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 >

第3部分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第3部分

小说: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遗憾。母亲告诉她,父亲临终时拉着母亲的手不知说了多少 遍这样的话:“我只牵挂两个孩子,他们都很聪明,是读书的料。你无论吃多少苦,也要让 他们念书,念中学,念大学。”母亲在那天晚上,一手搂着小丽霞,一手搂着儿子,一边流 泪,一边不停地说:“你们一定要听话,妈就是做牛做马,就是挨家讨饭,也要供你们上 学… ”

    孤儿寡母的生活艰难异常。没有文化的母亲,只能靠仅有的宅前一亩鱼塘和二分自留地 养家口。看到母亲天天从早忙到黑,小丽霞也仿佛一下长大了。上学回来,她就动手帮妈 洗衣服、做饭和收拾屋子。女孩子手脚灵巧,小丽霞学会了上面的事,又开始琢磨起帮妈挣 钱的事儿,她知道父亲去世时还欠了一笔债,如今她和弟弟念书也要不少学费啥的。

    “妈,我也去抓螺逮虾!”一到四五月份,母亲每天都是早上4点起床下河,然后再等 天亮上街去卖。这一天,小丽霞向妈提出要求。

    母亲看了看她,点点头。十来岁的女儿从此踩着母亲的脚印,不管是春还是夏,是秋还 是冬,只要能下水,她就下水;只要不耽误上学,她就把所有本该属于天真烂漫的童趣时 光,全都用在为母亲减少一份负担的辛勤劳作上。她因此有几好次险些被滚滚激流冲走,又 无数次在大街上受人欺凌的经历,但她都顽强地挺了过来。

    上初二时,继父来到了她家。老实巴交的继父除了整天埋头干活,对小丽霞和她弟弟都 不错。但要强的女儿,还是认为自己应该帮大人做些事,因为她想把书读下去,中学的学费 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也并不轻松。

    唐丽霞决心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打这起,她开始做买卖。河塘里的鱼虾因污染而 捕捞不到了,她便上岸跑码头。人们看到,唐家的小姑娘不是在夏天推出板车卖西瓜,就是 在冬天沿路摆摊卖瓜子。唐丽霞呢,不管别人用什么眼光看着,她的心里总是那么灿烂,因 为她看到自己能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和买些学习用品了… 

    上高中了,本该应当集中精力,偏偏继父又日趋消瘦,一查,是糖尿病。有人背后说唐 家的孩子都是苦命,可唐丽霞没有流泪,她把满腹的苦涩留在肚里。她知道,在所有这些不 幸中,母亲是最苦的,她要为母亲承担痛苦。

    她不得不继续边上学边做小买卖,学习是不能放松的,挣钱也是一点不能少的。她几次 在做买卖的路上晕倒醒来后又背上书包赶到学校,又有几次在放学的路上因做买卖而遇雷雨 交加,被通体浇得嗦嗦颤抖。她不是不想哭,可她想到家里比她还辛苦的母亲和躺在床上的 继父,以及也在上学的小弟。她不哭,跌倒了爬起来再走… 

    1996年7月,唐丽霞以580分的高考成绩,荣获所在中学的“状元”。

    知道录取的那一天她哭了,母亲也哭了。“好孩子,你亲爸可以在九泉之下开心地笑一 笑了。”母亲对她说。

    女儿抬起头,像突然发现什么似地惊叫起来:“妈你的头发呢?

    啊,怎么剩这么几根了?”

    “掉的。妈老了。”母亲苦笑道。可女儿知道,她才42岁呀!

