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593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593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赡茉谌哪甑氖奔淠诰腿〈饲碇莸赫饧父鲋莞蟪堑牡匚唬晌荷献钗被木梦幕行牡厍�

    严明君虽然到儋州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听不少人说过南方的三亚是如何如何地繁华,甚至就连何琦这种根本就没去过三亚的人,也会不时地吹嘘几句他家里当船员的小舅子从三亚带回来的一些海汉好货。严明君实在很想亲自去三亚看看,见识一下这么多人口耳相传,交相称赞的地方究竟是有多了不起,是不是真的就像他们所说的人间天堂一样。

    不过在去往三亚之前,他还是希望能够在儋州先有所作为,至少从这帮把持地方统治权的海汉人手中拿回属于大明的那部分权限——或许以儋州状况是不太可能全部拿回来了,但至少要拿回一部分,向本地民众宣示地方官府的存在才行。如今这种形同透明的日子,可并不是他严明君来儋州的初衷。

    之前主动来登门拜访的黄子星,对严明君来说是在绝境中出现的一道希望之光,这让他看到了在海汉的统治之下,也仍然还有人坚守大明的正统——尽管这种坚守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出自其私心,但在现在的儋州已经殊为难得。严明君打算去忠明书院与黄子星面谈的原因,也正是想知道黄子星手里有多少牌,是不是真有儋州翻盘的可能性。

    严明君本来是想邀请李进同去,但好事的李进这次居然拒绝了这个邀约,称其要去白马井码头“办事”。严明君虽然不知道李进打的什么主意,但还是叮嘱他小心从事,毕竟真要生出什么是非,最终会吃亏的也还是李进自己。

    这天一早,何琦便按照严明君的吩咐,雇了一顶轿子,然后由他作为随员,跟着严明君一起去城东的忠明书院。严明君并没有准备什么出行的仪仗,因为潜意识里他也觉得海汉人大概并不会乐于看到知州大人的仪仗出现在儋州的街头上,何况那个黄子星又是本地小有名气的反海汉斗士,自己大张旗鼓地登门拜访,势必会引起海汉人的注意,而这种关注并不是严明君想要的结果。

    当然他所不知的是,在他出发之前,汪百锁就已经部署好了全面的监控措施,甚至就连给他抬轿的两名轿夫,也都是汪百锁安排的人。轿夫当然不可能打听到什么内幕消息,但对汪百锁来说,他在入职培训时所学到的工作守则之一,就是要对监视对象尽可能用上所有的监视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监视对象可能与人接触的细节——哪怕是不起眼的轿夫,也是监视对象可能会到接触的人。

    而在从临时州衙到城东的忠明书院这段路程中间,汪百锁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排了几拨人盯梢。这些人的任务就不完全是监视了,他们还得防止严明君在路上出什么意外,毕竟没人知道黄子星联系严明君,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

    严明君一行人一路无事到了忠明书院,昨天便接到通知的黄子星,已经将书院大门打开,率一众教书先生和书院弟子在门口列队迎接。

    严明君并不希望自己的拜访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这书院所在地虽然在城外,但毕竟是官道旁边,来往的人还是不少的。当下严明君没有急于下轿,遣了何琦过去,让黄子星撤去迎接队伍,直接到书院里见面。

    黄子星得了这个授意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觉得有些欣慰。这严明君要是磨不过面子就在门口下轿与他相见,那黄子星大概也会对其留下轻浮不稳的印象。而严明君要求撤去迎接队伍,显然是不想在书院外面曝光了身份,而这种低调却正是黄子星行事所需要的特质之一。

    当下黄子星便让书院的人先回到院中,然后让轿子直接从大门进入。进到院内之后,严明君这才下轿与黄子星相见:“黄山长,本官多有失礼,包涵包涵!”

    黄子星道:“严大人何出此言,今日微服私访,本就是存了不想张扬之意,刚才在门口迎接,是草民考虑不周才对。”

    两人寒暄几句,黄子星便邀请严明君进到屋内,而书院的其他人则就此原地解散,该干嘛干嘛去。刚刚入院才一天不到的张千智也在人群当中,不过他也并没有尝试要在这个时候出头去接近这两人,只是目送这两人进入东跨院的书房之后,这才默默离去。

    这两人在书房中单独交谈了些什么内容,外人无从知晓。不过这番会面所持续的时间倒不算太长,大约接近一个时辰,黄子星便将严明君送了出来。严明君坐进小轿,然后一行人原路返回。

    何琦在途中试探着打听道:“严大人,今日见这黄子星可有什么收获?”

    严明君在轿中哼了一声道:“这个黄子星,一直跟本官绕来绕去,没几句实在话!浪费本官的时间,实在可恶!”

    何琦也听不出严明君这话的真假,只好在旁边劝慰几句。他身份所限,并不敢再继续追问细节,免得引起严明君的怀疑。

    汪百锁收到报告之后,并没有打消对黄子星的怀疑,反而是下令加强对忠明书院的整体监控措施。在他看来,严明君事后的说辞并没有那么可信,黄子星又不是脑子有病,好不容易搭上这条线,他难道还会把新任知州大人严明君往外推?

