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道。这种孝道,是人类感性,自然的反应,亦是人类社会情感维系的基层。既不违反科学原则,亦不破坏自然生态现象,谁说现代,不适宜谈论孝道,或实践孝道?
人生于世,除父母养育,师长教导外,还需要亲戚朋友的鼓励与劝勉,需要社会群众的合作与协助,所谓:“人人为我。”然则,我岂能:“不为人人”。例如:人由穴居山洞,进住高楼大厦,而且电器设备,空调控掣,机器代劳,固然是拜科学进步所赐;而人由茹毛饮血,进而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甚至医药设备,卫生保健种种享用,何曾非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可谓人人有恩于我,我当以报恩心情,回馈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所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便是孝道的推广。
若再站在佛教因果轮回的立场来谈孝道,又岂仅限于个人父母师长,或一家一国而已?所以孝道的意义,有广狭的不同。狭义的孝道,是一般人所谓孝敬父母,侍奉师长,其代表者当推孔孟之学。至于广义的孝道,则由个人父母,推及他人父母,由今生父母,连想到过去及未来父母;由孝敬三世父母,而扩展为上报四恩,下济三涂,其代表者,该是佛教。现在可分为一般狭义的孝道,以及佛教广义的孝道来说明。
(一)一般狭义的孝道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故有:“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之说。特别是儒家思想,主张人慎终追远,以孝立身,以孝齐家,甚至以孝治国平天下。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然人欲报亲恩,必须孝亲、敬亲、爱亲、养亲,还要善体亲心。“父母之所爱爱之,父母之所敬敬之。”(礼记)孔子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继人之事者也。”(中庸)。是以古人对于父母,除孝顺恭敬、供养侍奉外,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发扬光大父母的事业,务使自己:“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人。”以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始尽人子之孝。
孝经第一章言:“夫孝,德之本也,教所由也。”又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认为人,若然上不能孝养双亲,使其衣食无忧,老怀欢畅;中不能孝义于君,尽忠报国,保卫社稷;下不能孝弟忠信,使老者安之,幼者育之,少者怀之,便是不孝。
曾子承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恭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上游;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善则善矣。可惜仅限于人伦,未能推及傍生;但止于今生,未能孝及三世父母。既不知有过去父母应爱应敬,亦不知有未来父母,应救应度。可以说:是狭义的,短暂的孝。虽然,亦有益于世道人心,不失为人伦道德的标准。可惜时至今日,人皆打倒孔家店,推翻旧礼教,皆以不孝为时尚,为自由,为自豪。致使孝道蔽塞,礼敬无存。一般青年,根本不知孝道是何物,更莫论事亲以孝了。
(二)佛教广义的孝道
世人每以为佛教,“割爱辞亲,出家修行。”不畜妻子,不尽人道,不养父母,实在不孝。殊不知佛教,是十分重视孝道的宗教,其孝道思想,孝顺行为,又远非孔孟所及。虽然,佛教无专论孝道的经典,但其孝道思想,广见于诸经。例如:忍辱经中佛言:“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
大宝积经佛曾劝诫弟子:“汝等常应孝养父母。”心地观经佛言:“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又云:“慈父恩高如山,悲母恩深如大海。”又云:“于诸世间,何者为最富?何者为最贫?悲母在堂,名为最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月明,悲母死时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
六度集经亦说:“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至于其它:佛说孝子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佛说孟兰盆经,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杂宝藏经,六度集经,大般若经,大涅盘经,百喻经,百缘经,敬师经,…等,无不提倡孝道,赞扬孝道。特别是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一卷孝养品中,详述释尊往昔生中,难行苦行,以身体血肉供养父母的本事。正因为释尊往昔生中,行菩萨道时,“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原来孝道,亦是成佛真因之一。
当释尊因行圆满,降生人间,八相成道时,最初欲出家修行,先禀父母,父王要其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乃许出家。佛为孝道,谨遵父命。及其成佛,即以孝为戒,如焚纲经言:“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且以身作则,不但回王宫为父王说法,还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及父王驾崩,佛回王宫亲为父王入殓,然后与罗猴罗,阿难,难陀等抬父王棺木,安葬于灵鹫山,可见佛无论是因中修行,或果上成佛,皆以孝道自行化他。佛弟子中,毕陵伽婆蹉,因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不敢白佛,佛因而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中,左肩担父,右肩担母,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谁说佛教不重视孝道?谁说出家人不供养父母?
佛教所提倡的孝道,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众生。因为我等凡夫,自无量劫来,长在生死,六道轮回,升沉不已。若在人道或天道受生,则三善道众生,可能是我等过去或未来父母;若然沉沦三恶道,则恶道众生,亦可能是我等过去或未来父母。或过去善道中父母,由恶业牵,今堕在恶道受苦;或过去恶道中父母,果报受尽,今生人道。所以梵纲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心地观经亦言:“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佛教基于众生三世六道生死流轮之理,故一切众生,可能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眷属,关系密切,互相有恩;是以不但要报父母恩,还要报众生恩。何况人不能离群独居,彼此之间,必需互相倚赖,互惠互助。若然农夫不耕,工人不作,商人不贸易,码头不运输,军警不负责,或大自然中,缺乏其它动物植物,将如何解决人的生活所需?如何促进社会繁荣?是以人皆有恩于我,岂可不感恩图报,反而互相陷害,互相杀戮?假如,人皆本报恩之心,互相饶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共处,自然可以共存共荣,共享太平。
此外,人既不能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居,更不可能缺乏精神食粮而生存,因此,除报父母恩,众生恩外,还要报国王恩、三宝恩。国王是国执政者,凡能执掌政令,保卫民生,维持秩序,使人生命财产获得保障,而能安居乐业者,皆有恩于人,人皆应该知恩图报,遵守法令,辅助仁政,以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至于违抗法令,破坏秩序,扰乱治安,制造纠纷,给人类社会带来祸患与灾害的人,何止不孝、不义,简直是害群之马,国家大贼,为贤者所不齿,终于难逃法网,自作自受。
佛、法、僧三宝,能以正法,利乐众生,令人远离苦因,得安乐果,永别烦恼,长养慧命,恩同再造,名三宝恩。心地观经说:佛有三身,恒以千百亿化身教化无量众生,应身虽灭,法身常住,常能利乐一切有情,是佛宝不思议恩。法有教理行果,能开发人智慧,能除人三毒,降伏四魔,能导众生,出生死苦,登涅盘岸,是法宝不思议恩。僧有三种,谓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前两种圣僧,固然能够住持佛法,荷担如来家业,开示圣道,饶益众生,是人间真福田;而凡夫僧,虽末具足无漏戒定慧,若能具足正见,广为众生演说正法,令人深信因果,止恶向善,散播菩提种子,延续佛法慧命,亦是人间福田,令供养者得福,是僧宝不思议恩。
佛门弟子实践孝道,欲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可。因为历劫深恩,既非财物可报;更非尽一生的时间,或尽一生的力量可以成办。必须发愿,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广修六度四摄,广行诸佛无量道法。以财布施,解救众生,生活困苦;以法布施,解除众生,精神饥渴;普令多生曾为父母眷属的一切众生,知因识果,止恶修善,敬信三宝,同发菩提心,共度生死海,同登涅盘岸,彻底离苦得乐,乃尽孝道,才是报恩。所以大乘心地观经言:“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切众生,使向无上菩提,是名真实波罗密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
佛说孝子经言:“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犹未为孝。必须令双亲去恶行善,敬信三宝,奉持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方名为孝。”
古德莲池大师言:“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因将孝道分为世间及出世间两种:“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道,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综上可知,佛教不独重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