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凰为后-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七十七章 做孤臣(上)()
司徒三爷又火了一把。
几个月前他大义灭亲,把二嫂杨氏的娘家逼上绝路的事情一开始传得沸沸扬扬。
但京城里每日都有数不清的流言蜚语和新鲜话题。
没过多久这件事情便烟消云散,几乎没有人再提及。
然而,一进八月,震惊整个大宋的“晋州私粮案”又把司徒曜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涉二十几个州府,三十几个世家,一万多人的性命,数不清的钱粮。
大宋立国二十一年,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大案。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案子的具体细节不可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但那些涉案的人要么就是各州府的官员,要么就是各世家的家主,能供他们议论的话题就太多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里处处议论纷纷。
其中遭人议论最多的,便是把这件案子捅出来的御史台侍御史司徒曜。
提起司徒曜此人,京城的百姓们真是一点都不陌生。
俊若谪仙、琴书双绝,这是很多年前司徒三爷留给他们的印象。
母老虎的夫婿,这是婚后司徒三爷唯一的标签。
直到几年前,听闻他在大将军的干预下终于步入了仕途。
但衢州距离京城太过遥远,人们渐渐把他给忘了。
又过了几年,外任的司徒三爷回京了。
听闻他在同燕国与契丹的和谈中立了不小的功劳,圣上将他安排到御史台做了一名侍御史。
京城里高官如云,一名小小的侍御史,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感。
人们都以为,关于司徒三爷的故事大约到此为止了。
没曾想,到御史台就任才刚几日,他就把自家二嫂的娘家给折腾没了。
朝臣们如何看待司徒曜,百姓们不得而知。
但对于扳倒贪官的司徒三爷,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敬重和喜爱。
只不过杨宪品级低下,他的案子影响力终究有限,没过多久便被人淡忘了。
在那之后,司徒三爷也像是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听闻他有什么举动。
没曾想,蛰伏了几个月后,他却做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百姓们中,不乏失去土地后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
听闻司徒三爷此次竟是为同他们一般境遇的人出头,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不过短短一两日间,司徒三爷已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官员们的想法和百姓们则完全不同。
他们大多出身世家,就算出身平民的,为官之后也和世家有了或深或浅的关联。
晋州私粮案和杨宪贪墨案不同,牵扯的不是朝中某一位官员,而是触碰了大宋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基。
他们不能说司徒曜此举有错,但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吃相也太难看了!
圣上打算对世家大族动手早有迹象可寻。
可司徒家好歹也是有近千年历史的家族,大家也算同气连枝。
司徒曜这厮动手之前却半点消息都不向他们透露,简直让人齿冷。
司徒曜不在京中,他们便只能把这份不满加注到成国公府一家头上。
这么一来,司徒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朝中做官的成国公和世子爷在衙门中遭同僚冷落。
夫人们和少爷姑娘们也像是被孤立了一般,就连原先交情颇深的人家也几乎和他们断了来往。
眼看着中秋将至,成国公府竟一份节礼都未曾收到,自家精心准备的也一份都没有送出去。
阖府上下对三房一家人的不满几乎到了顶点。
京中和府中的情形司徒曜一概不知。
此时正值八月初,正是秋色最美的时节。
他携妻女沿途慢慢行来,算是把秋景赏了个足。
五日后,一行人才回到成国公府。
几辆马车沿着小巷一直驶到了三房二门处。
司徒曜正准备下车,就听车外有人在给他问安。
他掀开车帘,只见一名眼熟的小厮候在车下。
“石头,你不在府中好生伺候国公爷,来此处做甚?”他淡淡问。
石头躬身施了一礼:“回三爷,国公爷请您去书房一趟。”
司徒曜嗤笑道:“爷自己个儿都不知道哪一日能到家,你倒是乖觉!”
石头忙道:“小的已经在此处候了四日,今日可算是等到了您归来。”
离京几个月,身为人子的司徒曜是应该想念父母的。
可他觉得自己真是连装都装不出一副孝子的模样来。
他放下车帘子,对阮棉棉道:“夫人,你和箜儿先回房,为夫去父亲那里瞧瞧。”
有了上一世和这一世前半段的记忆,阮棉棉对司徒家的人更是半点都提不起兴趣。
她点点头:“国公爷这般着急见你,想来不会是什么好事,三爷小心应付,千万别吃亏上当。”
“夫人的教诲,为夫一定谨记在心,我先去了。”
司徒曜掀起车帘子跳下了马车。
两刻钟后,司徒曜和石头已经来到了司徒恽的书房外。
通传之后,他走了进去。
抬眼一看,不仅是父亲,连大哥竟也在书房中。
而且,父子俩都用同样冰冷的目光看着自己,有五六分相似脸庞也几乎一般黑。
他正想行礼问安,司徒恽便一拍书案,厉声喝骂道:“逆子,你为了往上爬,竟是什么都顾不上了么?!”。。
不等司徒曜辩解,世子爷司徒昌也冷声道:“三弟,人不管爬得多高,总也需要亲人们的扶持。
可你如今还没爬上去呢,就想六亲不认了么?”
