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 >

第37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第37部分

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肪缰饕碜鞯摹堆蛊取罚肮适隆笔怯煞慷咸税踩辉缸夥扛屑揖斓目腿耍锤荨巴韵喑狻钡脑蛑辉敢ド淼哪锌腿艘鸬模耗兄魅斯谂诩业哪翘欤读朔孔猓崂凑庖蝗眨峙鲎爬咸诩遥挥谑牵慷咸荨胺孔邮俏业模叶ㄏ碌囊欢ㄒ屑揖臁薄肮婢亍狈且锌桶嶙卟豢傻模锌驮蚋荨拔医涣硕ㄇ阌Ω米袷仄踉肌钡摹暗览怼保亲夥坎豢桑核蕉既献约旱乃览恚豢贤仔纬山┚帧S谑堑谌鋈宋铩靠偷浅。髡甙才潘缪荽蚩澜岬慕巧U馐且桓鐾ù锏闹耙蹬裕阜苷郏ㄆ浼渥匀幻獠涣诵矶嘞簿缧猿∶妫沼谂逶涤梢院螅蝗涣榛欢氤觥八祷选钡陌旆ǎ从勺约杭侔缒锌偷募揖欤岫拙俚亟饪讼肪绲摹芭タ邸薄W酃廴纾导噬鲜谴嬖谧帕街殖逋唬悍慷肽锌涂悸俏侍獾牟煌嵌取⒐勰畈煌鸬某逋恢猓不褂心锌陀敕慷灿械摹胺谴思幢恕钡木运嘉肱土榛睢⒈渫ㄋ嘉绞降某逋唬驮诰缰谐峁构δ苤猓褂辛俗约旱亩懒⒓壑怠6∥髁指萘枋缁耐∷蹈谋嗟南簿纭毒坪蟆贰胺颉庇搿捌蕖保幸桓鑫屡⑵骄驳募彝ィ舜宋幕愦味急冉细撸星橐膊淮恚恢皇怯捎凇八钡某鱿帧晃挥⒖ ⑸屏级植恍业摹翱腿恕焙茸砹司疲诳吞某ど撤⑸希」茉谙肪缃泄讨校恢彼牛挥兴狄痪浠埃匆⒊鲂》蚱藜涞囊怀《曰埃沂玖似薜睦硐胫饕逵敕虻穆阆肿础⑼媸乐饕宓那痹诿埽灾缕尥环⒁煜耄弊耪煞虻拿妫嵛撬械摹八奔妇郏煞蛎闱客猓奕戳僬笸巳矗赫馕词迪值摹耙晃侵怠毕允玖酥泄喜阒杜晕⑷酢⑵胶汀⑶优车陌樽非螅牡南簿绫澈笠刈挪豢裳运档谋АW詈螅腿诵牙矗蚱薷星榈奈⒗揭补橛谄骄玻赫庠臼且怀觥凹负跷奘碌南簿纭薄6∥髁值南肪绱蠖唷拔奘隆保簿褪撬担钩上肪绯逋坏乃剑⒉淮嬖凇罢春没怠⒏呦掠帕印钡募壑档燃叮鼋鍪枪勰睢⑻龋允挛锶鲜督嵌鹊牟煌纬傻牟钜欤嵌员取⒂痴眨嵌粤ⅲ浇杂锌砂Γ捕加锌尚χ悖仁切φ撸彩潜恍φ摺!兑恢宦矸洹分械募壬爰咸堆蛊取防锏姆慷肽锌停毒坪蟆分械钠抻敕颍抟徊皇侨绱恕!侗逼降目掌防铮б豢矗本┲魅饲疃蠓剑虾?腿死∑坏按蠓健钡绞芫√畹钠畚辏坏谩胺赐怠碧畹难汤次肿约旱奶迕妫靶∑保ㄖ乩嵋澹┑谋澈笤蚴亲⒅厥导剩好娑员逼接肷虾A街址交牟钜欤髡叩募壑盗⒊∈悄:摹R虼耍∥髁值南簿绲慕峋郑蝗绶泶滔簿缒茄浴罢健薄〉酶!ⅰ胺捶健被蚴艹突蚬檎崾钦嬲摹敖源蠡断病薄O瘛堆蛊取返慕嵛玻坏小⑴腿硕甲獾搅朔孔樱慷仓沼诘玫搅怂摹坝屑揖斓姆靠汀迸蚍靠途牵暗ド怼倍猓核腥硕既缭敢猿ァU馄涫刀际欠从沉司缱骷业恼苎в朊姥Ч鄣模核非蠛托常ゲ梗喽缘模ǘ蔷缘模┖侠硇浴T谙肪缃峁股希∥髁痔乇鹱⒅亍敖嵛病钡囊帐酰S谐龊跻馔獾木酥省H纭堆蛊取罚磺性猜螅酶崭兆獾椒孔拥哪锌秃鋈蛔砝矗矢崭瞻缪萜拮拥呐停骸鞍。阈丈趺矗俊绷罨嶙飨返呐鸵舱趴诮嵘啵骸拔摇 摇保翟诹钊巳炭〔唤!兑恢宦矸洹返淖詈螅壬蝗凰钟当в嘈〗悖谝淮未蚱苹蜒缘恼谘冢硎景椋挥嘈〗闶蠛埃戳死咸肫腿耍患壬⒖套鳌跋贰蔽视嘈〗悖骸笆裁吹胤剑看塘四忝挥校俊庇嘈〗闼婕创鹨浴班福恢宦矸洌 闭狻白詈蟮乃祷选笔腔岵苛业南簿缧Ч摹�
   丁西林的喜剧艺术更以语言著称。他的剧本里常有充满机幽默感的警句,以语言自身的喜剧性直接获取效果。“如一个诗人,是人家看不见的东西,他看得见;人家看得见的东西,
他看不见;人家想不到的东西,他想得到;人家想得到的东西,他想不到”(《亲爱的丈夫》),“旁人家是主人教听差的应该怎样的小器,他是听差教主人应该怎样的大方” (《北京的空气》),等等。这些话,大都出于情趣优雅的男女知识者主人公(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之口;而那些非知识阶层的配角,如巡警、仆人、老妈子等配角,却说的是含义单调的“实话”, 如《压迫》里那位巡警是除了“您贵姓?”这样的例行公事的问话之外,这几乎不会就其他的话。