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第34部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34部分

小说: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5。7  TT系统中当系统接地点和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已进行总等地位联结时,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另设接地装置。否则,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a                                 (12。5。7)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
12。5。8  IT系统的各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亦可个别地或成组地用单独的接地装置接地。每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 d                                (12。5。8)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d——相线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故障电流(A)。
12。5。9  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欧姆。土壤电阻率在200Ω·M及以下地区的铁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当绝缘子铁脚与建筑物内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相连时,可不另设接地装置。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接户线,当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大于30欧姆时,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并应设专用的接地装置。
  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30、低压线被建筑物等屏蔽的地区或接户线距低压线路接地点不超过50米的地方,绝缘子铁脚可不接地。
12。5。10  建筑物处的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含与功能接地共用的保护接地)、总等电位联结的接地极等可与建筑物的雷电保护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12。5。11  架空线和电缆线路
  1  在低压TN系统中,架空线路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其PEN线或PE线应重复接地。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每个建筑物的进线处,均须重复接地(如无特殊要求,对小型单层建筑,距接地点不超过50m可除外)。在装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后的PEN线不允许设重复接地,中性线(即N线),除电源中性点外,不应重复接地。
  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但在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Ω的电力网中,每处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30Ω,此时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
  2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3~10kV高压架空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低压架空线路和高低压共杆的线路其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或铁杆应与PEN线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钢筋宜与PEN线连接(但出线端装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者除外)。
  3  三相三芯电力电缆的两端金属外皮均应接地,变电所内电力电缆金属外皮可利用主接地网接地。当采用全塑料电缆时,宜沿电缆沟敷设1~2根两端接地的接地线。

12。6  接地装置

12。6。1  接地体
  1  交流电力装置的接地体,在满足热稳定条件下,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在利用自然接地体时,应注意接地装置的可靠性,禁止利用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供暖管道及自来水管道作保护接地体。
  2  人工接地体可采用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垂直敷设的角钢、钢管、圆钢,也可采用金属接地板,一般宜优先采用水平敷设方式的接地体。人工接地体的最小尺寸,不应小于表12。6。1所列规格:
表12。6。1  人工接地体最小尺寸(mm)
类别
最小尺寸
圆钢(直径)
10
角钢(厚度)
4
钢管(壁厚)
3。5
扁钢
截面(mm2)
100

    厚度
4

    当与防雷接地装置合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有关规定。
  3  接地装置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及腐蚀影响后,接地装置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当。
   2)接地装置的防腐蚀设计,宜按当地的腐蚀数据进行。
3)在腐蚀严重地区,敷设在电缆沟的接地线和敷设在屋面或地面上的接地线,宜采用热镀锌,对埋入地下的接地极宜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防腐蚀措施。接地线与接地极或接地极之间的焊接点,应涂防腐材料。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适当加大截面
  4  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极外,应敷设以水平接地极为主的人工接地网,人工接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接地网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接地网均压带采用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
2)35kV的变电所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砾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两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
3)3~10kV变电所、配电所,当采用建筑物的基础作接地且接地电阻又满足规定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
  5  在地下禁止用裸铝线作接地体或接地线。
12。6。2  固定式电力装置的接地线与保护线
  1  交流接地装置的接地线与保护线的截面,应符合热稳定要求。但当保护线按表12。6。2…1选择截面时,则不必再对其进行热稳定校核。而埋入土内的接地线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表12。6。2…2所列规格。
表12。6。2…1  保护线的最小截面(mm2)
装置的相线截面
S
接地线及保护线最小截面
S≤16
S
1635
S/2
        注:1 表中数值只在接地线与保护线的材料与相线相同时才有效;
               2 当保护线采用一般绝缘导线时,其截面不应小于:有机械保护时2。5mm2;无机械保护时4mm2。

表12。6。2…2  埋入土中的接地线最小截面(mm2)
有无保护
有防机械损伤保护
无防机械损伤保护
有防腐蚀保护的
按热稳定条件确定
铜16、铁25
无防腐蚀保护的
铜25             铁50