    “妈,你太苦啦!我怎么能放得下心去北京念书呀?”女儿忘情地伏在母亲的怀里“呜 呜呜”地痛哭起来… 

    (唐丽霞,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三学生。她到学校报到时,继父把自己治 病的钱全给了她。交完各种费用后,只剩200多块钱。

    她没有把自己的困难告诉别人,学校因此也一直不知道。她说学校贫困生很多,还有比 她困难的。并说自己从小做工干活惯了,能养活自己。故在这之后的两年多里,她靠打工和 母亲寄些钱来维持。但后来继父病情越来越严重,今年4月中旬,母亲急电催她回家,她火 速赶回安徽贵池,看到了一个已似骷髅的继父。孝女的一声“爸爸”,使垂危中的继父从死 神那儿转了回来。“好囡囡,不要惦记爸。回去读书吧。”继父使出最后的一丝力气想让女 儿放心地走。4月23日唐丽霞回到北京,第二天下午6时,她给老家打电话,让邻居的人 叫一声母亲。母亲在电话里告诉她:“你爸… 

    在你走后就… ”唐丽霞一听,脑中“嗡”地一下成了空白。许久,她重新拿起电话 时,对方是弟档的声音。弟档告诉她:“妈说让你只管好好念书,她去给爸办丧事去 了… ”唐丽霞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最后,她哆嗦着嘴唇对弟档说:“你今年一定要考上大 学,否则对不起妈。”弟档说:“会的。我一定争取像你考个‘状元’!”安金鹏太幸运 了!他是代表中国高中学生参加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获得 者,被“中国第一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免试直接录取的1997年新生。那天他接到北大“入 学通知书”后,给第一个看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

    “妈,你看,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而且还是北大!”儿子喜出望外。

    母亲一边擦着泪,一边双手颤抖着看那份烫金字的大学通知书,她看了很久很久,然后 十分自信地对儿子说:“小鹏,妈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北大的!这回,妈还要陪你到北京,送 你进大学门!”

    9月5日,安金鹏早早起了床,因为再过一个来小时他就要离开自己的家,到北京去报 到了。他发现自己在此生活了十几年的那幢破旧不堪的农舍里早已腾升着袅袅炊烟,跛着腿 的母亲则在灰暗的锅台前忙上忙下。

    “快来吃,妈给你把面煮好了。”母亲像往常一样麻利地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

    儿子端起碗,怎么也吃不下去。他知道这碗里的面是母亲昨天用5个鸡蛋从邻居那儿换 来的,而母亲那只跛腿也正是前天为了多给他筹点学费,推着一平板车蔬菜去赶集时扭伤 的。安金鹏想到这里,顿觉手中的筷子重如千斤。他放下碗,走到母亲的跟前跪了下来,他 抚摸着那条肿得比馒头还大的脚,哽咽着问道:“妈,你的腿好疼吧?”

    母亲将儿子扶起,轻轻为他擦泪,摇头说:“不疼,妈看到你考上大学,心里比蜜还 甜。真的… ”

    “妈— ”儿子再也忍不住了,那赤子的哭声惊动了四邻。

    家在天津武清县大友岱村的安金鹏同学确实是中国5000多万中国中学生中最幸运的一 位,这倒不是他今天能考上北大这所著名学府,而是他有一位比泰山更伟大的母亲始终如一 地在他追求“大学梦”的路上,给他作着背脊,给他架桥铺道— 同所有贫困农家子弟一 样,安金鹏从生下那天就开始与苦结伴。

    小时候,他便知道父母为了给有支气管哮喘和半身不遂的爷爷奶奶看病而拖了一身债。 7岁上学那年,几块钱的学费也是母亲从别人家借来的。可小金鹏发现自打他上学后母亲反 倒一直不爱坐在他身边看他做作业。后来他明白,他手里常使的用细线捆在一根小棍上的铅 笔头是从同学扔在地上捡的,练习本则是用橡皮擦了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创用了的旧本本…  母亲不愿看到这些,看了她更伤心。不过好在母亲也有高兴的时候,因为学校每次考试,儿 子总是全班第一名。聪明的小金鹏,上初中就把高中的数理化课程给学完了。1994年5 月,天津市举办的初中物理竞赛中,小金鹏是市郊五县学生中唯一考进前三名的农村娃,并 因此被天津一中破格录取。当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报喜时,万没想到家人竟没有一点儿喜 色,反而密布了一层愁云。原来奶奶刚去世,久居病榻的爷爷又紧接着生命垂危。