而知识者的俏皮话,有时是与剧情游离的,仅仅是为了显示智慧,是一种自我陶醉的思想趣味与语言趣味,在丁西林的观念中,喜剧艺术归根到底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他也因此为现代戏剧文学语言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时期颇有影响的女剧作家袁昌英在英国留学期间与后来是新月派重要成员的陈源等有过密切往来,她的创作倾向也是接近丁西林、熊仲卿这一派的,她所创作的《孔雀东南飞》,就不是从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里去发掘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社会意义的;她的创作兴趣在于用弗洛伊德学说去挖掘焦母的病态心理:“母亲辛辛苦苦亲亲热热地一手把儿子抚养成人,一旦被别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子占去,心里总有点忿忿不平……假使遇着年纪还轻,性情激烈而又不幸又是寡归的,这仲卿与兰芝的悲剧就不免发生了。”(注:袁昌英:《〈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序言(一)》,转引自李扬:《作家、学者袁昌英》《袁昌英作品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281 页),剧本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母爱与夫妻之爱之间的矛盾”中所产生的悲剧“趣味”。

 附录 本章年表
1907 年
   春 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两幕,后又演出曾孝谷根据美国斯陀夫人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七幕剧)。
1918 年
 6 月 罗家伦、胡适合译的易卜生《娜拉》发表于《新青年》4 卷 6 号,同期发表胡适的《易卜生主义》(论文)、张厚载的《新文学及中国旧戏》(论文),并发表通信讨论旧戏。
   10 月 《新青年》第 5 卷第 4 号出“戏剧改良专号”,刊登胡适、傅斯年、欧阳予倩等人讨论改良戏剧的文章(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欧阳予倩《予之戏剧改良观》、张厚载《我的中国旧戏观》)。
   11 月 周作人《论中国旧戏之应废》发表于《新青年》第5 卷第 5 号。
1919 年
   3 月 胡适《终身大事》(独幕剧)发表于《新青年》第 6卷第 3 号。
1920 年
   4 月 陈锦《人力车夫》(短剧)发表于《新青年》第 7 卷第5 号。
   10 月 郭沫若《棠棣之花》(诗剧)发表于 10 月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双十增刊,后收入《女神》集,1921 年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1921 年
   1 月 叶绍钧《恳亲会》发表于《小说月报》第 12 卷第 1号。
   2 月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诗剧)发表于《民铎》第 2卷第 5 号,后收入《女神》。
   3 月 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 13 人在上海组织民众戏剧社。5 月,创办《戏剧》月刊。
   4 月 郭沫若《湘累》(诗剧)发表于《学艺》第 2 卷第 10期。
   4 月始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论文)连载于北京《晨报》4 月 20 日以后。
   10 月 汪仲贤《好儿子》(独幕剧)发表于《戏剧》第 1 卷第 6 期。
   本年 陈大悲《幽兰女士》(五幕剧)收入现代版《幽兰女士》。
   同年 陈大悲、李健吾组织北京实验剧社。
   同年 应云卫、谷剑尘等组织成立上海戏剧协社。
1922 年
   1 月 陈大悲《爱国贼》发表于《戏剧》第 2 卷第 1 号。