  2  保护线宜采用与相线相同材料的导线,但也不排除使用其他金属导线(包括裸导线与绝缘线),也可由下述材料构成:
   1)电缆金属外皮。
   2)配线用的钢管及金属线槽(尺寸与接地体同)。
    当采用电缆金属外皮、配线用的钢管及金属线槽作保护线时,它们的电气特性,应保证不受机械的、化学的或电化学的损蚀。其导电性能必须不低于表12。6。2…1所列结果,否则禁止用作保护线。
    接地线还可采用:
   1)金属管道(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除外)。
   2)建筑设备的金属架构(如电梯轨道等)。
   3)建筑物的金属构架。
  当采用金属道、建筑物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建筑物金属构架等作接地线时,必须满足下列几项要求:
   1)不论从结构和保证完整的电气通路上,它们均能保证不受机械的、化学的或电化学的损蚀;
   2)材料的导电性能必须与表12。6。2…1所列保护线规格相当;
   3)属于固定式(非移动型)的装置外可导电部分。
  3  对接地线及保护线应验算单相短路的阻抗,以保证单相接地短路时保护装置动作的灵敏度。
  4  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线(包括配线用的钢管及金属线槽)。PEN线必须与相线具有相同的绝缘水平,但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内部的PEN线可除外。
  5  不得使用蛇皮管、保温管的金属网或外皮以及低压照明网络的铅皮作接地线和保护线。在电力装置需要接地的房间内,这些金属外皮也应通过保护线进行接地,并应保证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上述金属外皮与保护线连接时;应采用低温焊接或螺栓连接。
12。6。3  连接与敷设
  1  凡需进行保护接地的用电设备,必须用单独的保护线与保护干线相连或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体相连。不应把几个应予保护接地的部分互相串联后,再用一根接地线与接地体相连。
  2  保护线及接地线与设备、接地总母线或总接地端子间的连接,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接触。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且接地线间的接触面、螺栓、螺母和垫圈均应镀锌。保护线不应接在电机、台扇的风叶壳上。
  3  保护接地的干线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相连。
  4  当利用电梯轨道作接地干线时,应将其连成封闭的回路。
  5  Y,yn0等接线型式的变压器容量为400~1000kVA时,接地线封闭回路导线一般采用40×4扁钢;当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下时,其封闭回路导线采用25×4扁钢。
  D;yn11接线型式的变压器按下表12。6。3…1选接地线:
  表12。6。3  D;yn11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线选择
变压器容量
(kVA)
变压器阻抗电压
(%)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线选择(mm)


镀锌扁钢
30~200
4
25×4
250~400
4
40×4
500
4
40×5
630~1000
4/6
50×5
1250
6
63×5

  6  接地线与接地线,以及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如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接地线与管道等伸长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如焊接有困难,可采用卡箍,但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
  7  直接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旋转电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时,应采用单独接地线。

12。7  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

12。7。1  变电所接地
  1  确定变电所接地装置的形式和布置时,应尽量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
  在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一般不迅速切除接地故障,此时变电所、电力装置的接地装置上最大接触电势和最大跨步电势,应符合公式12。7。1…1、12。7。1…2的要求:
                Ejm≤50+0。05ρb                            (12。7。1…1)
                Ekm≤50+0。2ρb                              (12。7。1…2)
式中  Ejm——接地装置的最大接触电势(V);
   Ekm——接地装置的最大跨步电势(V);
    ρb——人站立处地表面土壤电阻率(Ω·m)。
  在条件特别恶劣的场所,最大接触电势和最大跨步电势值宜适当降低。
  当接地装置的最大接触电势和最大跨步电势较大时,可考虑敷设高电阻率路面结构层或深埋接地装置,以降低人体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
  2  变电所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人工接地体。但对35kV及以下变电所,若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体,其接地电阻能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体。
  3  人工接地网外缘宜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弧形。对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采用高电阻率路面或均压措施。
12。7。2  手握式电气设备接地
  1  手握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保护接地芯线,此芯线严禁用来通过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