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有话问苍天 >

第15部分

有话问苍天-第15部分

小说: 有话问苍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雷雨:“谁为大雨分水道,谁为雷电定道路?……你能差派闪电,闪电就发出,并且对你说:‘我们在这里’么?”(伯三十八25、35)

    狮子:“狮子在洞中蹲伏,在藏身之处躺卧埋伏的时候,你能为母狮猎取食物么?你能使食欲饱足么?”(伯三十八39、40)

    山羊:“山岩间的野山羊的产期你能晓得么?母鹿下犊之期你能察出么?”(伯三十九1)

    野驴:“谁放野驴自由出去呢?谁解开快驴的绳索呢?我使原野作它的家,使咸地作它的居所。它嗤笑城里的喧哗,不听赶野驴的呼喝声。”(伯三十九5—7)

    鸵鸟:“鸵鸟的翅膀欣然鼓动,但它的翔毛和羽毛那有慈爱呢?……上帝使它忘记了智慧,也没有把聪明分给他。它挺身鼓翼奔跑的时候,就谈笑马和骑马的人。”(伯三十九13、17、18)

    马:“马的大力是你所赐的么?它颈上的宗毛是你披上的么?是你使它跳跃像蝗虫么?它喷气之威使人惊惶。”(伯三十九19-20)

    食肉鸟:“鹰鸟飞翔,展翅南飞,是因你的聪明么?大鹰上腾,在高处筑巢,是听你的吩咐么?”(伯三十九26一27)

    潜近的母狮子、高飞的鹰、一道闪电、鳄鱼、野公牛――上帝为约伯唤起这些和其他意象。言谈间带看骄傲艺术家的满足和欣喜。上帝描述过每种动物之后。不但明言,也暗示:“约伯,你有能力复制这些事物么?你有足够智慧管理世界么?……你有上帝那样的膀臂么?你能用他那样的声音打雷么?”上帝甚至在第三十八章二十一节用讥讽的话,说:“你是知道的,因为那时你已经出生了,你一生的日数也很多。”

    上帝的话充满破坏的力量打击着约伯,激发起一种势不可当、悔改的降服。约伯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是不能拦阻的……所以我说了我所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晓得的。”(伯四十二2、3)上帝有没有回答约伯问及受苦和不公的问题?真的没有。上帝好像故意避免合逻辑、逐点的解释?(我发觉一件事甚为讽刺,很多人因这个令人紊乱的痛楚问题,就著书立说,尝试保护上帝的名声,但上帝自己认为不需要自卫。)既然如此,何须用好战的语调?上帝想约伯做什么?上帝只想约伯承认他信靠他。壮丽诗章背后隐藏的信息变成:约伯,除非你多点儿知道怎样管理一个物质宇宙,否则,请不要告诉我怎样管理一个道德宇宙。

    如果我们好像约伯一样对这奇妙世界——我们活在其中,可以看见和接触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是谁,岂可坐著审判上帝对宇宙道德的管治?直到我们有足够智慧把大风云和谐地配合,甚或制造一块独特完整的雪片时,我们才有资格控告上帝。让将要控告上帝的那个人,先考虑被告——上帝——的伟大。

    上帝有足够智慧管辖宇宙,自然也会有足够智慧看守他的孩子约伯,不管他正身处最凄凉的时刻,四周事情看似何等无望。上帝既然有足够智慧创造我和我所身处的世界,也会有足够智慧看顾着我。

    一本畅销书的忽略

    有一本著名、写得不错的书《当不幸临到好人》,乃是讨论痛苦问题,但我不同意它的结论,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约伯记结束前上帝的一番话。这本书是拉比古舒那眼见儿子与残酷的早衰症搏斗后写成的。这种症状很奇怪,它会加速人衰老的过程,以致这个年轻的男孩变成秃头、满脸皱纹和软弱,然后死亡。

    这本书意外地成了畅销书;古舒那说他学到接受上帝的爱,但却怀疑上帝的能力。他再次相信上帝是良善的,憎恶看见我们受苦,但他就是不够力量彻底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例如儿童患了早衰症。受苦在这个地球存在,因为“连上帝也难以控制混乱。而上帝只是“一个公义的上帝,却不是大能的上帝”。换言之,上帝家任何人一样,也因这个地球的痛苦而激怒,但他的手却被绑住。

    古舒那的书成了畅销书,因为人们发觉它带着安慰。

    这位拉比代表他们说出他们自始至终所相信的事:上帝想帮助人,但却不能。当我们呼求他解决问题时,我们简直对上帝期望过高。古舒那的想法听起来好像是一些东西我们盼望它们是真的一样,但这些想法是真的吗?。

    如果古舒那发现了上帝隐藏的真理,为何他对约伯说话时,不启示相同的真理?那么,约伯记可以轻易地定下一个副题:“当最坏的事发生在最好的人身上”。约伯记最后一幕落到高潮,并为上帝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讲台,可以讨论他缺乏能力的问题,如果那的确是他的问题。约伯肯定欢迎上帝这样说:约伯,我对所发生的事感到抱歉。我希望你明白事情的发生完全与我无关的。约伯,我希望可以帮助你,但我真的不能。

    相反,约伯记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描述上帝的能力,令人难忘,你也会在圣经其他地方找到同样的描述。上帝一次也没有因他缺乏能力而向约伯道歉,反而藉著鸵鸟、野公牛、暴风雪和星群重复同一个主题,都证实他是有能力的。

    如果上帝能力不足,那么,当他、能力最令人怀疑时,他为何选择可能是最坏的情景,夸耀地的能力呢?对拉比古舒那所描述的上帝,威素可能提供了最有洞见的评论:如果上帝就是这个样子,我认为他应该辞职,让另一个更有能力的上帝取替他的地位。

