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艹秩б澜洌憷词艹秩б澜浜螅俳徊嚼词艹治褰洌褰渚褪前耸平补寺铮≌庋攀钦嬲导Х鸬目肌�
过去佛陀时代受持三皈五戒是一起受的,而流传到现在可能为了方便居士、为了社会方便法,变成三皈和五戒分开来受,要不然的话按照往例三皈五戒是一起受的,也就是说受三皈依必须一并受五戒,否则只有受三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受时间、环境、文化、背景等等影响,却演变产生三皈依先受,再来受五戒的情形,这不是说不可以,因背景、环境形成如此,其实,佛陀时代在律典之中,凡是受三皈依的人都一定要受五戒,这是事实!所以,三皈五戒应该是没有分开的,只是到后来变成受三皈依却没有连五戒一起受,这是环境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一种方便权巧的引导,引导什么呢?引导在家居士来亲近佛法,也可能是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等的演变产生出来的,所以,只要我们依止于佛陀,没有离开佛陀的正见,没有违背佛陀教义就可以,学佛最终目的是要了生脱死,大家都知道嘛!学佛要做什么?要了生脱死,要了生脱死一定要离一切大苦集,不然什么是生死呢?生死在法方面则区分有两种生死——一种是身的生死,一种是心的生死嘛!所以,众生持守三皈五戒就不会堕入三途苦,因为你有持守三皈五戒,就没有地狱,没有饿鬼,也没有畜牲,这叫三途苦,这只是了生脱死的一种权宜之计,方便权巧,引导层次的次第而已,修行虽然还没有成就,至少不会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还可以保住人身,只要这人身保住,我们就已经有学佛正见的因缘了,等到我们因缘成熟就可继续受持,来达到解脱。所以由此可见,修行是渐次修行的,根器比较利的,我们今世就来修到解脱,不要想还有来世的希望,不要这样想,但要这一世尽力去修,并不是我们要怎样就怎样,说要解脱就解脱的,还需要靠你的正见力行,佛陀叫我们不要求生、求存、求再生,那我们就希望我们这一世要有把握,自己下功夫勇猛精进,一定要解脱,不要想:“啊!我希望这一世种个善因下世再来修!”这样你轮回的机会就特别多,那么你可预先知道你轮回的情形是怎样吗?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走不可靠的路,最好用可靠的方法,藉用现在今世这个因缘,当有办法生活在没有战争,生活又富裕,又可听闻佛法的时代,我们何不来把握现在,勇猛精进,何必寄托在以后的未知数?这样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冒险,不可靠,想要保住人身就很难。所以,现在我们有幸获得人身,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呢?现在环境因缘成熟,你却没有把握今生当下的本钱,而让努力精进的时间失去,虽然你拥有很多世间财产,但是我敢说一句,名和利再多,只要一口气进去却没有出来,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所以,你想想这种无常性,有多恐怖!因此我们要知道,既然这种无常变异迅速,我们就不要寄托未来,在这一世就精进,要好好用功,假如真正因缘成熟,就可达到今世解脱。若是因缘没有具足,我们在这一世没有办法得到解脱,也不用怕,你有持守五戒,至少你不会堕入三途苦,你还可以保住人身,保住人身还有机会修行,这是我们为了解释所说的,并不是劝你们来世再修,不是这样,千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因为受持三皈五戒,戒律的意念便会在心中扎根,我们身心又可再向上发展,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最后走出解脱生死的大苦集,所以八关斋戒便是这种解脱生死的门径,因为八关斋戒和五戒有点不一样,而八关斋戒也可说近阿罗汉住,近解脱,走上解脱,五戒基础的建立能增长持受八关斋戒的信心,所以,八关斋戒也是迈向解脱生死之路的起点,持八关斋戒也是我们众生出世的种因,而非出世之果。假使我们建立八关斋戒的种因,那么种因慢慢的发展结果,我们便可以进入出世,种得出世之果。
待缘制戒与不待缘制戒
什么是八关斋戒呢?首先我们来介绍八关斋戒制立的因缘,为什么佛陀要制立八关斋戒?制定八关斋的原因在哪里?佛教的戒律大都是佛陀亲自制定的,有的则是佛陀入灭后才编的,我们用佛陀亲自制定的戒律才是学佛,对于祖师所说的我们可以拿来做参考,如果有志效法祖师,我们就去学祖师,然而,既然发心学佛,就须依止佛陀所说的,将佛陀所宣说制定的拿来做参考,再来研究,这才是真正学佛,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环境、背景等等文化不一样,但是佛陀所说的法和他的戒律都可以符合各种不同的环境和背景,因此佛陀他要入灭时跟阿难说:“小小戒可以舍。”小小戒是说无关于修行断除生老病死的一些戒我们可以免除,这在佛陀最后遗教中也有说过,佛陀是一个人,所以,他所制定的法一定没有违背人的生活,大家不要误解佛法认为佛教只会说一大堆道理,笼统一大堆,无法实践。无法实践的原因,是因为后面的人慢慢把它变复杂了,慢慢加盐添味素、画眉毛、擦口红,改变了原有的模样,越说越玄,越说越离谱的缘故。佛陀是人,所以他制定的戒律是让人来推行,是让人来实践去做的,若不能让人实践去做的,请问定这个戒做什么?定这个律做什么?说这个法要做什么?这样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八关斋戒是佛陀亲自制定,为了让人来实践,以迈入解脱生死之道的。这些虽然都是佛亲自制定的戒,但是区分待缘与不待缘二种戒法,一种等待因缘,一种不等待因缘而制,二种制法因缘各自不同,待缘是等待因缘而制,属于声闻律仪。