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末 >

第93部分

明末-第93部分

小说: 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参加这样的讨论,郑勋睿不能够随便开口,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需要提出明确的理由,否则就是胡言乱语,会遭受到训斥的,他进入翰林院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朝廷大臣根本不了解,更不用说对姚希孟了。

    更加要命的是,皇上是看上了姚希孟的,想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提出来反对的意见,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内心里面,郑勋睿是绝不愿意让姚希孟得到提拔的。

    会推刚刚开始,左都御史陈于廷就举荐了詹事府少詹事姚希孟,理由是很充分的,什么中正直爽,什么学识不凡,什么为人清廉等等,陈于廷说完之后,不少人跟着附和,认为姚希孟是很不错的。

    皇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对这样的推荐很是满意。

    殊不知这个时候,反对的声音出现了,内阁辅臣、吏部尚书闵洪学坚决表示反对。

    郑勋睿感觉到了头疼,这次的会推,好像变成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较量。

    陈于廷是周延儒一边的人,闵洪学是温体仁一边的人,既然两边开始了博弈,那肯定不会客气,你赞成的我就要反对,反正

    不会让你得逞,至于说皇上赏识的事情,暂且放到一边。

    闵洪学的态度非常坚决,理由一样充分,根据吏部对官吏考核之意见,姚希孟为官这么多年,没有提出什么真正的意见建议,能力堪忧,这样的人不能够成为内阁辅臣。

    双方的争执就此展开。

    这样的争执是毫无意义的,争来争去,根本就不是为了朝廷考虑。

    皇上终于忍不住了,开口询问内阁次辅徐光启的意见。

    徐光启在内阁之中的份量很重,很多时候可谓是一锤定音,可惜因为过于操心登莱新兵训练的事宜,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一段时间甚至不能够上朝了,曾经写出了辞呈,可皇上没有同意,说是朝廷有重大的事情讨论,请徐光启参加,其余的小事情就不要麻烦了。

    这一次徐光启的态度,让皇上颇为失望,因为他说一切凭皇上做主。

    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争斗,徐光启岂能看不出来,他无心也无力卷入到这样的争斗之中去,他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早就看穿了一切,身体每况愈下,除了关心登莱新兵的训练情况,其他的事情基本都不过问了。

    “郑修撰,说说你的看法。”

    郑勋睿本来是站在最后面的,丝毫的不起眼,这表示他没有发言的权力,会推内阁大臣毕竟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员的事情,他来参加,等同于观摩。

    想不到皇上这个时候点他的名。

    郑勋睿慢慢走出列,来到了前面。

    “皇上,臣对姚大人不甚了解,无法评价,可臣对会推阁臣有看法。”

    四周迅速安静下来,看着郑勋睿,没有人想到郑勋睿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这会推阁臣可是皇上亲自提出来的,谁要是反对,那就是对皇上不敬,难道这个郑勋睿,头脑出问题了。

    “阁臣乃是朝廷柱石,关乎朝局之安稳,若是用人不当,造成之危害巨大。”

    就连皇上的脸色都有些变化了,他想不到郑勋睿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

    “上至阁臣,下至知县、县丞、主薄,都是代表朝廷治理天下,都是为皇上尽忠尽职,奈何官吏数目繁多,皇上之精力难以企及,故而吏部代表皇上管理天下官员,予以考评,定下优劣,供皇上擢升罢黜。”

    “臣记得贞观年间,御史大夫杜淹曾经上奏太宗皇帝,言诸司衙门的文书,恐怕有差误,恳请让御史逐一检查,纠正其中的偏差,丞相封德彝当即奏报皇上,言设官分职,各有权限,违法乱纪之情况出现,御史自应弹劾,可若是御史遍查诸司文书,查找其中纰漏,可能过于的繁琐,杜淹听后沉默不语,太宗皇弹问原因,杜淹回答,天下之事,各有其理,若是正确,就应该听从,封德彝所言,符合执政之要求,让他心服口服,不敢妄自评论。”

    “臣以为,各司其职乃是朝廷各部门之本分,该是皇上决策之事情,就算是皇上想着集思广益,让下面发表意见,朝中大臣也要依照各自之职责来回答,选用德才兼备的贤良,去除害政误国的奸佞,创造集思广益、同舟共济之局面,这是最佳之局面。”

    “朝中阁臣,理应是皇上决定,阁臣代表皇上管理朝政,六部以及都察院等诸多的部门,按照内阁之要求行事,府州县乃至于诸省三司按照朝廷之敕令署理政务,这才是朝廷之规矩。”

    “文武官员按照各自的本分来做事情,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出决断,朝廷重大事宜,内阁商议之后,供皇上最终决策,如此才能够让官员尽忠职守。”

    “至于说有官员贪赃枉法,或者是干涉其他部分的事情,自有都察院弹劾。”

    “基于以上理由,臣以为,会推阁臣颇有不妥,此乃是皇上乾纲独断之事,若是吏部不能够为皇上****朝中大臣之优劣,皇上自可责罚。”

    郑勋睿说完之后,四周鸦雀无声,应该说郑勋睿的这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拿出了贞观年间的例子来说明,谁不知道唐太宗是后世敬仰的皇帝,谁都想着学习太宗皇帝,都想着创造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果然,皇上看着郑勋睿,微微点头。

    诸多大臣明白了一切,今日会推阁臣的事情,应该是不了了之了,日后怕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定决心() 
“清扬,你在乾清宫的一番话语,可是得罪了孟长,这其中的缘由,你可知晓。”

    “晚辈知晓,也无所谓,晚辈说出的道理,若是有什么偏差,晚辈甘愿受到责罚,若是所言之道理正确,那就要继续坚持。”