司徒曜暗道,莫非他们还是为着杨家的事情在怪罪自己?
可父亲这么做无可厚非,毕竟老二是他最疼爱的儿子。
大哥就有些过分了。
老二和自己谁同他更亲,如此简单的道理竟也想不明白么?
也难怪他会这么想,他是在对付了杨家之后就离开京城的,父亲根本还没有来得及找他算账。
如今虽然几个月过去了,父亲尚未想明白,依旧想找他发泄一通倒也说得过去。
他朝司徒恽行了个大礼:“父亲,杨家的事情的确是儿子做的,可……”
“你闭嘴!”司徒恽更怒了。
老三自小聪明,又在官场中混了好几年,怎么可能听不出自己说的是什么。
他这般顾左右而言他,分明就是在推三阻四戏耍自己!
第七十八章 做孤臣(下)()
防盗章--------------亲们待会儿来看-----------
司徒曜微微一愣。
司徒昌和他终究是嫡亲兄弟,见他一脸的迷茫,忙道“老三,你真是好本事,不声不响的,竟做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
司徒三爷又火了一把。
几个月前他大义灭亲,把二嫂杨氏的娘家逼上绝路的事情一开始传得沸沸扬扬。
但京城里每日都有数不清的流言蜚语和新鲜话题。
没过多久这件事情便烟消云散,几乎没有人再提及。
然而,一进八月,震惊整个大宋的“晋州私粮案”又把司徒曜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涉二十几个州府,三十几个世家,一万多人的性命,数不清的钱粮。
大宋立国二十一年,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大案。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案子的具体细节不可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但那些涉案的人要么就是各州府的官员,要么就是各世家的家主,能供他们议论的话题就太多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里处处议论纷纷。
其中遭人议论最多的,便是把这件案子捅出来的御史台侍御史司徒曜。
提起司徒曜此人,京城的百姓们真是一点都不陌生。
俊若谪仙、琴书双绝,这是很多年前司徒三爷留给他们的印象。
母老虎的夫婿,这是婚后司徒三爷唯一的标签。
直到几年前,听闻他在大将军的干预下终于步入了仕途。
但衢州距离京城太过遥远,人们渐渐把他给忘了。
又过了几年,外任的司徒三爷回京了。
听闻他在同燕国与契丹的和谈中立了不小的功劳,圣上将他安排到御史台做了一名侍御史。
京城里高官如云,一名小小的侍御史,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感。
人们都以为,关于司徒三爷的故事大约到此为止了。
没曾想,到御史台就任才刚几日,他就把自家二嫂的娘家给折腾没了。
朝臣们如何看待司徒曜,百姓们不得而知。
但对于扳倒贪官的司徒三爷,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敬重和喜爱。
只不过杨宪品级低下,他的案子影响力终究有限,没过多久便被人淡忘了。
在那之后,司徒三爷也像是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听闻他有什么举动。
没曾想,蛰伏了几个月后,他却做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百姓们中,不乏失去土地后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
听闻司徒三爷此次竟是为同他们一般境遇的人出头,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不过短短一两日间,司徒三爷已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官员们的想法和百姓们则完全不同。
他们大多出身世家,就算出身平民的,为官之后也和世家有了或深或浅的关联。
晋州私粮案和杨宪贪墨案不同,牵扯的不是朝中某一位官员,而是触碰了大宋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基。
他们不能说司徒曜此举有错,但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吃相也太难看了!
圣上打算对世家大族动手早有迹象可寻。
可司徒家好歹也是有近千年历史的家族,大家也算同气连枝。
司徒曜这厮动手之前却半点消息都不向他们透露,简直让人齿冷。
司徒曜不在京中,他们便只能把这份不满加注到成国公府一家头上。
这么一来,司徒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朝中做官的成国公和世子爷在衙门中遭同僚冷落。
夫人们和少爷姑娘们也像是被孤立了一般,就连原先交情颇深的人家也几乎和他们断了来往。
眼看着中秋将至,成国公府竟一份节礼都未曾收到,自家精心准备的也一份都没有送出去。
阖府上下对三房一家人的不满几乎到了顶点。
京中和府中的情形司徒曜一概不知。
此时正值八月初,正是秋色最美的时节。
他携妻女沿途慢慢行来,算是把秋景赏了个足。
五日后,一行人才回到成国公府。
几辆马车沿着小巷一直驶到了三房二门处。
司徒曜正准备下车,就听车外有人在给他问安。
他掀开车帘,只见一名眼熟的小厮候在车下。
“石头,你不在府中好生伺候国公爷,来此处做甚?”他淡淡问。
石头躬身施了一礼“回三爷,国公爷请您去书房一趟。”
司徒曜嗤笑道“爷自己个儿都不知道哪一日能到家,你倒是乖觉!”
石头忙道“小的已经在此处候了四日,今日可算是等到了您归来。”
离京几个月,身为人子的司徒曜是应该想念父母的。
可他觉得自己真是连装都装不出一副孝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