    回应,不是起因

    虽然上帝的话解答了约伯的问题,却不一定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回顾一下,我们或会难以明白约伯为何对这番似是遁词的话感到如此满足。然而,我们亦没有当场听到上帝在旋风中说话。)最后,上帝的同在填满那份空虚。但是,对我们其余的人,就是没有特权听见他亲身说话的人,这有什么适用的教训?按照我的见解,约伯记这本书强化了路加福音第十三章和约翰福音第九章记载耶稣所跟从的模式。受苦是关乎两个大问题:(1)起因——我为何受苦?是谁使我受苦?和(2)回应。按我们大多数人的本能,都想找出痛苦的起因,才决定如何回应。但是,上帝不容许约伯有此选择。他把人注意起因问题,转移到约伯的回应。

    上帝似乎隔开了两个范围的责任。他完全接受管理宇宙的责任,包括附随而来的所有问题。对于像约伯那样专注那些问题的人来说,上帝忠告:停止你的抱怨,你全不知道正在说什么。或者,正如华希纳所说:上帝并不做出解释。他怒气发作,并问约伯,他以为自己是谁。他说,若当试向约伯解说他想得到的解释,就像向一只小圆蛤解释爱因斯坦一样……上帝不会启示他伟大的计划,他只启示他自己。2

    对于约伯来说,他只有一件事需要担忧:他的回应。上帝从来没有解释约伯受苦的起源,却把焦点转移到未来。悲剧一旦发生,你当下会做什么?到处寻找可归咎的人或物,不会带他离开困境;他需要对他的反应履行责任,这一个范围是由地控制,不是由上帝控制。

    这个圣经模式是如此一致,促使我必须做出结论:受苦基督徒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并不是“上帝是否要负责?”而是“如今这件可怕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应该如何回应?”因这缘故。我要将本书的主要焦点从受苦的理论问题移开,反之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的个人例子上,看一看他们如何回应痛苦。

    痛苦问题在圣经中至少不是一个哲学性的谜语,而是关乎人类回应和坚信上帝的考验问题。正如佛罗里达州的布朗牧师以一段不能太按字面意义理解的话表明这个思想:每一次有一个非基督徒患上癌症时,上帝也让一个基督徒患上癌症,好叫世人可以看出两者的分别。

    两者有什么分别?什么反应是最好的?圣经常用坚定又叫人紊乱的答案回覆这些问题:我的弟兄们,你们遭遇各种试炼的时候,都要看为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考验,就产生忍耐。但忍耐要坚持到底,使你们可以完全,毫无缺欠。(雅一2—4)亲爱的,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好像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既然在基督的受苦上有分,就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可以欢喜快乐。(彼前四12、13)因此,你们要喜乐,然而,你们现今在各种试炼中或许暂时会难过。(彼前一6)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能表达圣经对受苦的理想态度,就是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彼此之间出现不和。保罗一怒之下,就寄出一封言词强硬的信。他后来写下对这一封信的感想:虽然我在那封信上使你们忧伤,但我现在并不后悔;其实我曾经有点后悔,因为知道那封信使你们忧伤。虽然只是暂时的。现在我快乐,不是因为你们忧伤,而是因为你们的忧伤带来了悔改。你们依照上帝的意思忧伤,凡事就不会因我们受到亏损。(林后七8、9)

    “忧伤带来了悔改”一-保罗一句简洁的话正确地总结了受苦的角色。这句话强调圣经重视回应,不重视起因。从耶稣当日发生的两个悲剧(路加福音第十三章),这个道理也切合他的教训:你们若不悔改,都要这样灭亡!

    产生一些后果

    “要喜乐”“要快乐”这些建议和那些面带笑容、毫无感觉的医院探病者所说的鼓励语——“向好的一面”,有何分别呢?请你深入研读每一段经文,因为每一段,这样的劝告引领人讨论有效益的后果。受苦会产生一些后果。受苦是有价值的,受苦可以改变我们。

    使徒用类似“要喜乐”的字眼,不是鼓吹塑来顺受或采取若无其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曾在基督或保罗回应受苦时,找到任何迹象。如果那些态度是可取的,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是自足,而不是像孩童一样信靠上帝。

    圣经也没有暗示人要享受痛苦,自我虐待。“在困苦中要喜乐”不是指基督徒面对悲剧、痛楚时想哭,仍然表现快乐。圣经反而集中瞄准最后的结果:上帝可以怎样有效使用我们人生的痛苦。但是,若要达到这个效果,上帝首先需要我们承诺信靠他,而把这个承诺交付给他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喜乐。

    罗马书第五章三至五节将这个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我们更以患难为荣;知道患难产生忍耐,忍耐产生毅力,毅力产生盼望;盼望是不会令人蒙羞的,因为上帝籍著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很简单,如坚忍这种特性只有在试炼的环境中才会培养出来。试想一想这情景:一个人时常得到他/她所要的东西,是不会有机会学习坚忍或忍耐的。受苦可以是其中一种工具培育那些良好的品格。

    按照这样的解释,使徒命令人“要喜乐”是合理的。雅各不是说:你要为面对的试炼而喜乐,却是说:你们遭遇各种试炼的时候,都要看为大喜乐……;措辞不同是很重要的。有人赞扬痛苦的事实,另有人赞扬痛苦带来成长机会。我们喜乐,不是因为受苦这事实,却是因为相信痛苦是可以转化。价值不在痛苦本身,而在我们怎样解释痛苦。痛苦未必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可因信仰的对象而喜乐,就是那位能带来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