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下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定理的先后次序,使每一定理为其结构和证明所要求的命题总是现成的、
以往证明过的,这也被赞扬为范例。这种情况涉及形式的后果;这种后果尽
管很重要,但这种情况却更多地涉及目的性的外在安排,就其自身说,与概
念和理念的本质区别,并无关系,而进程必然性的更高原则却是在这种区别
之中。——用以开始的定义,把威性对象只当作直接给予了的来把握,并且
按照它的最近的类和特殊的差异来规定它,这种差异同样又是概念的单纯
的、直接的规定性,即普遍性和特殊性,其关系并未向前发展。开始的定理
现在可以认为自身丝毫不像定义中包含的那样直接的规定;并且这些规定之
相互依存最初只能涉及这个普遍的东西,即一规定被另一个一般地规定了。
所以欧几里德关于三角形的最初命题,只涉及重合,即是说需要规定一个三
角中多少块,以便同一个三角中其余的块或说整个三角形也一般地得到规
定。两个三角形相互比较,以覆盖而重合,这是必须使感性的覆盖而不用规
定之有的思想那种方法所需要的绕弯的路。否则那些 定理,就本身来看,便
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可以认为是概念,另一部分则是实在,即那个对于实
在说是已完成的东西。完全的、进行规定的东西,例如两个边和封闭的角,
对于匆性说来,已经是完整的三角;对于三角形的完全规定性而言,已不再
需耍什么;其余二角和第三个边,是超出概念规定性之上的实在的多余。因
此那些定理所作的事,本来是这样的,即它们把那总之需要三个边和三个角
的威性三角形,归结到最简单的条件;定义一般只提到三条线,它们封住平
面的形状并造成一个三角形。一个定理由于诸边有了规定,才显著地包含着
诸角的有了规定,正如其他定理之包含其他三块对这样三块的依存。——但
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本身就包含了接三角形之边来看三角形的大小(量)的完
全规定性;这个定理第一次成为三角形之边的方程,因为以前的边只一般地
达到三角形各块的互相规定性,没有完成一个方程式。这个命题因此是三角
形的完全的、实在的定义,即首先是直角的、在其区别中最简单、最有规则
的三角形的定义。——由于这个命题事实上是一个达到了完全的规定性,欧
几里德便用这个命题来结束第一卷。他结束第二卷也是这样,即在下列情况
以后:他以前把带着较大的不等的、非直角的三角形,归结为等形的三角形,
用了把长方形归结为正方形的办法,——即在自身相等的正方形和自身不相
等的长方形之间的等式,于是在毕达哥拉斯定理中那与直角、即自身相等的
角相应的弦,便构成等式的一端,等式的另一端即自身不相等的两条勾股。
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那个等式,以圆的第二定义为基础,——这又是毕
达哥拉斯定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勾股才被认为是变量;圆的第一个等式
正是在感性规定性对等式的关系中,作为一般圆锥体切面两个互相不同的定
义。
这种真正综合的进程,是从普遍的东西过渡到个别性,即过渡到自在自
为的规定的东西,或者说,对象的自身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对象便分散于
它的本质的、实在的规定性之中,而且有了区别。但是在其他科学中的全然
不完备的、普通的进程,却经常虽然是从一个普遍的东西开始,但这个普遍
的东西的个别化和具体化,却只是这个普遍的东西对从别的什么地方来的材
料的应用;理念原来的个别的东西,以这种方式,便是一个经验的附加物。
定理内容不管多么不完善或多么完善,总之必须证明。它是一个实在规
定的关系,这些规定还不具有概念规定的关系,假如它们具有这种关系,像
在我们称为第二个或实在的定义中所能指出的那样,那未,这些规定正因此
一方面是定义,但因为它们的内容同时又来自实在规定的关系,并不仅仅在
于一个普遍的东西和单纯的东西的关系,它们与这样的第一个定义比较,也
需要并且能干证明。作为实在的规定性,它们具有漠然持续存在和差异的形
式;因此它们并不直接为一;为了这个原故,必须指出它们的中介。直接的
统一,在第一个定义中,是这样的统一,即按照这个统一,特殊的东西便在
普遍的东西之中。
2。中介,现在要详细考察一下,它可似是单纯的,或者是通过更多的中
介。进行中介的支节与对之进行中介的支节相联系;但是由于中介不是来自
概念,并且定理又归结到这种于过渡为对立物很陌生的认识,所以联系的这
些没有概念的进行中介的规定,就将是为了证明的格架而从某个地方带来的
临时材料。这种准备就是构造。
定理内容的关系,可以很是多种多样的,在那些关系之中,所引进的,
必须是只供证明之用的,并且是可以使其成为表象的。材料的这样调配,只
有在证明中才有意义;这种调配,在其本身那里,似乎是盲目的,没有概念
的。以后在证明时,人们当然看出那是有目的的,例如在几何形状那里引伸
如构造所提示的更多的线;但在构造本身那里,人们必须盲目服从;因此,
