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 >

第93部分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第93部分

小说: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和元吉听着李渊说话,都心里暗自好笑,裁黜房杜二人,这明摆着是他二人撺掇张、尹二妃吹枕头风的结果,可父皇却说是有人上了奏折,可见张、尹二妃的作用非同小可。

    可是,太子、元吉虽心里高兴,却不敢喜形于色,听李渊说完话,元吉便道:“房、杜二人本来就是平庸之辈,房玄龄未入秦府前不过是个寒酸书生,秦王不知啥原因竟看上了他,先让他在府中书塾教书,后来秦王设了天策府竟就让他进了天策府,杜如晦呢,本是乱贼杜淹侄儿,想不到竟得了秦王重用。这些年,秦王所作所为,几乎都是他二人出的歪主意,就拿洛阳私下招纳将领一案,虽找不到更确凿证据,但也确有其事,仅凭这一点,房杜二人就该千刀万刮。”

    其实,李元吉想说房、杜二人的坏话,他也找不出更多的事实来,但洛阳一事确实是要害,虽然秦王、张亮二人都没获罪,可是私招将领确有其事,只不过私招的将领确与张亮连亲才开脱了。

    李渊听着李元吉说话,心想这倒是条好理由,对于裁黜房、杜二人,他是听了张、尹二妃的话便下了旨,下了旨后才搜肠刮肚去想理由的,这些天他心里也有了点底子,但还想找太子、元吉了解了解,有更充实的理由,也好让世民心服口服。

    李渊心里清楚,他虽然是皇帝,但处理任何政务都应该让大臣们心服口服,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也不能过分的强词夺理,何况世民是他的儿子,功盖日月,且与建成、元吉仇隙日深,手仍握重兵,一时想不开,挥戈造反便可使朝庭有倾覆之虞,因此,李渊觉得,必须有恰当的理由让世民出不了声。

    李渊闭目听完元吉说话,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茶,放了茶杯,朝建成道:“你呢,你也说说看。”

    建成道:“房、杜二人,小人得志,就凭一点点小聪明,世民便把他二人提拔进了天策府,且言听计从,因此二人便趾高气扬,连皇族的人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假如有一天在朝中作了重臣,也是那种飞扬跋扈的佞臣,裁黜他俩,也是早除了祸患。”

    李渊听建成说话,听不出有什么实际内容,他心里明白,房、杜二人其实没有什么罪过,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但目前要削弱世民的实力,必须裁黜他们,就是无理,也必须有理。

    这些天,世民一直没来见他,他知道世民心里一定窝着一团火,世民向来处事冷静,凡事他想不清楚是不会轻易说出来的,他知道,就房、杜二人的事,他会来见他的,或许就是这一两天。

    李渊虽表面皇威凛然,可心里也忐忑不安,世民要是来见他,他的心倒是能放下,世民要是不来见他,事态恐怕就严重了。李渊想到这些,竟有了些害怕了。这种念头一上来,他李渊不得不有了另一种盘算。

    也正是李渊和太子、元吉说话这时候,李世民正朝垂拱殿来。

    李世民这些天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劝父皇收回成命,他想了一些理由,应该是站得住脚的,但他还不明白父皇的实际意图,猜测归猜测,凡事还是先弄个明白的好,父皇毕竟是父皇,有理在父皇面前有什么不能说呢。

    李世民尽管怀疑父皇有削弱自己实力的意思,但想到父皇总不至于毫无正当理由便把他在心里抹掉。

    李世民这个时候有了点理直气壮,几天来空虚的底气似乎有点充实了。

    他素来最怕李渊发怒,害怕他怒气上来说出的话便难以收回,他知道父亲是个固执的人,他高兴的时候他会听得进你的意见,不高兴的时候你便很难改变他的主意。

    别人以为伴君如伴虎,他是他的儿子何曾不也感到伴君如伴虎呢。他一路走着,一路告戒自己,一定要看父亲的脸色说话,千万不能惹怒他。

    这些天来,他想好了该说些什么话,他想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好处说给父皇,可是对父皇来说,房、杜的好处确实知道得太少了,因为他两不是朝中重臣,只不过是自己的幕僚,现又兼作闲职朝臣罢了,自己能说的只是西征突厥他们二人的作用,但李世民想,这一点便足够了,这么大的战役取的胜利,他们二人的功劳不浅啊!

