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 >

第7部分

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第7部分

小说: 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防护诸处。
  未能防护诸处的众生,眼见色法对悦意者则感生欢喜,滋生贪染之心;对不悦意者则感生痛苦,滋生嗔恨之火;对悦意非悦意者感生舍受,滋生愚痴之心。总之,虽然外现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众多之相,但是,佛陀已然超越所有蕴、界、处等相,是一切智慧之身。因此,不净五蕴等自性何时亦无有。

  庚二、超越集谛之因
  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前二句是从作用二言,后二句是从体相而言。
  烦恼是〃结缚〃之相,〃结〃即是烦恼。三界轮回所缠缚的烦恼结,愈系愈紧。佛陀用无我之智慧宝剑,力断诸结,此即是永断诸结、解脱爱染。感受热恼,产生痛苦,被愚痴和无明等烦恼所牵引,毫无自主,趣入轮回,犹如瀑流,一泻千里佛陀于此脱离热恼、越众瀑流。此四句所示烦恼前后关系以后句为因,前句为果:以〃爱染〃烦恼之生门〃打系〃未遇外境的烦恼〃结〃;被愚痴〃瀑流〃烦恼之起门所冲漂,生起已遇外境的〃热恼〃。简而言之,以爱染打结,身心被缚;被愚痴瀑流所漂溺而成热恼佛陀于此两层因果中获得解脱自在。

  戊二、(证圆满)分三:己一、体相;己二、功德;己三、作用。
  己一分二:庚一、广大方面;庚二、甚深方面。
  庚一、广大方面
  妙智圆满;

  二十一聚无漏法(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四无量心、八解脱、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无诤、愿智、六神通、四无碍解、一切种清净、十自在、十力、四无畏、三不护、三念住、不忘失不越时、永害随眠永断二障、大悲心、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所摄一切智慧,佛无余具备,此即妙智圆满。

  庚二、甚深方面
  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

  佛陀与三世一切善逝如来,密意非一非异,法界智慧无二,具大平等性,于自然智慧之中安住此即是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

  己二、功德
  不住涅槃,住真实际。

  佛陀了证轮回涅槃无二平等,与大悲心无离无合,也就是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因此,佛不住小乘寂灭涅槃,则称其为不住涅槃。
  佛不安住在小乘执于涅槃方面,于一切时空涵摄的所有世界,恒时常住此即成为利乐有情之因。然而,佛之自性,于三世平等法界或真实际刹那不动,则称其为住真实际。

  己三、作用
  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

  佛陀不住于轮回和涅槃。轮涅平等之智就是了义出有坏如来的智慧身或金刚身。若从不同方面区分,则有二身、三身和四身等诸般分类。而于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刹土,成为无尽利乐之因。于此安住,坚不可摧,恒常周遍,任运自在,此即是善逝如来之相。佛陀遍观从普通有情直至十地金刚喻定之间的大菩萨有情,无余而现,则称其为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