这种运用就其自身说并无理解,因为它所引向的目的还没有说出来。——它
为之而着手进行的,是一个本来的定理,或是一个课题,这都是无关宏旨的;
正如它最初在证明以前出现那样,它是由定理或课题中已给予的规定而来的
某种东西,不是演绎出来的东西,因此对于那还不知道目的的人来说,是一
种无意义的行为,但总之是一个仅仅受外在目的指挥的东西。
这个最初还是秘密的东西,在证明中便明显了。如以上提示过的,证明
包含定理中说是连系着的东西的中介;通过这种中介,这种连结才出现为必
然的。正如构造就其自身说,没有概念的主观性那样,证明也是一个没有客
观性的主观行为。即是因为定义的内容规定不曾同时被建立为概念规定,而
是作为在杂多的、外在的关系中彼此并立的已给予的、漠不相关的部分,所
以必然性是在那仅仅形式的、外在的概念中发生的。证明不是那构成定义内
容的关系的发生史;必然性只是为了了解,证明只是为了认识的主观利益。
由于这个原故,从外走向内的,即是说,从外在环境推论到关系的内在状态
的,总是一个外在的反思。构造所展示的环境,是对象本性的结果,这里却
反过来成为根据并且成为进行中介的关系。中项,即第三者,定理中诸违的
着的东西在其统一中展示自身,就是在这个中项中,而连结着的东西又付给
了证明的关键,中项因此就是这样的东西,即连结在它那里出现并且是外在
的。因为证明所寻求的后果,不如反过来说是事情的本性,所以那在其中被
认为是根据的东西,是一个主观的根据,从那里发生的事情的本性,仅仅是
对于认识而言的。
以上说明了很常被误解的那个必然的界限。综合方法的光辉范例是几何
学,但它曾以不合适的方式应用于其他科学,甚至哲学。几何是一门量的科
学,因此,形式的推论对于它最合适;因为在这门科学中所考察的,仅仅是
量的规定,抽掉了质的规定,所以它把自身保持在形式的同一之内,保持在
无概念的统一之内,这种同一就是等同,属于外在抽象的反思。对象、即空
间规定,已经是这样的抽象对象,它们为了合于目的,必须具有一个完全的、
有限的、外在的规定性。这门科学一方面由于它的抽象对象而具有崇高的东
西,即:颜色在空虚寂静的空间中熄灭,其他威性的特性也同样消失,再则
是对于更接近有生命的个体所要求的任何兴趣也在这空间沉默了。这个抽象
的对象另一方面又还是空间,一个非感性的感性的东西;——直观被提高为
自己的抽象;——这个对象是直观的形式,但还是直观,——是一个感性的
东西,是威性本身的互相外在,是成性的纯粹无概念性。——人们现今听到
从这方面来谈几何学的优越性够多了,——人们把几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这
一点,宣称并以为是它的最高的优点,甚至它的高度科学性也根据于这一点,
而且它的证明也依靠直观。为了反对这种庸俗,不妨庸俗地提醒一下,任何
科学不是由直观达成,而唯有由思维来达成。几何由于直观的还是成性的材
料而具有直观性,直观性所给予几 何的,是自明这个方面;对于无思想的精
神说来,自明性是一般感性的东西所具有的。可笑人们竟把材料的威性,算
作是几何的一个优点,这种感性倒不如说标识着几何立场的低下。唯有感谢
其成性对象的抽象,它才能够有较高的科学性,对人们同样喜欢称之为科学
的那些知识的累积有很大的优点,并且以具体的、可感觉的、感性的东西为
内容,而仅仅由于它所要引人的次序才陈现出对概念要求的遙远的预感和暗
示。
唯有由于几何的空间是相互外在之有的抽象和空虚,才可能在其形状的
不规定性之中这样来画进去,即,形状的规定仍然互相外在地长留于不变的
静止中,并且在它们中毫无任何东西过渡为对立物。它们的科学因此是有限
物的简单科学,这个有限物是按照量来比较的,其统一是外在的统一,即等
同。但由于形成时是从不同方面和原则出发,而不同形式又是自为地发生的,
所以在比较它们时却又表现出质的不等同和不可通约性。在那里,几何超出
了它在其中如此有规则而安稳前进的那个有限性,被推到了无限性,——到
了其质相差异而被建立为相等的东西。以前它以坚固不变的有限性为基础,
并且与概念及其现象和过渡都毫不相千,它这一方面的自明性,在这里便消
失了。有限的科学在这里到了它的界限,因为综合的东西的必然性和中介,
不再仅仅是以肯定的同一。
而是以否定的同一为基础了。
假如几何和代数一样,在它的抽象的,仅仅是知性的对象那里,很快便
碰到它的界线,那未,综合的方法对于其他科学,一开头便更加不够了,而
最不够的,是在哲学那里。属于定义和分类方面的东西,已经有了结果,这
里还要谈的,只是关于定义和定理的;定义和分类的前提已经要求证明并以
证明为前提,但除了这种前提而外,不足之处又还在于一般前提对定理的地
位。①在经验科学,例如物理学那里,假如它们想耍给予自身以综合科学的形
式,这种地位便尤其古怪。道路是这样,即关于特殊的力或其他内在和本质
形式的反思规定,是以分析经验的方式出现的,并且唯有作为结果,才能辩
解自身必须安置到顶端地位上去,以便在上述规定那里具有普遍的基础,以
后又在个别物上应用此基础并在个别物中指出基础来。由于这个普遍的基础
自身并无支柱,所以有时就要让它抹掉;但在演绎出来的结局那里,人们才
注意到这些结局却构成了那个基础的本来根据。②这表明了对于命题中所使用
的具体物之所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