝廷的权力与影响,成立了超过地方将领手中军队的禁军。但他的统治
时代以恶运告终,就在他临死的前几天,一位王子企图发动政变。他的儿子
李从厚(庙号闵帝)在位仅仅五个月,其父的养子李从珂就篡夺皇位并将其
杀死。针对这一情况,一直在明宗庇护下生活的前契丹继承人倍写信给弟弟
太宗,建议他进攻后唐帝国。此事发生在 934 年。
936 年,李从珂下令将强大的河东统治者石敬瑭调往山东任职,以便加
强朝廷对他的控制。石敬瑭起兵反抗,李从珂指挥一支军队向太原的石敬瑭
发起进攻。石敬瑭是另一位沙陀突厥人,是前皇帝李嗣源的女婿,他的叛乱
导致了其他地方的叛乱。面对李从珂的沉重压力,他立即向契丹皇帝请求军
事援助。太宗亲自率领 5 万骑兵经雁门关越过边界,在石敬瑭的首府太原附
近击败了后唐的军队。后唐政权迅速瓦解。936 年十一月,契丹封石敬瑭为
新王朝后晋的皇帝,他只不过是契丹的一个傀儡。
937 年,为了讨好他的新主子,石敬瑭杀死了不幸的倍,后来在同一年,
他与辽太宗达成协议,把太宗认作自己的父亲,以此表示他的王朝臣属于契
丹。后晋君主似乎意识到他已完全被契丹人所控制,因而提出以巨额的岁币
来赎回被他们占领的幽蓟重镇。契丹予以拒绝,经过次年的几次艰难谈判后,
契丹人割占了以前属中原的十六个州,包括从大同到幽州的广阔地带。这一
新领土的获得,使契丹人控制了防御中原的所有战略关隘,并在河北获得了
相当大的立足点(见地图 3)。
地图 3 契丹和中国北部,943 年
太宗实现了他父亲的领土野心,此外,他还成为中原皇帝名义上的宗主。
中原政权首次公开承认外族王朝的宗主权。虽然太宗同他的傀儡之间的约定
仅仅维持了几年,942 年石敬瑭死后,即被废除,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契丹
人到他们的王朝结束都一直控制着十六州的大部分地区。幽州成为契丹的新
南京(以前的南京、东丹国的中心,现在成为东京,而且发展成一个甚至比
上京还大的城市)。强大的契丹统治强加于以前的中原王朝领土,而且契丹
国并入了大量的汉人人口。中原北部与东北部边界地区现在成为边疆民族领
土的组成部分,一直到 14 世纪后期,都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外。对契丹人来
说,现在也无法摆脱地卷入了汉人世界诸事务中。
令人怀疑的是,主要的参与者们是否理解这些事件的重大含义。石敬瑭
是一个突厥人,而不是出身于汉人,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对中原臣服于
一个非汉族政权这一问题并不感到敏感。与地位的细微差别相比,他更为关
心的是维持与契丹人的和平以便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国内的迫切问题。在他统
治时期(936—942 年),他小心谨慎地履行属国的义务,当契丹与中国南部
的各个国家,尤其是他的邻国与对手南唐开始建立亲密关系时,他也没有表
卷 72,第 1211 页。
示过反对。他甚至允许到中国南部的契丹使臣从陆路通过他的领土,而不是
像以前那样走海路。
契丹人不仅了解其邻近的北方诸政权,而且熟知江南的情况。早在 915
年,地处今天浙江的沿海国家吴越的统治者钱镠就曾派使臣由海路到达契丹
宫廷。吴越正式承认中国北部各连续王朝的最高权力。他们与契丹建立关系
主要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他们希望保护他们在渤海和高丽的贸易利益。
对契丹人而言,则是寻求与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海上贸易通道,以获得舶
来品、香料和奢侈品。南唐也与契丹建立了关系,但就他们而言,诱因是政
治方面的。他们希望与契丹结成反对后唐的联盟(译者注:后唐[923—936
年]与南唐[937—975 年]并没有同时存在过,此处的后唐应当为后晋)。南
唐国王与契丹皇帝互相以兄弟相称,这样,在契丹人眼里,与其北邻的后唐
相比,他们给予了南唐较高的地位。在 937 年的同一次朝觐中,太宗分别接
见了后唐、太原半独立的统治者刘知远以及新即位的南唐皇帝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