不待因缘制戒是属于菩萨三具戒,“三具”就是说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都有办法亲身去实践,三具戒的意思,就是聚该一切众生,就是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证悟者。证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这是通于大小乘的。那么什么是待缘而制呢?也就是在僧伽生活律仪中,有了某某人,有了某些因缘所做的行为会来影响僧伽团体的生活,其中包含了居士的和合,佛陀他才开始制定这条戒,也就是说这样的行为影响僧伽生活,在家居士也是一样,有这行为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自己的家庭生活,那么佛陀就来制定这条戒,所以沙弥戒有沙弥戒制立的缘起,比丘戒有比丘戒制立的缘起,在家戒有在家戒制立的缘起。现在我们所要说的八关斋戒当然也有它制立的缘起,八关斋戒制立的缘起,就是大乘菩萨戒。佛陀当时没有所谓的大乘、小乘,大乘、小乘是佛陀入灭后,走入部派佛教才开始分出来的。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把菩萨戒否认掉,我们应该以菩萨精神来追思佛陀,他当时利益众生讲经四十九年这种菩萨大精神,效法他这种精神当然可以。佛陀是在一次因缘下,针对所有大乘菩萨所说的,但是在此处佛陀他所说的法,是对一些根器较高的人说的,因为这些弟子的智商比较高,领悟力比较好,也都能够信受奉行,而制戒的缘起并不是这些大菩萨弟子们犯了戒才来制定,若说不是他的弟子犯了戒才来制定的,那又是如何制定的呢?这是等待因缘才制定戒的,待因缘就是说等待有犯戒后,犯了这个行为影响僧伽的生活,不论在家和出家都一样,只要有影响自己修行和影响别人,佛陀发现到就制定这个戒,制止他不能再做,其实戒律要求的事,我们本来就应该要做了,不用等到去违犯之后,才由佛陀来宣说何者可为,何者不可做。
佛为我们制八关斋戒的因缘是什么呢?求受八关斋戒,严格来说,本来没有限定时日,受持八关斋戒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持,如果能够天天受持固然是很好,也可以说受八关斋戒越多天越好,这是加行戒,加行戒就如刚才所说像我们去上班加班,你加班越多越有钱赚,同样的,受八关斋戒越多,你就会越精进,越精进就越能帮助智慧解脱。所以,当然你受越多越好,对你的身心都有帮助,但是,因为一般世俗人事情太多了,居士实在太忙了,为了赚钱,养妻儿,又要服务社会,又来护持佛教等等,事情实在太多了,实在很感恩,所以他的时间比较少,现在出家人也很忙碌了,有的人认为出家人是米虫,其实他是不了解出家人也是很忙碌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出家众为了利益别人就像社会上的老师一样,必须先充实自己才能教育别人的子女,引导众生步上解脱之道,所以,有的人毁谤佛教,说出家人是米虫,实在是真不应该,他没有亲身尝试过,也不明了实际情况,如果他亲身尝试,跟我们一起生活过,他就不敢这样说了。在家居士他忙碌在哪里呢?忙在事业、家庭、应酬等等杂事实在太多了,但是有的人不是,他是把时间浪费掉,虽然这是个人的业力,我们不可以说对或不对,因为他有他个人的业力、个人的因缘嘛!你叫他不要这样,他就会一定听你的话吗?不可能。一句法说出去,一样的教义说出去,有的人能体悟,有的人无法体悟,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却不接受,有的人对他说有帮助的事,他不接受,对他有害处的他反而偏偏接受,其实这并不是他故意要这样做的,这是业力故,就是他的智慧福报因缘不够具足,所以,才被业力牵着打转,他一转念就消业了,转念就是消业了嘛!但是要他转念哪有那么简单,若不是有相当冷静且具有大智慧、福德因缘很好,转不过去哦!只要稍微一个念,只为了赌一口气却搞得家破人亡的一大堆哦!所以,他的事情太多,根本就不能放下一切时间,事实上,不能放,也无法放,因为他有家庭责任,所以,时时刻刻叫他空出时间来受八关斋戒,那是不可能呀!这是事实。
佛陀为了适应在家居士修行的需要,乃制定每月的六斋日来受持八关斋戒,在优婆夷堕舍迦经有说:“天下人多忧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日六斋持八戒。若有贤善人欲得阿罗汉者,若欲急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一月十五日斋亦善,二十日斋亦善,人多忧家事故,为一月六斋。”这是优婆夷堕舍迦经所说的经文。佛陀制定六斋日受八关斋戒,可以说完全是为在家学佛的人设想,因为在家居士非常忙碌,现在所谓工业发展社会的今天,时间真的不够用,时间就是本钱,自己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将它调整好,只要稍微浪费一下,时间过去就不能回来了。所以,我怀疑有些人为何有时间说一些闲话,有的人怎么那么有闲去做一些没有用的事,因此,我在法语里说:“口语不离一切法”,一个行为者除非他生意需要、家中需要之外,利用空闲的时间讨论佛法,这样就没有时间去说一些无关于佛教的事情,无关我们生活的事,不关于我们正念的事,对我们来说那些完全是没有帮助的。尤其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每天就像走马灯一样,一大早开始出外奔波忙碌,直到很晚才回来,搞得很累,倒下去就睡了,明天一早起来又开始奔波。搞得很累,晚上回来倒下去又睡了,一天过一天就这样一直过下去,人就一直老、病、死啦!以后却怨叹、看不开,哇!一天又起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