    “在老夫的面前,你不用说这些,你的心思老夫也是知晓的,孟长有些事情,做的的确是太过了,老夫都有些法了,要知道老夫和孟长不是一般的关系,此次孟长得到皇上的器重,乃是因为在经筵会上之授课,想来你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吏部负责考核官吏,那提拔阁臣,也应该要一吏部之考核为准,若是吏部在这中间做了什么手脚,皇上自然要求都察院责罚,如此一环套一环,朝廷里面诸多事情,才能够真正的理顺。”

    “太爷如此说了,晚辈也没有什么值得遮掩的地方,姚大人所作所为,晚辈不敢恭维,晚辈曾经与姚大人发生争执,千错万错都是晚辈的错,姚大人认为晚辈不懂礼仪,甚至品行不端,那都可以,晚辈无话可说,但是将文府的事情悉数泄漏出去,明知张溥于晚辈是对头,依然不知道避讳,明知道太爷已经同意晚辈和曼珊之间的亲事,还给曼珊写信,诋毁晚辈的人品,以至于让曼珊产生诸多偏执的想法,甚至于在经筵会上之授课,也不忘强调年龄和资历之重要,认为年轻人普遍浮躁,嘴上说的多,实际行动少,难当大任,这些作为,晚辈就不知道怎么想了,姚大人是长辈,对晚辈有什么法,或打或骂,当面来就是了,想方设法各方的对付和诋毁,若不是想到姚大人是长辈,晚辈早就直接出手了。”

    文震孟的脸色有些凝重,等到郑勋睿说完之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老夫知道你受了委屈,孟长做的这些事情,老夫也难以理解,如今他已经是詹事府少詹事,位置在老夫之上,老夫和他的接触也慢慢变得少了,怕是今后的接触会更少,老夫只是想着提醒你,孟长的性子的确有些偏激,一旦认定的事情,几乎不会改变法,近来老夫才知晓,你和张溥等人交恶的事情,孟长早就知晓了,那一次回到苏州去,也是提前就有想法的,不管你如何做,都难以改变孟长的印象。”

    郑勋睿的眼睛慢慢的眯起来了,这个情况他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姚希孟到苏州去,根本就不是考核他的,而是纯粹去添乱的。

    见郑勋睿的神色不对,文震孟再次开口了。

    “清扬,老夫告诉你这些事情,不是想着你内心郁结仇恨的,你和曼珊琴瑟和鸣,老夫很是高兴,曼珊来到京城,你甚至能够主动要求她去拜见孟长,这都是你大度睿智的地方,老夫是非常欣赏的,日后也要坚持,朝廷之中的事情很多,老夫曾经反对阉党,甚至不惜拼上性命,可阉党倒下了,老夫也不高兴啊。”

    郑勋睿着文震孟,没有开口说话。

    “阉党倒下了,可朝廷没有安定下来,相反愈发的纷乱复杂了,当初你对东林院、复社和应社有法,老夫也不能够理解,如今总算是有些领悟了,以前他们想到的是和阉党斗争,不顾自身之安危,这值得钦佩,可如今他们也变了,在朝廷之中争权夺利,一味坚持自身之主张,不惯其他的意见,凡是有反对他们的,同样一味的打压,这等的做法,任其发展下去,与阉党有何区别啊。”

    郑勋睿脸上出现了笑容,一闪而过。

    “太爷的教诲,晚辈记下了,晚辈倒没有想的那么深远。”

    “好了,在老夫的面前,就不要耍什么滑头了,你年纪轻轻,就能够清楚东林院、应社和复社存在的问题,这很不简单了,你在乾清宫提出的想法,其实就是对付朝廷党争的好办法,各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各司其职,都察院加强督查,皇上居中协调,这就能够部分的解决问题,可惜你还是太年轻了,拒说提出来这些建议,也难以得到重视啊。”

    郑勋睿有些黯然,其实他知道的更加清楚,皇上遭遇太多的事情,阉党专权,党争愈演愈烈,大明内外交困,朝中大臣人人都是为自身算计,不管不顾大明江山,为了自身的携团,甚至算计他人,冒犯皇权等等,这些事情已经在皇上心目之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忧,故而皇上不信任朝中的任何人,要知道皇上曾经非常信任袁崇焕,言听计从,可最终的结果,刺激了皇上,到这个时候,性格真正偏激的是皇上了。

    如此的情况之下,再好的建议也不一定有作用。

    “清扬,拒你只有十七岁,可老夫感觉到,你在乾清宫的表现,就算是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也比不上你的,老夫想来,你对将来肯定是有打算的,若是可以,不妨说出来听听。”

    文震孟说出这些话,让郑勋睿的精神高度集中了。

    他已经感觉到,留在朝廷里面,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他没有攀附周延儒和温体仁,如今又得罪了姚希孟,算是没有任何的靠山,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得到提拔重用,不要以为在乾清宫的两次发言,就能够得到皇上的格外重视,那些整日在皇上身边的大臣,不知道说过多少慷慨激昂的话语,比他强多了,再说人家提出来的治理国家的建议,都是很不错的。

    再说依照朝廷的用人制度,他如此的年轻,想着得到重用,还需要在翰林院好生的熬时间,等个三五年之后,成为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就算是祖上保佑了。

    “太爷,朝廷之中的局势过于的复杂了,不适合晚辈,晚辈想到的就是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太爷也知晓了,内阁周大人和温大人,可谓是水火不容,相互之间弹劾算计,如此朝廷怎么能够安稳,就算是晚辈有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翰林院并非是世外桃源,皇上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