569。第569章 特派专员() 
汪百锁倒也没有指望刚刚进入忠明书院才一天的张千智能够搞来什么内幕消息,就算何夕亲自来儋州,大概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忠明书院里拿到有价值的情报,所以目前汪百锁能采用的手段仍然只有加强外部监视。而对于严明君的监控,则是主要交给了衙役头目何琦来办,为此何琦又领到了五十两银子的“特别行动经费”——这大约要当他过去一年内算上灰色收入在内的收成总数了,也是他替海汉办事以来拿到的最高单笔收入。

    张千智在跟随何夕期间的确学了不少的侦察技巧,但这些东西目前似乎并不太能派上用场。他被安排与另外三名儒生同住一室,每天的安排就是上午学习四书五经,下午练字或者研修诗词歌赋。对他这样一个见过市面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内容算是相当的枯燥乏味。

    不过张千智毕竟是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于他人的戒心已经养成了职业习惯,他能明显感受到同屋的另外三人会有意无意地提到关于海汉的事情,并且每次都不忘询问他的看法。对于这种粗浅的套路,张千智应付起来并不算太费力,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如何扮演一个对海汉有着诸多不满的大明正统儒生角色。

    按照事前的布置,张千智每两到三天会出一次书院,进城采买一点生活用品,而在此期间安全部的人将会安排时机与他接头,进行情报交换。

    汪百锁对于这件事的部署也就暂时只能维持在这样的程度,这种监控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而他也不能将手里的所有资源全部都砸在这一件事上面。儋州虽然地方不算太大,但安全部要负责的事务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反动文人和一位蠢蠢欲动的新任地方官,汪百锁需要处理的远不止这一件事。

    比如这天下午,他就接到了郝万清从三亚大本营用电文发来的最新指令。原则上来说,用电文传送的指令,其内容的重要级别就已经比较高了,因为编制有限,安全部并没有自己的无线通讯部门和操作人员,只有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指令,安全部才会借用军方或者是管委会的电台进行发送,而普通的命令一般都是通过陆运或海运渠道来进行传递——就如同这个时代的其他同行一样。

    这封电文递交到汪百锁这里的时候,他一眼就注意到装电文信封上标注了醒目“绝密”字样,这在他出任安全部驻儋州机构以来的几个月中,这还是第一次——事实上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这也是第一次接到传说中的“绝密”电文密令。

    汪百锁很谨慎地关上门窗,坐在位子上稍稍平息了一下情绪,这才打开信封抽出电文,阅读上面的内容。

    电文的内容很简短,大意是“燎原行动”期间,对于琼北官场的扫荡还有所疏漏。这个疏漏并不是指唯一没有被海盗军攻克的琼州府城,而是在海盗军负责占领的琼北区域中,还有漏网的大鱼存在。

    按照“燎原计划”的布置,当时伪装成海盗军的安南部队在对琼北各处州县进行占领之后,其接下来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当地的大明官府机构进行清洗,针对那些事前查明敌对立场明显的官员进行了大面积的抓捕。由于事前就有比较明确的抓捕对象清单,这种大规模的清洗行动的效率也非常高。类似儋州本地的官府,主要部门的正职官员全都死的死抓的抓,现在配合临时管委会做事的人全是副职或者新近从下面提拔上来的“识时务者”。

    当时对于抓捕名单的核对工作是由军方负责,安全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直接在第一线参与进去。而军方在战后提交给执委会和安全部的人员名单中,似乎并没有去向存疑的失踪人员。但现在大本营发来的绝密电文中却说有漏网大鱼存在,这必定是之前的某个环节出现了漏洞。

    电文中没有说明大鱼的具体身份,只是告知汪百锁,近日将会有专员前往儋州主持此项调查工作,望他予以配合,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安全部高层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当然了,大本营派专员过来指导工作,汪百锁这边所能配合的,大概也就是准备好人手,到时候提供给专员指挥了。

    但汪百锁这边已经将大部分的人手安排去监控忠明书院了,对于儋州本地的安全部机构来说,大本营的这个指令来得还真有点不是时候。汪百锁之前就已经向本地的警队借了一次人,看这样子还得厚起脸皮再去找一次张昕才行了。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汪百锁的注意点也不在这个方面。作为一个捕快出身的情报工作从业者,汪百锁在体制内的工作经历已经足以算是内行老手,他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件事中自己可能获得的机会——追溯根源,大鱼漏网应该并不是安全部的责任,但如果能够在他的辖区内捕获这条大鱼,那么事后论功行赏,肯定少不了他汪百锁的这一份。

    1631年2月2日,新任儋州知州上任第十天,安全部探子张千智伪装身份潜入忠明书院第五天,汪百锁出任安全部儋州负责人三个月零七天。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与过往的无数天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对于刚刚抵达儋州湾白马井码头的某人而言,却是有着重生一般的感觉。

    李清扬自打抵达琼州岛之后,这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能离开三亚。他已经在三亚待了有一年的时间,很多想法也与初到琼州岛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可以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大概真的会从一开始就拒绝南下的命令,这样至少还能保全对朝廷的忠诚。

    通过这一年下来跟海汉人的密切接触和逐步了解,李清扬也明白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对抗海汉这头巨兽,说螳臂当车都算是很客气了。哪怕是他背后的锦衣卫,大明权力最大的衙门,也很难跟海汉安全部的运作效率相提并论——光是海汉那神奇的千里传信之术,锦衣卫就完全没办法破解和应对了。

    李清扬在三亚期间,除了在药材铺里的公开身份之外,他打交道打得最多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