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星球博物馆 >

第123部分

星球博物馆-第123部分

小说: 星球博物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最重要的细节,之前那个美国人已经强调很多次了,就是这道激光的能级评估——这也是他们此次会议主要分析的东西。从画面中的时间来计算,这道激光从出现到结束,一共维持了两点五三四秒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激光始终维持这样一个明显的操作过程:锁定目标,移动追踪,摧毁目标,锁定下一个目标……全部目标的数量为四百八十一个,也就是说,平均锁定和摧毁一个目标的时间,仅仅是5毫秒——这么打个比方吧,蜜蜂挥动翅膀的速度,就是5毫秒一次,也就是说,蜜蜂在挥舞一次翅膀的时间内,这道激光便成功的摧毁了目标。

    而这视频的录制频率为三百帧,也就是平均三毫秒一幅画面——在两幅画面的时间里,激光正好完成锁定和摧毁的任务。把视频画面放大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被摧毁的飞剑和人体,都有明显被高温汽化的物理过程,其他三个人都在纸上简单的算过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起码的能量等级——结论是很明显的,那道激光本身的温度,起码是在几十万度,甚至百万度的级别——这甚至超过了许多恒星内部的温度。

    只这一点,说明拥有该武器的文明如果真的存在,那他们在技术上,要远远超出地球……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在地球上,只有在一个地方,人们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出这种高温环境,那是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中。但在ITAR中,这样的激光是通过数百道激光发生装置共同聚焦,最后催动核聚变产生之后,才能短时间维持的,而且需要用强磁场约束等离子流,但是在画面中,是完全的室外自然环境,发生装置仅仅是一根棍子,从发生到接触,持续时间很短,就跟开关一次手电筒一样——这足以说明这种装置本身的可靠性非常的强。

    “还有控制装置,这比能量级别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你们注意到发生装置自身角度的移动了吗——注意视频中,操控者的手部肌肉……”

    “你可以手里握一个东西试一下,当你准备调节手中东西角度的时候,肯定会有轻微的肌肉抽动,但是画面中并没有发生这种运动,但控制装置本身的角度却在发生微弱的变化。”

    “也就是说,从锁定到摧毁,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的——我也不相信人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操作——这完全超出了神经的传递速度。”这句话是沈教授在说的,和之前的发言一眼,他先用普通话跟田教授和饶鑫说了一遍,又用英语对那位美国人说了一遍。

    美国人陷入了思考,又开始在纸上计算,片刻之后,他停下了动作,对着沈长文点头。

    田教授补充了一个观点:“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整个微调的角度差别非常大。我们看第一次摧毁,两百二十把剑几乎是分布在整个视域的全部角度,十分的均匀,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一个坐标点,平均每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角度约为20度,注意看它的移动轨迹,我用追踪软件自动绘制了轨迹图,你们看一下。”

    田教授从电脑上再次打开视频,换到他说的那个片段,然后饶鑫惊讶的看到,其中红色激光扫描过的轨迹路线全都记录了下来——在那些飞剑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红色的激光就如同穿针引线一般,从第一个目标,到第二个,第三个……

    整个过程完美遵循了球极投影的扫描方法——激光的运行轨迹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曲线,以刚刚出发的地方为极点开始运动,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逐步扩大运行半径,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精巧的控制着这道光在空间中搅拌。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运动的,而是伴随着加速,停止,再加速,再停止的过程——每一个停止的短暂瞬间,都是激光聚焦在目标上,进行能量释放的过程。

    饶鑫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当激光离开一个目标的时候,单从画面上来开,根本还没办法区别目标是否已经得到摧毁,那些剑甚至还保持着整体的形状和稳定的飞行状态继续飞行,但激光就自动离开了。

    直到整个摧毁过程接近结束时,第一个被摧毁的目标剑身才开始出现了断裂和分离。

    “这意味着激光对摧毁这些目标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参数,同时能量也是饱和和过载的——这样才能确保摧毁。如果没有摧毁而离开,从效率上来说是极为浪费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把激光摧毁一把飞剑比作一个人一拳打倒一个人,这听起来不难做到,但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连续打倒两百四十个人,意味着这个拳击手必须对自己的出手力量,以及对手的抗打击能力有着非常精确的预估,才能确保每次打击不浪费过多的力气,又要确保每次出拳都能真正的打倒。

    “在武器设计上,我们通常要在杀伤力上,留百分之百,甚至超过百分之两百的余量,在具体的战斗行为中,那更是投射出必要的火力几百倍,几千倍,甚至数万倍也不为过的火力。伊拉克战争中,平均二十五万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但是这个,这个……这个机器就像魔鬼的手术刀一般精准,”这是美国人的评价,“在它面前,*就跟鞭炮一样,简直像个小孩恶作剧的玩具。”