    李世民之所以看重房、杜二人,并非是因为这一点点功劳,他看重他们俩是因为他们俩纵横决策的密切配合,果断沉着的默契,思维缜密的天衣无缝,计策巧妙的出人意表,逻辑推理的令人折服。

    他门们二人的结合仿如一人,没有任何人能替代,没有任何人能媲美。房、杜二人未进天策府之前,李世民以为自己的文滔武略已经无人可及,自从有了他俩,自己竟如虎添翼。李世民常常暗里赞叹,他俩是韩信,是诸葛亮,得此二人,胜过得百万雄兵。

    然而,这一些,父皇他哪里知道,父皇哪里知道得此二人可安天下呢!

    李世民一路朝垂拱殿来,一路心里嘀咕着,不意间已到了垂拱殿。他转至父皇寝宫的苑园门外,见宫卫如往常一样,一遛沿宫场边肃立,侍门太监垂手于门边。他朝苑门走去,那侍门太监见了李世民,“唰”一声半跪了齐呼“请千岁安”。

    李世民抬头朝门里望去,远远见那朝甫站在苑园后通往寝宫的垂花门边,那侍门太监早有一人狗颠脚似的跑至垂花门通报了那朝甫,那朝甫回头望来,见是李世民,便狗颠脚似的跑了出来,来到李世民跟前,一张胖脸陪着笑道:“不知秦王千岁驾临,可有事要找皇上?”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麻烦公公回禀,说俺给皇上请安来。”

    那朝甫神秘兮兮的走近李世民贴了耳根细语道:“皇上召见了太子和齐王,现正在里面。”

    李世民听着,微微楞了一下,忖道:“这也好,就当着太子、元吉面说了,量他们也没有什么理由能驳得倒我。”遂朝那朝甫道:“无妨,公公就照回禀吧。”

    那朝甫旋即又狗颠脚地朝里跑回禀去。

第一六九章 猜圣意眷故人心惊() 
此时,李渊觉得太子和元吉也没能说出更多的理由,房、杜二人的事没什么可商议的了,正想让太子、元吉出去,自己一人再安静的想想,忽见那朝甫进来禀告世民来见,知他是为房、杜二人的事来的,心情忽便宽松了许多。

    遂又转想,让太子、元吉留下来,看看世民说些什么,参议参议也好。便让那朝甫传唤世民。

    不一会儿世民进来,他先跪着给李渊请了安,然后和太子、元吉打了招呼,在太监送来的椅子上坐下,李渊便问:“世民是有什么事吧?”李渊这是明知故问。

    世民答道:“臣儿先给父皇请安。”说完沉默一会,又说道:“臣儿想问问房玄令和杜如晦的事情。”

    李渊听这话和缓,心里遂解了许多疑虑,便道:“朕不是下了旨吗,还有啥事要说的呢?”

    世民道:“儿臣觉得,房、杜二人是人才,裁黜了他俩确实是个损失,请父皇三思。”

    李渊听世民这说话,脸色骤又变得黯淡了,心想,世民是有备而来,他一定是有充实的理由的,就看看他能说出啥样的理由来。

    沉默了好一会才道:“房、杜二人是啥个人才,你说说看。”