  丙三、摄义
  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如来功德无量,难以言表。出有坏如来具足无欺真实智慧殊胜功德。
  若用世俗名言量去衡量,如是佛陀不可思议智慧身,一切时空中,是永恒坚固不可毁坏的金刚之性,是任运利乐无尽的宝藏。若用胜义量去衡量,佛陀不可思议智慧身,远离常与无常一切戏论。正因为真实义中超越一切戏论,善逝密义周遍永恒,任运难思。此即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宝性论》中云:〃无为任运成,非他缘能证,智慧势和具,二利具足佛。〃此中道理以事势理成立,否则无法成立。在以事势理论观察佛陀无量功德之后,欲想生起信心,可详见于具德龙树所著《中观根本颂》。
  佛陀了达一切所知法,自性本空。无量时间与无边空间,自性不成,能于一刹那和一微尘之中无余容纳。一切时空所有相法,显现无时平等。远离四边智慧之身与一切诸佛大等无二此即了义皈依。
  以此加持力,自现中佛陀三身事业何时亦无间断。对此功德定要了知,并于相续生起坚固信心。《中观根本颂》中云:〃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若能如实了知此义,则是真正随念法身佛是一切随念之王。
  向佛陀作一次祈祷、一次礼拜,供养一朵鲜花,或以恭敬心念诵一句圣号,或以迷乱心偶然瞥见墙上所画佛像……此等皆已深植善根,于未来际恒无有尽。《妙法莲华经》中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经中云:〃若以一华,散虚空中,供十方佛,乃至毕苦,其福无尽。〃《贤愚经》中说,在舍卫国,有一豪富长者,生了一位相貌端严的男孩。出生之际,天雨众华,积满整个府宅。遂为男孩取名叫华天。后来,他出家修行,得证阿罗汉果位。阿难尊者祈问佛陀:〃华天比丘有何福德,而得如是瑞兆圣果?〃佛告诉阿难道:〃过去在毗婆尸佛利益有情时,有一位贫穷之人,偶然碰到许多出家人。他心生欢喜,跑向草地泽边,采集簇簇野花绿草,回来后向大众僧伽空中抛献……这位贫穷之人,就是现在的华天比丘。阿难,若以鲜花芳草供养三宝,其人于九十一劫,身体端正,意有所需,如念而至。〃
  佛陀三世平等之智,究竟圆满,不离无欺。犹如勾招法咒力猛厉,或遭蛇咬七步而亡,或上钩之鱼随手牵来……此皆喻示佛陀永恒无变智慧,任运自在,功德圆满无迁。永明延寿禅师云:〃或称扬佛德,赞叹大乘,胜极无边,殊因最大。赞一偈,有超劫成佛之功。颂一言,获舌相妙音之报。〃
  上述所说,并非黄叶止啼,方便权说。对于无欺因果本性,若通过正理引生定解,则能远离踌躇与疑惑,巩固并坚定信念。如是面对功德圆满的如来,当景仰以羡,昼夜六时殷勤忆念观想……《大智度论》中云:〃如来成道时,有十种微笑而观世间,有小因大果,小缘大报。如来佛道,赞一一偈,一称南无佛,烧一捻香,必得作佛。何况闻知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不生,不不灭。而行因缘,业亦不失,以是故笑……〃
  佛陀圣号,是无量福德无尽的源泉。若有耳闻,偶发信心,实为稀有。从法性、缘起、愿力、三摩地和不可思议善根力中,凝聚出现佛之圣号,是一切利乐的根本基源。人世间能满所愿的如意宝、如意树、妙宝和甘露等,诚为难得,而听闻或诵念佛陀圣号更为稀有难得。那些如意宝等珍宝无法开显解脱之道,然而依靠佛之圣号能决定引入并成办菩提之果。在如来圣号不可思议的加持下,圣号能赐予圆满安乐这充分显示了诸法谛实力、缘起不可思议之力真实不虚。
  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如意宝等稀世珍宝都是微尘聚合之法。并且,修习咒术有所成就之人,口中持咒不断,虽然不见自体,但与祈祷如意宝一样,都能圆满所愿。同理,依自性本空之力,缘起无欺而现若能对此生起信解理念,并予修习,则定会获得利益。经中云:〃每日若于有情众,恒河沙数大劫内,天衣饮食作布施,此皆施予一居士,较彼无量功德生。以此类推供凡僧,预流一来与不来,罗汉缘觉次第供。十方尘数缘觉众,每日虔敬作供养,恒河沙数大劫内,天衣饮食皆奉施,若人闻佛之圣号,或能描绘佛圣像,或见泥塑之佛像,较供彼等更殊胜。见佛身像诚合掌,虔心称颂一句赞,或作供奉何必言。何人持诵佛圣号,具信恭敬不弃舍,而于十刹遍珠宝,每日供养诸佛尊,恒河沙数大劫内,此之善根岂能比。若能唯持佛圣号,今生后世堪获得,无量利益佛曾宣。佛陀如此赞叹法,念诵修习何须言〃……此般名号功德,广见于经典中。