    饶鑫简直不能再赞同美国人的这段评价了。

    饶鑫忍不住挠挠头——认真是没错啦,不过……不管是电影还是游戏,有必要把细节搞得认真到这个程度吗?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的作者,他自然能够意识到,这种完全超出想象能力的,超杀伤效率,超精准的武器,究竟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如果视频中的这样一个人,带着这样的武器出现在地球,那意味着什么?两秒钟之内,他能清空两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目标——而且是精确杀伤,这种屠杀效率比核弹更让人有恐惧感。在5毫秒确保锁定摧毁的自动观瞄系统前,地球上所有的飞机*,都成了摆设,这简直就是美国TMD(战区*防御计划)的完美形态。连飞剑那种仅有一米多长,十几厘米宽的小目标,都能精确锁定,更别说地球上的这些巨大无比的*了。

    这么一分析下来,现场的几个人都面面相觑——在一阵尴尬的沉默之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就一个虚幻的话题,他们竟然讨论出某种真实感来,仿佛真的外星人要出现在地球上并进行侵略一般。

    “对于这种武器,唯一的可能就是它耗尽能量,暂时休整了,”美国人说,“他发射时的瞬时功率几乎相当于ITER点火功率,也许发射间隙是他的弱点。”

    “这个技术前提不存在,假设的技术背景下,这种武器的功能系统是一颗反物质电池,”沈长文说,“它所储存的能量,相当于一个小国家全年的用电量。别说两秒钟,就算是两个小时,也不至于让它的能量耗尽。”

    反物质电池?这个项目的预算到底有多高?

    经费在燃烧啊!

    “对,反物质电池。现在开始讨论我们拥有的武器,这些也不都是来自地球,”沈长文打开另一个视频道,“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块类似盾牌的防具,我先提醒各位,它是一块电磁铁。”

    

147 火力配备和投送问题() 
是的,它是一块电磁铁。

    就像之前那根棍子,是一个激光发射器一样。

    饶鑫记得自己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就流行一种玩具,严格来说也算是激光发射器。在里面装上一节电池,然后就可以拿着在墙上扫来扫去。每次课间下课的时候,教室的墙壁上到处都光点来回晃动,那时候的他们,感觉这玩意就像绝地武士的激光剑一样。

    同样是激光,一个只是玩具,一个则是可怕的武器。

    饶鑫绝对不怀疑,这种武器在原理上的可行性——如果真的是用反物质作为能量来源的话。

    激光武器也是现代前沿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卫星轨道上,给卫星装上激光发射器,可以用来摧毁敌人的卫星;在地面上,借助图像识别和锁定技术,激光武器也可以完成反导工作——灼烧来袭的*,让其失去正常的功能——激光作为一种武器,其中相当的功能在地球上得到了实现。

    就原理上来说,用于作为武器的激光发射器,跟用来作为玩具的激光发射器,本质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量变产生质变而已。

    同样的类比,地球上的激光武器,和之前视频中看到的激光武器,也只是在量变上更迈进了一步——让原本被认为,只能用于精确打击个别目标的特殊武器,进一步畅想为核武器级别的大杀器。

    仅仅从创作的层面来解读,饶鑫觉得这部电影要是真的出来,他肯定第一时间去买票观看。

    而接下来的这些视频,毫无疑问,就是这个电影创作方,在整个思路上的扩展。

    既然激光量变之后可以得到这种效果,那同样,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更是如此。

    在地球上,最多只能小范围内起作用的电磁铁,在视频中的环境里,展现出非同寻常的作用——鉴于电影中,预设的武器是那些飞剑,那自然,电磁铁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作为护盾,对剑产生防护作用。

    同样是量变产生质变,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用在吊车上的电磁铁,作用范围也不过一米以内,但是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到飞剑在接近电磁铁的几十米范围内,就开始受到立场的扭曲,开始出现了轨迹的变化。其吸力之强,在剑被完全吸住以后,竟然还出现了因为表面应力不一致,产生材料的扭曲和变形的现象。——这又是一大笔被燃烧的经费。

    只是用来自动加热煮水的杯子,竟然可以用来作为小型的金属冶炼炉。

    至于放电器,那就更不用说了,人为制造出上几百米,甚至数千米的干闪电,只要功能足够,短时间内甚至可以制造一场闪电风暴。唯一的问题,只是闪电的释放终端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无重力环境不存在接地一说,所有的闪电会随即导向周围的小岛,具体导向哪里,只看目标区域的电势高低。

    和激光武器比起来,这些武器相对要弱了很多。

    而他们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讨论,在能源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些武器,以及地球上的其他武器,和之前的激光武器进行对抗。

    从这种种细节来看,这个项目似乎是又一个地球大战外星人的题材。——很老套的大题材,但大题材下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很有趣。

    另外,从今天的这个议题来说,这是上次饶鑫参加过那次会议中,其中一个议题的进一步延伸。

    上一次会议中,他们讨论的内容仅仅是泛泛的,那次的资料没有今天这么的详细,不仅有视频,还有现场具体的技术数据,其中就包括那些电器的常规指标,比如电磁铁功率和吸力的曲线图,放电器的输入输出比率……有一个数值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所有这些用电器中,功率全都不存在上限——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输入足够多的能量,这些用电器就能产生同等的量变。

    这一点在科学上倒是非常具备合理性——很可能那些用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