    李世民道:“房、杜二人虽不是我朝科举选上来的人才,但房玄龄曾是前朝进士,我朝立基以来,科举制度仍不健全,他屡试不中是另有原因,但他早已是江南有名的才子。杜如晦虽不是科班出身,却随我多年,他的才华也不在房玄龄之下。他们二人没有机会得到简拔,我只是惜才,把他俩安排在天策府任个闲职,遇到问题找他们核算核算罢了,他们对于朝庭,一无权可以参予军政要事,二无要职可以不利于时势政局,其实,他们对于我大唐朗朗天朝,也不过无足轻重的蝼蚁,那样不足挂齿,小人之辈而已,权且寄居我府上罢了。既是我之部属,臣儿自是怜惜之,也希望父皇能否怜惜他俩,给他们一碗饭吃。”

    李渊听着,正想说话,世民却又接着说道:“可是,正是这俩个小人之辈,却为大唐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突厥几十万大军压境之时,西面边境生灵涂炭,逼得我朝将要举京南迁,诸多皇公贵族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我与元吉帅兵西指,当时我兵在齐州,元吉兵在江州,我面对强敌,几次身陷危境,是房、杜二人与我共商计策,化险为夷,最后调来李睛三十万大军,一举击败西突厥,这二人的功劳不小啊!”

    李渊听着,正想说话,元吉却又先插上话来,他朝世民鄙睨的瞥了一眼,说道:“你说这西征突厥,房、杜二人的功劳很大,我倒没看得出来,当时你守齐州一线,我守江州一线。我的守军严阵以待,突厥军见无懈可击,不敢进攻我江州一线,倒是你守的齐州一线,突厥军队长躯直入,甚至攻陷齐州。确实,你是多次身陷绝境,可想而知,你身边有这么好的谋士,为啥险象环生,几次遭到敌军围困,差点全军覆没呢?你身边既有那么好的谋士,应该是处之泰然,游刃有余才是呀!可是你当时确实被突厥军队逼得走投无路啊!那时候这两个谋士干什么去了,他们的才能在那里呀!话可说回来,西征突厥取得胜利,大概在于李睛的功劳吧,可是调李睛之兵是父皇的旨意,还是你的主意,抑或是房、杜二人的主意?你也清楚,私自调军可是谋反之罪,在这个问题上,我便不知是你想谋反还是房、杜二人出的谋反主意?虽然后来父皇没治你的罪,但房、杜二人给你出这样的谋,划这样的策,可见这二人决不是什么好东西。”

    李世民听李元吉说出这样颠倒黑白的话来,心里不禁骤生怒火,他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暗里咬着牙齿,按住怒火,听元吉说完,他抬起头来看看李渊,见他脸色暗淡,他心里明白,父皇也不赞同元吉这说话的,遂平了心气道:“既然元吉说了西线之事,又说得那么慷慨激昂,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得不说说元吉小弟你了。当日,一出征,父皇指定我带五十万军队,你带五十万军队,本来你我配合默契,互相支援,同心同德,打败突厥八十万大军是绰绰有余的。可是,我知道你在打什么样的算盘,我也知道你也会考虑到我会从东线调动李睛的三十万大军,因此,在我们刚往西线调兵的时候,我就先派樊通秘往李睛处调兵,我也知道,倘若李睛的兵不能按时调到,西征突厥或许是另有结局,调李睛的兵是关健,在给李睛送调兵函这个问题上,我们考虑樊通必在路上被人截杀,果然不出所了,樊通一路上几遭截杀险些丧命,因此,我们在樊通之后又派出了李世勋,这才顺利的调来了李睛三十万军队。这些事情想来齐王也是很清楚的,至于路上为什么会出现截杀我送信人的歹徒,齐王你说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元吉神色有点慌乱,听李世民问他,脱口答道:“你说的这些就好像是天方夜谭,谁知道你说的是些什么呢。”

    李世民接着说道:“你可以说不懂这件事,在西线,我俩隔河相望,你在河西我在河东,我一路引诱颉利和突利深入我境,甚至让出了齐州,却让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领重兵死守东面山地要塞,让突厥军队困在齐州无法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