  乙二、(随念法宝之功德)分二:丙一、略说;丙二、广述。
  丙一、略说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法,梵语为〃达摩〃。是能持或住持之义。从不同方面理解,在世亲菩萨所著《论义正理释》中有〃法者所知道……〃等十种分类。例如,所知之法,能持自体;十善法之道,能持众善,不堕恶趣;远离轮回涅槃二边,能持无二本性等……
  正法者,谓:即是全部所知法中之圣法。〃正〃或〃圣〃,申示法中尊胜,极其稀有。〃法〃是因之道谛、果之灭谛。与之相应之教法,总体而言就是教理与证法,此则称其为正法。
  善说梵行一句,申明佛陀说法方面功德。佛陀依于断证圆满之理,以文词句义无谬演示正理,令所化众生依言解义,离妄证真,此即称为善说。《瑜伽师地论》中称颂佛说法:〃一、文句圆满;二、于圆满义句中能善现等觉义,称为善说。〃梵行是指佛所说正法,有情闻而修习,能引生戒定慧,断尽烦恼,是趣入无上涅槃的殊胜行径。
  如是正法,初次听闻,遂生信心,此即初善;中以思慧,循经解义,确信解脱安乐之道,法喜充满,此即中善;最后,于修行中产生真实智慧,彻底远离轮回,此即后善。或者,以戒、定、慧三学,次第匹配初善、中善、后善,亦有此类解释方法。无著菩萨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中云:〃此法随时善生信喜觉因者。随时善为初中后善。如其次第,闻思修时为信因故,为喜因故,为觉因故。为觉因者,定心观察此法道理得如实智故。义正及语巧能开四梵行者,义正谓善义及妙义,与世谛第一义谛相应故。语巧谓易受及易解由文显义现故。由此故能开示四种梵行。〃
  所谓义妙,即是无误如实宣说世俗谛与胜义谛之理,引发利益与安乐。佛所宣说正法,并非如同外道有关论述〃牛胃即鸦嘴〃的论典,毫无意义;亦并非如同论说〃树叶知多少、腹虫知多少〃的论典,无甚意义。而是于所宣义理,圆满无倒,能令听闻阅览之人惑断智生,获得利益与安乐。此则称其为〃义妙〃。
  佛之教法,词汇言句并非异语他言,说法方式并非不适时宜。那些外道论典,故弄玄虚,晦涩难懂……佛陀垂法示人,并非如此。佛以大悲心,于所化有情,随类适机,相应讲法。佛陀法语,言句易解、示义鲜明、语畅易记,此即是文巧。
  佛宣演〃无常、苦、空、无我〃之法,与外道不相混杂,迥然不同。宛若〃狮吼独音,百兽无声。〃其功德纯正无染,此即纯一。世亲菩萨的《论义正理释》中云:〃改造烦恼诸怨敌,救度恶趣世间者,具备改造救护德,此等论典外道无。〃
  佛所宣法,非仅对治如贪心单一方面的烦恼,或只医治一病消除一种痛苦这些都是支分方便,而是断尽三界所有烦恼的对治法。此即称其为圆满。《宝性论》中云:〃何者与具义相关,遣除三界诸烦恼,宣示寂灭之功德,此皆佛说非他云。〃
  清净一句,是从法界本然清净而言的。法界自性,是本来清净之性,无有垢染。而且,观待于能境智慧,亦相应法界,远离颠倒戏论。
  鲜白一句,是从遣除垢障方面而言的。法界自性本来清净,若于此未知未证,则会忽然出现所有垢障习气。如果以本性无误衡量的正道加以清理,实相本性就会如实现前,远离垢染,此则称其为鲜白。
  从体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