    一万多元的外债像一座高山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懂事的小金鹏默默地回到自己那间小 屋,然而他怎么也忍不住心头的酸苦,眼泪整整流了一天。

    傍晚,小金鹏在里屋听外屋的父亲和母亲争吵不休。原来,母亲要把家里的那头怀上驹 的毛驴卖掉好让小金鹏到天津上名牌一中,而父亲怎么说就是不同意。而正是这一阵高过一 阵的争吵声,让久病的爷爷听到了,老人家知道孙儿是因为自己的拖累而无奈的,他觉得再 活在世上是全家无法摆脱的枷锁,便选择了一条绝路… 

    第二天醒来,小金鹏得知爷爷已永远离他而去,哭得死去活来。

    他明白这一切的发生都与他上学有关。当他伏在爷爷那冰冷的尸体时,他真想对父亲和 母亲说一声我这个书不读了,可他没这勇气— 他太渴望读书,太渴望将来上大学了。

    埋葬爷爷后,债台高筑的家里又多出了几千元债务。过了两天,小金鹏和父亲一同发现 家里的那头小毛驴不见了。父亲马上猜到了,于是铁青着脸问母亲:“你真把毛驴卖了?以 后盘庄稼、卖粮食你用手推、用肩扛啊?这一头毛驴也才几百块钱,能供得起金鹏念一学期 还是两学期?”

    那天母亲哭了,她几乎是吼着回答父亲:“娃儿要念书有什么错?

    他考上市一中在咱全县是独一份,咱不能让穷家把娃的前程给耽误了!明白吗?我、我 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一辈子,也要让他上学、上大学… ”

    金鹏捧着用毛驴换得的600元钱,真想给母亲跪下磕上几个头。他发誓一定好好学习, 读好中学,考上大学,报答父母之恩。

    秋天到了,金鹏回家取冬衣,他一进门就愣了:“爸爸,你的脸咋这么黄?人也瘦了好 多… ”

    病榻上的父亲苦笑了一下,没有理会儿子的话。可懂英文的儿子一看桌上的药瓶说明 书,顿时吓了一跳:爸吃的可都是些抑制癌细胞的药呀!

    他找到了母亲,悄悄问这是怎么回事。母亲一脸痛苦地告诉儿子,在金鹏到天津念书 后,爸就开始便血,一天比一天严重。母亲急天急地借了6000元钱,到天津、北京给父亲 查了一遍,最后确诊是肠息肉,医生说要尽快做手术,可父亲死活不同意再借别人家的钱。 “医生说不动手术病会更难治,我寻思就是踏破天也要为你爸把看病的钱借来。这事千万别 对你爸说,他穷怕了,一提钱就整夜整夜睡不着。”

    那天金鹏帮母亲在田头干活时,邻居告诉他,说他的母亲一个人既要为父亲看病,又没 人帮她种地,一个女人家没足够的力气把地里的麦子挑到场院去脱粒,也没钱雇得起人使用 脱粒机,于是她只得熟一块镰一块,然后用平车拉回家里,等晚上再在自家的院子里铺一块 塑料布,搬来一块大石头,用双手抓起大把麦杆在石头上抡打着将一粒粒麦子脱尽。整整几 亩地,母亲全是靠这样… 金鹏没等别人说完,便飞身回家一下搂住巍他补衣的母亲大声哭 泣着说:“妈,我再也不去上学了,我要在家帮你干活… ”

    母亲转过头,那双含着泪花的眼盯着儿子,坚定地摇摇头:“好孩子,妈顶得住。你在 学校好好念书,念出好成绩,考上大学,妈就有力气,明白吗?”

    金鹏点点头,他知道母亲多么看重自己的儿子将来能上大学!他也明白,对一个农家子 弟特别是贫困的农家子弟来说,考上大学才是最大的希望所在。儿子的前程,在母亲的心目 中比她自己的生命还要重百倍、重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