   3 月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独幕剧)发表于《创造》季刊第 1 卷第 1 期。
   8 月 郭沫若《广寒宫》发表于《创造》季刊第 1 卷第 2期。
   9 月 田汉《午饭之前》发表于《创造》季刊第 1 卷第 2期。
   冬 蒲伯英出资在北平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1923 年
   1 月 洪深《赵阎王》发表于《东方杂志》第 20 卷第 1、2号。
   2 月 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发表于《创造》季刊第 1卷第 4 期。
   5 月 郭沫若《卓文君》(三幕历史剧)发表于《创造》季刊第 2 卷第 1 期。
   10 月 丁西林《一只马蜂》(独幕剧)发表于《太平洋》第4 卷第 3 号。
1924 年
   1 月 田汉创办《南国》半月刊。
   同月 田汉《获虎之夜》(独幕剧)发表于《南国》半月刊(未登完)。同年收入《咖啡店之一夜》(戏剧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同月 熊佛西《青春底悲哀》(戏剧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月 郭沫若《王昭君》(三幕历史剧)发表于《创造》季刊第 2 卷第 2 期。
   10 月 欧阳予倩《回家以后》发表于《东方杂志》第 21卷第 20 号。
   12 月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戏剧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年 上海戏剧协社演出洪深根据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
1925 年
   3 月 欧阳予倩《泼妇》(独幕剧)收入《剧本汇刊》第 1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5 月 丁西林《一只马蜂及其它独幕剧》由北京大学现代评论社出版。
   9 月 郭沫若《聂嫈》(二幕剧)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12 月 余上沅《兵变》发表于《晨报七周年纪念增刊》。
   本年 赵太侔、余上沅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增设戏剧系。
   同年 熊佛西《洋状元》(三幕剧)发表于北平《晨报副刊》。
1926 年
   1 月 丁西林《压迫》(独幕剧)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一周年增刊》。
   4 月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由光华书局出版。
   5 月 徐光美《歧途》(戏剧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7 月 刘复《译〈茶花女〉剧本序》发表于《语丝》第 88期。
   8 月 杨晦《笑的泪》(独幕剧)发表于《沉钟》第 1 期。
   夏 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倡导“国剧运动”。
1927年
   6 月 谷凤田《兰溪女士》由群众图书公司出版。
   9 月 王独清《杨贵妃之死》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
   12 月 熊佛西《佛西戏剧集》(第 1 集)由北京古城书社出版。
   冬  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正式建立,同时创办南国艺术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